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裝大敗局:蘋果裝飾集團倒閉迷局,互聯網家裝的水有多深?

摘要: 公司的模式是對的,但沒辦法,它得到了互聯網的利好,也遭到了它的反噬。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的問題。那麼大的現金流,你能不動心嗎?

注:2018年的5月19日,廣東數十間家裝公司人去樓空,他們背後是同一個全國連鎖家裝集團——蘋果裝飾集團。

蘋果裝飾公司是涵蓋27個省市自治區的全國性家裝集團。今年3月,武漢分公司因涉嫌合同詐騙被當地警方立案調查。公司董事長李齊發文稱,事態發展超出預期,除自身出現經營性虧損外,各地分公司陸續出現擠兌大潮,致使公司現金流斷裂,全面崩盤。

項目經理討薪無門、業主裝修停工、設計師被迫離職,三個原本相互博弈的群體第一次聚攏。維權期間,互聯網家裝行業的問題漸漸浮現。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或許只是倒閉的其中一批。

5月19日凌晨1點,廣州王府井商場的保安小關第一次在夜班時間看到成群的“到訪者”,他們分工明晰,行動安靜。或拿或扛,源源不斷從樓上往外搬東西,持續了三小時才結束。時間可疑,但對方手握物業開具的放行條,小關也未起疑心。幾小時後一支聲勢更為浩大的隊伍陸續到來。

凌晨4點,泥巴公社裝飾公司(以下簡稱“泥巴”)三百多位項目經理收到工程部經理楊涵群發的“個人道歉信”,信中稱“公司無法恢復正常經營……對不起大家……望大家維權到底”。原本準備討薪的吳工心裡一涼:完了,公司跑路了。

家裝大敗局:蘋果裝飾集團倒閉迷局,互聯網家裝的水有多深?

前一天晚上11點,在公司催款的他還被通知第二天早上再來泥巴廣州總部開會。等他趕到泥巴王府井總店,現場已經裡裡外外圍了二十多個人。和別的項目經理一樣,他也試圖與泥巴設計師取得聯絡並給客戶發出了“泥巴已破產跑路”的信息。

設計師孫梧6點被電話吵醒,那頭劈頭蓋臉問“你們公司是不是倒閉了?”想著前一天晚上還在簽單,他試著安撫對方,掛掉電話接著睡,第四第五個連環電話讓他心生疑竇,於是叫上同事往公司走。

還沒到辦公室,孫梧收到上級的短信:公司暫停營業。還沒緩過神來,他又陷入了瘋狂打進來的電話中。

業主任純被項目經理59秒的微信語音驚得睡意全無,從對方不標準的普通話和慌張的語氣中,她讀出了兩條重要信息:裝修公司倒閉了;來總部看看。

而總部等待她的,是一張“債權登記及債務清理公告”和上百名與她一樣不知所措的受害者。她迅速被設計師拉進了項目經理建的“維權2群”,人數超過400,“維權1群”已滿500人。

群內包括泥巴、檸檬樹裝飾公司(以下簡稱檸檬樹)、致家裝飾公司(以下簡稱致家)、貓舍裝飾公司(以下簡稱貓舍)等多個家裝品牌的業主,這些公司的廣州分店都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而這些不同品牌都指向同一個家裝集團——湖南蘋果裝飾(以下簡稱蘋果裝飾)。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顯示,湖南蘋果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註冊成立於2010年4月,註冊地為湖南長沙。其股東分別為李齊、韓孟岑、張福軍,這三位也是蘋果裝飾集團的核心人物,對多個子品牌有私人參股。

截至2018年5月19日,湖南蘋果裝飾集團旗下至少有22個全資子公司。這些子品牌或子公司,也在默默發展下線,在各地開設子公司,或主動投資或控股新的家裝品牌。泥巴已在27城設有同品牌控股或直屬分支機構。

同時,泥巴還對“覓糖”、“素然”、“大拇指工匠”等品牌控股投資。

經過層層發展,集團控股或全資子公司近一百家,遍佈全國二十多個城市,已形成“蘋果家裝王國”。與一般家裝公司主打市場模式不同,該集團主打線上營銷+線下加盟店的經營模式,從2016年至今,在淘寶、天貓、大眾點評都有較高的好評率。

