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弒父篡位的帝王有哪些?

洪浩仁慈


翌殺帝相自立

周代東周君宜臼(周幽王)與申侯勾結犬戎奪權篡位弒父嫌(直接手)

姬叔殺害周哀王即位,周思王姬嵬殺害周思王自立週考王

春秋戰實太殺兄自立魯桓公、慶父(魯桓公)先殺掉君般、閔公殺楚王自立公商臣(楚穆王)等等~

南北朝:禪位殺君算基本南朝北朝所皇帝都幹十六說亂

劉宋:宋文帝嫡劉劭殺宋文帝自立

宋明帝劉彧殺前廢帝劉業自立

北魏:拓跋紹殺魏道武帝拓跋珪自立

隋:

楊廣嫌疑犯

宇文化及殺楊廣自立

唐:

憲宗死穆宗母嫌疑

武宗死宣宗嫌疑

五代十

梁:朱友圭殺父朱溫自立,友貞討逆名殺兄自立

閩:康宗王繼鵬父篡位自立

南漢:宗劉晟殺兄自立

金:海陵王殺熙宗自立世宗完顏雍所殺

西夏:狀元皇帝神宗李遵頊廢殺襄宗李安全自立

元:

文宗殺明宗自立。





周朝文DMU


弒父成功的是有,但篡位失敗或只是曇花一現居多。
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末年,打算立齊王拓跋嗣為太子,引起清河王拓跋紹不滿。這位無賴王爺竄入皇宮殺死親生父親拓跋珪,第二天因弒父心虛不敢面對百官。隔著門縫問大臣打算立自己,還是兄長和叔父,大臣們不知道事情底細也不敢輕易表態。



拓跋紹只能把自己府庫裡的財物分送給眾人,施小恩小惠收買人心。最後一直很有人望的齊王拓跋嗣受到眾人擁戴,抓獲了拓跋紹,論罪處死後,拓跋嗣登基為帝,是為明元皇帝。
後梁太祖朱溫看中老二義子朱友文,這下親兒子老三朱友珪不幹了。不讓親兒子繼位,反倒把皇位給乾兒子,再說了那老二上臺,十有八九會把包括朱友珪在內的朱家弟兄殺戮乾淨,老朱家滿門都有濫殺基因。


朱有珪先下手為強,帶領手下直闖皇宮,殺進老朱的寢殿。老朱罵小朱不是個好東西,後悔不早點收拾了,小朱罵老朱是該千刀萬剮的老賊。朱友珪手下一刀結果了朱溫的性命,在床底下刨個坑埋了。

事後朱友珪矯詔繼位,幹了八個多月皇帝后被均王朱友貞兵變推翻。最後關頭,眾叛親離的朱友珪讓手下先砍了自己老婆,再砍了自己。

南朝宋文帝劉義隆的太子劉劭外表光鮮美男子一個,可整天整蠱自己老爹早死,自己可以早些繼位。宋文帝剛要想廢掉太子,夜裡向寵妃潘淑妃漏了口風,潘淑妃立馬找藉口派人通知自己的養子也是太子死黨劉浚。


太子夥同劉浚等人連夜起兵,披甲帶刀,謊稱受詔入宮覲見,眾人不敢阻攔,太子心腹等人提刀入大內,衝著驚慌失措的宋文帝就砍去。宋文帝出於防備本能,舉凳反抗,先被斬落五指,隨即被殺於室內。



劉劭即皇帝位,改元太初。文帝第三子武陵王劉駿得到大臣們擁護,起兵討伐劉劭,因劉劭弒父得位不正,一路州縣紛紛向劉駿倒戈。劉駿的討伐部隊很快攻克臺城,擒獲劉劭,劉浚等人,並一同處斬,劉駿繼位,是為宋孝武帝。


宋文帝兒子劉劭在史書上有個專門的稱呼叫“元兇劭”,坐實的弒父篡位,一點不含糊。至於另外一位名氣也挺大的隋煬帝楊廣,他弒父上位的事,有後來抹黑的成分,真假存論,至少上述三位是沒有爭議的。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歷史上殺父奪皇位的有:劉劭、拓跋紹、楊廣、朱友珪。

