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80年代的普通人照片有股英氣,眼睛有神?

leonides


時代是會留下痕跡的。

關於時代面貌的精氣神,上世紀八十年代不算最有英氣的,人們眼睛也不算最有神的。

五六十年代的普通人更有精氣神,眼睛更囧囧有神!

偉人曾經賦詩:

颯爽英姿五尺槍, 曙光初照演兵場。 中華兒女多奇志, 不愛紅裝愛武裝。——七絕·為女民兵題照(1961年2月)

至於為什麼?

個人觀點!

就是一股精氣神罷了。

那時候,窮是窮,生活用品固然稀少,起碼不欠債呀!

無債一身輕,欠錢難得爽。

既沒有歷史包袱,也沒有社會包袱,還沒有金錢包袱,上街走親戚,你窮也沒人敢瞧不起你呀!

到了80年代,雖然也有萬元戶了。

但是,窮人依然是不會受鄙視的。

窮人不受鄙視很重要!

反而是那些搞“歪門邪道”掙錢的個體戶受社會鄙視呢!

你細品是什麼概念!

如果人窮就要受鄙視,就要被視為沒本事,素質低下,試問誰不是窮人?

有相聲演員在公開的舞臺上宣傳“富生良心,窮生奸計”,其實那是窮人生奸計呢?是人窮沒辦法而已,掙扎著不讓人家瞧不起而已。

你也許是百萬富翁,但是千萬富翁鄙視你。

怎麼辦?

能怎麼辦?

愁唄!膽怯唄!

愁還可以輕易掩飾,膽怯是掩飾不住的,人眾稠密之處膽怯的神色是掩飾不住的,所以照相出來就缺乏精氣神。

貼幾張普通人的普通照片吧!


葭明通半瓶歷史


作為80年代的青年,我來談談體會。

80年代初(1981)我高中畢業,高考差2分沒上分數線,回家當農民,2年後又參軍,上軍校,提幹!這是我的簡要經歷,下面3圖是88,89拍的。圖3是我和老主任,我們既是上下級又是忘年交。

回正題。那個年代無論我落榜當農民,還是當兵提幹,我們都是任勞任怨,心裡充滿陽光。我認為主要原因有二:

1,社會相對公平,人比較單純。當時勞動致富,實幹創未來是我們堅定不移的信念,人們認準了只要苦幹實幹,老天不會虧待你。當年的農村萬元戶多是養殖能手,城裡是勤奮的個體戶。在部隊,官兵關係簡單,乾的好就可重用,組織領導就信任你。有信念寄託,精神狀態是亢奮的。

2,壓力相對不大。80年代,教育,醫療,住房這方面的壓力基本沒有,或很小,像教育,基本是國家託底,大學畢業包分配。醫療開支不大,商品房壓根兒沒想過。當時人們日子雖不富裕,但壓力也小,人無太大壓力幸福指數相對就高,人的精神流露也會不一樣。

相由心生,這是我的看法。

牛義順





牛義順義牛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不要說男人,當年女人也有一股陽剛氣。

原因大概這幾個:

第一,以前人很少照相。

不要說80年代,90年代初照相也是大事。

在80年代,普通人幾乎不照相,最多照個結婚照、滿月照、週歲照、全家福。

偶爾個人照相,都是希望放在家裡做類似於今天的相框這張擺設。

所以,照相的時候攝影師也是很慎重,會讓你反覆的擺姿勢。

因為當時沒有數碼相機,膠捲照一張就是一張,不存在照很多張給你選擇。

所以,一般攝影師都要一張拍到最好。

當年拍張照片花費半小時是尋常事,今天大家的數碼照片還不是隨手一拍。

第二,以前人的審美觀不同。

以前的人喜歡陽剛男人,有男子氣,只有很少的女人喜歡小白臉、奶油小生。

以前小白臉演員很少,在電影電視上也不容易站住腳,甚至會被當做娘娘腔。

民風如此,當時男人還是比較陽剛的,很少有今天那種不男不女的男人。

第三,當過兵的人很多。

文革特殊年代,學校都取消了,很多年輕人都去參軍,並且引以為榮。

當時參軍的人數量比今天要大得多。

即便沒有參過軍的,往往也當過民兵,接受過訓練。

所以,如果是退伍沒幾年的人照相,自然而然有一股陽剛氣。


薩沙


這是我和老公在80華代末,我下海創業第二年,補照的結婚像,主題是:尋找從前的影子,留給未來的回憶,那時我38歲,老公42歲,如今,三十年過去了,我68歲,他72歲,最後一張是去年夏旅遊時,女兒為我們拍的,主題是:未來己來,此刻留給未來的未來。