“跑路”的不僅是廣州的“蘋果系”家裝品牌公司,早在今年3月,湖北蘋果就曝出“跑路”新聞,深圳、蘇州、上海、北京等超過20個城市的門店也接連“人去樓空”。

各地業主、項目經理、設計師的損失均以千萬計,武漢業主自發統計的繳款信息顯示,湖北檸檬樹已拖欠當地業主、材料商、項目經理的欠款超過2300萬;蘇州蘋果拖欠款在部分項目經理未統計的情況下也超過830萬……蘋果龐大的家裝網絡正在分批潰敗,一場規模浩大的家裝公司倒閉潮正席捲全國。

5月16日,湖南蘋果裝飾集團董事長李齊對外公佈《蘋果債務解決方案》,承諾三年內按應退金額的200%退還業主裝修款,同時全額退還所有項目經理、材料商及所有離職員工的欠款。但5月19日發生的事讓這個承諾看起來像個笑話。

當日下午,所有在場的人都收到一份“債務登記表”,據項目經理張揚回憶,發表的是之前公司的前臺文員,這也是19日當天唯一出現的工作人員。在吳工看來,這讓這件事更像一場陰謀,“幾百張登記表,這麼快就準備出來了?”

業主王子文是廣州某律所的律師,看到債權登記表她第一時間在群裡呼籲:所有人都不要填寫那張表。“他們刑(事)轉民(事),讓大家去簽訂一個債權的登記和清償計劃,有了清償計劃,就可以跟廣州公安局經偵支隊說我們已經妥善解決這個糾紛,這就成了民事糾紛。”一旦轉成了民事糾紛,就避免了詐騙的可能性。

項目經理討薪無門、業主裝修停工、設計師被迫離職,三個原本在家裝產業鏈中相互博弈的群體第一次聚攏,他們一度目標明確:維權到底。

互聯網家裝:利好與反噬

泥巴廣州某門店的社長羅翔在事發後對手下的設計師傳達上級通知:去公司附近給業主打電話,告知業主辦理債權登記。在泥巴內部,季度業績在150萬以上可升成社長,年度營業額1000萬以上可升為儲備店長,有新店開張或新品牌出現可以去擔任負責人。羅翔去年已升為社長,年度營業額也超過了1000萬。如果泥巴沒有出事,羅翔很快就可以升到店長的位置。

“蘋果裝飾在淘寶、百度、天貓等互聯網渠道投入了大量資源。傳統公司網絡平臺只佔20%到30%,剩下都是市場。但現在發展的公司大部分反過來,像我們公司網絡部分佔了90%以上。”通過網絡渠道的利好,蘋果裝飾發展很快。

廣州泥巴2016年底在廣州僅有兩家門店,到了2018年已經拓展到七家。為適應發展速度,蘋果總部開始放權,大區總經理擁有地區授權的權力,向總部提交部分金額,其餘自負盈虧,產值越高,就能有越多的機會開設新門店或品牌。

放權的弊端在近兩年逐漸顯現,二三線城市不一定適合做互聯網家裝,全國統一的報價也不一定符合不同城市的消費水平。但由於華東、華南、華北、華中等大區之間彼此競爭,盲目追求產值、監管不慎等問題一一出現。

“公司發展前期不在意是否賺很多錢,能籤就做。追求高產值,獲得更大規模和更多企業品牌,才能有更多宣傳噱頭。公司只看結果,有人為了晉升,可能會做一些違背職業道德、坑公司的事情。”羅翔說。

在孫梧印象裡,有的社長或店長為了增加營業額,會把價格壓得比成本還低,儘管在總產值上有增加,實則對公司造成虧損。

廣東裝飾協會秘書長郭爽認為,蘋果進入家裝市場之後,通過資本的玩法,利用價格優勢把市場佔領,形成規模效應。不少業主被蘋果裝飾吸引,都是因為其在互聯網上提供的“699/㎡”等套餐,以及時常舉辦的週年慶、折扣季等活動。

