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維亞總統含淚求助中國,這段話值得尋思

塞爾維亞總統含淚求助中國,這段話值得尋思

近日,社交媒體上一段塞爾維亞總統含淚向中國求助的視頻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據央視新聞消息,當地時間3月15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發表電視講話,宣佈塞爾維亞當即進入緊急狀態。

武契奇強調,困難來臨之時唯一會向塞爾維亞伸出援助之手的只有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方面,中國有著大量的臨床經驗,高效的管控措施和治療技術,是值得借鑑、學習的。

塞爾維亞疫情不容樂觀

正當中國國內抗擊新冠疫情有所緩解、生產生活秩序逐漸恢復正常之際,海外一些國家、地區的防疫形勢卻急轉直下。

如今海外累計確診數、累計死亡數已雙雙超越中國大陸,並出現了多個累計確診病例破萬,或單日新增確診病例連續過千的重點疫情國家。

在這些國家中,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上的內陸國塞爾維亞紙面上疫情似乎還好:截至3月16日晚累計確診病例55例,單日新增9例,0死亡。

但正如該國衛生部門所坦言,這個“還好”是建立在極低的核酸測試基數(迄今近200多)上。

該國人口剛突破700萬,但65歲及以上老年人比例高達18.35%(2018年,聯合國人口基金數據)。

人們如今已經知道,新冠疫情對老年人和業已患病人群殺傷力畸高,而隨著疫情的“跨國擴散”,塞爾維亞周圍許多鄰國都已淪為疫情高發國家,這令該國防疫形勢驟然變得十分險惡。

3月15日,塞爾維亞政府宣佈,自即日起該國全面進入防疫緊急狀態,關閉所有邊境,關閉學校、託兒所、大學、運動場等公共場所,並將限定餐飲業開放時間,呼籲老年人不要外出,並派遣軍隊保護醫院。

值得一提的是,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和總理布拉納比克一方面宣佈“除外交官和本國永久居民外,塞爾維亞邊界自15日起對所有外國人關閉”,呼籲外國人暫時不要前往該國,另一方面卻明確表示“中國人例外”。

原因很簡單:該國已向“朋友加兄弟”的中國懇求幫助,因此殷切期待“中國兄弟”不遠萬里,來塞爾維亞“幫助做一切可能的事”。

▲歐盟辦公室首現確診病例 歐洲議會取消百場活動。新京報我們視頻出品。

非歐盟成員國無法得到歐盟救助

並非武契奇刻意“捨近求遠”:在15日晚的新聞發佈會上,這位素來對歐盟友好的總統聲淚俱下地指責歐洲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等歐盟政要不但見死不救,而且“至今阻撓塞爾維亞從歐盟國家進口醫療設備”,在這種情況下,塞爾維亞除了向遙遠的中國求助,幾乎無計可施。

塞爾維亞是前南聯盟的一部分,冷戰結束後南斯拉夫陷入內戰,歐盟拉一派、打一派,更直接插手科索沃戰爭,令南聯盟版圖不斷縮小直至最終解體,塞爾維亞從亞得里亞海之濱的地區大國,“縮水”為面積不足9萬平方公里的內陸小國。

儘管近幾屆塞爾維亞政府努力尋求加入歐盟,卻始終被後者拒之門外。

由於始終不是歐盟成員,當3月15日歐盟宣佈實施醫療防護設備出口禁令,除非獲得歐盟政府明確授權,否則不得向非歐盟國家出口時,塞爾維亞就防疫向鄰國求助、甚至求購的大門,已被關閉。

正如武契奇所抨擊的,歐盟之所以對塞爾維亞這個“自家兄弟”如此無情,有複雜而深遠的歷史、經濟原因。

疫情無國界

然而疫情無國界,新冠病毒傳播疫情並不需要護照和簽證,且在當前經濟全球化、人貨交流國際化的大環境下,“閉門絕疫”是行不通的。

事實上,中國方面也早就意識到了這點,所以在很多國家疫情形勢嚴峻的背景下,中方積極伸出了援手,比如向日本捐贈試劑盒,向韓國提供大量防護物資,以“風月同天”的信念相互守望與扶助。

前不久,經其他疫情嚴重國家的請求,中國更是採取了“一省包一國”的模式,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等國家派遣了醫療專家組。

從南斯拉夫時代起,塞爾維亞國家、人民就和中國建立了良好的夥伴關係。近年來,兩國經貿關係和人員往來愈益頻繁,塞爾維亞頂住某些國家的重壓,堅持對華友好。塞爾維亞總統向中國求助,也源於那種深層次的情感關聯。

疫情無國界,需要相濡以沫。疫情對經濟的連帶影響更無國界,中國是開放中的製造業大國、國際貿易大國和出口大國,共度時艱,跟夥伴們攜手,早日在全球範圍內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國際間人、財、物交流與各領域合作,符合中國和所有夥伴的共同利益。

再從經驗上看,中國是此次新冠疫情最早大規模爆發的國家,在此前的“抗疫”過程中付出了沉重代價,卻也積累了諸多寶貴經驗,將這些寶貴經驗與朋友、夥伴共享,對世界抗疫包括那些夥伴,也大有裨益。

“青山一道,同擔風雨”,疫情面前,世界各國家和人們就如哲學家賽內加說的,“是同一片大海的海浪,同一棵樹上的樹葉,同一座花園裡的花朵”,多些互助,會讓抗疫更有溫度,也會用人道主義暖流為全球抗疫提供更多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