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人知道先秦官學嗎,在下一直很好奇先秦官學,有何高見?

思理達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社會大動盪、大變革的時期。周平王東遷後,周王室喪失了數百年來經營的關中統治基地,實為寄人籬下,喪失了控制天下的能力。於是列國紛爭,大國稱霸,從春秋五霸到戰國七雄,兼併戰爭和各國內部的政治鬥爭都十分激烈。舊有的統治秩序被徹底打亂,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都在發生深刻變革。“學在官府”的教育走向衰落,而適應新形勢需要的新教育形式──私學開始興起。

造成官學衰廢的原因,首先是因為天下動亂。春秋時期諸侯國之間的戰爭,諸侯國內部爭奪統治權的內亂,連年不斷。各國統治者主要關注的是如何維護生存、擴大勢力,無暇顧及教育,不論國學或鄉學都難於維持,日趨衰廢。

官學衰廢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舊有的教育失去了價值。由於周王室已無力控制天下,“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到後來,甚至諸侯國君也大權旁落,而出現“陪臣執國命”的現象。原有的等級制度的崩潰使傳統的禮制也受到了破壞。既然這些禮制規範已不再得到嚴格遵守,以禮樂為核心的教學內容也就缺少了實用價值,自然很少有人願意去學了。於是天子的辟雍,諸侯的泮宮,地方的鄉校,逐漸消亡。

官學教育的衰廢,反映了“學在官府”的舊教育體制已經不適應新的時代要求。另一方面,隨著社會的變革,政治權力的頻繁轉換,對新型的人才及文化教育的需求更為強烈。以孔子、墨子為代表的一批新型知識分子就以新的辦學形式,聚徒講學,從而成為創辦私學、傳播學術文化的先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