在孫梧和羅翔的記憶裡,像蘋果裝飾這樣開設品牌的家裝公司幾乎沒有。每個品牌都將產品細化,泥巴專注老房改造,貓舍做小戶型,麵包與紐扣負責工裝……但真正的股東還是那幾位。

一個地區人口有限,市場容量也有限,一旦飽和便又開創新品牌。

“但這時舊品牌無法深入,每年都虧損。虧損的錢怎麼辦,那就是通過做得好的品牌,把現金流調過去補救一段時間,慢慢就把泥巴公社拖垮了。泥巴一垮掉才會整個崩盤。”羅翔分析。在季度、年度總結會上,他得到的信息都是泥巴一直在盈利。

有段時間,孫梧接了一批沒完工的工地,後來他才知道,那些都是蘋果裝飾子品牌致青春倒閉後的遺留物,所有沒施工的單子都由泥巴接盤。

泥巴兜不住的開端還要追溯到2017年底,材料商墊付的款項遲遲收不回來。

武漢市兆生名門某營業部負責人朱小姐也負責與蘋果裝飾對接,該公司從去年3月起就與湖北檸檬樹簽訂合同,為其提供房門產品及房門安裝、質保等服務。按照裝飾行業的規矩,8萬以上的材料款通常月結——先由自己墊付,兩個月之後結款。

在與蘋果裝飾談合作時,對方保證自己是全國連鎖,資質、證書一應俱全,並稱“我們是大公司,款不會少你的”。加上檸檬樹給的利潤點較其他公司多2%,在第一次順利合作後,他們決定進行長期合作。

但從2017年12月到2018年2月,錢一直壓著沒給。朱小姐所在公司也是蘋果裝飾旗下另一家裝品牌“米蘭大宅”的供應商,同樣出現了拖欠材料款的情況。

直到停業整頓前,羅翔與孫梧從上級通知得到消息,“湖北、湖南無力償還材料商欠款,他們到廣州泥巴來催款,導致資金鍊斷裂”。在孫梧記憶裡,今年4月開始,廣州泥巴一直獨立運營。

4月初,檸檬樹、泥巴公社、麵包與紐扣、喜糖等四家地處湖南的代表性品牌公司的股權結構發生變化,原來控股的湖南蘋果裝飾匆忙撤出,更換了新的股東和投資方。各地子公司負責人也發佈公告,聲稱子公司與母公司獨立經營,不受原蘋果裝飾影響。

按照公司規定,孫梧和其他設計師在談生意時也從“我們是蘋果裝飾的”變成“我們跟蘋果裝飾沒有關係”。

但這並沒有效果,各方代表依然奔赴湖南總部討說法。總部人去樓空,他們又瞄準了蘋果裝飾宣傳中的“明星公司”廣州泥巴,直接導致廣州泥巴資金鍊斷裂,對外宣稱停業整頓。

“發生這個事除非公司撥款才能解決,沒有錢所有事情都做不了,所以在其中做任何調節都沒有意義。”羅翔說。

羅翔入行近十年,他所經歷的家裝公司都是通過配置大量現金流實現企業存活。“家裝賺不了太多,那麼多人分下去就差不多了。”據他分析,通過對現金流的使用,能夠拿到另外的資源。“也可以和商家去談,因為公司有規模、有現金流,可以年底再結算。期間公司可以拿著業主交的錢做其他事情,開酒店啊,投資理財產品啊,都會做。”

王子文分析,蘋果裝飾的現金流為業主的裝修金和材料商、項目經理的質保金。業主的錢是給材料商、項目經理的,但按照合同規定,中間有一段時間資金集中在公司,而且又發生拖款的情況,實際上對方並沒有收到錢。

“它收了大家的錢,但很多項目沒開工,也沒付款,其實不用付出任何成本。沒有任何審計,也沒有任何監管,從之前出事的分公司來看,內部財務已經出現了狀況。

沒有監管的財務很容易被挪用,這可能可以作為考慮的一個方向。經偵類案件只要看清一點就行了,把它的財務管理模式分析透了,就知道它為什麼會爆發這些問題。”