1、劉劭(約426年—453年),中國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遠,劉義隆長子,母為皇后袁齊媯。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因巫蠱之事,劉義隆欲廢太子,劉劭知道之後,遂與其弟劉浚共謀,率兵夜闖皇宮,將其父殺害,自立為皇帝,史稱“宋元帝”,改元“太初”。劉劭因弒父篡位而導致眾叛親離,在位僅三月,即被率兵討逆的劉駿所擊潰,劉劭被俘後遭處斬,並被劉駿稱為元兇。

2、拓跋紹(394年-409年),字受洛拔,鮮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明元帝拓跋嗣異母弟,母賀夫人,南北朝時期北魏宗室。

天興六年(403年),受封清河王,任徵南大將軍。天賜六年(409年),拓跋紹母親賀夫人有過失,道武帝即將下令殺她。因天色已黑未處決。賀夫人密告拓跋紹救她,拓跋紹當晚與帳下武士、宦官數人偷入宮中,殺害道武帝。不久被其兄拓跋嗣誅殺,時年十六歲。

3、隋煬帝楊廣(569年-618年4月11日),一名英,小字阿摐,華陰(今陝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於大興,開皇元年(581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開創科舉制度,修大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這些對後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然而頻繁的發動戰爭,如親征吐谷渾,三徵高句麗,加之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

大業十四年(618年),驍果軍在江都發動兵變,楊廣被叛軍縊殺。唐朝諡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諡閔皇帝,其孫皇泰主楊侗追諡為世祖明皇帝。《全隋詩》錄存其詩40多首。

4、朱友珪(884年―913年3月27日),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第三子,母亳州營妓,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初封郢王,歷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萊州刺史。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弒父登基,改年號為鳳歷。繼位後大量賞賜將士以圖收買人心,然眾多老將頗為不平,而朱友珪亦荒淫無度,因此人心沸騰、民怨四起。


叫我逗比


歷史上弒父篡位的帝王不多,而且很多是記載於野史之中,爭議很大,比如隋煬帝楊廣弒父的記載就有很多疑點。但我今天要說的這位帝王是被記載於正史中,那就是楚穆王羋商臣。

羋商臣弒父篡位,父親死不瞑目

春秋初期,楚國的發展一直都比較穩健,經過楚武王和楚文王的開疆擴土後,到了楚成王時期已經頗具規模,雖然比不上強大的齊國,但在春秋列國中也是頗有名氣。

楚成王成為大楚國的國君後,一直為立儲君而煩惱。因為楚國的封地在南方,而且從周朝分封至今已經過了幾百年,楚國立儲的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變,他們不是以長為貴,立少子也是常有的事情。當時身為楚國長子的羋商臣非常渴望成為下一任國君,但他的父親楚成王卻遲遲不肯表態,這令羋商臣心急如焚。

為了儘快實現自己的太子夢,羋商臣開始在父親面前獻殷勤,並且收買父親身邊的官員,讓他們為自己說好話。楚成王很快被打動了,便決定要立羋商臣為太子,為此他還問了自己的得力大臣鬥勃。鬥勃對楚成王的決定表示反對,他說:“大王正當壯年,為何要這麼急著立太子呢?而且我們楚國向來不以長子為尊,商臣並不是唯一人選啊!我看商臣也是殘忍陰險之人,如果立他為太子,恐怕日後要成為禍害。”

楚成王並沒有理會鬥勃的建議,堅持立了羋商臣為太子,而鬥勃勸阻楚成王的消息也傳到了羋商臣的耳朵裡,這令羋商臣非常氣憤,決定要除掉鬥勃。

有一次,鬥勃因為在一場戰役中被對方算計,導致那場戰爭無功而返,這下讓羋商臣抓住了把柄,他向楚成王打小報告說鬥勃在打仗的時候收了對方的賄賂,所以才會無功而返。楚成王聽了非常氣憤,便賜了一把劍給鬥勃讓他自殺。鬥勃本來想到宮中找楚成王說清楚這件事,但被羋商臣攔截在宮門外不讓進。鬥勃萬般無奈,在宮外自刎而亡。

