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同時擁有連載版、三聯版、新修版的《金庸全集》,應該先看哪個版本?確定版本後應該先看哪幾本?

狂嗨之後的寂寞


首先說,金庸三個版本的區別:

1.連載版:是當時連載在報紙和雜誌上而留下的版本;

2.三聯版:70年代80年代幾度刪減的版本,也是大家最熟悉的版本;

3.新修版(全稱:世紀新修版)20世紀後金庸新修的版本。

其實每個版本,金庸寫作的意境是不一樣的,需要結合當時的創作環境。

其中連載版可以說是最差的,我曾經讀過電子書版的連載,恕我直言,讀不下去,因為連載版在當時是應時之作,需要每天更新,內容非常簡陋,無論文字還是故事,都比較粗,比如王語嫣當時叫王玉燕,周芷若設置成周子旺的女兒,讓我們這個熟悉三聯版,覺得故事的可讀性大大降低。

當然文筆和故事還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在於精神,因為金庸的武俠小說是給普羅大眾閒暇休閒時光看的,金庸本人更是把武俠小說當提振自己所辦報紙的重要賣點,所以寫作上迎合大眾口味。

當時很多當代文學家經常批評金庸小說有傳播淫穢思想之嫌,當然如果他們讀過連載版,那就不是嫌疑了,是坐實了,因為觀眾還就喜歡男歡女愛,暴力玄奇,金庸也就半推半就的寫了。只不過金庸先生確實是天才,又素養極高,所以雖然是迎合之作,但也能維持不錯的功底,為後續修改留有餘地。

總之,連載版的特點,一言蔽之,就是媚俗。

這個問題,金庸先生也同樣意識到,所以封筆前,寫了一部與之前完全不一樣的《鹿鼎記》,可以視作對過去作品的超越,封筆之後,他又對過去的作品幾度刪減,務必去粗取精,將其文學性提升到了一個很高的高度,不過武俠小說本身就是俗文學,所以再刪減也免不了俗,但是這樣也挺好。經過金庸的這次“雅化”他的小說總於到了一種雅俗共享的境界,成為我們記憶中的一代經典。

下面我挑了幾個不同版本的區別。

在歷次改版中,你閱讀會發現金庸把筆下絕大部分人物都越改越善良。

舊版的楊康是個強姦犯,強姦秦南琴而生下楊過,三聯版刪掉了秦南琴這個人物。

舊版黃藥師比三聯版要更加邪性、無情、冷漠一些,然後到了新修版,黃藥師性格更加溫和。

舊版、三聯版金輪法王是純粹的反派,新修版改成了真心喜歡郭襄這個徒弟,並當真傳授了她很多武功,最後為了救郭襄而死。

舊版、三聯版的楊過性格更加孤傲冷淡一些,新修版的楊過變得有點婆婆媽媽,這個改動和黃藥師的改動有點類似。

舊版的謝遜意圖強姦殷素素,三聯版則把這段改成了發瘋。

舊版的張無忌小時候性格非常奸詐而且極其記仇,三聯版改掉了。

舊版、三聯版的三渡殺人不眨眼,新修版改成了三渡只把人打傷,成昆趁機補刀。

舊版、三聯版的張三丰格斃宋青書,新修版改成宋青書傷發而死。

舊版、三聯版的葉二孃就是殺嬰兒的罪犯,新修版變成玩弄過嬰兒後直接隨意拋棄到其他人家。

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會發現金庸也和絕大多數人一樣,金庸早年寫武俠小說純粹是為了掙錢出名,按照歷史的規律,一個人如果功成名就,就開始追求身後名了。曾國藩如是,李中堂如是,金庸也不例外。而事實也很清楚,能影響身後名的,一個是自己親手創辦的《明報》,一個是他的武俠小說,《明報》是他一生主要的成就,經營的很好,不必他擔心。但文學作品可要比媒體有生命力的多,百年之後,或許明報未必在,但這些武俠小說一定還會有人看,到那時候,就靠這些武俠小說影響身後名了。

我也認為,正是這種心態,促使他再一次的修訂自己的小說,但也是這種心態,影響了他的“個人發揮”

