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打罵孩子(4-5歲)後,就特後悔怎麼辦?有沒有一樣的?

用戶7934335725103


嗨,你好,我是在職的幼兒園老師,剛好是中班的老師,所教的孩子都是四到五歲的,根據幼兒的心理特點給你發給你分析一下。

中班的孩子們最明顯的性格特徵就是好奇,好問好動,他們屬於發展的敏感期,對任何事情都愛問,且處於自性格比較執拗期。這階段的孩子是比較自我的,那家長怎麼樣才能讓孩子輕鬆的聽你的話,自己又不費力氣不發脾氣呢?

給你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溫柔,一個是堅定。溫柔而又堅定。當孩子不聽你的話的時候,你要用溫柔的語氣跟他說,你不需要大聲吼,其實大聲吼他反而更加不認真聽,小小生聲的,她會認真聽你說,你跟他講:寶貝這件事情這樣做是不對的,……

跟他講這句話的時候,要用很認真的態度,他能感受到你是認真的在跟他講,慢慢的他發現你很堅定的語氣的時候,他會聽你的話。

不要用暴力,不管語言暴力,還是肢體的暴力,最後發現都是失敗的,他只會當下聽你的話,下一次反而變本加厲,這樣是得不償失的。

他聽你的話的時候,你應該給他一個擁抱,一個鼓勵的眼神。對她說:你剛剛一下子就過來,速度太快了,(或者媽媽一叫你,你馬上就停下來,)真是很棒的孩子,媽媽心裡很高興。

這段話中。你肯定他的行為又說出自己的感受,他們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從而引起他這個行為的正強化。他下次會繼續做做正確的行為。

當我們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我們不是為了贏了孩子,而是要從心裡面贏得孩子,當你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會越來越配合你,你們之間的親子關係會更加親密。

但希望對你有幫助。如果有問題的話,歡迎關注,隨時交流!



小葉子老師南茶媽媽


那你家孩子一定特別調皮。同款寶寶,也是同款媽媽。老話說,五歲六歲狗都嫌!意思是五六歲的小孩就是又調皮又不講理,過了這個時候就會好。但孩子的教育,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鬆懈。

大寶五歲的時候,在婆婆家住了段時間,隔壁鄰居家小哥哥六歲,弟弟四歲,大寶特別喜歡和兄弟倆玩,最開始去玩會告訴我,媽媽媽媽,我去哥哥家玩,我會親自領過去,婆婆家門口就是路,來來往往還是有車輛經過,後來有兩次,大寶自己去了。回來後,我問她,媽媽是不是說過出去玩要告訴媽媽,有大人陪同下才能去,她點點頭,我問你知道錯了嗎?她點點頭,我說下次再犯,就要捱打。

沒過兩天,大寶又去找了兄弟倆,我把大寶領回來,用衣架在她屁股上狠狠的打了20下,大寶邊哭邊說,媽媽媽媽,我錯了,你別打我了,我忍住,打夠了20下。然後讓她自己哭,事後看大寶,問她屁股疼不疼,大寶說一坐下就疼,看著大寶屁股紅腫,我瞬間就哭了,後悔下手太重。

不過回頭想想,今天不打,明天就有可能往外跑,甚至離家出走。捱打是告訴她,這是高壓線,是不能觸碰的。讓她明白這件事是她不能做的事情。

所以,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適當的懲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多溝通,多交流,孩子也會辨是非、明事理。孩子的教育不能一蹴而就,加油吧,寶媽們!


紅豆辣媽學堂


您好,四五歲的孩子正式特別淘氣的時候,作為寶媽的我感同身受。家裡兩個寶寶相差一歲多,男寶和女寶分別在四五歲的時候都會有一段時間的叛逆期,我來分享一下我們家的寶寶經驗。

  1. 大寶是男寶,在四五歲的時候,性格比較倔,比如要喝奶了非要很愛,父母有事忘記了,他就不停在你耳朵邊提示,大人就會煩躁,吼他一下,其實這是不對的。自己也做了自我反省。跟孩子的約定不能說話不算好,說道做到,發生那個事情之後,我跟大寶好好談了談,說這次是媽媽不對,後來我們制定了一下積分榜。如果媽媽爸爸沒有按規定作什麼事情,扣分,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了自己的事情加分。這樣雙方規矩,就不會生氣了。


  2. 二寶那會表現最明顯的是早上穿衣服,給她準備好的衣服就是不穿,導致上幼兒園遲到了幾次。後來跟老師溝通,孩子確實會有這麼一段時間,後來晚上讓她自己提前準備明天穿的衣服,第二天就沒生氣了。

  3. 其實孩子們特殊的表現總會有出處的,作為寶媽的我們應該儘量去理解孩子,同時也需要學會緩解自己的情緒,現在我被孩子氣到的時候,我會先冷靜一會,聽聽輕音樂,雙方再去談,就不會爆發了。

  4.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


陳媽胡爸


前兩天剛剛在父母成長營跟學員們分享了情緒管理的辦法,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一些參考。