羋商臣以為自己的復仇計劃很完美,卻不知紙是包不住火的,鬥勃打仗的真相最終還是被楚成王知道了。

楚成王知道真相後覺得當初鬥勃說的話非常正確,自己實在不該立羋商臣為太子,應該立少子才對。但如今的羋商臣已經具有一定實力,如果貿然廢除勢必會引起大亂。在他左右為難的時候,他嫁到江國的妹妹回來看望他。於是楚成王就把自己的煩惱說給妹妹聽,希望能得到一些提示。妹妹江羋提醒哥哥此時不宜過激,應該先穩住商臣,慢慢削去其權力,然後再把太子之位傳給少子。楚成王覺得妹妹說的有道理,於是便按捺住心中的不安,等候時機。

楚成王與妹妹在深宮中商議,但消息又一次傳到羋商臣的耳中,他這次慌了,因為這次的對手不是普通的大臣,而是自己的父親和姑姑。他找來自己的老師,也是謀臣的潘崇,把事情都給說了一遍。潘崇建議他先確定事情的真假,應該從姑姑入手,因為他的姑姑江羋是個性格暴躁之人,可以在她酒醉之時激怒於她,這樣便可知道真相。

羋商臣按照老師的吩咐給姑姑準備了一桌酒席,並在席間激怒了姑姑。姑姑果然大發雷霆的說:“你如此無禮,怪不得我哥哥要廢你的太子。”

從姑姑那裡得到肯定的消息後,羋商臣又和潘崇商量對策。

潘崇問他:“你願意逃到其他國家去做個平民嗎?”

商臣回答說:“不願意。”

潘崇又問:“你願意屈尊於你的弟弟之下,做他的臣子嗎?”

商臣回答說:“不願意。”

潘崇再問:“你能除去你的父親,成就一番大事嗎?”

商臣回答說:“能!”

於是那年冬天,羋商臣帶兵圍了楚成王的寢宮,準備要殺死自己的父親。楚成王見此情景便向兒子乞求道:“我的熊掌還在煮,能否等我吃完再殺?”商臣沒有答應,下午2點多的時候便將自己的父親縊死,自己成為楚國的國君,也就是楚穆王。

據《左傳》記載,楚成王被兒子殺死後眼睛一直不肯閉上,只因當時給他的諡號是“靈”,也就是稱為“楚靈王”。但靈字並不是什麼好字,後來把諡號改為“成”後才閉上眼睛。


《左傳·商臣弒父》

《史記·楚世家》


水煮汗青


其他作者寫了很多,已經很完備了,我就只補充一位:

大名鼎鼎,把漢高祖圍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揚言要和呂后湊合過鰥夫寡婦日子的,把匈奴帶上巔峰的~~~~~冒頓單于。

冒頓單于弒父的案例很精彩,不同於其他幾位同志,冒頓的弒父計劃由來已久,準備充分。

秦漢時期,冒頓 是匈奴第一代單于頭曼的長子,長大後被立為匈奴太子,成了匈奴單于的繼承人。但因頭曼單于偏寵後娶的閼氏,愛屋及烏,漸有廢冒頓而另立後娶閼氏之子之意。加深了父子之間的矛盾,最終引發了弒父的歷史事件。

冒頓作為一個王子,如何能順利弒殺手握雄兵的父汗呢?

那就接著往下看吧~

他先是組建了一隻五千人衛隊,然後開始訓練。

先篩選出嘻嘻哈哈,分不清左右反應遲鈍的人,一律幹掉!

再篩選出不聽指揮,陽奉陰違的,也一律幹掉!

接著篩選出齊射水平不佳,訓練不勤的,還是一律幹掉!

說來匈奴人也是人才濟濟,這樣三輪殘酷淘汰下來,居然還剩一千人。

當然,剩下的都是無腦聽命的精壯糙漢子。

然後他就開始正式佈局了,他專門研製了新型武器,見下圖:



鳴鏑,一種可以響的箭。

冒頓就開始帶著他的千人衛隊,到處遊獵,也不打獵物,就讓手下跟著鳴鏑的方向射,反應慢的,稍有遲疑的,又被篩出來砍頭~

這樣一個多月下來,剩下的人,都能在他的響箭發出之後,第一時間朝目標發箭。

終於到了那一天,冒頓邀請父汗觀看狩獵,打發令槍的時候,響箭(鳴鏑)就往單于射去,然後~~單于就被射成了刺蝟~


梵天一頁書


權力面前無親情,雖然弒父乃大逆不道,但在帝王權力這個巨大的誘惑面前,還是有不少人幹出了弒父奪位這種事情,不過弒父之後還稱帝的,則並不多。縱觀歷史,我所知道的僅有五位,不僅全部出現在亂世,且沒有一個人能夠坐穩皇位。

