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1913年柯達的相機廣告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法國巴黎生產的HERMARIS牌相機

在攝影術發明的過程中,用紙做負片一直是發明家的努力方向。從攝影發明初期的塔爾波特開始,發明家們就開始致力於在紙上攝影的研究。塔爾波特是與達蓋爾同時期的偉大的攝影術發明家,他在紙質負片上曬印出紙質正片照片,但是由於塔爾波特的克羅式攝影法的影像不如達蓋爾法的金屬版照片細膩,所以始終沒有流行起來。

自從玻璃幹版攝影法成功之後,人們又回過頭來開始了用紙張代替玻璃製作幹版的研究,並最終取得成功。紙質幹版的顏值成功在攝影感光材料的發展過程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它不僅使感光版的重量和體積大大減少,而且使堅硬不可彎轉的“感光版”過渡到柔軟可以捲曲的“感光片”。這是攝影感光材料史上的一場革命,這場革命也為後來進入到世界所有家庭的“膠捲”奠定了基礎。

使用紙質感光版,就是把相機裡的玻璃感光版換成紙質感光版。這種紙質的負片雖然沒有玻璃版細膩,但是拍攝出來的影像還是比較清晰的。它最大的好處是重量輕,節省存放時間,攝影師外出拍攝時可以攜帶許多大幅面的底片,而且不用放在專門的、有許多隔槽的密封箱裡,只要用一個大紙夾子夾起來就行了;其缺點是透明度比較低,曝光時間比較長。

紙質感光版的研製歷史過程很長。在塔爾波特之後,也有許多人做過這方面的嘗試。有人曾經試用過在紙上塗澱粉,效果不夠理想,後來是勒格雷(Gustave le gray)於1851年在法國發明瞭一種比較好的方法。他將普通的蠟塗在紙上,蠟把紙上的微小的孔隙填平,增加了紙張的透明度。用這種方法印出的照片效果不錯,而且操作簡單,其最大的好處是重量減輕了,可以比較容易地到室外拍攝風景和建築。後來,又有蓖麻油等物質用來加強紙張的透明度。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HERMARIS牌相機使用的紙質膠捲在後背裡轉動的情況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轉動紙質膠捲的鑰匙

由於這種紙質負片的柔韌度非常好,人們開始構想一個大單的想法:“如果能夠製作出可以捲曲的感光版,不但使得攝影師可以輕易地連續拍攝照片,而且可以把相機的體積大大減少。”於是“彎曲”的負片開始在笨重的木製相機上試用。

法國巴黎生產的HERMARIS牌相機,就是在機身後面添加了使用紙質膠捲的後背。這個後背可以拆下來,打開插板,我們可以看到裡面紙質膠捲在後背中旋轉和輸送的過程,這個運動過程,是通過攝影師用手轉動一個類似於鐘錶鑰匙的裝置來完成的。

從當今攝影界乃至全世界範圍來講,柯達都是一個赫赫有名的品牌。但是從攝影術發明至今,在170多年的攝影歷史長河中,柯達只是一個後來居上的品牌。攝影感光材料經歷了尼埃普斯法瀝青金屬版、達蓋爾法金屬版、溼版火棉膠玻璃版、幹版火棉膠玻璃版、明膠玻璃版、紙質幹版的漫長歲月之後,伊斯曼公司才宣告成立,從生產輕薄的紙質幹版開始入手。

19世紀末,美國年輕的銀行職員伊斯曼(George Eastman)開始學習用火棉膠拍攝照片。在1884年他發明了一臺機器,可以在感光版上塗布乳劑藥膜。他還試驗把紙用蓖麻油浸泡,增加紙的透明度,製作出紙質的負片。由於這種紙質負片柔韌度非常好,聰明的伊斯曼由此萌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如果能夠製作出可以“捲曲”的感光版,不但使得攝影師可以輕易地連續拍攝照片,而且可以使相機的體積大大減少。

