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專家解讀:得了癌症有什麼治療新希望

據2017年國家癌症中心統計,中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429萬,其中惡性腫瘤新發病例數為每年380.4萬例,相當於全國平均每天有超過1萬人被確診為癌症,每分鐘有7個人被確診為癌症。同時,平均每天有6000多人死於癌症。


對絕大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來說,在傳統藥物治療、手術、化療、放療等治療方案無效的情況下,藥物臨床項目成為最後的希望。深圳愛遞有幸採訪到來自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王志強教授來為大家科普這方面的知識。


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專家解讀:得了癌症有什麼治療新希望

王教授對於癌症知識的科普:


Q:癌症為什麼越來越年輕化高發化?

男性最常見的腫瘤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結直腸癌,女性主要是乳腺癌、肺癌以及結直腸癌,這些都是屬於高發。高發主要是內因和外因引起。外因是環境的汙染,比如空氣的汙染、土壤汙染等有害物質;內因是年輕人自身的生活習慣,包括飲食習慣等。總的來說外因都是通過內因來起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改變會導致人體裡面的基因的一些突變,最終會形成一個腫瘤。


主要有四種。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內科藥物治療、和介入治療。同時內科藥物治療還包括化學藥物治療、靶向藥物治療、免疫治療等。


接著,王教授講解了臨床項目:

Q:目前有什麼方式可以幫助癌症患者能在接受最佳治療方案的同時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

目前來說腫瘤治療費用相對其他疾病來說非常高。雖然近幾年國家大力推廣癌症藥物進入醫保,但是還有相對一部分的靶向藥物和免疫治療藥物仍然沒有進入醫保。所以,病人如果長期使用這些抗癌藥物,會面臨很大的經濟負擔。

為了減輕病人經濟負擔,研發更加高效的抗腫瘤藥物,很多藥廠以及全國各大癌症中心都在推廣腫瘤臨床研究。這些研究能夠免費給病人提供抗癌藥物的治療。


Q:參加臨床項目跟做“小白鼠”試驗有什麼區別?

臨床項目它是評估藥物在人體裡面的像藥代動力學、藥效學等,總的來說就是評價藥物在人體的一個療效還有不良反應。

第一,進入到臨床項目中的這些藥物都是經過大量的前期基礎研究,包括動物的研究、細胞的實驗是初步證明它是有效的,國家才會批准這些藥物用到人體裡面去試用。

第二、臨床項目是經過了醫療機構的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倫理委員會是由專業的醫生還有律師等組成的一個獨立的機構,倫理委員會會保障受試者在整個研究過程中的利益,所以說不要擔心臨床試驗會損害病人的利益。


Q:參加臨床項目,都有什麼具體要求嗎?會不會產生無形的費用?全程是否對患者都做到公開透明?

對於臨床項目來說,每一項研究它都有自己的入組標準和排除標準。至於說費用,藥廠發起的新藥臨床研究,絕大部分受試者使用的藥物,甚至包括所有的檢查費用都是免費的。至於其他的床位費、營養費、交通費等需要病人自己來負擔。但是有些研究藥廠會給病人做一些

經濟的補貼

臨床項目整個過程完成可以做到公開透明,因為受試者在進入臨床研究前會簽署一份詳細的知情同意書,知情同意書裡面包括所有的注意事項,以及病人的獲益和風險等。病人在臨床研究的任何階段都可以因為任何的理由退出臨床研究。

目前臨床項目比較多,進入臨床項目的病人也很多,因為醫生特別忙,也沒辦法同時面對這麼大的病人群體去做宣傳,所以我們會藉助一些專業的醫療招募機構來給病人和醫生當中架起一座橋樑讓病人能夠更加了解臨床項目。專門的醫療招募機構也可以幫助醫院和醫生去招募病人,而且在整個臨床研究過程中也可以協助醫生去管理病人。這樣就會大大提高病人參加臨床項目的成功幾率。


Q:目前,國家對於腫瘤臨床項目抱什麼態度?

國家對於腫瘤臨床項目大力支持。中國的藥廠科研能力在之前是比較弱的,隨著國家實力提高,很多中國藥廠都在大力進行新藥實驗,希望能夠研究出對針對中國人的抗癌新藥,又能減輕病人的經濟負擔,達到病人、藥廠、醫院還有國家都能夠共贏的局面。


以上是王教授對於癌症和臨床項目知識的科普。


由於種種原因,人們對於臨床項目存在不少成見和誤解。提升受試者認知應由有關政府部門支持,同時聯合社會各界力量共同推進,包括醫療機構、公益組織、患者組織、媒體和公眾人物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