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級的B52轟炸機,如今在美軍中活得比B-1B超音速轟炸機滋潤,這是真的嗎?

王司徒軍武百科


是真的,從美軍不斷給B-52H升級延壽和對B-1B“抱怨有加”就看得出來。其實拋卻兩機各自的問題不談,美軍青睞B-52而“厭惡”B-1B折射出來的是戰略轟炸機發展之路的分歧。關於戰略轟炸機是改走“亞音速隱身突防”還是“超音速低空突防”路線的爭論,至今仍然在網絡上甚囂塵上,其實結論已經很明顯,這從美國削減對B-1B的升級經費,增加撥款升級B-52H,以及美俄中“B-21、PAK-DA、轟-20”三大在研隱身戰略轟炸機項目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像美國B-1B“槍騎兵”和俄羅斯圖-160“海盜旗”這類走超音速突防道路的戰略轟炸機,其昇華之路早就被堵死了。這一點各位應該能從這倆貨現在主要玩“遠程巡航導彈”執行防區外打擊任務就能看的出來,除了面對敘利亞、阿富汗戰場這類基本沒什麼像樣防空體系的地方,此類超音速低空突防轟炸機還能拉出來練練兵,基本也就玩點“地毯式轟炸”這種沒有技術含量的花活以外,其他時間都是在研究怎麼裝備更先進的遠程空地巡航導彈。從這個方面講,B-1B這類超音速突防轟炸機基本已經到了窮途末路。

處境尷尬

上圖是美國智庫自己研究的,四款轟炸機面對90年代末期防空網執行轟炸任務的生還概率。從上面右圖很容易看到,當面對密集防空網,如果執行防區外發射打擊任務(Long range),B-52、B-1都具備較高的生存概率;在執行中等距離打擊任務時,B-52的生存概率低於50%,而B-1的生存概率大約70%;在近程打擊(突防轟炸)時,兩機的生存概率都低於25%,基本上面對一個差不多國家的密集防空網,B-1和B-52都沒活著的希望。

所以這種局面最終就反應出了B-1B“雞肋”的尷尬局面,在面對敵方防空網完善的時候,如果要突防打擊,只能用B-2這類隱身戰略轟炸機,估計稱作“高端戰力”;而如果取得制空權和防空壓制以後,美軍只需要出動載彈量大、航程遠、經濟成本低的B-52就可以玩“花活”了。

簡單一點說,B-1B能用的防區外打擊彈藥,B-52和B-2也能玩,而B-2的隱身突防能力和B-52在取得防空壓制後的“低成本運作”能力,則B-1B完全不具備,所以對於美軍來說現階段只需要有B-2和B-52兩款轟炸機就足夠了。而在那個走入“超音速低空突防”誤區年代產生的B-1B既然生產出來了不少,只能捏著鼻子繼續用,再投錢什麼的是不可能的。

所以,僅以此文獻給各位同學共同探討,有時候研究一款武器的存在必要性,不要老是去抱著一堆具體“性能參數”去考校,換個思路從另一個方面考量可能更好一些。總之,“低空超音速突防”在技術理念上來說,在九十年代基本已經處於落後局面,現代的戰略轟炸機使用理念只有兩條路:1、隱身戰略轟炸機,比如B-2、比如未來的轟-20;2、低成本廉價平臺、防區外打擊,比如轟-6、B-52外掛遠程巡航導彈。此外,面對一些防空體系不完善、缺乏制空權的情況,用啥轟炸機都一樣。


裝備空間



簡單的說下B-52和B-1B的現狀吧。

先說B-52,其實啊B-52是被空軍老爺們逼出來的產物。

在B-52出來之前最牛的轟炸機其實就是Tu-95這樣的方案。

美國也搞了很多螺旋槳推進的大型轟炸機,例如:B-36。

這是一架有10個引擎的遠程轟炸機,其中包括了6個螺旋槳引擎,和4個噴氣引擎.

搞B-52是由於空軍覺得B-36太大、太複雜、太重。巴不得趕緊用一型新轟炸機替換掉。B-36多大?多重?多複雜?咱不多說,看下起落架就可以窺一斑而見全豹了。


在研發B-52的過程中,最初也是螺旋槳的設計。

當時提出了4-6個引擎的方案。


但是空軍老爺們當年被噴氣式戰鬥機的優越性能所迷惑,於是就立主要B-52是噴氣式的引擎。

後來就出了大量的噴氣式方案。並且,空軍當時腦子有點抽。還要求了縱列座佈局。

說是這樣的飛機開起來有戰鬥機範兒,後來發現不切實際才改成了並列座。


也就是現在的B-52的樣子。說了這麼多B-52的前世姻緣其實就是想告訴大家B-52其實出生的一點不滋潤。


B-52服役後不久不就是趕上越戰了嗎。在越戰中這是一型主力轟炸機。

理由無外乎航程遠,裝彈多。


在越南戰爭期間美國轟炸機的研發其實是一個停滯狀態。到了越戰結束冷戰升溫的時候,美國開始考慮突破蘇聯的防空網,設計了B-70、 B-1A/B 和B-2。

但好景不長的是冷戰在1991年就結束了。

美國其實也就沒了繼續研製更高端的轟炸機的計劃了。即便是B-21這樣的轟炸機研製出來也是為了替換更貴的B-2轟炸機而已。

那麼B-52的優勢就出來了——便宜!如果不計算油耗的話,每個飛行小時的維護成本才1100美元多一點。別看美國軍費多,但是攤到具體的事情上比誰都摳門。

就這樣,B-52的延期計劃就產生了——預計要用到2050年,屆時B-52都已經94歲高齡了。


這是滋潤嗎?


