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很多人既不出去打工,也不好好種地,絞盡腦汁想成為網紅,這是怎麼了?

農村裡的逍遙


導讀:月入10萬,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事!現在有一個機會擺在你面前,既不投資而且也比較輕鬆,你會去追求嗎?我想不僅是我們農村人,連城市裡擁有穩定工作的人,也會被這個超大的誘惑而吸引。這個誘惑就是,現在比較流行的網紅經濟。可真正成功的人,可能連萬分之一都不到!

國家在發展,社會在進步,科技的應用也越來越便捷。現在那怕是我們不出門,也可以在家選購,我們生活所需的物品。而且現在那怕是不出門,我們也可以在網上進行辦公,甚至是在網絡上說說話、跳跳舞也能賺錢。

這就是在目前比較流行的互聯網自媒體,也可以說成是“網紅經濟”。不過互聯網自媒體,看似比較輕鬆,只需在攝像頭面前,說說話或者展示下自己的才藝。就能有觀看你直播或者視頻的人,對你進行打賞。可真正通過互聯網自媒體賺錢的人卻很少,畢竟如果你口才或者才藝不能被欣賞,那麼就不會有人對你進行打賞,或者觀看你的視頻。甚至有時候,你對著攝像頭表演幾個小時,也沒有一個人來觀看。

大家都知道,通過互聯網自媒體賺錢雖然比較輕鬆,但是很少有人成功。那為什麼農村還有這麼多年輕人,既不出去打工又不在家種地,絞盡腦汁想成為網紅,通過直播或者拍視頻賺錢?

因為有人成功,所以有人追求

不管做任何事,只要有人成功,就會有人追求。雖然通過互聯網自媒體真正賺錢的人很少,但不代表不是沒有人成功過。就是因為有人已經成功,所以才會有這麼多人去追求。而且因為國家對三農的扶持,所以我們經常可以在網上看到,一些三農自媒體創作者的視頻或者直播。

這些三農自媒體創作者,因為粉絲數量都比較大,基本在發一個視頻後,其播放量動不動就上百萬。而一百萬的播放量,現在最少也有1000元以上的收益。這對於我們種地的農民來說,是近一個月的收入。而且視頻的播放內容,大多是介紹農村的事。

而自己也生活在農村,既然那些三農自媒體創作者們,拍攝的農村視頻能這麼火,那如果自己也拍類似的視頻,是不是自己也會火起來,並且賺很多的錢。就是因為很多農村年輕人,有了這樣的想法,所以現在農村出現很多,不出去打工又不種地,整天想著當網紅的農村年輕人。

是人都會貪婪,萬一成功將一步登天

如果有一個機會,只要你能獲得成功,那麼你將獲得源源不斷的財富,你會去嘗試嗎?我想大多數人都會去嘗試,畢竟誰不想過上好日子,誰不想整天大魚大肉的生活。生活在農村的我們,也是這個道理,只要有機會,定會讓自己嘗試。

其實大多數農村年輕人都明白,不是所有人都能有天賦,靠互聯網自媒體賺錢。但,是人都會貪婪,假如那一天自己成功了,那麼以後的日子將非常的好過。畢竟,其他成功的三農自媒體網紅,都是從0起步,然後才慢慢地做到現在的成就。


今日話題:有人為了當網紅,寧願貸款花費近百萬元,請專人進行包裝!如果你是你,你會這麼做嗎?


田園軒月


世界多豐富,個性宜張揚;

當年我們村,有一個小男孩,特別喜歡跳舞,跳當時很時髦霹靂舞,留著長髮,穿著扎眼衣服。

村裡好多長輩都對其他冷眼相看,一次縣裡比賽,他進了決賽,還拿了獎。一不留神,成了村裡小明星。


那時還沒網紅之說,但上電視,也蠻難,小男孩就因為是村裡人跳城裡人愛跳之霹靂舞,才有了上電視機會。

這麼些年過去了,小男孩沒有成為明星,卻也因為霹靂舞,成就了蠻多機緣,現兩口子在縣裡開了個舞蹈培訓班,一家四口生活安穩,有房有車有名望,妥妥地成功一族。


現在一些小青年,想成為網紅,也是一樣想法,可以理解。

有目標,才有動力;


