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一、古钱币成分

首先我们来看看古钱币的成分有哪些,按照成分分类来看有:紫铜、青铜、黄铜、白铜。

1、紫铜

紫铜又称纯铜,古代含铜量约在96%-99%,呈紫红色。先秦的圜钱多为紫铜铸造,还有清末民初的铜板也有紫铜,而同期的布币、刀币及以后直到明代所铸钱币基本为青铜制。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紫铜


2、青铜:

青铜可分为两大类

(1)锡青铜:含锡20%-30%。若含锡在于20-30%则钱呈银白色,俗称“白铜”钱。(一会儿白铜也会讲)

(2)铅青铜:含锡2-10%,含铅9-60%。若含锡、铅量多,则钱呈灰白色,若含锡、铅量少,则钱呈黄青色。

据资料显示,在先秦时期青铜钱的含量都较多,一般都在7-56%,个别高达62%。到汉代含铅量≈9%,若铅量在≈33%,则相当现代铅青铜的化学成份。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青铜


3、黄铜

黄铜在明清时期就用于铸造铜钱了,最早大量用于铸造钱币是明嘉靖年间(当然还有正德通宝背龙凤花钱,这个疑似补铸,所以一般来讲黄铜大量使用与钱币铸造是在嘉靖时期)。黄铜又可分为:黄铜(含锌少)、铅黄铜、锡黄铜。黄铜(泛指的)相对来讲含锌较多,古代称“锌”为“倭铅”,用炉甘石熔炼而成(即菱锌矿ZnCO3)。元代就有:“赤铜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的记载。在明代后期我国的锌已向国外出口,锌锭含锌量达98%以上。

  (1)黄铜:含锌3-40%不等。若含锌量在10-20%称为红铜(新疆地区),俄国称为丹铜。

  (2)铅黄铜:含锌35-43%,含铅0.3-3%。明清时期的铜钱中有的含铅量还要多些。含锌量有时会少些在20-40%。

  (3)锡黄铜:含锌9-40%,含锡0.2-2%。有时也含有少量的铅。

黄铜用于钱币铸造是从明清时期开始的。大家可能会问,为啥之前的朝代不用呢?这就跟铸造工艺有关了,以后有机会也可以再讲讲古钱币的铸造工艺,本次文暂不提。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黄铜康熙通宝(大家可以留言猜猜背面是什么)


  4、白铜

据我查的资料显示,白铜分几种,下面来看

(1)普通白铜:含镍+钴0.57-2.6%。

  (2)铁白铜:含镍+钴0.5-1.5%,含锰0.5-1.2%。

  (3)锌白铜:含镍+钴12-16.2%,锌23-28%。

  (4)砷白铜:在东晋时期就生产出砷白铜,即将赤铜加“砒石”炼为白铜。含砷量约10%,呈银白色。因在熔炼过程中产生巨毒气体,故很少用。

(5)锡青铜:由名称就可以知道,这其实是青铜的一种,含锡20%-30%。若含锡在于20-30%,因这种钱呈银白色,俗称“白铜”钱。我们常见的白铜钱,应该归于这一类。

常见的白铜钱币主要有:开元、大定、崇宁、咸丰重宝宝昌等。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白铜


总结来讲,青铜在古铜钱中使用最多,其次是紫铜钱。到明清时期才使用黄铜钱(早期仅见“壮泉四十”是黄铜钱)。俗称的白铜钱实际上是含锡量多些的锡青铜钱,而砷白铜钱基本上不是有意生产的。

好的,那么大家肯定会问,讲这么多的铜钱成分干嘛?讲了我也还是不知道。前面讲这么多,第一,让大家了解钱币的成分含量,做到玩钱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第二,这个跟后面古钱币清理相关。简而言之,古铜钱不完全只是含有铜元素(Cu),还有铁、锌、钱、锡等成分。

二、古钱币清理

古钱币清理,一般来讲指的是除去钱币表面的锈或是包浆,让钱币更美观,但是很多朋友说一不小心就清理坏了,关键在于没有把握好度。美绣和好味道包浆建议还是不要清理,是否需要清理看钱币状态。那么在讲古钱币清理之前,先来看一下铜锈的组成。

1.铜锈的组成

铜锈俗称铜绿,其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化学式为Cu2(OH)2CO3。它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反应产生的物质,颜色呈翠绿色(特殊状态下,会形成孔雀蓝、爆蓝绣、朱砂绣、彩虹绣等)。铜锈是深天蓝色很亮的单斜系晶体,或紧密的结晶团状物(人们常说的结晶颗粒绣——判别锈色的一个依据,人为绣或化学绣都不满足这种情况)。

看一个化学反应

2Cu+H2O+O2+CO2=Cu2(OH)2CO3

(1)铜锈在空气中加热会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水煮其实是可以清除部分绣的,但是反应缓慢,对硬绣没有大的作用。化学方程式:Cu2(OH)2CO3══2CuO(黑色)+CO2↑+H2O

