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

---------沈從文

《邊城》是現代小說家沈從文的代表作,是一部優秀的抒發鄉土情懷的中篇小說,在我國現代文學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

劉洪濤:沈從文的中篇小說《邊城》是一部傑作,它的藝術獨創性主要在兩個方面表現出來:作為中國現代文學牧歌傳統中的頂峰之作,它鞏固、發展和深化了鄉土抒情模式;繼魯迅的《阿Q正傳》之後重塑了中國形象。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邊城》成書於1934年,是一個動盪不安的社會。沈從文以20世紀30年代川湘交界的邊城小鎮茶峒為背景,以清麗的筆觸,描寫了撐渡船的老人與他的孫女翠翠相依為命的純樸生活,以及翠翠與船總的兩個兒子的悲情愛情,謳歌理想化的生活和愛情等美德,凸顯的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化的人性善美與心靈純淨。

汪曾祺:《邊城》的生活是真實的,同時又是理想化了的,這是一種理想化的現實。

小說用大量的筆墨描寫自然的風光秀麗、民風的清澈純樸,寫愛情的筆墨並不多,也沒有對愛情讚美謳歌的筆墨,作者通過事件的描述,體現那個時代邊城小鎮的人們對愛情的選擇,只供世人思考。

小說用6個情景很隱忍地描述了7個人的4組愛情倫理關係,總結而言,小說裡的愛情有3種價值觀,也是人們對待愛情的3個選擇。過去將近一個世紀了,小說裡彰顯出的對愛情的選擇,我們思索探究,對現代人仍有警示教化的現實意義。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1.為愛而死,是一個壯烈的選擇。但死並不僅僅全是因為愛情,悲壯裡夾雜著其他情感。所以,為愛而死不是愛情的最美讚歌。

情景之一:老船伕的獨生女,也就是小說主人公翠翠的母親,和一個茶洞軍人偷偷相愛,女方懷上了孩子,軍人便約女人外逃,過他們的幸福愛情生活。但是,女人沒有勇氣離開自己孤獨的父親,軍人經過一番思慮後劍走偏鋒,服毒而死。女人不忍心腹中的孩子,在羞慚和憐憫中陪伴著老父親,直到生下孩子翠翠,便到溪邊喝了許多冷水,自我糟蹋而死。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這真是需要大筆謳歌和讚頌的悽美悲壯愛情,在我國文學作品裡,對為愛而死的讚美絕不少,《盜蹠》裡“尾生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樑柱而死。”《霸王別姬》裡項羽與虞姬一把劍雙雙刎頸而死,《牡丹亭還魂記》裡官家千金杜麗娘對夢中書生柳夢梅傾心相愛,竟傷情而死,化為魂魄尋找現實中的愛人,《梁山伯與祝英臺》、《帝女花》、《蝴蝶夫人》、《西貢小姐》、《孔雀東南飛》等等,都有殉情的記載和讚美,真是“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外國文學作品也不少,但《邊城》只簡單描述了事件,並沒有讚美的語言。

分析《邊城》裡男女死亡的緣由,且讓我們對追求愛情的美好大打折扣。

軍人看似是為愛情而死,而實際上是趨於現實。1931年,是個亂世的社會,戰爭的火焰此起彼伏。儘管小說描寫的是一個安穩太平的小山村,但作為一個軍人,絕對不會容許和當地的女子戀愛的。所以,這位軍人首選的是雙雙逃走,逃走不成,自感下場不好,權衡利弊,逼迫而選擇服毒自殺。

對於翠翠母親來說,在親情和愛情選擇上,選擇親情。但軍人死了,她生活在自責之中,儘管老父親沒說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當做沒這事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的過下去。但是生活在風俗淳樸的農村,一個女人不明不白地懷了孩子,風俗不容,那是一種怎樣的世俗譴責?翠翠母親並不輕鬆,按照現代人來說恐怕是患了抑鬱症,生下翠翠後,自我糟蹋,最終也死去。

兩個人其實都不是真正為愛情而死,都是特殊時期現實生活逼迫最終釀成了悲劇。為愛而死,只是一個表象,或者說是一個讚美的幌子。作者只記述事件,把評判的權利還給讀者,讓讀者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論道。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情景之二:掌水碼頭團總順順的大兒子天保愛上翠翠,堅持走車路,託人提親,但遲遲得不到答覆,後來得知自己的親弟弟也愛翠翠,兩人相約唱歌贏取翠翠的芳心,但天保自知不是弟弟的對手,只好選擇退讓,運氣惱也罷,憤慨也好,天保只能退讓。退讓後的天保選擇逃離現實生活,“好忘卻了上面的一切”,他坐下水船去創攤,到茨灘出了事,閃到灘下漩水裡淹死了。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可以說,天保是為親情和愛情而死,但著實是個意外,天保並沒有想著為愛去死,他只選擇的是退讓,為了消除心中的憤慨,選擇逃避現有的生活,隨後發生了意外。