當今社會豐富多彩,個人選擇也日益多樣,只要遵紀守法,不違公序良俗,都可以理解。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之追求和生活方式,年輕人誰沒有一些想法,一些瘋狂,一些出人意料之想法。

出去打工,掙錢養家是一種方法;在家種地,發展生產也是一種方法,沒有什麼。

只是要成為網紅,也沒那麼簡單,要學蠻多知識,還要有相當經濟基礎,再加幾分運氣。


正確引導,理性分析;

做為朋友,應該依據自身實際情況,幫助分析,對一些盲目衝動,想當然做法,應加以勸阻。

就像村裡小男孩,在他身後,周邊村子,跟著學舞蹈有十來個,除了一個女孩考學出去,其他人都沒有什麼發展,既耽誤了學習,又荒廢了正事。

當霹靂舞風潮過去,這些人,不得不重新定位,也讓人感嘆。

對於個人,應理性選擇;對於朋友,要理解、包容。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想成為網紅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有表演天賦,唱歌,跳舞比較好有才藝的人,通過網絡傳播展示自己的才華。還有一種人放著音樂對口型,靠著幾個簡單的手勢,手舞足蹈瞎比劃,一點才藝也沒有,還容易形成視覺疲勞,這種人好逸惡勞,想錢想瘋了,很容易把社會風氣帶壞。



情感驛站鈑金專家


農村很多人既不出去打工,也不好好種地,絞盡腦汁想成為網紅,這是怎麼了?

其實我個人覺得這個現象不止發生在農村,城市裡的年輕人甚至抱有更加嚴重的成為網紅心態,不少人為了讓自己成為網紅甚至走向了極端。當然除了想成為網紅外,他們還希望自己能夠一夜暴富或者兩夜暴富,在農村和城市裡都成為人上人。總之來說現在的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幹著最為輕鬆的活掙到最多錢,可以說有部分人已經忘記了勤勞能夠致富的觀點。

在現在這個智能設備和自媒體橫行的年代,我們每一位農民都有著十五秒成為網紅的機會,這也是我們自己能夠掙到錢的機會。比如因為一首“我的滑板鞋”而出名的歌手龐麥郎,再比如因為眉毛而成為網紅的小吳,他們作為網紅雖然沒有過上明星那樣豪華舒適的生活,但至少比百分之九十九的農民過得要好。

這是不少人想成為網紅的第一個原因——掙到更多的錢,那麼還有什麼其它的原因促使不少人成為網紅呢?您且接著往下看。

  • 如今社會環境的變化

和以前相比當今咱們農村和城市的生活環境、經濟條件以及人情社會往來等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缺少了以前的那種淳樸、和諧的人文。現在的人們深刻地踐行著“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人生名言,因此不少人把金錢至少的觀念運用的偏僻入裡且入木三分。更為重要的是這種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在短時間內很難發生改變。

於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下,人們都希望自己能夠掙到更多的錢,也在不斷得想方設法獲取到更多的經濟效益。而成為網紅後能夠依靠豐富的粉絲基礎很輕鬆的割那麼幾波的韭菜,賺取到不少的金錢。像如今不少農民靠著賣慘、哭窮來銷售所謂的滯銷農產品,實際上是賣得卻是假冒偽劣的便宜貨。

據一些研究調查顯示網紅商品的利潤大部分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這些網紅賺取的往往是商家和粉絲之間的兩波錢。

  • 部分人確實有資本

如今的網紅可以說是除了明星、企業家之類的最為賺錢的職業了,但是這個職業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勝任的,有些人確實是有著成為一個優質網紅的品質和資本。網紅李佳琦從一個月入三千的專櫃銷售員到年入千萬的網紅主播,其背後的付出和努力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尊重的,可以說他為了做好這個行業付出了許多。

其實我的內心對於李佳琦這樣的網紅我的內心還是很歡迎的,一方面他們能夠為我們這些人帶來很多實用型的內容,確確實實得起到了服務的作用;另一方面賣貨、銷售等也可以提供不少的工作崗位,解決不少人的生活問題。再者網紅作為一種職業形式,能夠存在自然有著屬於它的道理,它給了不少人一個能夠證明自己的平臺和機會。