至於債權登記,那只是“刑轉民”的手段。“公司內部對每一個項目做到什麼階段都很清楚,拖欠了每個人多少錢都有記錄,不需要做債權人登記。

要是真的想償還債務,他可以按比例,先償還多少,根本就不需要大家去籤清償計劃,他這麼做的目的就是要逃脫刑事風險。”

維權群成立後,吳工成了群主。19日晚,群情激昂,有人建議週一去廣州市信訪局上訪。建議得到大部分人的支持,21日上午,吳工、王子文等人作為代表與信訪局工作人員談話,其餘受害者在外等待。談話結束後,維權群通知全體人員去經偵大隊報案。

在此之前,2018年3月31日,警方對湖北省蘋果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詐騙案正式立案。5月17日,“蘋果裝飾”南京公司因為涉嫌詐騙,已經被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正式立案調查。隨後深圳警方也對深圳市蘋果裝飾設計工程有限公司涉嫌合同詐騙立案。

設計師:在泥巴,經驗不是最重要的

孫梧至今仍覺得泥巴是“冤死”的。作為一名生於1993年的設計師,他自認在泥巴“學到了很多”。他此前在武漢學設計,跟著一位老師傅實習。武漢推崇資歷的設計市場讓他感到壓抑:大公司進不了,不到五年怎麼也做不到設計師。學東西像老牛拉磨,“雖然我很感謝他,但還是覺得他沒有教我什麼。”

在北京某大型連鎖家裝公司工作過近5年的設計師付穎最近辭職了,她熬了五年,也沒能成功升職。“前兩年一些經驗的積累是必須的,你要去熟悉這個行業,熟悉所有的步驟。但是超過這個時間還是在重複勞動,就讓人感覺受限。”

類似的經歷孫梧也不少,年輕面孔在行業內吃虧。大部分業主會選擇老一些的設計師,理由是“更有經驗”,“他也不管你到底能不能做設計,不願意看,我們很傷心的。”

這一切在泥巴有了改變。泥巴的設計師幾乎都是90後,客流量大,被拒的情況雖然不少,但多的時候一個月手上仍可以有十幾個單子,忙得連睡覺的時間都沒有。孫梧稱,泥巴有一整套體系,如何去和客戶溝通,禮儀要怎樣注意。從玄關開始,換鞋套,打招呼,量房,溝通……“只要你想學,很快能學到東西。”

羅翔面試設計師的時候,孫梧僅有過兩個私活小單的設計經驗。羅翔看了看他的設計圖和施工圖,問了問他對設計的理解,便給了他設計師的評級。拿到設計師評級後還需要考核,考核內容是拿著平面圖與面試官交流。

羅翔覺得孫梧畫圖沒問題,但談單能力還不夠,在公司進行了相關的培訓後就讓他接單了。最初兩週每天培訓,公司注重禮儀上的介紹,進門一定換鞋套,見到客戶一定要有禮貌。要主動講述自己的設計,並充分詢問客戶意見等等。羅翔也讓孫梧跟他一起去談單積累經驗。

“室內設計行業入門門檻不是特別高,對設計師來說,專業是個實打實的,畫一張圖、拍一次方案,就會知道他是什麼樣的水平。” 羅翔看中的並不是經驗,

“而每個設計師能走多遠是他後期的修行和思考,年齡很大的設計師,他既然能在這個行業堅持到10年或者20年就說明他熱愛這個行業,思考也是非常深。設計師只是為空間而思考,找到它的共同規律,這還是一個對這個行業的熱愛和思考的問題,再加上一部分天賦。”

孫梧算是羅翔口中有“一部分天賦”的設計師。

他一邊接受培訓一邊接單,早期對泥巴熟悉程度不高,需要準備效果圖、軟裝搭配PPT,每次談單羅翔都在旁邊看著,發現情況不對馬上接過方案自己談。為了提高談單率,偶爾公司也會組織談單演練,讓設計師互相提問題,習慣刁難。

對方問“廚房的吊鋁板醜,你給我刷漆”,以前他會直接說不行,培訓教他不能光講不行,要說為什麼不行,說清楚道理。“不能做,做了後期漆會被油煙燻黑,高溫下會掉漆,到時候會返修的。”