為愛而死只是文人筆下理想化的讚美,是一個複雜深厚的感情歷程,其實都是現實生活逼迫而不得已的選擇。

所以,為愛而死,是永遠不能有的選擇。現代社會容許自由戀愛,但家人不支持甚至干涉會給人心理壓力,有些人承受不住就會雙雙殉情。這種情況現在是很少的,但有另一種殉情現象,因為戀人提出分手、移情別戀、不忠離開自己,感到生無可戀而尋短見的。正如毛姆所說:“女人們不斷為了愛情而自尋短見,但是一般說來她們總是做得很小心,不讓自殺成為事實。通常這只是為了引起她們情人的憐憫或者恐怖而作的一個姿態。”

莊子主張生命至上,曾把第一個殉情的尾生和為高潔或者操守而死的伯夷、叔齊、鮑焦、申徒狄、介子推五人放在一起,說:

“此六子者,無異於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皆離名輕死,不念本養壽命者也。”

《霍亂時期的愛情》有句話說:

死亡讓我感到的唯一痛苦,便是不能為愛而死。

生命是至上的,沒有生命,所有的情感都是虛無。就算感人純真的愛情,也必須有生命才有內涵和價值。所以,為愛而死,不可取,是永遠不能有的選擇。

魯迅也說過:“人必須生活著,愛才有所附麗。”

深以為然,值得汲取。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2、為愛痴守,守是一個悲痛的選擇。守是一廂情願的執念,但結局往往悲痛淒涼。所以,為愛而守不是愛情的最佳方式。

情景之一:妓女和遠道而來的水手產生感情,互相咬著嘴唇咬著頸脖發誓,約好了“分手後各人皆不許胡鬧”,她們既重義輕利,又能守信自約,並不覺得下流可恥,尤其是女人感情真摯,痴到無可形容,等不到男人,就在夢裡縈繞。或夢見直奔而去,或唱歌表忠心,或投河吞煙,或執刀相撕。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作者是含著同情和理解的心態來寫妓女們的情感的,雖是社會的一種詬病,作者筆下,沒有鞭撻和譴責。一個特殊的群體,照樣有著愛情,而且能夠為愛情相守。

出賣肉體是為了生活,而生活也有高級的追求,那就是愛情。對於愛情,她們同樣很守信自約,苦苦期待,儘管那個男人幾個月都不見出現,那是一種無奈煎熬的相守。

這些女人的為愛相守只是自己的一種愛情觀的體現,對方會怎麼樣呢?那些飄來的男人在遠方也許有家室,也許根本就是一個逢場作戲,不然怎麼四五個月不來看女人。所以說,為愛痴守,多半是自己的一廂情願,自然也等不到好的結果。

正像羅曼羅蘭所說的,“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認清生活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生活真相如何,那些為愛痴守的人或許心裡明白,只是明白裝糊塗,給自己一個熱愛生活的理由,一個精神支撐。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情景之二:翠翠愛上二老儺送,幾經周折,眼看倆人的愛情會結出果實,二老儺送且因大老天保的死亡而生氣,二老也選擇了逃避,去川東辦貨,最後一走,一直沒有回來。老爺爺在臨死之前告訴了翠翠所有事情:二老的唱歌,順順大兒子的死,順順父子對於祖父的冷淡,中寨人用碾坊作陪嫁妝奩誘惑儺送二老,二老既記憶著哥哥的死亡,且因得不到翠翠理會,又被家中逼著接受那座碾坊,因此賭氣下行,二老一去不回。但此時,老爺爺死了,翠翠只有守候著渡船,也在守候著愛情,苦戀並等待著儺送的歸來。正如沈從文說的:“我就這樣一面看水一面想你。”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翠翠的愛情含蓄悲憐,是作者筆下最直接最多的描述。最終的結局是個悲劇,翠翠守候在渡船上,望眼欲穿,默默等待著二老的到來。

我們不妨大膽猜想一下二老的情況:無容置疑,二老也是愛翠翠的,也為愛情放棄富家的女人和豐厚的物質,但是二老在唱歌得不到回應,哥哥死去心存怨恨的情況下,又對愛情抱多大希望呢,因此,他選擇逃離,一去不回。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莎士比亞: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喜歡陽光,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你卻躲在陰涼之地; 你說你喜歡風,但清風撲面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我害怕你對的愛也是如此。

那麼拋下自己愛的人或者愛你的人,自己遠走高飛,讓對方苦苦守護那份虛無的愛情,是真愛嗎?值得嗎?

