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劉宏提出了哪些新政策?

稼軒讀歷史


施政政策及對王朝的影響:

1、168年官僚集團第一次剷除宦官失敗,史稱“九月辛亥政變”:也稱第二次黨錮之禍;這一年,也是劉宏登基後的第二年,劉宏年僅十二歲,尚未親政,基本有竇太后、竇武及其家族控制了朝政。本來外戚和宦官是天然的聯盟的,多少年都是這樣。竇太后等都是依靠宦官控制朝廷大臣、行使部分權力,家族勢力只是權力構成的一部分而已。因為經過幾個皇帝的支持,宦官的勢力已經不是僅僅太監這麼簡單了,權力是會生長的。

最大的變數是因為竇武,這是一個武將,雖然權傾朝野,卻非常羨慕陳蕃這位兩朝老臣的知識分子的風骨和名聲。所以邀請這位陳蕃出來主持朝政,而這位陳蕃確是儒家分子的帶頭大哥。一有機會就提拔第一次黨錮之禍中被禁止做官的學生。這樣些人提拔越多,就感覺自己力量越大,對宦官的憎恨就越多。到這一年的時侯,這些知識分子終於忍不住要計劃剷除宦官。奇怪的是竇武也很熱情的參與了進來,還想先向皇帝報告,取得主動權。卻沒想到因為這樣洩密了,讓宦官們瞭解到了整個計劃。所以宦官王甫、曹節就策劃了這次政變。

主要手段就是先利用自身優勢,控制皇宮和皇帝的印章等,假傳聖旨,軟禁竇太后。同時利用假聖旨和軍令,調動軍隊抓捕參與的官員,幷包圍逼死竇武。一個大大有前途的外戚竟然就這樣自殺身亡。竇家遭到宦官清洗,陳蕃等人全部被殺,連同多個家族被夷族,逃亡者被追殺,連收容逃亡者、幫助逃亡者的人都被全家處死,手段空前激烈。經過這一次,文官和外戚勢力被一網打盡,宦官一方獨大,掌控天下,黨錮進一步加劇,且更多相關聯的人被禁止做官。

2、重用宦官,設立“十二個中常侍”,史稱十常侍,後有三國演義裡面描述的十常侍之亂。文官和外戚被一鍋端了,朝廷只剩下宦官勢力。皇帝年幼,只能依靠宦官維持朝廷和皇宮的運轉。所以,漢靈帝劉宏一再擴大宦官的規模,直接將中常侍擴大為十二人。從此,宦官開始處理國家大事,成為皇帝無法擺脫的掣肘和依靠。其實一個小孩子,在皇宮這種高牆大院裡,沒有親人,沒有玩伴,也只能與太監相依為伴了,不信任太監,還能信任誰?

3、熹平石經:公元175年,漢靈帝組織了一次文化盛世,那就是用石碑刻儒家七經,包括《魯詩》《尚書》《周易》《春秋》《公羊傳》《儀禮》《論語》。一共刻了八年,完成後樹立在太學門口,供天下學子抄寫、臨摹、拓印。成為天下儒家經典的標準版本,是當時儒家經典的正式官方版。據說當時全國各地趕著馬車去抄寫的經文的人,把整條街都堵住了,成為京師一大盛景。可見天下人都渴望讀書,而且讀書的都是有錢人,都是開車的。

4、再次打擊儒家官僚:在第二次黨錮八年之後,即公元176年,一個太守上書要求皇帝取消黨錮,但再次刺激了宦官的幼小的心靈。這個太守曹鸞被處死,同時皇帝下令,所有之前涉及黨錮的官員和知識分子,三代三族之內的人,都不得做官。全面擴大了打擊範圍,儒家知識分子遭到嚴重打擊,基本退出權力中樞,再也沒有回天之力。東漢末年很多天才知識分子、謀臣都隱居各地,不願或無法為官,很可能就是這個原因的影響。

5、明碼標價、賣官鬻爵:在沒有文官的制約下,沒有儒家禮學、中庸、春秋等理念和規範的約束下,宦官們的道德水準直線下降。因為天下已經開始大亂,朝廷失去大量稅收,但皇宮的龐大人口還是需要保持開支,皇帝劉宏也需要龐大的金錢維持其享樂開支。要想增加收入,唯一的辦法就是賣官鬻爵,明碼標價,只要能出的錢就能買到各種官銜和爵位。甚至還惡劣到連升官也要按價格買,否則沒得升。如果你官位不是買的,那麼你要補交錢,而且非常貴,有的要相當於二十年的俸祿,很多人因為交不起錢被罷官,或者自己就不幹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地方進一步失控,接踵而至的黃巾起義也將發生,漢朝傾覆在即。