伊斯曼被這種“捲曲”的感光版的市場前景鼓舞著,很快就製作出了卷裝的紙質感光膠捲,也就是從這時開始,人們開始改口,把這種能夠捲曲的感光版稱作“膠捲”,而這個稱謂也一直延續至今。當然,由於受到數碼攝影存儲卡的衝擊,膠捲的現狀十分尷尬,不過,在膠捲剛剛問世的時候,它立刻引起了人們的注意。這種新興的、卷裝的紙質膠捲可以裝在特製的、相對小巧的片盒裡,把片盒的後背打開,把膠捲裝入片軸,再通過滾軸,掛到另一個片軸上。然後蓋上後背,裝到相機上,打開插板,就可以進行拍攝了。這種方法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135和120相機的工作原理的前身。而在此之前的各種攝影法,如達蓋爾銀版法、溼版火棉膠玻璃版法、幹版火棉膠玻璃版法等,都是使用平板、硬性、不能彎曲的感光版。伊斯曼創造性地把它們改裝成柔韌、軟性、可以捲曲的感光膠捲,適時地利用紙質負片的捲曲性能,對相機連續拍攝時的換片裝置進行了革命性的變革,為現代感光膠捲的誕生奠定了基礎,也對推動攝影的普及起到了重要作用。1886年,伊斯曼的公司開張,批量生產這種紙質感光膠捲。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真人般大小的柯達早起廣告牌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第一臺柯達相機The Kodak

後來柯達公司又生產出賽璐珞膠捲,產品更上一層樓,從此以後,攝影不僅僅是少數專職攝影家的工具,而是所有人都可以掌握的日常消費品。

伊斯曼.柯達公司在1888年推出了第一臺柯達相機The Kodak,當年的售價是25美金。出廠時相機裡已經裝好膠捲,可以拍攝100張直徑6.35mm的圓形照片。這臺相機使用直線性快速鏡頭,旋塞孔式的快門由機身上方的拉線控制,只有一擋速度,約為1/25s,固定焦距,無需調焦,只要陽光充足,兩米意外的景物都能拍攝清晰。這部相機雖然結構簡單,但卻在攝影史上佔據重要位置,可以稱為劃時代的相機。它不但使用了彎曲的膠捲,還可以從容地卷片、過片,快速、方便地拍攝100張照片,而在此之前,連續拍攝如此之多的照片是不可想象的。它打破了以往攝影師包攬全部攝影工作的模式,由柯達把沖洗、印相這個令專業攝影師都頭疼的煩瑣、複雜的工作拿回來自己完成。柯達第一次向全世界宣佈:“您只要按快門,其他的由我們來做。”這個看起來簡單,卻又前所未有的承諾,徹底打消了普通人對拍照片和沖洗技術的畏懼心理,使得人人都能享受到攝影的樂趣,這部小巧的相機也成為大眾手裡的消費品。其實,在柯達這句著名的宣傳口號下面,隱藏著的含義是:“您只要按快門,其他的錢我來賺。”柯達公司第一次從沖洗中收到利潤後,再接再厲,陸續推出多種長方形黑盒相機,持續十多年之久。我曾先後見過幾臺保存至今的The Kodak相機,有的保存完好,甚至還有快門蓋。如圖14-5所示的這一臺雖然歷經一百多年的風雨,機身老化,色彩斑駁,但仍基本完好。這種長方形的相機成功推出後,受到廣大普通消費者的熱烈推崇。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第一臺柯達相機的廣告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第一臺柯達相機在1888年拍攝的照片,是用雞蛋清相紙洗印出正像照片

顧客買到這種The Kodak相機時,機身裡面已經裝好膠捲,拍攝時固然方便,但是拍攝結束後,需要把相機郵寄回柯達公司,由廠家把膠捲拆卸下來,沖洗好照片,再在相機裡裝上新的膠捲,一起郵寄給顧客。如此循環往復,郵寄相機實在是既煩瑣又不方便的事情。由於柯達公司在1895年推出了Pocket相機,這是一臺木製機身真皮包裹的相機,有黑色和棕褐色兩種機型,當年的售價是5美金。它使用了帶黑色防光紙背的102膠捲,這也就是後來我們常用的120膠捲的前身。這臺柯達Pocket相機可以拍攝4cm 5cm尺寸的照片,這個拍攝尺寸比後來風靡世界的135膠捲的拍攝尺寸還要大將近一倍,成像質量得到了保證,而且相機的機身又很小巧靈便,因此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相機的機身上部增加了一個反光式取景器,取景更加方便、快捷。機身上還有卷片旋鈕和快門旋鈕,快門用彈簧控制,扇面形的快門在鏡頭前搖擺移動,而扇面當中的圓洞移到快門前時開始曝光,移開後曝光結束。相機內的片倉可以整體從機身中取出,更換膠捲十分簡單、快捷,方便普通消費者裝卸膠捲。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Pocket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圖14-9 柯達Pocket相機的扇形快門關閉時的狀態吳鋼 攝影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圖14-10 柯達Pocket相機的扇形快門開啟時的狀態吳鋼 攝影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圖14-11 柯達Pocket相機片倉可以從機身中取出來吳鋼 攝影