劉邵弒宋文帝劉義隆

此事發生在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宋。劉邵乃是宋文帝劉義隆的長子,其母為皇后袁齊媯,因為是嫡長子的緣故,劉邵在六歲時便被立為了太子。

△宋文帝劉義隆

劉邵的姐姐東陽公主極為迷信巫蠱之術,而且還在宮中養了一個名叫嚴道育的巫女,在姐姐的影響下,劉邵對其也是深信不疑。後來,劉邵因為和弟弟劉濬做了很多不法之事,為了防止事情洩露,便請嚴道育幫忙,雕刻了一個玉雕人像,埋在含章殿前。

宋文帝最終還是知道了此事,不過由於劉邵、劉濬態度端正、積極認錯,宋文帝便原諒了他們,但要求必須將嚴道育遣出宮,兩人也是連連答應,不過卻並未施行,嚴道育仍然被偷偷留在宮中。

△劉邵最終殺死了父親劉義隆

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宋文帝得知嚴道育仍在東宮,大怒之下決定廢黜太子、賜死劉濬。結果這個消息傳到了劉濬生母潘淑妃耳中,潘淑妃連忙將消息告訴了兒子,於是在劉濬的攛掇下,劉邵率兵夜闖皇宮,殺父弒君,自立為帝,改元“太初”。

然而,劉邵只做了三個月皇帝,便被率兵討逆的武陵王劉駿擊敗,劉邵被俘,後被處死,史稱“元兇”。

王繼鵬弒閩太宗王延鈞

此事發生在五代十國的閩國。王繼鵬(後改名王昶),是閩太宗王延鈞的長子,被封為福王。長興三年(932年),王延鈞聽信道士陳守元的話退位,將國事全部交給了王繼鵬,但不久后王延鈞便再度復位。

王延鈞有個極為漂亮的婢女叫李春燕,王繼鵬先是與其私通,後又請嫡母陳金鳳向王延鈞討要,結果沒想到此舉激怒了弟弟王繼韜。王繼韜甚至圖謀殺死王繼鵬,王繼鵬得知後,便與皇城使李仿結盟商議對付王繼韜。

後來,因陳金鳳的情夫李可殷在王延鈞面前說李仿的壞話,李仿對其恨之入骨,便趁著王延鈞病重之際,命人將李可殷殺死。王延鈞病體好轉後,得知李可殷已死,便派人調查事情的原委。

李仿擔心事發,於是蠱惑王繼鵬率領皇城衛士闖入宮中,將躲在九龍帳下的王延鈞刺傷,宮人不忍皇帝受苦,於是將其殺死。李仿和王繼鵬隨後又殺死了陳金鳳、陳守恩、陳匡勝、歸守明和王繼韜等人。

清泰二年(935年)十月二十日,王繼鵬即皇帝位,改名王昶,封李春燕為賢妃,是為閩康宗。然而僅僅四年後,即通文四年(939年),因王繼鵬懷疑拱宸使朱文進、控鶴軍使連重遇對皇宮縱火,兩人逐率先發難,縱兵焚長春宮,迎王延羲登基。王延羲則派侄子王繼業追殺王繼鵬,王繼鵬、皇后李春燕和諸位皇子最終被殺。

朱友珪弒梁太祖朱溫

此事同樣發生在五代十國。朱友珪乃是後梁太祖朱溫的幼子,其母原為亳州軍妓。朱溫在亳州征戰期間,召其母侍寢,其母最終懷孕並生下朱友珪。後梁開平四年(910年)農曆十月,朱友珪加封檢校司徒,任左右控鶴都指揮使,監管四藩將軍,又充為諸軍都虞侯。

△朱溫經常召兒媳入宮陪侍

朱溫在正妻元貞皇后張惠去世之後,便開始縱情聲色,荒淫無度的他甚至經常召兒子們的妻子入宮陪侍,朱友珪的妻子張氏便位列其中。後來,朱溫病重期間,打算將皇位傳給朱友文,張氏得知消息後,便將此事告訴了朱友珪,並對朱友珪說:“皇帝將傳國寶給了朱友文的妻子王氏,你就要大禍臨頭了”。左右之人聞聽消息,催促朱友珪快想辦法。