如果連載版是討好大眾,歸為“媚俗”,那麼新修版就可以理解討好文學家和批評家,稱之為“媚雅”也不為過。

其實,武俠小說本來就屬於俗文學,非要用純文學的玩法進行改造,一定會出現不適應,反而真正傷害了小說本身。金先生也可能是眼界太高,希望以文學家真正的留名青史,而非以武俠小說家。但大仲馬不也是寫的連載作品,那豈不是也俗到家了,但這種俗有影響到他垂名青史嘛?大俗既大雅,雅俗共賞才能恆久遠吧。這可能也是三聯版能成為我們心中武俠記憶中的那份經典的原因。

金老爺子本人,還是不如他筆下的大俠痛快呀。

讀到這,我想題主心中一定有了答案。


無日不瞻望


建議看過電視劇的閱讀三聯版,這一版最經典。10後的話也可以嘗試看下新修版。

金庸武俠最早都是在香港《明報》連載,隨寫隨更,難免有不少疏漏錯誤,後來金庸封筆後花費數年進行了一次全面集中的修訂,對整體行文進行了一次系統性地統稿,修訂後出版的就是三聯版,也是我們目前最熟悉的流傳最廣的一個版本,相關電視劇也大都根據此版本改編。

進入21世紀後,金庸對自己的作品再次進行了修訂,這就是新修版,新修版對部分文本進行了大幅改動,使得思想上和邏輯上更加圓滿自洽。以《天龍八部》為例,本版中喬峰練的是降龍二十八掌,而且最後結局沒有自盡,而是和虛竹去了大雪山,兩人通力鑽研武學,最後將降龍二十八掌精簡成降龍十八掌。王語嫣在本版中最後沒有嫁給段譽,最終跟著發瘋的表哥走了,段譽則娶了自己所有的妹子。改過之後,更符合《天龍八部》“天下眾生,有情皆苦”的立意初衷。但是對有共同回憶的讀者來說確實有些不太友好。

連載版就像玉材原石,雖是寶玉,尚未雕琢;三聯版屬於因勢利導,對玉石進行了雕琢修飾,天然人力各參其半;新修版則是全隨心意,精雕細琢,卻不免失玉石之真。

綜上建議老讀者、老觀眾閱讀三聯版。10後要是感興趣的話,沒有先入為主,倒是可以嘗試看一下新修版。

金庸全集一共收金庸15部武俠小說,除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十四部之外,還有一個短篇《越女劍》。

這些書整體都很不錯,先看哪一部書都可以。這裡僅提供2個閱讀思路:

1、按書中朝代、時間順序來看:從古至今大概排序為《越女劍》《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連城訣》《俠客行》《笑傲江湖》《白馬嘯西風》《鴛鴦刀》《碧血劍》《鹿鼎記》《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優點:可以正看,也可以倒看,自成一個武俠源流世界。缺點:武功越近越弱,部分小說朝代時間不明確,篇幅長短不一。

2、按朝代分組來看:宋元組《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明清組《碧血劍》《鹿鼎記》;清代組:《書劍恩仇錄》《飛狐外傳》《雪山飛狐》;疑似明朝組《笑傲江湖》《連城訣》《俠客行》;短篇組《越女劍》《鴛鴦刀》《白馬嘯西風》。優點:可以選擇一組按順序閱讀,前後關聯性強,缺點:個別組描寫偏於陰暗,集中閱讀容易懷疑人生。

其實也不必太在意閱讀順序,每本書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一個自行運轉的世界,大家大可隨手拿起一本,深入閱讀就好了。



子不語新


我最不看好金庸作品,他最突出的作品都是武俠,把一些高手寫的神乎其神,把小孩子和年少之人看得走火入魔,甚至把他們引向犯罪的深淵,坑了一代人!


慧遠悟博


看三聯的,金庸的書大都是獨立的,先看那個無所謂。

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三本有些關係,就照這順序看。

飛狐外傳,雪山飛狐有些關係。

建議先看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


西行降魔


都沒看過,不喜歡武俠文藝作品。


spring66


先看三聯版,三聯版是在大陸正式出版第一版,裡面內容也是大家最熟知的,新修版有很多內容修改,連載版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