當然像那種上線就要禮物的網紅,以及諸如喬碧蘿之類的“十萬”才能見面的無道德下限主播,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夠退出網紅這個市場。

以上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對於咱們這些普通人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切不可盲目的抱著成為網紅、掙輕鬆錢的想法,畢竟天上不會掉陷阱是任何時候都起作用的至理名言。


愛茶者九號


現在自媒體風起雲湧,也有好多自媒體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果種田,如果外出打工,很難有一定的規模,收入也有限制,還有一點就是特別辛苦。

如果能夠當一個“網紅”,就有了一定的變現能力,可以有廣告分成,也可以直播帶貨。

象“巧婦9妹”,她就幫家鄉買了成千上萬斤橘子;還有叫“鄉村小喬”的,幫別人賣棉被,最近都賣斷了貨。


現在的自媒體可以讓一些年輕人一夜成名,也可以一夜暴富。

但是自媒體的主要特徵在於“自”。有沒有自己的優勢?自己的東西有沒有賣點?人家喜不喜歡,適不適應這個社會?

具有同等潛質的人,也有個時間問題,你落後一步,人家已經出來了,你就很難熬出頭。

所以要對自己有一個全面的瞭解,然後正確定位自己,幹自己擅長的事情,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一窩蜂。

人家容易成為網紅,容易發財,咱們沒有這個本事,就不要去想吃這碗飯,自己總有一碗飯吃,照樣也有滋有味。


張望鹽井


我的觀點:網紅是社會發展的一個新產物,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網紅”是一個看得見,觸摸得到的一個“社會上升通道”。而農村的一部分人,正在為尋找“社會上升通道”所苦惱,當遇到“網紅”的時候就如干柴遇火一般的熱烈。


1.網紅是什麼?如何會與農村一部分人產生化學反應呢?

網紅--是指在現實或者網絡生活中因為某個事件或者某個行為而被網民關注從而走紅的人或長期持續輸出專業知識而從紅的人。

特徵--具有低門檻性、高爆發性(一朝成名)、高流量、高變現能力、短暫性等。

這裡不對網紅做正負面的評價,只關注與網紅與農村一部分人之間表面的現實狀況與背後的邏輯關聯性

·表面的現實狀況解讀:

正如你所說,農村很多人既不出去打工,也不好好種地,絞盡腦汁想成為網紅。


2.那麼這群不去打工,不種地的人是誰呢?

·空巢老年人顯然不是

·留守兒童也不是

·中老年勞動力。這類人一輩子已經塵埃落定,等待退休養老了。

·青少年人群。可以歸屬於你的人群定位,也就是問題所需要討論的目標人群。


3.從社會上升通道視角看農村青少年人群的困境。

我是80後的農村青年人,對此我有一些深刻的體會。首先我們需要來認識一下他們的概貌,做一個基本的瞭解,才好往下分析。

農村的青少年人群,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環境優渥,或多或少可以稱之為知識文化的青少年。他們在經過一番廝殺後,大部分背井離鄉去上大學。畢業後由於種種原因迴歸家鄉,很多是無奈之舉。因為社會不是那麼好混的,在外面漂泊不下去只能回到自己的根(家鄉·家庭)在做打算。這個時候他們會思考很多社會本質的問題,比如“社會的上升通道”,從本質上說,農村農民是處於社會底層的邊緣,想要改變這種階級壁壘必須要通過一定的通道去打破。

舉例:從古代來看十年寒窗苦讀,就為一朝金榜題名。改變寒門之社會身份,成為統治階級下的一個高級身份。本來對於農村青少年來說,讀書就是這樣一個“社會上升通道”,但是現在的中國教育制度下,這條通道已經被關閉。那麼請問農村青少年還有哪些上升通道呢?這就是當前中國農村青少年遇到的最大階級瓶頸。


4.關於不好好種地的問題,我們需要多個角度來看待。

首先的中國的農村土地問題各不相同,有些地方有土地,有些地方已經沒有土地了。那麼種地就是一個無法硬性衡量的指標。

其次農村的青少年,大部分從小就是不接觸田地的,他們沒有農民經驗或身份。就連他們的父輩都不一定還在種地。


5.網紅是怎麼成為農村青少年的一個“社會上升通道”的呢?