朱友珪於是連忙到了左龍虎軍,與統軍韓勍商議,韓勍連夜帶領士兵五百人隨朱友珪混雜在控鶴衛士裡進入宮中。三更時分,亂軍殺入萬春門,進入朱溫的寢宮,朱溫最終被朱友珪親吏馮廷諤用劍刺死。朱友珪秘不發喪,假傳詔書殺害朱友文。

△朱友珪

乾化二年六月十六日(912年7月27日),朱友珪在朱溫靈柩前即皇帝位,改元鳳歷。次年,其弟朱友貞發動兵變。農曆二月十七日,侍衛袁象先帶兵入宮,朱友圭見大勢已去,遂絕望自殺。朱友貞即位後,因朱友珪弒父,將其貶為“庶人”。

安慶緒弒安祿山

此事雖然發生在唐朝,但卻發生在安史之亂期間。安慶緒是安祿山的次子,其母康氏為安祿山的原配妻子,曾任鴻臚卿、廣陽太守、都知兵馬使。

△安祿山

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二月,安史之亂爆發,安祿山率兵攻陷東都洛陽,並於次年正月初一稱帝,建立大燕政權,定都洛陽,安慶緒則被封為晉王。

安祿山因為身體肥胖,長年長瘡癤,起兵叛亂之後視力便已經開始逐漸模糊,後來甚至完全失明。在病痛的折磨下,安祿山也變得更加暴躁煩亂,動輒便使用刑罰,大臣莊嚴在遭到鞭打之後,便想要伺機幹掉安祿山。

△安慶緒

後來,安慶緒與大臣莊嚴、安祿山的近侍李豬兒密謀,李豬兒將安祿山殺死,莊嚴、高尚則擁立安慶緒為帝,年號載初。不久後,由於戰局不利,安慶緒被迫退出洛陽,逃往鄴城。乾元二年(759年),安慶緒被部將史思明所殺。

史朝義弒史思明

史思明殺死安慶緒後,率兵返回范陽,自立為大燕皇帝,其子史朝義則被封為懷王。不過,史思明卻更加偏愛幼子史朝清,派他鎮守范陽,並曾想殺死史朝義立史朝清為太子。

△史思明

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向長安進兵,以史朝義為先鋒,史朝義卻多次被唐軍將領衛伯玉擊敗,使得史思明對其極為不滿。上元二年(761年),史思明對史朝義的不滿積蓄到了極點,多次揚言要殺死史朝義,史朝義十分憂慮恐懼。後來,史朝義在部將駱悅、蔡文景的蠱惑下,逐殺死史朝義,用氈毯裹屍,用駱駝將史朝義的屍體運回洛陽。

史朝義殺死史思明後,在洛陽即皇帝位,改元顯聖,同時派遣使臣至范陽,秘令散騎常侍張通儒等人殺掉史朝清,以及他母親辛氏和一干黨羽。隨後各派勢力在幽州城內發生火併,史朝清和張通儒等人先後被殺,大亂持續兩個多月,死亡數千人,州城、縣城變成了廢墟。

△史朝義

寶應元年(762年)十月,唐軍在洛陽北郊大敗史朝義,殲其6萬餘人,俘其2萬餘人,史朝義被迫逃離洛陽,在唐軍的追擊下史朝義一退再退,最終退回了河北。然而,隨著唐軍攻入河北,史朝義在眾叛親離之下,最終於廣德元年(763年)被迫自盡。


除了以上幾位外,雖然救母心切的拓跋紹也曾弒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奪情洩憤的李寧林格也殺死了西夏景宗李元昊,但是卻均沒有稱帝,因此並未算作內。至於隋煬帝楊廣和唐穆宗李恆則只是有弒父嫌疑,目前還沒有證據能夠佐證。


香茗史館


宋元帝劉劭,南北朝時期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字休遠,宋文帝劉義隆之子。先說一下這個劉義隆,劉義隆在位三十年,是開創了“元嘉之治”的一位明君,在他治下,國泰民安,人才濟濟。謝靈運、劉義慶、鮑照、陶淵明都生活在這個時代。元嘉三十年,因巫蠱之事,劉義隆欲廢太子劉劭,劉劭知道之後,遂與其弟劉浚共謀,率兵夜闖皇宮,將其父殺害,自立為皇帝,改元“太初”。劉劭因弒父篡位而導致眾叛親離,在位僅三月,即被率兵討逆的劉駿所擊潰,劉劭被處斬。