1.父母就是一面鏡子,照見了孩子的模樣。

大多數父母並不知道,其實自己的一言一行正在影響著孩子。當你控制不住情緒大喊大叫的時候,孩子把你的樣子看在眼裡,總有一天他也會控制不住自己,學著你的樣子大喊大叫,雖然他明知道這個樣子並不好看,他很討厭你這個樣子,可是他卻把這個模樣記在了心裡,不自覺地去模仿。

2.父母和孩子一樣,需要一個安靜角。

並不是當了父母就成為了聖人,一定不能生氣,一定不能有自己的情緒。

我們每天面對著各種壓力來自工作的、來自生活的、來自人際關係的,鋪天蓋地的壓力,有時候會把自己壓得喘不過氣來,這時候回到家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樣子,也許剛剛好就被點燃了,無論怎麼捂都捂不住。

那麼,給自己設置一個安靜角吧。你需要一個固定的地方,當你發現你要生氣的時候,就到那裡去待著,讓自己深呼吸,或者數數安靜角里有擺著的有各種顏色的書,看看這本書上有多少種顏色。等到你覺得你的情緒得到緩和了,再回到你的孩子身邊去。

3.去弄清楚孩子讓你生氣的原因吧。

每一個孩子不良行為的背後總是會有一些動機的,也許他以為自己長大了在尋找權力,也許他在尋找你的關注,又也許他認為你錯了,希望得到你的尊重,特別嚴重的是他可能以為爸媽反正都不愛自己了,乾脆破罐子破摔。找到以上原因之後,你才能夠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

4.接納自己的情緒,也接納孩子的情緒。

理解自己,接納自己,只有好好認識了自己,才能夠找到成長的方向。不要因為自己曾經多麼暴躁而感到懊惱,告訴自己,你可以改的,馬上就改。同時也理解孩子情緒是每個人身上都會有的現象,理解他,接納他,一起和孩子商量,解決問題的方案就可以了。

5.讓孩子和你一起成為管理情緒的好朋友。

告訴孩子,媽媽願意和你一起互相監督,如果你發現媽媽快要生氣了,你給媽媽一個示意。媽媽馬上改,如果媽媽發現你生氣了,媽媽也給你一個示意,咱們一起約定,互相幫助。

孩子在得到媽媽這樣的約定之後,這是一種無上的尊榮,得到尊重的孩子,幹起事情來總是那麼有勁頭。

育兒是一件漫長而艱苦卓絕的事,只有持之以恆地去踐行,才能讓自己成為孩子的良師益友。

我是子喻,專注於育兒知識分享,歡迎關注。


喻媽育兒


很多媽媽都是這樣的心情

孩子調皮搗蛋的時候,急脾氣的媽媽控制不住很容易出手打孩子,張口罵孩子。可是等自己也發洩完了,就開始後悔。想想本來也沒多大個事。

媽媽壞脾氣,對寶寶的影響很大

有研究表明,經常發脾氣的媽媽,會影響孩子的大腦活動,經常發脾氣的媽媽,會影響寶寶的智商發育。

當我看到這樣的研究,我著實嚇了一跳!

好不容易給孩子促進的智力發育,就因為自己沒控制住脾氣,而前功盡棄!

所以我就開始有意識的控制自己,不讓自己發脾氣!

控制發脾氣的辦法

不讓自己發脾氣,太難了!有時候情急之下,孩子一點火,媽媽的脾氣就爆發出來了。

所以媽媽要做的就是控制自己,不讓自己說話,儘量讓自己平靜下來。等自己可以心平氣和的說話,理性的思考後,在和孩子溝通。

所以既然媽媽都知道發脾氣,不是一個好的事情,那我們就給孩子做個榜樣,主動的去改掉自己這個壞毛病!

媽媽們,加油!


大小A的媽


對於孩子的教育,有著不同的方法。儘管不贊同打孩子,但有時卻是有效的辦法。

比如當孩子做危險的事情後,說教不管用,那打可能也是種選擇。這個時候,你不會覺得後悔,因為你是為了避免危險的事情再次發生。而通常什麼時候家長會後悔呢?那就是自己選錯了方法,錯誤是在自己的身上。

1、如果你是把孩子當成了出氣桶,因為孩子一點的錯誤而打了孩子,發洩了自己的情緒。那要和孩子道歉,同時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

2、打錯了道歉,但不要過度的彌補。有些家長因為打錯了,心疼了,而在打完孩子後對孩子特別好,孩子會形成一種錯誤的認知,以後會多次重複,來獲得家長的格外關注。

3、打完孩子後,不要總是說我是為了你好。孩子會覺得打我其實也是對我好的一種表現,那自己將來也可能會採取這樣的方式。

有時,偶爾的不講道理也是一種對孩子的教育。誰的一生遇到的都是講道理的人,當遇到你是你的錯誤時,對方又比你大,你應該怎麼辦?但不能做一個總是不講道理的家長。


悠悠媽的快樂生活


這個問題,我相信有很多寶媽,包括我自己,都有類似的經歷。

首先,為什麼會打罵孩子,是什麼原因引起的,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大概有三個原因:

1.孩子確實犯了很嚴重的、原則性的錯誤。比如道德方面的(打罵長輩等),安全方面的(玩電,玩火,高空拋物等等)。這時候對孩子適當的懲罰還是很有必要的。要告訴孩子這些行為是錯誤的,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讓孩子認識到錯誤並記住、改正。

2.孩子沒有犯原則性錯誤,只是單純的淘氣。你前腳剛收拾完桌子,他又把玩具扔了一地,你剛收拾完地面,他又把床弄得亂七八糟,這是孩子共有的天性,只是太考驗家長的定力了[靈光一閃],這時候很多寶媽會出現煩躁的情緒,稍微控制不好,就會爆發到孩子身上。這種情況,需要寶媽強大的自我調節能力了,深呼吸,默唸這是親生的三遍[捂臉],此時此刻建議寶媽還是佛系一些吧,成全了娃娃,解脫了自己[笑哭]

3.寶媽自身原因(更確切的說是整個家庭原因),為什麼這麼說,對於專職寶媽,這時候肯定會有人說:不就是在家帶帶孩子,做做飯,洗洗衣服嗎?有那麼累嗎?這裡我就不說反駁的話了,只有一句話:你行你上。其實對於專職寶媽來說,煩惱大致來自於兩點∶一是自己沒黑沒白的帶娃,和家務瑣事,本身已經讓她精疲力盡了,遊走於崩潰的邊緣,這時候如果再得不到理解安慰,反而落一身埋怨,後果可想而知了。二是,專職寶媽由於自己沒有工作,沒有太多的社交,與社會有些脫節,甚至沒有經濟來源,在家庭裡地位不高,得不到重視,從她的內心來講,是沒有安全感的,導致了寶媽精神上的焦慮。一個沒有安全感,又焦慮的媽媽,如果再得不到家裡人的認可,那她離崩潰還遠嗎?

其實很多家庭,寶媽是有工作的,她不但要完成自己的工作,還要照顧孩子,更甚至是所有的家務,可想而知,一個女人,需要多麼強大的內心和體力,來應對這一切,同樣在外面工作了一天,回到家還要面對比外面工作一點都不輕鬆的家務,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很大的負面情緒,最直接受到影響的,就是我們的娃娃。

這些都需要寶媽們自救,調整自己心態,或者建立更和諧的家庭關係,或者改變自己生活圈子,等等等等,有時候改變是痛苦的,但是改變之後,會讓自己更強大美麗,就像化繭成蝶一個道理。

希望所有的寶媽都能被溫柔以待。


娜麼幸福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當中,有的家長總是說:“孩子一哭鬧,我總是忍不住打罵他,打完之後又後悔。”其實,這種現象好多家長都會有,對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是,儘量避免打罵教育的事情發生,如果發生了,一定要第一時間和孩子道歉。

孩子的世界很簡單,他無法像大人一樣腦袋裡裝著是非對錯,感受到的感覺是最直接的,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那麼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什麼樣的傷害呢?

一、孩子無法學會我們希望他們學會的。

很多家長打罵孩子是在學習的時候,明明很簡單的問題,教了幾遍就是不會。於是家長的情緒激動,孩子變得小心翼翼,越教越不會,變成了一個死循環。

二、安全感缺失

孩子對周圍的環境、家人的情緒尤其敏感。

三、不願意和父母溝通

很多孩子怕出錯了以後被打,把所有的情緒憋在心裡不再願意與父母溝通。

當然,我這裡說的是片面的,對孩子的教育有千萬種,切記不要因為自己的情緒,把打罵孩子作為發洩的方式。





眼睛裡的妮


你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這個問題,我是丁丁同學。孩子4-5歲的時候,是最調皮的時候,也是規矩習慣成型的時候,家長一定要好好教導不要暴躁脾氣對待,如果孩子每天都看到你把他罵他的話,那他心裡是很難受的這種行為,很容易造成孩子以後自閉,心裡不敢和別人交流溝通。孩子這個時間段什麼都不懂,大人應該理解,而不是一味地打罵?雖然生活中除了帶孩子,也會有工作上的很多煩惱,但不要把這些煩惱都是加在孩子身上。每當自己的孩子調皮惹自己生氣時,心裡一定要默唸三遍,親生的!親生的!親生的!等自己的期間消下去之後好好的跟孩子溝通,好的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丁丁同學vlog


建議學習一下《不吼不叫》這本書,我也是控制不住做了後悔,看完了之後,改變了自己的心態,不吼不叫這種方式也適合孩子。教我們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告訴我們吼叫打罵孩子,對於親子關係極其不利的行為,從我自身來說 我作為全職媽媽,給自己時間慢慢尋找教育孩子的方法 不斷的學習 相信自己有能力做一個稱職的好媽媽 也相信我的教育之路會一天比一天更寬敞更好走!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