不歪的週末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有這樣一段話: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文中提到的“靈”就是漢靈帝劉宏。

漢靈帝劉宏在位二十二年,是東漢時期倒數第二位的皇帝。歷史上對於他的評價可以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昏庸荒淫,且是一名遺臭萬年的古代帝王。在我看來他對於歷史所作的貢獻,就是加快了東漢朝的滅亡,為後世三國鼎立的局面奠定了一定基礎。

漢靈帝最出名的就是他的荒淫享樂,且荒淫手段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美人裸遊館”就出自他的手筆,並且還有許多喪盡天良的嗜好。這樣的人雖然只活了三十三歲,但是對於道德秩序的破壞確是巨大的。漢靈帝時期宦官弄權、貪腐斂財,根本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導致出現了“黃巾起義”,至使自己走向了滅亡。

漢靈帝在文化領域是有些貢獻的。他本人就是喜歡辭賦,自已作有《皇羲篇》。開辦鴻都門學,探討辭賦、書法等學科,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這一舉措是有一定歷史意義的,鴻都門學使平民能夠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併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闢了道路。



晴天見雨耳聞雷


劉宏(157年,一作156年—189年5月13日),生於冀州河間國(今河北深州)。東漢第十一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漢章帝劉炟的玄孫。劉宏早年世襲解瀆亭侯。永康元年(167年)十二月,漢桓帝劉志逝世,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於建寧元年(168年)正月即位。

為政舉措

  • 第二次黨錮之禍

第一次黨錮之禍於漢桓帝永康元年(167年)結束。建寧二年(169年),山陽郡督郵張儉彈劾中常侍侯覽回鄉為母親掃墓時鋪張擾民,並拆毀了侯覽的房屋甚至祖墳。因而惹怒侯覽,指使同鄉人朱並上書彈劾張儉等二十四位山陽名士結黨,圖謀不軌。劉宏見到奏章後,問計於宦官曹節,曹節借題發揮,解釋說黨人危害社稷,要求擴大到全國範圍清剿黨人,劉宏准奏。最終這場政治災難造成大量士人逃亡,被迫害致死的達六、七百人。史稱“第二次黨錮之禍”。

熹平五年(176年),永昌太守曹鸞上書為黨人鳴冤,要求朝廷予以平反。劉宏大怒,將曹鸞在獄中拷打致死,並更大規模的禁錮黨人及其親友。光和二年(179年),經上祿縣長和海建議,劉宏下令,黨人“從祖父”以後的親屬,都不受他們牽連。

光和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中常侍呂強認為如果不解黨錮,可能會逼迫黨人與黃巾軍勾結,劉宏這才宣佈解除黨錮。

  • 宦官政治

劉宏執政期間,皇權有所削弱。劉宏在位二十年,是宦官在漢朝歷史上最長的統治時期。宦官的編制名目繁多,令人眼花繚亂,而且它們在劉宏在位時更是有增無已,劉宏更是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史稱“十常侍”。建寧二年(169年),在宦官曹節病重時,劉宏以其為車騎將軍,他死後又追贈為車騎將軍;中平元年(184年),又任命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負責對討伐黃巾的將領論功行賞。

劉宏執政早期,中常侍王甫、曹節深受他信任,後來王甫被司隸校尉陽球害死,曹節逝世,張讓與趙忠便成了劉宏寵信的宦官,劉宏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對宦官的依賴。

  • 賣官鬻爵

光和元年(178年),劉宏在其母親董太后和及常侍們的教唆下,又嘗試賣官。朝廷公開宣佈可花錢買到自關內侯以下至光祿勳下屬虎賁、羽林等部門職位;賣官的規定是:地方官比朝官價格高一倍,縣官則價格不一;官吏的升遷也必須按價納錢。求官的人可以估價投標,出價最高的人就可中標上任。除固定的價格外,還根據求官人的身價和擁有的財產隨時增減。一般來說,官位的標價是以官吏的年俸計算的,如年俸二千石的官位標價是二千萬錢,年俸四百石的官位標價是四百萬錢,也就是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一萬倍。段熲、張溫等人雖然功勞很大,聲望也很高,卻也都是先交足了錢,才登上公位的。及至後來更變本加厲,以後官吏的調遷、晉升或新官上任都必須支付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的官位標價,也就是說,官員上任要先支付相當他25年以上的合法收入。許多官吏都因無法交納如此高額的“做官費”而嚇得棄官而走。