柯達公司推出Pocket相機最重大的發明與貢獻在於Pocket相機所使用的這種帶黑色紙背的102膠捲,可以由使用者在光亮處自行裝卸。相機後背有紅玻璃圓窗,卷片時透過紅窗,觀察紙背後面的號碼,再控制膠捲在機身內移動的位置,非常方便。從這種簡單易行的黑色紙背開始,顧客再也不用把相機連同膠捲寄來寄去了,只需在商店裡買回膠捲,裝到相機裡面,拍攝後,即可自行把相機後背打開,取出膠捲,送到商店裡沖洗,然後再買回新的膠捲,裝到相機裡,如此極大地方便了使用者,也催生出照相沖洗這樣一個遍佈世界各地的新興產業,奠定了顧客自行拍攝、送交專業公司洗印的現代攝影模式,柯達公司功不可沒。從此,用簡單的相機拍攝,然後送到照相店沖洗,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歷時百年而不衰,開創了銀鹽攝影的嶄新局面。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圖14-12 柯達Pocket相機和它使用的102型膠捲吳鋼 攝影

1897年,柯達在美國紐約推出了第一款橫置皮腔摺疊相機No.4 Cartridge(圖14-13),這部大型木製機身相機外包裹黑色真皮,攝影尺寸是4英寸 5英寸,顧客可以選擇使用裝有玻璃版的片盒或者大型膠捲,機身上方和側方各有一個反光式取景器,便於拍攝橫幅或豎幅的照片。這種相機的特點是在長方形的機身橫置時,翻板向下翻開,所以稱為橫置伸縮皮腔。打開前板後,把鏡頭下方的扳手扳下來,鏡頭可以伸出,轉動旋鈕,箭頭指向標尺調焦,在機身後面的磨砂玻璃取景器上觀看取景效果。換膠捲時,手要伸到機身底部的皮腔下面,有一個白色金屬拉手,拉開後,後背的背板才能抽上來。插下去後,再把金屬拉手推進去,鎖住背板。相機使用直線性快速鏡頭,使用柯達Triple空氣動力驅動的快門,速度從1/4s到1/128s。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木製摺疊皮腔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相機的鏡頭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相機的背部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相機可供選擇的玻璃感光版後背和膠捲後背

柯達4號木製摺疊相機可以拍攝裝有玻璃版的片盒或者大型膠捲。拍攝玻璃版時,首先在相機後部換上玻璃感光版後背。把相機後面的保護板取下來,在磨砂玻璃取景器上取景對焦,然後把磨砂玻璃拔出來,再插入裝有玻璃版的片盒,拔出片盒上的插板拍攝。每個片盒可以正反裝載兩片玻璃感光版,也有兩個插板可以拔出來曝光拍攝。

這是一臺從“硬”質的感光版到“軟”質的膠捲過渡時期的相機。玻璃感光版的拍攝質量好,但是換片和沖洗都不方便,而膠捲的過片只需要轉動卷片軸就可以了,而且沖洗方便,成像質量還比不過玻璃底版,這種情況很像我們現在在膠捲和數碼之間的選擇一樣。總之,正式因為當時的攝影師在玻璃版和膠捲之間選擇性的使用,才有了這種“模稜兩可”的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相機背後的保護板和磨砂玻璃取景器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拔出磨砂玻璃取景器,插入裝有玻璃感光版的片盒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裝玻璃感光版的片盒,上面的一個拔出了插板

柯達4號使用膠捲拍攝時,也要使用膠捲後背。打開後背後,能看到相機後面,左右兩側是裝載膠捲的片槽。與左側的普通120膠捲相比較,可以看到,這臺相機的膠捲幅面非常大,寬度比120幾乎寬了一倍。在左右兩個片槽的上方各有一個固定卷片軸的裝置,由扳杆和固定鈕組成。向左撥動扳杆,固定鈕向下突出,卡住卷片軸;向右扳動扳杆,固定鈕向上收起,可以取出卷片軸。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4號相機的背後,片槽裡的卷片軸比左側的120膠捲寬了將近一倍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片槽的上方有扳杆,向左撥動扳杆,固定鈕向下突出,卡住卷片軸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向右撥動扳杆,固定鈕向上收起,可以取出卷片軸