朱友珪,五代十國時期後梁第二位皇帝

朱友珪是梁太祖朱溫與妓女生下的孩子。因出身卑微,朱溫從為把他放在眼裡。朱溫晚年好色,常召兒媳侍寢。公元912年,朱溫在情色的消磨下病倒在床上。朱溫有意立長子朱友文為太子,被朱友珪察覺,便選擇了一種極端的方式,即弒父奪位。

朱友珪繼位後,整日沉湎於聲色,不理朝政,不到一年時間,朱溫四子朱友貞就密謀政變,逼死朱友珪,繼位為後梁末帝。

民間傳說隋煬帝楊廣也是弒父奪位,然而沒有充分證據可以證實隋文帝楊堅確為其所殺。





拼搏1514878035


歷史上弒父篡位的,一般都是編外皇帝,也就是不被史學家承認的皇帝。

但也有少數被承認的。

這類皇帝有以下這幾個

“編外組”:

1、南朝宋朝劉劭:

劉劭,字休遠,宋文帝劉義隆長子。

最初深受宋文帝喜愛,但後來二人產生矛盾。劉劭試圖用“巫蠱”詛咒文帝,但事情敗露。文帝沒有追究,劉劭依舊肆意妄為。宋文帝大怒,欲廢黜他太子之位。但謀事不密,被劉劭知道了。劉劭乾脆一不做二不休,發兵幹掉了文帝,自立為皇帝。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弒父篡位的人。後被其弟劉駿所殺,在位僅三個月。影響極其惡劣,開啟了南朝宗室骨肉相殘的亂源。

2、五代後梁朱友珪

朱友珪,又名朱友球,小字遙喜,後梁太祖朱溫次子。

朱溫長子早逝,按理說該立朱友珪為太子。但朱溫從來就不喜歡他,打算另立養子博王朱友文。並派人去招朱友文入京,出朱友珪為萊州刺史。朱友珪聽說後,勃然大怒,又害怕性命不保。於是帶領親兵衛隊造反,弒殺了朱溫,自立為帝。不久即被其帝朱友貞打敗,自殺而死。

3、北魏清河王拓跋紹

拓跋紹,字受洛拔,鮮卑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次子,封清河王。為人狠毒放蕩,不為道武帝喜愛。

道武帝晚年,猜忌苛刻,喜怒無常,常常無故殺人。

有一次他打算殺掉拓跋紹的母親賀氏,賀氏向拓跋紹求救。拓跋紹於是帶兵潛入宮中,弒殺了道武帝。

後為道武帝長子拓跋嗣所殺,年僅16歲。


“編內組”


1、隋煬帝楊廣


這個大家比較熟悉,楊廣殺兄弒父,登上皇位,後被宇文化及所殺。


仗劍屠狗輩


弒父奪權,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大逆不道,但是放到皇位爭奪上,父子、兄弟相互殘殺。不過弒父的皇子倒是不少,但是能登上皇位的卻不多,畢竟這是大逆不道之舉。

1、劉劭--三個月皇帝

劉劭是劉義隆的長子,而劉義隆就是著名的宋文帝,開創了元嘉之治,成為南北朝時期南朝國力最強盛,經濟最繁榮最安穩的時期。

但是宋文帝晚年,劉劭也許是等不及上位,與劉浚利用巫蠱詛咒文帝早死,事情暴露後,宋文帝想要廢劉劭,但是不知道為什麼腦子抽筋把這件事告訴了劉浚的生母潘淑妃,潘淑妃秘密告訴了劉劭與劉浚,於是劉劭搶先起兵攻進皇宮殺了宋文帝。