幸福的人吧


1.80年代的人大多數都比較自信,有調查顯示:“比較自信”的有63.2%,“十分自信”的有23.8%,“不自信”的只有13%。

2.1979年中越邊境自衛還擊作戰,1981年中國收復扣林山、法卡山之戰,1984年收復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之戰,對越拔點作戰,兩山輪戰,對越堅守防禦作戰以及在海上與越南的三•一四海戰等一系列勝利,加之軍人形象的人性化迴歸,“當兵”也一度成為農村青年爭先恐後改變命運的機會,人們普遍願意當兵。

3.80年代完成指導思想上的撥亂反正,全面進行改革開放,此時處於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階段,人們的思想雖逐步開放,但很不成熟,加之未受到帝國主義的文化侵襲和“和平演變”,在以鄧小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有力領導下,人們普遍信心滿滿!

4.80年代的社會大趨勢:這時改革開放初的春風逐漸吹遍大江南北,這十年是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讀小學、大學免費,彩電,洗衣機等電器慢慢走入了尋常人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人民對未來的美好生活更加期盼,以及更堅定的相信黨和國家的領導!

這第一點是個人的自信,第二點是軍人帶給人們的自信,第三點是國家指導思想帶給人們的自信,第四點是社會大趨勢帶給人們的自信!

這“四點”自信就使得80年代的普通人照片有股英氣,眼睛有神。


碧溪遠客


全世界的顏值和精氣神,都比不過80年代。

這是全世界(不分中國、日本、歐美)都存在的情況:1980年代的人,普遍看起來比今天的人好看。

照片反映出的是時代的精氣神。

事實上,不只是中國。如果你去看看歐美、日本等地的照片,也都是1980-1990年代的人們,看上去最精神,最漂亮,最有風情。

這絕對不是時代濾鏡,也不是單獨一國、一地的特殊現象,而是普遍性的全球現象。

這就說明,對於全世界而言,1980年代可以說是一段黃金時期,所以人們的外表就有了那個時代的特殊氣質。

1980年代的人,即便是外表普通,也能照出大大方方的英氣感。

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或許是,當時世界各地都迎來了經濟上的增長。同時,如同陰霾一般的冷戰,出現了緩和的局面。

文化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復甦。人們都說,1980年代的大學生最值錢,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在綜合了各種因素之後,那個時代的精氣神別具魅力。

因此,我認為這個判斷沒有錯誤。1980年代的照片確實好看。


HuiNanHistory


早年有一部電影很好的解釋了這個問題,那就是1979年拍攝的喜劇電影《瞧這一家子》。

電影一開頭,馬季飾演的照相館老闆正在給陳佩斯一家照合影,一張簡單的四人合照,放到現在無非是對準目標、按動照相按鈕的簡單操作,最快也許不會超過半分鐘。然而在電影中,馬季則是花費了很長時間進行指導和調配,這個沒站好、那個表情不對,以至於陳佩斯的父親不耐煩的對馬季抱怨“我表情就是這個樣子”!就那個時代來說,當時的照相就是這個狀態。


不同於現在的數碼時代,照樣可以無所限制的隨意拍攝,照的不好大不了直接刪除數據。而那個時代則不同,在照相還是處於膠捲時代的時期,照相機的按鈕按一次就是一張膠捲的耗費,不能後悔不能撤回,拍不好的代價就是金錢上的消費,所以那個時代的照樣,無論是攝影師還是拍照者,都會盡可能的做到精益求精,攝影師要全力找好角度和光線、拍照者更要擺好最完美的姿勢。因為大家都明白,一旦拍不好,那損耗的膠捲算誰的?那個時候的照相,可是按張算錢的!