也有出題演練,類似“客戶要改兩房,設計師非要推一房怎麼辦?”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是常事,公司也睡過,“VIP區的沙發還不錯。”第一個單子離孫梧入職一個月不到,是一個跨年單,小複式,工期花了三個月。

入職快兩年,孫梧已經是泥巴的高級設計師,經手了數十個作品。在武漢全部案例加起來都沒這麼多。“這個行業,潛規則可能是要一步一步來,只能慢慢耗,耗到設計師我起碼27歲了,很難熬。”

據羅翔瞭解,家裝公司裡晉升體系足夠明確的並不多,只有體量足夠大的公司才敢玩類似的競爭模式,小公司沒有那麼多人給設計師接單。

在泥巴,設計師從量房開始,然後跑工地,直到完工才算結束一個項目。晉升通道明確也有別於傳統家裝公司“一個蘿蔔一個坑”的模式,只要有能力,就不會被埋沒。接的單越多,工資也越高。“這能讓設計師有歸屬感,他會覺得每個籤的單都是自己來做。”

和公司停業整頓通知一起發送的還有員工自願離職的通知,如要離職,則可以在之後補上離職申請。羅翔、孫梧在內的幾乎所有設計師、社長都已經成了泥巴前員工。“泥巴給我平臺發揮自己,所以我願意在泥巴,其實泥巴倒閉我不恨,我確實討厭他後期不負責任的態度,但前期她確實給我帶來了很多學習的東西。”

業主:進度難催、材料難辨、增項難免

對大部分首套房業主而言,擁有一套幾百萬的房產意味著沉重的生活負擔。緊接而來的裝修也毫不省心,面對一無所知的全新行業,他們的第一反應往往是自學。

因為一句“家裝行業的水真的很深”。廣州業主任純在裝修前研究了半個多月,大到房間格局改造,小至床頭櫃開關位置,一一關注。

為了減少被坑的幾率,她謹慎地諮詢了至少五個不久前裝修的朋友,朋友家的裝修風格她很喜歡,整體翻新只花了7萬。於是她最終也選擇了泥巴,怎麼也沒料到公司破產跑路。

幾乎沒有業主會料到這一點。廣州業主黃清原本打算半包(半包主料由業主採購,其他輔料由施工隊來安排),也諮詢了幾位相熟的包工頭,得到7萬元的施工報價後又跑了幾次建材市場,還參加了幾次家裝展覽會。在品目繁多、價格不一的材料面前,她眼花繚亂,只好求助網絡。

這時羅翔提到的“在網絡端投入大量資源”發揮了作用。在淘寶上搜索“老房翻新”,跳出來的第一家就是泥巴。泥巴的設計師量房比檸檬樹更專業,後者量錯了三次。泥巴報價15萬4千,比窩窩家便宜2萬,還承諾贈送衣櫃與價值1萬的國美購物卡。黃清家房子一百多平米,比較下來這是最為划算的全包價格,再想到跑建材市場的煩悶,他們答應了。

蘇州業主蔡銘“千挑萬選”才相中蘋果,在去實體店參觀前,他已基本掌握了這家全國性裝修公司的大概情況,淘寶排名靠前、百度搜索的信息也不錯,設計師還主動找他溝通房子的設計想法。原本他找了另一家體量較小的公司,報價便宜兩萬,但因為怕公司跑路,他最終選擇了“看起來更穩當”的蘋果。

廣州業主石靜是去了門店才最終確定下來。那時正好是致家的週年慶,主材五折。“店的規模挺大,正規寫字樓,一層樓都是他們的,展示架也OK。信任度就拉近了。”

在蘋果系公司中,施工開始前需要簽署“合同意向書”、“正式合同”,分別交款30%和35%。付穎認為這是家裝公司的常態,“家裝公司有那麼多工作人員,需要成本,會預先收取一定金額維持公司運營。”

號稱全包的公司並沒有讓業主省心。蔡銘去年12月就簽了意向書,4月底簽完正式合同,直到公司“跑路”也還沒開始裝修,僅僅是公司上門拉了個橫幅,上面寫著“預祝開工順利”。石靜4月10日左右簽約,裝修人員在她家放完禮炮後便再也沒有出現,“十萬元買了個炮。”

