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一句話證明你在濟南待過十年以上?哪些改變讓你印象深刻?

山東房產圈


第一次來濟南,坐公交車去學校,聽了一路的老師😰😰😰

還納悶了,怎麼一公交車人都是老師啊


知力945


我07年來的濟南,就住在燕山立交南面的技師學院對面的環綠山莊,沒想到,輾轉12年了,那時候怪坡真的很怪,財經大學還叫經濟學院,經濟學院和技師學院之間有條小吃街,摻雜著臭水溝的味道,技師學院南面還是農村山溝溝,公交車只到技師學院門口;山師東路還是個髒亂差但是很出名的逛街的地方,我來的時候是濟南大雨地下銀座被淹後的一個月,都在盛傳當時雨水淹了地下室地下銀座淹死了多少的人;齊魯國際會展中心還在修煉,旁邊還都是農村,奧體還是一片荒蕪,09年全運會給了奧體徹底翻身的機會;那一年,蘋果、色戒接連上映,我第一次在網吧通宵看完了電影;那一年,我上課間隙在朝山街擺地攤,不知為啥莫名其妙被隔壁燒烤店的人掀攤打了一通,之後報警糾纏了好久,那年我才17歲,當時那幾個人濃重的濟南口音讓我記憶猶新,對這個城市失望了,離開了一年,後來各種原因來了濟南上大學,至今仍覺得濟南本地土著的自身優越感和排外的思想有過之而無不及……可是那又怎樣,十多年過去了,一切都在變,我人也步入中年,紮根在這,蝸居著………


Z—隱於市井


03年的九月份來到濟南文化東路的一所不知名的技工學校,那年我19歲,帶著人生的憧憬和夢想,在這如鑽風華的年紀,就這樣悄悄的紮根濟南。那時文化東路有個紫水晶網吧,每隔幾天就去上兩個小時,那時申請了我人生的第一個QQ,和郵箱還是隔壁班女同學給申請的……。去萬家隆超市幹逛,那時板面1塊五毛錢,加個雞蛋1塊七毛錢,夜市上花了25塊錢買了雙沒有名的運動鞋是陪我過了兩年,為了同學請客去經濟學院門口的網吧上通宵打傳奇把女朋友丟到一邊,整夜都在聽著黃家駒的歌,那時候羽泉、周杰倫的歌是那麼的傷感。剪個殺馬特,那時候流行拉直頭髮,還拉糊了,打上耳釘很騷氣,傻傻的去山師買衣服,去技師學院追姑娘,晚上在操場上跟電子學校的姑娘們對話(我們的操場挨著電子學校的女生宿舍),行政學院、警官學院、那有條街,裡面有賣衣服、小吃什麼的雖然很窮但是很滿足,一切都那麼幼稚而又美好美好……,那時燕山立交橋還在修建,窯頭路還沒有銀座,中潤世紀廣場還是個大坑。二環東高架還沒有修建,高新區還是個農村,沒有奧體中心,老東門還沒有拆……,我的青春全留在了這做山城,好一座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濟南。


用戶3465606934


一九五一年,出生在濟南。小時唱兒歌,現在記不全。想起了兩句兒,湊個熱鬧兒;火車一拉鼻兒,來到了小北門兒。火車一拐彎兒,碰到了鼻子尖兒。兩個月前,我還到出生地十一馬路西市場逛了一趟,還拍了西市場的景象。



化道閒人1


我記得四海香的羊肉串和茶湯。記得泉城路上的加州牛肉麵大王。記得衛巷快餐,記得小滄浪,記得貴和對面的大快活大排檔,記得舜井街的時髦電器。還記得泉城路上的101電車,各種專賣店,第一家肯德基,還有一個衚衕口有個老太太賣的雞蛋大蔥餅。記得八一立交橋底下有個做曲奇的店好吃的要命!記得華聯商廈裡賣的核桃果。記得國貿大廈裡賣的水果蛋糕,白色紙包著。還記得三聯一樓賣的卡夫的瓶裝酸奶。我還買過一塊電子錶,蛋型裡面有油和氣泡,好像是個史努比的圖案。還買過一直會打呼嚕的熊,穿著睡衣戴著睡帽翹著腿,聲控打呼嚕,肚子還一起一伏,至今我還收藏。還記得第一家永和豆漿,油條豆漿都那麼好喝。都是回不去的記憶。


可悲可喜可狂哉


說起我剛來濟南的時候,還是08年大學報道。學校在黃臺傢俱那塊,剛開始過了北園大街,就是一路土路,我一度懷疑我是來村裡上學了😅那時我們眼裡最時尚的又好玩的就是老東門,我的天,沒改造的老東門那時是大學生的天堂哈!洛口服裝批發市場也是我們經常光顧的地方!那時哪裡都有夜市,哪裡都有快餐車,小吃,那時花園路還有天天向上還是幸福時光來,記不清了,流行KTV來,一說就想起了上學的時候😂十年很快,變化也很多,那時我還是大學生呢,現在都是寶媽一枚了😋


瞎搗鼓的鄭能能


我2000年大學畢業我大哥從花園莊附近的單位開車送我到張莊機場邊上的單位面試。彼時的經一路還沒修好,我哥帶我在順河街、館驛街、經二路一帶的窄巷裡左穿右叉的經過華聯突然就到了縣城感覺的十二馬路,走了沒多遠拐到了張莊路。時值暮春,一路上塵土飛揚加雜著漫漫楊花,越走我越心涼,路邊寥落的鄉村景象,偶爾有個批發市場,路上一時半刻碰著個拉貨的車。張莊路到十二師門口聰驟然轉向南,又簸箕著過了兩個鐵路道口才到了我的單位。周邊除了軍隊的單位就是農村,唯一有的"文化"單位就是機場小學,好在有當時號稱濟南第一家倉儲式超市,辦會員卡還要交錢[捂臉]當時一幫單身漢住宿舍,週末的娛樂就是騎自行車去逛批發市場,趕大金莊集,印象最深刻的是段店市場門口靠興濟河橋頭趕著騾車賣炭的……


deerstavip163com


我到濟南時公交車4毛錢,後來6毛,一塊;那時候路邊的燒烤攤3毛錢的串,4毛,5毛,8毛,一塊,現在大部分三塊起;那時候過街天橋上隨時隨地擺地攤,各種小玩意,小騙局都可以停下來看看;那時候的泉城路兩邊都是小雜貨鋪一間挨著一間,逛街就是那個味~

現在的濟南有大都市的感覺了,卻缺了那麼點菸火氣……


萬萬媽媽的樸素生活


96年來濟南,生活在洪家樓附近。那時感覺濟南比之老家農村高大上不少,有四層的金鷹商廈、路口聳立的歷城影院還有和山大相依的天主教堂。當然也少不了每週在後山必爬一次的千佛山,還有紅家樓花園路的夜市。

滄海桑田,世事無常。時間啊,它不止是殺豬刀,也是歲月變遷、城市發展的永恆見證者。


你好我好歲月靜好


我在濟南是從1999年到2007年春回老家的,在北園大街北全福住了3年半,在還鄉店原來57路公交車終點站對面住了兩年多,還濟鋼西邊王舍人住了1年多。去年又去變化太大了四周都是高架路、高速路,地鐵、高鐵,城市漂亮美麗了好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