·網紅的低門檻、高爆發性是農村青少年最大的誘惑。試想一下你發發視頻與說說就能成為名人享有高級虛榮感是不是很美好呢?例如電視劇《少年派》中林妙妙在高考前夕開通網絡視頻,為了成為網紅打算放棄高考,這是何等魔力呢?

·農村青少年擁有天然的鄉土資源,為其成為網紅提供了資源基礎保障。比如:採茶女,養蜂人等。而這些鄉土資源正是目前社會逐步在需求的,所以也是時代的大背景需求。

·網紅的高流量特性,變相的就是高變現能力。這為農村青少年直接帶來了經濟收益,是其看的到的利益觸摸。比如:打賞、廣告接單等。

·網紅的知名度,帶來無數的粉絲,這背後打來無比榮耀的虛榮感,各種光環加身,你就是神。就好比打開了“社會上升通道”一躍成為了社會的名人,讓你感受自己的社會身份與階級已經脫離的農民。(雖然這很短暫,但是也是真實存在的。)


最後看到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為什麼有那麼多的農村青少年絞盡腦汁的去做網紅,因為網紅帶來的利益與榮耀太快,太耀眼了。


鄉村文旅洞察


現在掙錢是越來越難,與此而來的就是與日俱增的壓力,這對農民來說,急的就像是熱鍋上的螞蟻,但是卻毫無辦法可言。

中國最不缺的就是農民,在很早的時候,大家可以通過種地來獲取自己的經濟來源。但是在現在的話,要想靠種地來維持生活的話簡直是異想天開。所以當初靠種地來維持生活農民的壓力是越來越大了。

當大家看到城市的發展崛起的時候,有些人漸漸願意奔走異鄉,以便尋求更好的發展機會。而隨著生活成本的提高,使得大家不得不絞盡腦汁地去想到底怎樣才能去掙得更多的錢。現在的現狀就是一方面高薪的工作不好找,一方面農民工對工作還是會有自己的要求的,所以這對於現在的農民來講的話,出門找工作已經是一件大難事。

所以農民工的壓力就不言而喻了,之前大家能夠靠體力賺錢的時代結束了,現在城市上的各種機械取締了大量的勞動力。很多工廠都是可以直接用機器人來代替這些人做那些相對容易的工作。

因此農民工的地位岌岌可危,畢竟大家的學識不多,能夠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還是比較少的,而且還是得能夠賺錢的崗位,這樣的高要求下到底有多少是合適農民工的崗位呢?

所以基於這樣的情況下,即使他們外出找到了工作,薪水並不能達到他們的要求,所以對於很多人來說,在綜合所有情況考慮之下,還不如直接回家種田來維持生活呢。


用戶3715982719198519


成為網紅的人,有兩種人,一種是有表演天賦,唱歌,跳舞比較好有才藝的人,通過網絡傳播展示自己的才華。還有一種人放著音樂對口型,靠著幾個簡單的手勢,手舞足蹈瞎比劃,一點才藝也沒有,還容易形成視覺疲勞,這種人好逸惡勞,想錢想瘋了



俺是梁山人


這很正常啊,網紅來錢快,輕鬆,自由,還有自己的一幫粉絲,稍微有點才藝的誰不想成為網紅呢

但是不管做什麼,都有一個二八定律,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不要總看著別人光鮮亮麗的表面,也有考慮到別人背後辛勤的汗水

這幾年確實是自媒體的時代,如果你在某一方面確實有自己的特長,唱歌,跳舞,畫畫,健身,做菜,搞笑等等,那你也可以嘗試做下,說不準哪天你就達到人生的巔峰贏取白富美了呢


小璐在農村


等著天上掉餡餅唄!

我們村那邊有個草根明星——朱之文,整個村裡的人整天也不幹農活來了,也不外出了,就是守著朱之文拍拍拍!!!

無論朱之文幹什麼,都有人拍他,然後發到抖音啊、快手啊……起因就是有個村裡的人靠著這個門路賺了600000元左右吧!令人吃驚地是,七十多歲的老大爺也買了個智能手機,跟著大家的潮流,不到一個月就把買手機的1000元掙回來了……

不勞而獲,真是農村致富“好路徑”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