而劉劭的行為也開啟了劉宋宗室自相殘殺的局面,以至於最後蕭道成篡位時,劉宋宗室幾乎已經自己把自己殺光了。

2、朱友珪

朱友珪是朱溫的次子。

朱溫晚年荒唐召兒媳婦侍寢,原本朱友珪的妻子張氏最為受朱溫喜歡,朱溫也想立朱友珪為太子,豈料朱友貞的妻子王氏入宮後更得朱溫的喜愛,又要立朱友貞為太子。

朱溫臨死前,讓王氏召朱友貞,張氏也探聽到這個消息,將信息傳給朱友珪,朱友珪帶500龍虎軍,混入控鶴衛士殺入宮中殺了朱溫,登基。

除了這兩位成功登上皇位的還有一些沒登上皇位的。

3、拓跋紹

拓跋紹是北魏道武帝拓跋珪的兒子,拓跋珪想要賜死拓跋紹的生母賀夫人,賀夫人害怕秘密派人告訴拓跋紹,於是十六歲的拓跋紹帶領賬下武士殺進宮,殺死拓跋珪。

北魏一代雄主拓跋珪就這樣死了。

4、寧令哥

寧令哥是西夏李元昊的兒子。

想李元昊多麼牛逼的人物,但是晚年也犯了跟衛宣公一樣的毛病,本來準備給寧令哥娶沒移皆山的女兒沒移氏。

但是李元昊一看沒移氏太漂亮,於是就自己納為妃子。平白無辜被搶了媳婦的寧令哥,可不是公子伋,於是帶著一把刀闖進皇宮要殺了李元昊,李元昊當時已經喝醉,被寧令哥割掉了鼻子,因為驚動了別人,所以寧令哥也逃走,李元昊後來因為鼻傷復發而亡。


先說這麼多,睡了~~


妖鬼雜談錄


正統王朝歷史上,正式記載的通過弒殺父皇上位的皇帝並不多見。即使真是通過血腥手段上位,繼位後也會通過強硬手段來篡改資料,因此能傳下來的確鑿記載幾乎沒有。

但是,也有一些皇帝的上位,可能還真有一點弒父弒君的嫌疑。我們只能根據有限的旁證來稍作推測。

隋煬帝楊廣與隋文帝楊堅

楊廣扮豬吃老虎,促使父親楊堅和母親獨孤皇后廢掉太子楊勇後,終於如願當上了皇太子。仁壽四年,楊堅生病。楊廣攜手楊素等人隨時監控楊堅的病情,並準備隨時上位。

並有一說,楊廣曾趁宣華夫人更衣時對這個小媽動手動腳,楊堅得知後差點氣死,命人起草敕書準備廢掉楊廣復立楊勇。楊廣將傳旨人控制起來投進監獄,派兵戒嚴了楊堅住的仁壽宮,所有後宮人員都被趕走。

隨後,楊堅駕崩,楊廣火速即位,並以楊堅的遺旨名義賜死了楊勇。這裡面有沒貓膩?

明仁宗朱高熾與明宣宗朱瞻基

朱高熾是朱棣的兒子,他做了將近三十年的世子、太子,卻只做了十個月的皇帝。據說他死前的幾天還一直有上朝辦公,可以說是猝死。雖說他身體肥胖是出了名的,但對於他的死,太子朱瞻基還是不能摘盡干係。

彼時朱瞻基在南京,在辦遷都南京的準備工作。朱瞻基離開南京準備返京時,朱高熾還沒死,但卻傳出了朱高熾駕崩的消息,也是怪事一樁。

有一種說法,朱瞻基在前往南京出差時安排宦官殺掉父皇,順帶做出了自己不在現場的關鍵證據,巧妙的很。至於真相究竟如何,可能難有定論了。

康熙皇帝與雍正皇帝

關於雍正是否篡位向來眾說紛紜。有人說他篡的是十四阿哥的皇位,這個可能性基本沒有。稍有可能的是,雍正篡的是康熙的位。

真相可能是康熙臨死前並沒有來得及指定繼位人。雍正聯手隆科多,假託隆科多宣讀康熙口諭遺旨,強行上位。雖說繼位很多天後也拿出了所謂康熙的遺詔,事後偽造的可能性極大,說明不了什麼。

另外,有一種說法,康熙臨死前,兼任領侍衛內大臣的雍正,利用職權嚴禁隆科多之外的其他所有重臣接近康熙的住所暢春園。他進了一碗參湯給後,康熙就駕崩了。

歷史的真相特別是皇權的傳承真相,往往難以還原。我們抱著懷疑的精神,拉寬一點看問題的維度,有時侯也並沒有太多壞處吧,畢竟兼聽則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