繼 4號木製摺疊相機獲得成功之後,柯達公司又推出了更加大型的相機,柯達5號(NO.5),如圖14-23所示。伊斯曼.柯達公司於1898年在紐約生產製作出這種木製相機,黑色真皮包裹,再培生紅褐色的真皮摺疊皮腔,造型高雅穩重,設備輕巧靈動。其最大光圈指數是4,最小光圈指數是128;採用磨砂玻璃取景對焦。同時,機身上方和機身側上方各有一個反光式取景器,便於拍攝橫幅或豎幅照片。與前面介紹過的柯達4號一樣,柯達5號可以選擇拍攝玻璃感光版或者大幅膠捲,拍攝尺寸為5(橫)英寸X7(豎)英寸,用尺實際測量,磨砂玻璃的片幅達到12cm(橫)X17cm(豎)。也就是說,其卷片膠捲的寬度是17cm,這也是柯達卷片相機中尺寸最大的一款。相機使用OPTICAL CO RAPID RECTILINEAR BAUSCH & LOMB鏡頭,速度撥杆位於鏡頭的上方,有B門、T門和正常三種快門。驅動快門可以通過手撥動鏡頭側面的快門撥杆,也可以通過橡膠皮球和橡膠管連接到空氣壓縮管,再由空氣壓縮管頂起來連桿,驅動快門。相機的前板,也就是鏡頭板上有兩個銅製撥杆,上面的撥開後可以上下移動鏡頭板,下面的撥開後可以左右移動鏡頭板,用以調節透視變形。機身前板翻下後,鏡頭皮腔拉出來,齒軌調焦裝置控制前後移動鏡頭板調焦。機身後背打開,可以看到後部巨大的膠捲軸,膠捲軸頂部有撥杆,向右撥動撥杆,頂住軸心的圓柱上升,可取出膠捲軸。片倉內為木製卷片片軸,用張開的兩指做比較,可以看到片幅是非常大的,後來的120膠捲遠不能比。後背的另一側有裝膠捲的片倉和彈簧卡子,便於裝載和卡緊膠捲。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5號摺疊式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相機後面巨大的木製片軸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機身的前板上的鏡頭和鎖緊裝置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片倉中裝載膠捲的彈簧卡子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3A型木製機身摺疊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3A型相機的鏡頭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拆下柯達3A型相機後面的背板,可以看到膠捲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一百多年前的柯達122型膠捲與現在的120型膠捲


在柯達4號和5號等橫置機身相機推出後,玻璃感光版的使用者日漸稀少,方便、實用的膠捲稱為主流。於是柯達公司在20世紀初推出了單純使用膠捲的柯達3A系列相機,一改當初的橫置機身,木製機身用黑色真皮包裹,這一機型也稱為後來世界各國大批生產的金屬摺疊相機爭相效仿的機型。柯達3A相機是其中比較大型的一種,拍攝尺寸達到了8cmX14cm,使用柯達122型膠捲。我們把這臺相機的122型膠捲與現代的120型膠捲相比較,可以看出兩者在片幅方面的差距;當然,兩者在年代上也有一百多年的差距。該相機使用的是F.P.K Automatic鏡頭。

早在1900年前後,柯達就已經開始了寬畫幅相機的研製。這種相機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鏡頭左右擺動,拍攝出寬幅照片,因此也有人稱之為搖頭相機。如圖14-31所示是柯達公司1900年在美國紐約生產的No.4 Panoram寬幅搖頭相機,該型號是最早的柯達搖頭相機,外形結構明顯模仿5年前已經上市的法國Panoramique相機。這種相機前面的鏡頭可以轉動142°,有特製的卷盤控制,使得膠捲在弧形軌道中彎曲起來拍攝。使用103型膠捲,可以拍攝5張9cmX30cm的寬幅照片。為了追求更寬的畫幅和整個畫面上清晰的影像,膠捲在鏡頭後面呈弧線形運動。相機鏡頭為可搖擺的快速直線性光學鏡頭。該款相機是柯達No.4 Panoram型中的D型,鏡頭下方有金屬翻板,不用時可以翻上來蓋住鏡頭,機頂有可翻起的反光取景器。最早的No.4 Panoram型相機則比較簡單,鏡頭下方沒有金屬翻板,只是用鏡頭蓋遮蓋鏡頭,機頂也沒有取景器。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No.4 Panoram寬幅搖頭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No.4 Panoram寬幅搖頭相機的金屬翻板翻下來,可以看到裡面的搖擺鏡頭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打開後板和側板後,可以看到彎曲的膠捲運行軌道。