已經開工的業主日子也不好過。黃清發現,每一件事都需要自己操心,催工人、催進度、催材料。除了付款的時候,她每天都不停在自己的家裝群裡和項目經理、設計師吵來吵去。

她想過和丈夫多盯盯,工程可能會靠譜一點。但實際證明無濟於事。他們家一塊房梁依然被施工隊拆掉了,一直吵了半個月才填了個吊頂上去。“我們不懂,他們做什麼我們在旁邊盯著也看不出來。有時候也不敢太發火,怕他們萬一把材料換了怎麼辦?”

黃清在羊城貿易中心上班,一身職業裝,氣場不弱,但這在陌生領域面前全成了擺設,查了再多資料也不能防止她和丈夫成為家裝中的弱勢群體。

專業知識欠缺導致的信息不對等是這個群體最無力迴天的部分。黃清家裡有小孩,非常注重環保,板材、漆都進行了升級。

但在設計師付穎看來,“可能是差不多的材料,但說得很先進,放了營銷的詞彙進去。像硅藻泥、禾香板,號稱環保,材料一沾上零甲醛、環保之類的詞就會貴很多,一般的硅藻泥也得100以上一平,牆面漆可能就幾十。其實吧,東西也差不太多。”

增項則是業主最容易遭遇的部分。程悅在簽約之初就提出預算控制在15萬,合同上的明細也表明最終預算為14萬。但開工之後,對方總有各種新的要求冒出來:師傅量牆,之前講過不敲,現場告訴她兩三年應該沒問題,但時間長了後果自負。

她就敲了,敲了舊牆砌新牆,一下就多花了一萬多。地板原本不拆直接改水電,但到了鋪磚那一步又說一定要拆了才能鋪線。垃圾成堆,人工成本也增加。最後算下來花了近20萬。

項目經理淳工覺得增項是“合理訴求”,“現在人工和材料都在漲價,工程款卻沒有太大變化,我們還在這裡做,就是為了在這個平臺發展私人關係,以後有人能直接找我們做,不然我們怎麼活?”他一直抱怨泥巴抽點太高,原本一個項目會抽掉32%,今年已經漲到36%。

“幾乎所有的家裝公司都會有增項,”付穎說,“報價的時候,會列得比較模糊。客戶沒那麼專業,可能不知道做哪些、不做哪些,也不知道這個項目裡包含哪些、沒含哪些。很多小項目會故意被遺漏,這裡開個孔,那裡地下埋點什麼,項目經理都會現場跟你加錢。或者輔料裡哪些東西沒含進去,他說這個東西不好,你要選更好的,可以選哪一種。但前期不會告訴你。”

孫梧認為自己作為跟項目的設計師,很多時候扮演的是溝通業主與項目經理的角色。“裝修是一分錢一分貨,你出多少錢就做多少事情。為什麼要增加項目?為什麼增項的時候我們會建議私下做不要走公司?公司會抽成,私下做讓項目經理賺一點,把項目做好,業主也不會太虧。何樂而不為?”

“講真,我真的不是很信任項目經理,凡是他說要增加的項目,我一定會問過設計師再做決定。”任純在泥巴找到了與自己審美和性格都相投的設計師,對他的信任多過工人。“他要私下做,你怎麼知道他用的什麼材料?有質保嗎?有證書嗎?但有時候我們又沒辦法,沒有專業知識,只能任人宰割。”

“我和老公都說,家裝就是碰運氣,遇到個好的包工頭,家就能裝得好一點。”黃清感嘆。

項目經理:不屬公司,其實我們就是包工頭

蘋果跑路帶來的打擊並沒有阻礙大多數人的生活步伐。業主有工作,設計師還能找下家,只有項目經理揹負大筆欠款。他們成了維權的主力。項目經理淳工至少兩次試圖組織維權行動,但都因人數太少而告終。

