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訂單,就是與時間賽跑!瑞立集團保障負壓救護車零件生產

趕訂單,就是與時間賽跑!瑞立集團保障負壓救護車零件生產

工人們正在車間作業。瑞立集團供圖

“抗疫時間一分鐘都耽擱不得,把訂單趕出來,就是在跟時間賽跑。”今年春節以來,瑞安市瑞立集團總經理餘錦瑞的時間幾乎被釘釘、微信會議佔滿了。

疫情突如其來,將瑞立公司原先的復工計劃徹底打亂,同時,他們的訂單數卻大幅增長。

這些訂單多數來自重汽集團、福田汽車等車企。這幾家企業承擔了防疫專用負壓救護車、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醫院援建及防疫物資運輸、民生建設車輛的生產任務。瑞立集團是國內最大的氣制動氣閥類產品生產基地,其生產的汽車氣制動系統、液壓制動系統等汽車零部件,正是救援車輛生產企業“翹首以盼”的關鍵配件。

牽一髮而動全身。餘錦瑞明白,再難,也要把訂單“趕”出來。

人力不足怎麼辦?

“先遣隊”撐起生產線

抗疫工作迫在眉睫。

“集團管理層每天都在線上‘雲’會議,最多的時候一天要開9個小時的會議,一場接著一場,就為了討論如何保障客戶的急件。”餘錦瑞說,2月初,公司就接到一封封來自抗疫前線的加急函,而疫情期多數員工無法返崗。在人手極度緊缺的情況下,公司決定先摸排春節期間留住在宿舍的員工,組成復工“先遣隊”。

瑞立集團閥類產品分廠廠長金獻東是這支隊伍的隊長。“生產支援一線的關鍵零部件,作為公司老員工,我必須上。”金獻東說,在瑞立集團工作了20餘個年頭,今年這個開頭不同尋常。

2月18日,公司正式復工。生產車間開足馬力運轉起來,金獻東帶領先遣隊員夜以繼日。那段時間,從早上7時30分開工,忙活到深夜是常事。金獻東說,車間多數員工都是站著守在機器旁,一天下來,站到膝蓋都彎曲不了。但大夥都知道這是非常時期,沒有一句怨言。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4天后,一批制動系統、離合系統、電子電控等系列產品,硬是被“熬”了出來。

運輸不暢怎麼辦?

一張通行證解了圍

復工伊始,許多省際點對點的交通還未打通,如果貨物運不出去,復工復產的努力便會白費。集團物流運輸部部長寇曉強主動擔起了打通物流的重任。

“那段時間,每天都在找物流公司,一天要打上幾十個電話。”寇曉強說,最後,一家有著長期合作的物流公司答應幫忙調配二三輛運輸車。但對於手中的訂單而言,運輸量顯然有缺口。怎麼辦?公司管理層商議後決定:貨量不多,又是急需的訂單,走快遞運輸。走快遞,意味著成本增加,但大夥覺得值,這個錢必須花!

車子雖然找到了,但當時溫州實行交通管制,車輛如何進來成了難題。一時間,寇曉強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寇曉強隨後聯繫了瑞安市東山街道、瑞安市經信局尋求幫助,對方得知這是馳援一線的訂單,馬上加班加點開出了特許車輛通行證。

通行證辦下來了,但是每次來運貨的物流車都不同,得有人帶著通行證去高速路口接車才行。寇曉強一組都是廠裡的“夜班師傅”,那段時間,一組人每天都得幹到凌晨才下班。體諒到工友們的辛苦,寇曉強主動攬過了送通行證的活。“那時候下班都是凌晨了,又要起大早去接車,一天睡不了幾個小時。”寇曉強說,因為和運輸車駕駛員溝通不順暢、道路情況複雜等原因,在高速路口等上一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有幾天連續下雨,氣溫又低,早上起來凍得直哆嗦。但想到只要這些訂單能夠快點交到客戶手裡,保障一線,這些辛苦也就值了。”

赶订单,就是与时间赛跑!瑞立集团保障负压救护车零件生产

全面復產如何保障?

政府企業協力促返工

復工之後,員工返崗的進度跟不上訂單量的激增。公司管理層盤點“家底”後不禁撓頭:“碰上疫情,新員工招不進,老員工回不來,企業招工難上加難,怎麼辦?”

辦法總比困難多,一場“點對點”招人助企復工復產大戰正式打響。瑞安市政府財政支出2億餘元用於支持企業復工招工,開展“百名專員”包車、包列、包機招工服務,對企業接送在外員工產生的包車費用、對自行返瑞的員工、對企業老員工每招引1名首次來瑞就業並參保的新員工,均予以補貼。同時,成立企業“復工招工”專班,專班成員連夜趕往全國10個新瑞安人集中輸出地,開展精準招工。

瑞立集團在全國各地的300多家銷售公司成了連接集團和返鄉員工的“驛站”。銷售公司的經理們包了直接抵達瑞安的車輛,讓返鄉的員工帶上親朋好友一起到集團總部趕訂單。

公司還頒佈“緊急召集令”,200多號行政人員成立志願者隊伍,下沉一線車間幫著幹。行政部部長金維靜帶頭報了名。支援車間的行政員工由車間老員工帶著幫忙幹一些技術含量相對較低的工作,如給自動裝配線上料、摺疊產品說明書、整理產品條碼等簡單的輔助工作。

在政府的支持和全集團的努力下,瑞立集團已全面復產。今年2月,瑞立配套完成主機廠訂單1.2億元,3月預計再翻一番。

赶订单,就是与时间赛跑!瑞立集团保障负压救护车零件生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