劉宏成年後,設置西園供自己享樂,靈帝將賣官所得收入用於西園的建設。中常侍呂強進諫:“天下財物都是陛下的,何必還分公和私?”劉宏不聽。賣官的政策一直持續到劉宏逝世。

  • 重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年),劉宏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以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 西園八校尉

中平五年(188年)八月,劉宏設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統率,以此制約大將軍何進的軍權。

  • 在位年號

建寧(168年—172年五月)、熹平(172年五月—178年三月)、光和(178年三月—184年十二月二十八日)、中平(184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9年四月十二日)。

軍事

  • 出擊鮮卑

熹平六年(177年),護烏桓校尉夏育上疏請求討伐鮮卑,而犯罪被處罰的護羌校尉田晏則通過中常侍王甫請求命自己為將討伐鮮卑來贖罪,王甫也同意討伐。同年八月,劉宏派夏育率軍出高柳郡,田晏率軍出雲中郡,臧旻率南匈奴屠特若屍逐就單于出雁門郡,各率一萬多騎兵出擊塞外兩千多里。鮮卑首領檀石槐命下屬三部大人各自率眾迎擊,夏育等人大敗,丟棄自己的符節印信及輜重,各率數十人逃回,被囚車徵還下獄,經贖免被廢為庶人。

文化

  • 熹平石經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劉宏根據此前大臣楊賜、蔡邕、馬日磾及宦官李巡等人的建議,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餘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並開創了中國曆代石經的先河,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 鴻都門學

光和元年(178年),劉宏設置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在這所學校裡,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劉宏感興趣的學科。劉宏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他們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太學的儒生往往鄙視這些人,拒絕與其為伍。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黃巾起義,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闢了道路。

外交

熹平二年(173年),日南郡邊的外國輾轉通過翻譯進貢。

熹平三年(174年),夫餘國遣使進貢。

光和六年(183年),日南郡邊的外國再次通過翻譯進貢。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甚至賣官鬻爵以用於自己享樂。在位晚期,爆發了黃巾起義,而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中平六年(189年),劉宏去世,諡號孝靈皇帝,葬於文陵。劉宏喜好辭賦,作有《皇羲篇》、《追德賦》、《令儀頌》、《招商歌》等。


怪蜀黍愛電影愛歷史


漢靈帝劉宏是漢章帝劉炟的玄孫,此人荒淫無道,大部分時間施行宦官政治,還設置西園,巧立名目搜刮錢財,以供於自己享樂。

但是漢靈帝上位之初是希望自己能夠勤政愛民、政治清明、百姓富足的,也具有領導者所應有的抱負和責任感,也曾為之努力過,但是封建王朝的制度決定了一個王朝在建立之初所制定的規則,需要一代一代的延續,封建王朝決定了漢靈帝終究是無法實現他自己的抱負,因為有太多的桎梏,只能說那些所謂忠誠於漢室的臣子阻礙著他成為明君的可能。他的新政一旦有悖於先祖的傳承,便被冠以昏庸不孝之名,那些所謂的忠誠的臣子往往以死相逼去阻礙新政的實行。漢靈帝的昏庸實則是對自己無法施展抱負的絕望。

劉宏提出的新政策主要有以下兩個:

一、熹平石經

熹平四年(175年)三月,劉宏根據此前大臣楊賜、蔡邕、馬日磾及宦官李巡等人的建議,下詔命儒學大師們校正《五經》的文字,又命蔡邕用古文、大篆、隸書三種字體書寫,將其刻在石碑上,豎立在太學門外,使後來的儒生晚輩,都以此作為標準。石碑剛豎立時,坐車前來觀看以及臨摹和抄寫的,每天有一千餘輛之多,填滿大街小巷。

熹平石經的刻立為讀書人提供了儒家經典教材的範本,並開創了中國曆代石經的先河,啟發了捶拓方法的發明,對印刷術的發明也有間接影響。

二、鴻都門學

光和元年(178年),劉宏設置鴻都門學,並將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畫像懸掛其中。在這所學校裡,並不是研究儒家經典,實際上是探討辭賦、書法這類劉宏感興趣的學科。劉宏重用出自鴻都門學的學生,他們出任刺史、尚書、侍中,甚至還有封侯。太學的儒生往往鄙視這些人,拒絕與其為伍。鴻都門學一時非常興盛,學生多達千人,但延續時間不長。一因士族猛烈的攻擊,二因黃巾起義,隨著漢王朝的衰亡而結束。