6月1日,于姓項目經理差點從26樓跳了下去。事後他稱:沒有誰指使我,主要因為我欠工人幾萬元,再加上去年在檸檬樹的幾萬元沒有拿到,所以真的有死的念頭。

吳工本來應該在領到5月18日兩家裝修的六萬元尾款,這筆錢已經拖了好幾周。去年10月開始,原本一週兩次的領款日總會因各種原因形同虛設,要麼簽字有問題,要麼程序不對。

向來準時的材料也一次次推遲,洗臉盆沒有相應型號,地板鋪不了,廠家有問題……通常簽約時,泥巴會和業主聲明工期70天,而去年10月開始的工程幾乎都拖了半年以上。

按照與泥巴簽訂的合約,業主交付中期款時(約佔所有金額的95%),他們可以拿到40%-45%的工程款,此時已完成打拆、走水電、鋪地磚、刷漆等大部分工程,僅留下收尾工作。業主交付最後5%尾款,驗收合格,他們能夠領到剩下的錢。主材通常由公司提供,人工則需要項目經理前期墊付。

此次因跑路停頓的工程大部分沒有到交中期款階段,但也已經開工。一個項目經理手下至少有水電、泥、木、瓦等五個工種近10人,同時進行5到10個工地項目。部分項目經理因此債臺高築,數十萬較常見。

事發之前,項目經理們並未對類似的拖延工期提出明確反對。項目經理張揚記得,早期公司曾向他們解釋:運營方面有難處,希望大家理解。他想著大家都在外面做事,公司有難處,下面的人就維護公司,運作好了就能拿到工程款了。有這樣想法的項目經理不在少數。

項目經理譚工覺得,比起“解釋”,公司更像是粗暴地告知。“反正各種理由,就是沒錢給。”他認為項目經理被公司壓制,雖然蘋果對外宣稱擁有自己的裝修隊,但其實其旗下品牌的項目經理並未與公司簽訂勞動合同,而是以提交擔保金5000元的形式“入駐”公司平臺接活。“我們說是項目經理,其實就是包工頭。”譚說。

這並不是蘋果特例,幾位項目經理回憶,自己工作過的公司都是以同樣的方式合作。這是“行規”。

養一支裝修隊,需要給所有員工基本工資與福利待遇,為了讓裝修隊持續運轉,需要大量訂單,而大量訂單需要更多的裝修人員,導致成本提高。

只有真正厲害的、行業內頂級的裝修公司,才有可能養得起自己的裝修隊,至於是哪一家,他們也舉不出例子。而泥巴是他們遇到的“還不錯”的公司。

張揚在裝修行業摸爬滾打十多年,做一部分工、拿一部分款。進賬快但不踏實,很可能一個工程還沒結束家裝公司就垮了。廣州泥巴組建時,他經老鄉介紹來了這裡。老鄉在泥巴幹了幾個月,項目數量可觀,一年的業績能有一兩百萬。

“幹這行做全包小單,一百來萬算是多的了。”背後還有蘋果裝飾作後盾,“要垮也沒那麼容易。”穩定、成熟、運轉良好,符合他對家裝公司的所有期望,他帶著自己的隊伍就過來了。

儘管現在對蘋果裝飾恨之入骨,但項目經理們也承認,不拖欠款項時,泥巴的操作模式是合理的:提點約工程款的36%作為公司開支,再提5%的“質保金”,剩餘分45%和55%兩次交付給項目經理,做一個工程大概能賺到工程款的5%。泥巴用戶工程款多在8-12萬,項目經理養家餬口的難度不大。除了買房困難,其他時候在這個城市生活並未受到太大限制。

事情發生之後,泥巴的行為在項目經理眼中被視為詐騙。吳工、張揚提起來都憤憤不平,“你可以破產,可以停業整頓,但你至少開個會告訴我們,表達你要還錢的誠意。

現在沒有宣佈破產,先把人員撤離了,辦公場地也撤了,這就跟車禍一樣,你撞人了,留下來打電話報警,那還好。你撞完直接跑了,那你就是逃逸。這跟泥巴一個道理。”

“不要出現下一個蘋果,下一個泥巴”

5月19日至今,廣州尚未立案,其他城市的蘋果系公司仍在接連破產。吳工堅信蘋果裝飾是詐騙,並認為前蘋果裝飾工作人員都是共犯。由於建群之初有項目經理、設計師、業主三個群體,他開始頻繁踢人,甚至數次建立新群。

在他看來,設計師會將群內維權動向告知蘋果裝飾的人,以便他們想對策。在群裡,他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有間諜!”

