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抗病良藥

長期缺乏運動,身體組織器官機能會下降30%,增加心腦血管疾病、骨質疏鬆、三高、肥胖等風險。全球日常運動量的報告顯示,在成年人中運動不足的比例高達27.5%。世界衛生組織表明,運動不足已經成為影響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險因子,相應地運動則是“最好的抗病良藥”。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抗病良藥

20歲的你一口氣跑10公里輕輕鬆鬆,40歲的你可能走2公里就會氣喘吁吁。因為各個年齡階段,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器官承受性等不同,所以每個年齡段應該對應不同的“黃金鍛鍊方案”。


1.年齡劃分表


(1)3-7歲幼兒期

3-5歲學齡前兒童適合戶外運動。推薦騎自行車,能有效鍛鍊孩子手、眼、腳的協調性,提升平衡力。5-7歲屬於緩慢發育階段儘量選擇體力消耗不劇烈的運動,如游泳。

(2)8-12歲孩童期

此階段的孩子力量、速度、耐力以及靈敏性都有了一定的基礎,但骨骼相對較脆弱。這一階段還是個體神經系統發育的敏感期,運動機能學習能力很強。建議這一階段的孩子可以參加以下活動: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跳舞等

(3)12-18歲黃金期

此階段是生長髮育階段,要注重骨骼生長及骨密度形成,同時也是心肺適能發育的敏感期,在鍛鍊時要儘量避開承重過大的運動。可以開展籃球、足球、排球等球類運動。

(4)18-25歲成熟期

此階段,身體功能處於鼎盛時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靈敏度、穩定性及彈性等各方面均達到最佳點。從運動醫學角度講,這個時期運動量不足比運動量偏高更不利於身體健康!這個年齡段的人可進行高強度的運動,建議每週進行三次訓練,最好有氧和力量訓練結合,如健美操、瑜伽結合推舉等。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抗病良藥

(5)26-45歲發胖期

這一階段是生活和事業發展的關鍵期,很多人都疏於鍛鍊,肥胖率的發生也變高。男士要注重肌肉力量的訓練,如推舉;而女士可以進行低強度的有氧訓練,如瑜伽、慢跑、爬山。

(6)46-65歲衰老期

這個階段人的體力和肌肉量開始下降,運動主要以對抗骨質疏鬆、肌肉鬆弛為主,要以安全、簡便為原則。推薦健步走、靜蹲、舉啞鈴等。

(7)65歲以後老年期

65歲以後身體機能都是處於低水平,此階段主要以提高生活質量、預防跌倒、提升心肺功能為主。建議做輕柔的有氧運動並配合適量的力量訓練堅實肌肉、強化骨骼。


2.時間劃分表


(1)上午以增強活力為主

早上人體體溫較低,關節和肌肉最為僵硬,所以適宜從事一些強度較小的運動。


(2)下午以強化體力為主

下午(14:00~16:00)是強化體力較好的時機,肌肉承受能力較其他時間可高出50%;下午鍛鍊還有助於改善睡眠狀況。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抗病良藥

(3)傍晚是體能峰值

黃昏(17:00~19:00)是人體運動能力最高峰,肌肉和關節更加靈活,心跳頻率和血壓也最穩定。適合進行力量訓練,並且運動時的受傷幾率也會小很多。但睡前3-4小時運動強度不宜過大,以免神經系統過度興奮反易導致失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