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產品變得越來越“輕”

當今,越來越多因企業從做單純產品,向做服務與體驗轉型。在這一轉變過程中,產品原有物理屬性在逐步縮減(重量尺寸都在變小),另一方面實體成本在產品整體價格構成上比重上也逐步減小,並已成為一種發展趨勢,下面列舉幾個在我們身邊可見的場景。

雜談產品變得越來越“輕”

傳統紙質書籍

在購買書籍場景中,表面看是在用戶是購買書籍,實際上是在購買信息,書籍僅是將信息的載體,客戶真正要的是信息與觀點。基於此核心需求,我們能看到知名的互聯網賣書網站或是知識服務企業,逐步在從單一銷售紙質產品,向電子化產品轉型,從而消減不必要的成本以及提供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雜談產品變得越來越“輕”

電子閱讀器

典型產物就是電子閱讀器或是APP,對於閱讀者來說,你要看什麼書幾乎瞬間獲取,免去購買實體書籍下單後的物流等待,並且價格遠低於紙質書籍,讓隨身攜帶個人書櫃隨時閱讀成為現實,用戶體驗不言而喻。對於企業來說,實質是發送給客戶一組數據,免去庫存與物流派發等管理,降本增效的效果顯著。

一臺電子閱讀器的重量要比一個書櫃的重量不知輕上幾百倍,APP的重量忽略不計,但其所能給用戶提供的服務範圍、內容,及閱讀體驗,是紙質書籍無法做到的。

雜談產品變得越來越“輕”

同質化嚴重的電視

在購買家電產品場景中,當今家電產品同質化十分嚴重,比如電視機,如果將價格相差不是太多的產品拿掉log,還真的很難分清是誰家的產品。在這種情況下決定買誰家的產品,一般情況下完全取決於售後服務是否做得好,這也是為什麼家電類商品的廣告一般都強調服務的原因。

我們可以回想一下你所購買的家電產品,除了產品日常使用感受外,應該就是該產品的送貨、安裝,及維保過程給你的服務感受。這一點也是你是否推薦朋友,或是自己是否再次購買同品牌電器時,重要的參考依據。

記得小時候家裡買家電,都是需要自己想辦法將其運回,自己安裝,特別重量或體積大的家電,從購買到使用這一過程十分艱辛。但當今整合服務的家電產品,讓用戶感受不到他的“重量或體積”,讓購買全程感覺不到你反向為購買產品投入額外的時間和精力,而是全程的被服務。

雜談產品變得越來越“輕”

房屋軟件參數更為重要

在購買房屋的場景中,拋開學期房不談,我們購買房屋除了購買了相應的磚瓦之外,我們還在購買房屋所在的地段、園區外周邊設施、園區內硬件設置、你的鄰居、以及房屋結構(對於講究風水的人這點尤為重要),而這些往往是決定房屋價格的關鍵因素,相比房屋實際磚瓦的成本,房屋實體的價格越來越輕。

也許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提供給我們生活的產品物理形態註定越來越簡約化,而功能將會越來越複雜,同時能夠提供的服務的廣度、深度、時效性、互動能力等方面會越來越強。作為消費者的我們也能夠藉助這一視角,來評價某一種產品背後的產品力如何,作為產品生產商也能夠藉助這一視角,挖掘現有產品的新的利潤增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