(2)铜锈不溶于水,溶于酸。也溶于氰化物、铵盐和碱金属碳酸盐水溶液而形成铜的络合物。

2.清理方法

(1)用酸清理

酸清理,要把握好度。我们来看,酸有很多种,常见的醋酸、盐酸、硫酸、草酸、磷酸、氢氟酸等,含氢离子的化学用品。前面说了铜绿就是碱式碳酸铜,下列是与盐酸的反应方程式

Cu2(OH)2CO3 + 4HCl====2CuCl2 + 3H2O +CO2↑

反应现象为铜绿溶解,生成蓝色的溶液和无色的气体。如此可见,酸确实可以除锈。

但是除此之外,古钱币表面的包浆(含氧化铜)也会被清理,以及铜钱里的铁、锌、钱、锡成分都会与酸反应。

金属活动顺序:K、Ca、Na、Mg、Al、Zn(锌)、Fe(铁)、Sn(锡)、Pb(铅)、(H氢)、Cu、Hg、Ag、Pt、Au,越靠前的金属,失去电子能力越强,化学性质越活泼。从前面化学金属活动周期表来看,排在氢之前的金属都会与酸发生反应,Zn(锌)、Fe(铁)、Sn(锡)、Pb(铅)就是这几种。

由此可见,酸处理钱币不仅伤包浆,还伤钱体(说到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把握好了也可以,大家尝试时多注意)。下图是我自己配制的溶液所清理出来的,用的是酸洗方法,酸和其他溶液混合,洗完后,在擦掉表面的一层包浆,效果还不错。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铜板的处理前后对比

(2)用碱清理

经实践和泉友之间交流发现,用碱清理钱币是很中性,也是非常有效的。

1)味精

味精中有一小部分氯化钠(无机物),但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分子式:C5H9NNaO4,化学名α-氨基戊二酸一钠,是一种由钠离子与谷氨酸根离子形成的盐,是有机物。因为谷氨酸显弱酸性,所以它的钠盐显碱性,理论上是可以除锈的。味精水处理后一般不是能直接出去锈色,还得进一步处理。

2)碱性溶液

氢氧化钾、氢氧化钾等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这是化学用品,市场上也可以买到,但是碱性太强,不是非常推荐。

(3)洗币水清理

这个网上有购买,价格还是蛮贵,有一定效果。

3.清理技巧

(1)适用的溶度

调溶度,没有一个完整的标准。我的经验是,先加少量酸融于水,如果没有反应,可持续加入,直到有微微冒泡或能到看到有反应的时候,停止加入酸。这个经验也是通过不断尝试得到的。

(2)合适的时间

这个需要观察得到,不同的坑口、不同的绣所需时间不一样。

(3)控制好部位

清理钱币不是简单的浸泡,而是需要认真找到需要清理的地方,不需要清理的部位不要清理,保持原状态,具体钱币具体分析。

好的,钱币处理先讲到这里,其实除了除锈之外,古钱币处理还有“动刀”清字体,后期讲述,这里不多赘述吧。

三、古钱币包浆养护

1.古钱币的包浆

古钱币的金属质地颜色不同。青铜、红铜、黄铜、合金,颜色是不一样的。这可以叫做底色,基础颜色。这是在磨损的部位可以看得很清楚,金银铜铁铅铸造的钱币,各有不同的基色。很多材料,由于年代的不同,都会在表现行程包浆。包括老旧的竹笔筒,都有包浆。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钱币包浆

古钱币的包浆生成的因素是,第一、时间长短,第二、气候环境。当然,黑漆古是铜质古钱包浆的主流。严格的说,所有的包浆都是黑色,但是包浆有厚、有薄。但是肉眼看到的钱币状态是包浆和材质混合呈现的颜色,就显现出包浆也有金色、水银色、黑色、灰色、银白色、猪肝色、咖啡色等等。这是包浆较薄在和材质混合呈现的颜色,包浆厚重了,无论何种材质,都应当是黑色。不同的材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产生的包浆也有不同。好的,那么包浆应该怎么养护呢?

2.古钱币包浆养护

(1)氧化盘完

对于古钱币包浆养护,大家经常说——盘包浆。我下面要说的主要是针对清钱的传世黄包浆和黑漆古包浆。这是我的一个嘉庆大样,盘包浆盘出来的。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嘉庆大样盘包浆中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嘉庆大样盘包浆后

大家通过比对就能发现,这个钱币基本实现了从“黑漆古屌丝”到“传世黄富帅”的逆袭。这个钱币是没有洗过的,就是盘的包浆,常见来讲是盘。或者说钱币之间互磨、手戳把玩。还有戴在身上的、穿在袜子里的、用毛巾或布擦拭的等方法。比较快速的方法,还有用细砂纸磨,要选择精细的砂纸,需要磨的时候把握度,但是一般来讲尽量不要磨。请注意千万不要锉刀磨,一磨即废。

这是我对雍正通宝罗汉手钱币包浆氧护,淡五彩。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2)防氧化

对于包浆,有一些带原光的或者黄亮美品包浆,需要做防氧化处理,常见的有入评级盒、密封袋,或是纸夹,起到密封作用,防止钱币被空气或者其他氧化剂氧化、破坏原有包浆。

古钱币清理和包浆养护

带原光的铜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