所以年輕一代在觀看父輩甚至祖輩的照片時,看到最多的就是合照,單人或這種擺造型的照片少之又少,先不說那個時代不流行各種“造型”拍攝,就算有,你又有足夠的金錢去拍嗎?記得我的母親曾給我講過一件趣事,母親年輕的時候中專的班級同學組織遊山,一個男同學不知道是炫耀還是自大,自告奮勇要拿自己家的相機給大家免費拍照和沖洗照片。結果到了旅遊地才暗自後悔,幾十號年輕人到了高山流水之處自然流連忘返,這幾個人想合照那幾個人想單照,看著價格不菲的膠捲被迅速消耗,這位男生有些吃不消,於是就偷偷拿出膠捲,後面再用空相機來給大家拍照,反正前面已經拍了一些,後面沖洗相片時,就算有同學發現少了照片,他也可以用“膠捲曝光”和“好像沒拍過這個”來搪塞。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因素,那就是那個時代的膠捲,像素並沒有現在的數碼時代清晰,這也就意味著某種程度上,老膠捲自帶了“PS”技術,完美了刪掉了拍照者臉上的瑕疵。現代照片,眾人臉部的膿包甚至毛孔都清晰可見,越不想漏出的部分越暴漏的越明顯,不得已現代相機又出現了美顏技術,再把這些瑕疵遮蓋,老照片有老照片的好,新照片有新照片的壞!


遼寧資深球迷


因為現在的眉毛都是韓式霧眉,

現在的都是玻尿酸

填充物 額頭填充,醫美改造了他們。

變成了一個模樣。

一個外殼配上不同的模板。

已經缺失了靈魂的味道。



AlighieriXavier


大家好,我是謹言。

今天來說說80後年代的故事。

八十年代,那時候中國剛剛改革開放。有句話說:“改革春風吹滿地,中國人民好神氣!”到底有多麼神氣呢?通過他們留下的照片可以略知一二!

那時候的年輕人,真是青春逼人!而且感覺他們比現在的很多濃妝豔抹美顏相機PS整容出來的照片還要好看!

那時候的年輕人,臉上都有一種陽光之氣,給人積極向上的感覺,每個人臉上,帶有天生自來的正氣!

那時候的年輕人,有一種土生土長的自然美!但那種美,能經得起歲月的沉澱!無論經過多少年,回頭再看看,他們的時尚,依然流行!

那時候的年輕人,感情真摯,表情自然!他們的笑,像溫暖的春天,看一眼,能融化人們心中的嚴寒!他們的酷,我們偷著模仿!

圖一是幸福的小兩口

圖二是英氣颯爽的兵哥哥,差點看成陳老師!

圖三是一對80年代的姐妹花。

想想那個年代沒有ps沒有修圖工具,但就是能看出來很精神。





謹言0520


舊時代的沒落與新時代的曙光

上世紀七十年代

在這個十年已經過半的時候,我們先輩粉碎了四人幫的陰謀。挽留人民,黨,國家於危難中。

上世紀八十年代

鄧小平在全國政協舉行的新年茶話會上指出:80年代是十分重要的年代,我們一定要在這10年中取得顯著的成就,以保證在本世紀末實現四個現代化。搞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要有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而要做到安定團結,就必須保證黨的領導。黨的領導,是四項基本原則中帶根本性的一條。

80年代的年輕人乘著改革的春風,即使大部分中國人並不富裕,但他們開始談論潮流、談論物質,開始在物質貧乏的年代追求時尚、尋找精神食糧,那是我們父輩的青春。他們不會迷茫,他們有自己的選擇。復興之路從此開始……

上世紀九十年代

南方講話和經濟特區的成立,標誌著我國經濟的迅速進步,當人民解決了溫飽問題,才會豐富精神世界,眼裡有了光,有了希望,有了未來。並且教育改革的推動,幫助80年代的少年們在教育上獲得了更大的優勢,正如格林西安說的:“對人民來說,第一是麵包,第二是教育。”80後和中國正在騰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