在寬畫幅和鏡頭搖擺相機取得成功後,柯達相機再接再厲,又研製出了360°旋轉拍攝的全景相機。拍攝時,整個相機可以在特定的圓盤底座上旋轉360°,把前、後、左、右四周的景物全部拍攝下來。這不但需要相機旋轉一週,還需要膠捲在卷片軸的作用下,與相機的旋轉速度同步、同速的持續轉片,保證膠捲在鏡頭後面準確無誤地適時打開和捲起,讓鏡頭收進來的景物順延著在膠捲上曝光。膠捲的展開不能快,也不能慢,可見這臺相機的設計和製作絕對是不同尋常的。柯達公司N°10-Cirkut是柯達公司1920年在紐約生產出來的。這臺相機體態龐大,固定在特製的三腳架上,總重量達11公斤。從綁在三腳架上的膠捲,我們可以看到膠捲的寬度,膠捲的實際尺寸是20cmX244cm。這是一臺拍攝大尺寸照片的大型相機,機身採用木製包皮,摺疊式皮腔設計,由齒軌調焦系統操縱皮腔的伸縮前後移動,調整焦距,鏡頭為Graphic Rapid Rectilinear鏡頭,光圈為F6.5,焦距為8.5cm。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公司N°10-Cirkut全景相機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柯達公司N 10-Cirkut相機使用的寬幅膠捲

在機身下部的圓盤形底座上有上緊發條的鑰匙,轉動鑰匙,上緊發條,圓盤在齒輪和發條的帶動下,承託這臺相機緩緩旋轉拍攝;而片軸下部的齒輪也與圓盤上的齒輪咬合,同步旋轉,帶動片軸上的膠捲隨之展開、捲起。打開機身的後部片盒,我們可以看到片軸和片軸下面的咬合齒輪。相機旋轉一週後,拍攝完畢。旋轉拍攝的速度可以在機身側面調節,從1/2s到1/12s。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旋轉鑰匙上緊發條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片軸下部的齒輪,也與圓盤上的齒輪咬合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片盒裡的片軸和片軸下面的咬合齒輪


膠捲時代的王者——柯達

旋轉拍攝的速度,可以在機身側面調節

以生產膠捲聞名於世的柯達公司,曾經生產過方箱式相機、摺疊式相機、搖頭相機、全景相機、立體相機、雙鏡頭反光相機、單鏡頭反光相機、木製相機、金屬相機、塑料相機等。幾乎涵蓋了所有的機型,這本書以介紹早期的老式相機為主,所以就不一一列舉了。柯達公司的聰明之處在於它深知巨大的國際攝影市場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全部壟斷的,要想在膠片卷市場做大,必須協調與眾多相機生產廠家的關係。

如果相機廠商配合膠捲廠商,設計、生產出與膠捲規格相匹配的相機,則一榮俱榮,否則將一損俱損。因此柯達生產相機的初衷和目的,似乎只是引領、啟發甚至是誘導相機生產廠家按照自己的膠捲規格來生產相機。柯達曾先後生產過101、103、105、117、116、118、112、120、122、124、125、126、127、616、620、828、135等多種規格的膠捲和相機,但重點還是放在膠捲的研製、創新和優化上,力求最新、最好、最多。相機生產似乎只是玩票而已,如點水的蜻蜓,到處開花,品種繁多,卻從不見碩果,從不擺出與誰競爭的姿態,更不會在某一機型上集中力量,做強做大,以避免對生產此類相機的廠商造成威脅。因此柯達與世界上的相機生產諸強幾十年來相安無事、唇齒相依,並且共商協調,將膠捲的規格逐步精簡、理順,整合成我們現在見到的135型和120型膠捲。目的已經達到,柯達的相機生產也偃旗息鼓,安心坐穩它膠捲第一品牌的寶座。我們可以替柯達算一下賬,一百多年來,市場上賣出的任何一個牌號的相機,購買者必然會陸續購買幾十個甚至無數個柯達膠捲。柯達安享其成,坐收漁利,天下無憂矣。

在數碼攝影崛起、傳統銀鹽感光產品江河日下的今天,危機猝然降臨,柯達公司自然不肯坐以待斃,早早地躋身於數碼相機的生產研製行列。但是,沒有了膠捲這一後顧之憂,其他相機生產廠商與柯達公司不再是合作與依附的關係,而是變身為競爭對手,甚至反目成仇。面對眾多歷史悠久、各據強項,又有技術專利保護的名牌相機廠商,柯達的數碼相機生產命懸一線,前途渺茫,百年柯達,轟然倒塌,不禁令人感嘆,產品更迭,世事變換,只在反掌之間。

自古成王敗寇,天下也沒有不散的宴席。但是,柯達昔日的輝煌永駐,它留下無數臺多姿多彩、形色迥異的古典相機,吸引著全世界收藏家的目光。由於前面介紹過的原因,把全部品種、型號的柯達相機和膠捲收集齊全,實在是一件困難重重,甚至是常人不可能實現的工作,但是如果能攻其一點,選擇某一類型的柯達產品,力求收藏豐富,往往能事半功倍,成效顯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