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在混改結束,最終的結局以高瓴資本入主而告終,而董小姐也因此安靜了好一陣子。但現在,一向高調的她又不甘寂寞了起來。

近日,格力宣佈推出可殺滅新冠病毒的空氣淨化器。據格力表示,此款空氣淨化器經過武漢專業醫院實地測試,1小時殺滅99%新冠病毒(COVID-19)。而就在3月初,格力電器生產的口罩就在格力官方商場“董明珠的店”正式上線銷售了。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這可能只是格力在醫療設備領域的“前菜”,董明珠在17日曾對外公開表示,“格力電器未來要在醫療設備領域投資10億元,即使不成功也要投進去。”

這已經不是董小姐第一次信誓旦旦、信心滿滿、高調的宣佈進軍一個行業了。

董明珠幾乎帶領格力將近兩年的行業風口飛了一個遍。每一次的嘗試,格力都是砸下重金,董明珠信心滿滿,但最終,格力一次也沒有飛起來過。

手機:內部員工都嫌棄

2015年,董明珠高調宣佈格力進入智能手機市場。這是董小姐第一次信心滿滿的跨界。

她希望在智能手機這個熱門行業複製在空調行業的成功,她當時樂觀的認為,格力手機銷售5000萬部沒問題,未來賣1億部都不成問題。但現實是殘酷的,格力手機1,加上後來陸續面世的格力手機2、格力手機色界、格力手機3,沒有一部成為爆款。

格力用家電的邏輯做手機,完全跟不上節奏。不開發佈會,沒有明星代言,產品配置永遠落後一個時代,但價格卻高出不少,這樣怎麼競爭,難蘋果華為還不香麼?

不僅普通用戶對於格力手機不感冒,連格力內部員工也對格力手機提不起興趣。3年前,格力員工在閒魚賣自家手機的事鬧得沸沸揚揚。當時,格力將自己生產的手機作為年終獎的禮品發放給員工,但很多格力員工甚至都沒開封就直接放在了閒魚上出售,原價3599元的格力手機2只賣1800-2000元。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董明珠這個暴脾氣當然不答應了,要求在公司內部徹查,並要求節後員工帶格力手機來報到,所以在閒魚上又有了一輪高價贖回格力手機的事件。在今年春節,格力又把格力手機3當作年終獎發放給員工,據很多媒體報道,拿到手機的員工吐槽道,“又發手機,能多發點現金嗎?”

除了員工,供應商也成了格力分銷手機最好的去處。2018年年初,有供應商向媒體爆料稱:“在採購空調的同時,還需要採購格力手機,數量根據客戶大小確定。”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能說格力手機已經失敗了,在去年11月的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格力電器董秘望靖東在回應股東提問時說,5G開始商用會是格力手機新的起點。好吧,格力的員工明年可能還得拿一部最新的格力手機。

新能源車:亂糟糟的收場

2016年,造車新勢力粉墨登場,這讓董明珠也動了心。2016年8月,格力電器提出以130億元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及募集100億配套資金的方案。在當年10月份的股東大會上,收購獲得批准、募集配套資金被否決,董明珠拍桌怒斥中小股東的畫面至今很多人還記憶猶新。

但認慫就不是我們認識的董明珠了,為了入住銀隆,董明珠個人投資9.37億入股銀隆、佔股17.46%,還利用自身的影響力拉來萬達、京東等企業共同出資。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銀隆電動汽車

一向視核心科技為終極競爭力的董明珠人物,銀隆掌握了非常先進的電池技術。而這項技術不是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痛點,續航里程,而是快充技術。稍微懂一點新能源車的人都清楚,電動車只有開的遠才是最大的競爭優勢,充的再快,開不出100公里,一點意義都沒有。

最終,銀隆被市場所拋棄,董明珠也與銀隆創始人魏銀倉對簿公堂。而銀隆因為國家補貼政策變更,旗下車型續航里程不足而難以獲得國家補貼。等待銀隆的,只有“大面積停工”“大量裁員”“供應商上門討債”等一系列事件。可以說,這一仗,董小姐輸的很徹底。