泥巴華南區總經理陳勇的身份證一天會在群內出現三五次,更有消息稱他在廣州開辦了新公司。吳工去公司地點查看,發現其實是一所民房。

他認為這是對方的“計謀”,“一次假的,兩次假的,等你們都放鬆警惕了,下一家說不定就是真的!壞蛋還在逍遙法外,還在繼續騙人,我們不能鬆懈!”一個人的時候,他又會估摸著,月底了,車貸、房租、信用卡又該收錢了。

較為激進的淳工則被派出所請去談話,他在炎熱的廣州傍晚吹了幾小時空調。據他說,派出所還請他吃了頓飯,“這麼多天終於吃到了肉。”談完話,他在群裡表示“由於本人工作做得不好,現辭去群主一職”,並呼籲“望項目經理、業主能共同維護群,團結一致,理性處理各種事情,相信國家。”

其他幾個維權群更為龐雜,主材供應商的加入讓其徹底淪為了購物群。為挽回損失,供應商在群內兜售產品;為繼續裝修,業主在其中自行選擇。任純擔心,如果貿然開工,等泥巴復工了會不會反咬一口,告她違約?更多的業主笑她天真,“怎麼還有可能復工呢?”

黃清僅僅在維權群有通知提醒時上去看看。對於和她類似的大部分業主而言,這筆錢不算小也不算大,原本裝修就準備好被坑,只是沒想到被坑得這麼厲害。“錢是拿不回來了,但以後一定不會再相信裝修公司了。”

作為受害者,律師王子文一直很冷靜,哪怕是在幾組代表集中開會時,她也會從項目經理們關於賬款的爭吵中聲嘶力竭地說出:“我們應該做的是通過這件事,讓這個行業有可能得到改變,讓後來的人警醒,不要出現下一個蘋果,下一個泥巴。”儘管她的聲音迅速淹沒在了金額的爭執與維權的聲討中。

作為泥巴的前員工,羅翔更多的是嘆息,

“公司的模式是對的,在沒出事之前,別人提到蘋果,都是羨慕的語氣。但沒辦法,它得到了互聯網的利好,也遭到了它的反噬。但歸根結底還是人心的問題。那麼大的現金流,你能不動心嗎?”

“這個行業本身沒問題,是做這個行業的人的問題。家裝不是生產iPhone,各部分零件達標就可以。家裝是人在做事,業主、設計師、項目經理都有自己的想法,工人施工手藝差異、監管人不到位、價格壓得過低,也都會產生問題。”

目前,國內並沒有相應的《家裝法》,僅有國家家裝施工標準。公司也會有自己的標準。

郭爽認為,大企業大品牌佔據市場的份額逐漸加大,對整個資源的整合力度更大,就會做得更大,對市場的標準會更嚴格。其他公司不能跟隨就只能倒閉。

隨著標準的制定,價格、交付時間、驗收等環節都會有改變,一旦大公司把這種標準豎立起來,而且執行得很好,對中小企業影響非常大,市場也能因此得到發展。

孫梧感激泥巴,他能夠縮短年限,提前當上設計師。也在哭了幾天後終於得到家人的支持,準備開辦自己的工作室。篤信直覺的他覺得,蘋果一定只是第一批倒的公司。

他的直覺再次得到印證,近日,另兩家互聯網家裝公司“我愛我家裝修”多家分店、“尚品宅配”南寧店同樣人去樓空。在當前的市場環境下,這或許只是倒閉的其中一批。

截至2018年6月8日,全國各地業主維權仍在進行中。(應採訪對象要求,孫梧、任純、黃清、羅翔、付穎、張揚、蔡銘皆為化名。感謝刑人儼、朱曉佳、何鑽瑩提供的幫助。)

【本文來源於南方人物週刊,原標題為:泥巴、檸檬樹……蘋果集團倒閉迷局,家裝的水有多深 | 封面人物,作者:張明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