知乎上有人說:愛情的最高境界是願意為你放棄時間、金錢、名譽甚至生命的人,愛你勝過愛自己。

施企巴喬夫說:愛情要懂得珍惜,隨著歲月加倍的珍惜。愛情不是在明月之下閒散,也不是在長板凳上嘆息。

為愛痴守,也是悲痛的,但自己要想明白,是不是值得這樣做,很明顯沒有結果的痴守只是一廂情願,最終的結果浪費了生命,消磨了神志,自然也是不可取的。

正確的痴守就是沈從文先生說的:“我明白你會來,所以我等。”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3、為愛而爭,爭是一個進取的選擇,是心中有光亮的追求。爭有時得不到理想的結局,但,不爭你連愛的機會都沒有。但是,爭是一個光明磊落、公平公正的比賽。

情景之一:五月端陽,翠翠進城看龍舟,第一次見到二老儺送,心中萌發了愛。兩年後的端午再次進城看龍舟,二老雖缺席,但翠翠的愛明朗起來,所見所聞的一切,心中很快樂。但是,沒想到二老儺送的哥哥也愛上了她。大老又託人來提親,出於對愛情的忠貞,她明確地向爺爺表示了對天保的拒絕。然而,她與儺送的愛情卻忽然受到嚴重挫折,儺送遠走他鄉、爺爺也死了。看似平淡的敘述中有翠翠對愛情勇敢的追逐,爭取。翠翠究竟能不能等到愛情,作者用一句很含糊的話給我們留下猜想: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翠翠愛著二老,但不知道二老怎麼想,是不是也愛自己,根本不知,大老來提親,翠翠斷然拒絕,即就是二老不愛自己,或者自己今後嫁個條件差的人,都要等待二老。這其實就是一種對愛情的追求,一種期盼。由於社會發展的限制,翠翠不能夠主動向二老表明心思,只能用拒絕別人來表現出她的勇敢追求、爭取的愛情觀。

情景之二:二老儺送是愛翠翠的,但他知道了自己的哥哥也愛翠翠,倆人爭論後決定和哥哥“決鬥”,兩兄弟月夜裡同到碧溪岨去唱歌,夜半唱情歌,二老爭取到了愛情,卻並不為心上人所知。最後也孤獨地出走,不知飄泊到什麼地方。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二老的表現是勇敢直接的,在得知大老爺喜歡翠翠並託人提情後,並沒有放棄,直白地給哥哥表露心聲,並相約和哥哥月下唱歌決鬥,愛情在親情面前,變得很濃烈,力量更大。二老的爭取愛情在另一個表現在對父親安排的婚姻的決絕。父親安排碾坊主的女兒當兒媳婦,二老二話不說就回絕了,最終,不得已選擇了逃離。

無論是翠翠還是二老儺送對於愛情可以說是積極主動的,是勇敢的,但生活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人受社會環境的限制,他們的積極主動是有侷限性的。他們為愛不放棄,堅守那麼純貞的愛情,但是沒有為愛更勇敢地去挑戰社會現實,真正的積極主動是大方的表達自己的愛意,自信的表現出最好的自己,然後,跳出一切藩籬去追求自己愛的人。

對愛情的爭取使人們不滿足於現狀,堅持不懈地向新的目標追求的蓬勃向上的心理狀態,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要看具體情況,卑微地趨附在沒有天日的感情中,結局只有兩敗俱傷。

張愛玲說的那樣,這世上沒有一樣感情不是千瘡百孔的。

如何面對千瘡百孔的感情,是個永恆存在的問題,生活在現代的人,情感更加脆弱,對愛的要求更加高尚,那麼存在的問題更加複雜多樣。探究文學作品,有利於樹立更加成熟的愛情觀。

沈從文《邊城》:愛情的三種價值觀解讀,正確取捨仍具有現實意義

總結:《邊城》講述了3種愛情觀,為愛而死,為愛痴守,為愛而爭,表達的是一種純貞幽美的愛情,都有積極進取的方面,也有狹隘侷限的方面,留給我們思考探究,也給世人也是警示教育。

沈從文說:水是各處可流的,火是各處可燒的,月亮是各處可照的,愛情是各處可到的。

我們讚美忠貞高尚的愛情,但要明白,不要總在沒有結果的愛情裡闖蕩,“天涯何處無芳草”不僅僅是一種自慰,也是及時止損的豁達心態。及時止損,也是一種積極進取的愛情價值取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