鴻都門學不僅是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而且也是世界上創立最早的文藝專科大學。在“獨尊儒術”的漢代,改變以儒家經學為唯一教育內容的舊觀念,提倡對文學藝術的研究,是對教育的一大貢獻。它招收平民子弟入學,突破貴族、地主階級對學校的壟斷,使平民得到施展才能的機會,也是有進步意義的。鴻都門學的出現,為後來特別是唐代的科舉和設立各種專科學校開闢了道路。


唐明國亮


劉宏並非是大昏君,只不過其才能不足以治國,如果他活在明朝,我覺得應該是嘉靖帝。

而且二人經歷都很相似,可惜靈帝最後一步崩了,死的太早留下主少國疑的局面,再加上輔政大臣選擇不利,導致帝國崩塌。

二人都是少年以藩王之後少年繼位,接手上一任皇帝留下的爛攤子,一上位都面臨巨大的政治鬥爭。

嘉靖皇帝以給父母名號而發動庭仗之儀,靈帝為了接母親入宮為皇后,與宦官合謀誅殺竇氏外戚及第二次黨錮之禍。

嘉靖皇帝以掌握財政而控制朝堂,利用嚴嵩父子來維持自己奢華的生活。

而靈帝則以買官賣官,在宮廷開市場來滿足自己攬財私慾。

及年長,借宦官打擊政敵,扶持嚴嵩起來後,又以清流徐階、高拱等人擁簇在太子身邊,與之對抗。

靈帝則利用張讓、趙忠掌控朝廷,年長後又立外戚何進制衡十常侍。

黃巾之亂後,黨人崛起,黨人支持外戚,靈帝又立西園掌控軍隊,架空何進,內又以小皇子協,及其背後的董太后、執金吾董重、族親董卓、趙忠等對抗何後、張讓一系,把政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果不是靈帝早死,大漢還能維持數年。

靈帝繼位初期,黨人勢大,發動黨錮之禍。

又利用黨人的積怨除掉掌握朝廷的王甫一黨,又利用宦官的反撲除掉宗室一系,徹底掌握朝堂。

靈帝組織刻熹平石經拉攏世家及讀書人,隨著黨人復甦,靈帝又立鴻都門學,對抗太學生。

地方上又以寒門制豪門。


繡衣老王


出擊鮮卑,大敗而歸。

校正《五經》。

設立洪都門學,中國最早的專科大學,也是世界最早的專科大學。



阡陌有序


漢靈帝劉宏,東漢第十二位皇帝。

歷史評價很差,諸葛亮在其出師表中就說到“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後漢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時候,每逢跟我談論這些事情,沒有不對桓、靈二帝的做法感到痛心遺憾的”。

由此可以看出他在位期間基本沒有推出過什麼好的政策。

但負面的政策卻不少。

一、宦官政治

在位期間突破常制一次便冊封了十二位中常侍郎。其中最信任王甫、曹節,甚至將二人比作自己的父母,可見他對宦官的依耐程度。

二、賣官

公開宣佈可以花錢買到關內眾多部門職位,除頂層職位外,其他的官位任你選擇,價高者得。

而賣官所得錢財,均供於漢靈帝劉宏享樂。

三、重置州牧

中平五年(188年),劉宏接受太常劉焉的建議,重置州牧,史稱“廢史立牧”。以劉焉為益州牧、黃琬為豫州牧;同年又以宗正劉虞為幽州牧。

其結果是造成了各地割據軍閥的形成,包括劉焉在內的州牧上任後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唐代傑出詩人杜牧這樣評價過漢靈帝:“恆、靈四十年間殺千百比干,毒害他們的國家,可以用血吃嗎?可以用壇?單父天拜郊嗎”。


天與空


漢靈帝劉宏,漢章帝的玄孫,東漢第十一位皇帝,十二歲登基。他目睹了士大夫集團和宦官集團勢力的角鬥,知道自己沒有能力挽回扭轉局面,便甘願做了傀儡,把屬於自己的治國大權,交給了身邊的宦官不再過問,讓他感興趣的只有錢。


漢靈帝愛錢,是受母親董氏的影響。他父親位列侯爵,家庭條件自然很好,但是他母親董氏卻一向嗜財如命,看到別人有錢便會火冒三丈。劉宏從小受到薰陶,對錢的佔有慾強烈,做夢都想撿到錢。