家電多元化:雷聲大、雨點小

不管是手機還是汽車,距離格力都太遠了,做不好也是可以理解的。格力能不能像老對手美的、海爾那樣,在家電領域整體發力呢?結果卻是,也不太行。

在大家電領域,格力收購的晶弘冰箱銷量儘管增速不錯,但絕對數量太少,2018年總銷量只能排到第9。而格力品牌的洗衣機甚至沒有出現在銷量前20。晶弘冰箱排名靠前,也和格力的強勢分不開,曾有經銷商對媒體表示:“我們這裡提3臺空調或者5臺,必須配一臺冰箱,還要配置一臺高端空調。”

在小家電領域,2010年4月,格力電器註冊“大松”(TOSOT)商標,旗下產品包括電飯煲、空氣淨化器、電風扇等生活家電。

然而經過幾年的發展,格力生活電器的收入依然只是冰山一角。根據格力電器發佈2019年半年度報告顯示,2019年上半年,格力營業收入為793.2億,但智能裝備板塊和生活電器板塊的收入分別只有可憐的4.15億和25.61億元人民幣。

500億什麼都幹不了

當時間來到2018年,中興和華為的遭遇讓國內企業意識到了芯片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對格力而言,變頻空調、變頻冰箱都需要芯片支持,但這些目前只能依賴進口。如果從這個維度看,格力也不能完全算掌握了核心科技。

所以在2018年,董明珠對外高調錶示,“格力要長期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而芯片就是核心”,並聲稱哪怕投資500億,也要將芯片搞成。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這樣的外行話又引來了一陣嘲諷,500億在家電領域算大錢,但對於芯片研發來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有20家半導體公司研發費用超過10億美元。合計達到563億美元,同比增長6%。英特爾高居第一,研發支出高達134億美元,差不多是2-4名的總和。而華為海思是前十名中研發支出增長最快的企業,高達44%。

即便將將擠進研發投入榜的前10名,華為的研發費用也達到了驚人的1029億人民幣,在全球研發排行榜中排名第四,在中國排名第一。

對於格力的芯片戰略,“老領導”朱江洪甚至都不看好,“我曾經到過日本考察,芯片不是一般企業能做,這涉及到人才問題、經驗積累問題。中興事件之後,大家都在說做芯片,但我估計最後真正能做成的沒幾個。”

在2015年之前,面對曾經的地產誘惑,董明珠選擇了專業化的道路,讓格力成為了空調行業的老大。在2014年的夏季達沃斯論壇,董明珠就曾對媒體表示,“格力走專業化道路,絕不做投機生意。房地產行業賺錢太多、太快,很容易就讓人將奉獻的精神丟掉。”

但近年來,從手機到汽車,從口罩到芯片,沒有格力不敢嘗試的產業,但格力在空調以外的嘗試,幾乎都鎩羽而歸。

即便如此,格力還是初心不改。這一方面和董明珠兩年前誇下的海口不無關係,2018年格力股東大會,董明珠曾信誓旦旦的對外表示,到2023年,格力電器營收要達到6000億元,這意味著5年營收增長3倍。另一方面,單純依賴空調,確實有很大的經營風險。在日前的一場直播活動中,董明珠直言,由於疫情的營銷,格力電器在2月“基本上沒有銷售”,而往年同期的銷售額能達到兩百億左右。

所以,這一次宣佈投資10億進軍高端醫療行業,僅僅是格力嘗試的一部分,只要空調業務一家獨大的情況沒有改善,格力就還會繼續嘗試“多元化”。但這樣漫無目的的多元化,恐怕很難成功。

格力的董小姐永遠是話題中心的那顆“明珠”。

但就像《蘭德手冊》裡說的那樣,每一位傑出領導者不斷地挑戰更大的難題,被視為一種美德。這是他們傑出之所在,可也常常是他們走向滑鐵盧的開端。

可對格力而言,之前的每次嘗試都不成功,是不是需要靜下心來仔細思考一下多元化究竟該怎麼走呢?就像2014年她說的那樣,別讓人將奉獻的精神丟掉了。我們不希望格力這樣成功的企業因為自身的原因而遭遇滑鐵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