公元168年,漢恆帝去世,劉宏繼位為漢靈帝。由於其不學習治國之道,到十七歲親政時對朝政還一竅不通,大權基本在宦官和母親董太后手裡。

劉宏開始對奇花異草,修建皇家園林感興趣。他不斷的建造上林苑,鴻德苑等氣勢浩大的園林。國庫早已是空空如也。


董太后的建議漢靈帝賣官來斂財,劉宏拍手稱快。公元178年,董太后在上林苑設立專門的賣官機構,對官位等級明碼標價。兩千石的官要兩千萬錢,四百石的官要四百萬錢。品德高尚的人可以酌情減半或出三分之一的錢。

在母親的授意下,漢靈帝劉宏“賣官鬻爵”,肆意斂財,看著滿屋子的錢有點頭暈目眩起來。

“賣官鬻爵”使劉宏成了暴發戶,盡情享樂。老百姓被搜刮的家破人亡,苦不堪言。

劉宏荒淫無度是個十足的昏君。所謂主暗臣昏,他的手下們也只顧的收斂錢財,奢侈揮霍,最終引起人民的反抗。

公元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並迅速蔓延全國,給腐朽的東漢王朝致命的打擊。公元189年,三十四歲的漢靈帝劉宏去世,結束了他貪婪荒淫的一生。


路遙lgy


你好

當年漢桓帝死的太早了,又沒有留下個一兩個兒子,當時的外戚怕自己權利被奪,就從宗室裡東挑西撿,最後隨便選了個只有12歲的劉宏即位,他就是漢靈帝。

要說漢靈帝的新政策那第一個就是他用宦官限制世家,本身也算個非常高明的政策。

第二個政策就是賣官賣爵,你要知道東漢末年朝廷的體制已經嚴重僵化了;當時的官員大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其他寒門智力通天想當官都當不了。

而漢靈帝的買官政策雖然是比較惡劣,但是也算是給了一條讓寒門上位的路。

而且買官的錢也不是進入劉宏的私人口袋,而是進入了皇庫,用於朝廷維持統治。

第三個政策是爭議最大的都說劉宏的州牧制度,使得漢朝分裂,可你要知道黃巾起義,各州各府黃巾叛黨騷擾頻繁;當時的朝廷對各州的控制基本相當於無了,所以他給了地方軍政自主的權利,只是有便於繳滅黃巾和穩定州府的地方秩序,也沒毛病。

那既然政策都沒毛病,為什麼漢朝還是分裂了?

第1他用宦官可宦官已經超出了他的控制,欺壓文武眾臣,欺壓百姓,導致眾人心裡起了逆反的心裡。

第2買官政策,考慮失準了,那些買了官的到了地方上任就越發收刮民膏民脂,想搞回本錢,結果把百姓給搞造反了。

第3就算漢靈帝劉宏他不設立州牧制度給予那麼大權利,可地方豪強世家還是會一樣的募集私兵,與其讓他們連手造反,還不如個個分裂他們好消滅造反。

我認為其實州牧政策任命的都是老劉家的後代!荊州劉表,幽州劉虞,兗州劉岱,益州劉焉,揚州劉繇···

要不是就是徐州陶謙、幷州丁原這樣的保皇派。

如此漢朝還是滅了,我只能說是命數已盡。


民間小俗事


古代對皇帝去逝後的帝號、廟號的選擇,是很講究的。漢靈帝稱謂中的“靈”字,就代表了漢廷朝野,對漢靈帝一生的作為,持否定態度。

東漢滅亡,確實有先天的制度性缺陷問題,但是與漢靈帝的胡來,也有很大的關係!

1,漢靈帝放任宦官掌權,借宦官之手壓制世家望族。

①,宦官缺乏才幹、品行不佳、見識不足。宦官集團無法承擔天下重任。

②,世家望族被排擠後,會心生不滿,對天下安寧不利。老實說,黃巾軍造反,那麼多黃巾軍要吃喝丶要用度,其財源的來歷,就不太清楚。世家望族是否暗中出手,也未可知!

2,漢靈帝賣官鬻爵,加上實施州牧制。實質上就是在搞權力租賃,不但加重了官場貪腐,加重了官方對百姓的壓榨程度,還為天下分裂、諸侯割據,創造了條件。

實際上,正是漢靈帝將漢朝送進了墳墓,後來的諸侯們,只是在墳上添了幾鏟子土而已!漢靈帝的繼任者,僅是漢朝的守陵人而已!

從漢靈帝這個帝號,就可以看出,當時的東漢上流社會,對於漢朝的終結問題,已經有了普遍的共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