再說B-1,B-1是美國錯誤的估計了形勢的產物。開始搞高空高速突防,發現沒有得搞,又弄了一個B-1B搞低空高速突防。

整體上綜合指標上來說B-1B是絕對的優於B-52的,但是不打冷戰在局部戰爭中欺負小國。那麼B-1B飛行成本過高也就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了——打大國沒有用,欺負小國太貴。


所以B-1B很尷尬。在阿富汗戰爭期間,B-1B的角色實際上就是一個實驗火力圈外武器的實驗平臺,8架B-1B參戰,投擲了總體投彈量的2%這個成績其實就已經是邊緣化的表現了。


所以如果要那B-52和B-1B來比,其實兩者真的是不對標的。既然不對標還談什麼誰更滋潤呢?


軍武數據庫


為什麼B52H比B1B過得滋潤?因為很實用。

B-52現役仍然是美國空軍戰略轟炸主力,美國空軍打算讓B-52一路服役至2050年。這使得服役時間高達90多年,真正的世紀戰機。美軍願意讓B-52繼續服役的主要原因是B-52是美國戰略轟炸機當中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的唯一型號。

為了因應中國軍隊針對西太平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的打擊,美國空軍的B-52常態性部署於夏威夷與關島安德森基地。如果中國與美國的亞太發生戰事,美軍B-52可飛抵日本琉球嘉手納基地進行前進部署。問題是中美髮生衝突,日本基地還有嗎?世界還會有嗎?主要還是威嚇對手,但能做對手的能被嚇唬嗎?誰都知道對手的實力。但做事總是有理由的,只要自己信就可以了。

B1可沒有那麼幸福,一開始叫B1A,高空高速兩倍音速突防,結果那個時代很快過去了,天空導彈飛舞,那就是活靶子,所以下馬。然後低空突防,B1B起死回生,改成一倍音速突防。現在又覺得低空突防再快也不如導彈快,所以要求隱身,所以B1B很可能很快退役。不能像B52那樣掛巡航導彈嗎?應該是不能,應該是導彈太長。即使能掛,也不如B52,因為他是彈倉。

現在武器講究隱身不隱身,都走到極致,隱身最好看不見,那是用來真正打仗的,要求出手必勝。尤其像刺客,出手必殺,殺之能勝。再一個就是不隱身,武器就是讓對手看的,看著心裡打顫,不戰而勝。千萬不要兩邊都站,結果什麼也不是,這應該是以後的方向。



大志遠思想空間


美國戰略轟炸機三駕馬車


美國戰略轟炸機這三駕馬車代表了當今世界戰略轟炸機的三種使用方法。

B2幽靈~隱身突防

B1b槍騎兵~超音速突防


B52同溫層堡壘~巡航導彈載機

隨著防空技術的不斷進步,利用超音速突防的戰法越來越危險,利用隱身突防和在敵防區外投放遠程巡航導彈成為主流。都知道B2是美國的寶貝疙瘩,更是吞金獸,而B52就便宜多了,三千多公里的作戰半徑+兩千多公里的巡航導彈,可以在五千多公里外對敵人發動襲擊。

B52是三駕馬車中效費比最高的,雖然不隱身,速度也不快,但是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技術成熟,價格低,維護保養方便,部署靈活等優勢。

我是中國強,傳遞正能量


中國強傳遞正能量


B-52從1955年第一架裝備部隊至今,依然是全球頂尖轟炸機。美空軍計劃讓B-52服役到2050年,可見B-52的性能優勢。

B-52最大起飛重量220000千克,實用升限15000米,作戰半徑7200千米,可掛載20枚AGM-69A空地導彈,最多還可以攜帶31500千克常規炸彈或核彈。

B-52在全程參加了海灣戰爭對伊拉克的空襲任務,其做戰效能依然強大,在幾十年的服役裡,B-52歷經無數做戰,戰場適應能力,做戰能力,完全達到美軍方的要求。

雖然已經服役幾十年,但參考其它國家空軍,幾乎沒有如B-52類似的轟炸機,所以在相當長時間裡,B-52的位置是無法撼動的。


人間味在清歡


它們之間的年齡差了20年左右!但是B-52 老當益壯,以60歲的高齡仍然在世界熱點地區為美國的“利益”去征戰不休,似乎越活越年輕🙄

現在仍然在美軍服役的B-52H型轟炸機已經成為“零武器成本的裝備”,這個詞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作為武器B-52的研製成本經過了60年的分攤,幾乎為零!它當年的出廠成本(1960年)只有650 萬美元,經過了這樣久的使用已經成了美軍“偏得的武器”,除了日常訓練和作戰期間必要的保養、油料費用之外,“老B-52”已經不需要花費其它的費用了…也正因為它的這個好處,美軍捨不得讓它退役。
那麼“老B-52”
為何可以使用這麼久的時間?這還是因為製造它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高級耐用的材料,製造B-52的年代沒有“高性能複合材料”這麼一說,基本上是:不鏽鋼、鋁鎂合金、少量的鈦合金為主要材料,但是B-52作為200噸的大型載重飛機,製造它的時候材料必須要厚重、機體結構設計必須堅固才行!否則起飛時機體結構承受不了自身重量和油料、彈藥的重量就會散了架子!材料厚重當然使用的耐久性會更好。

還有就是B-52是亞音速飛行,不做高機動動作(也做不了)這就對它的機體結構傷害比較小,轟炸機不是民航客機,每年的飛行時間在200小時左右,剩下的時間在機庫內進行停放和保養…所以B-52能用這樣久的時間也與使用頻率不高有很大關係。
圖片裡B-52機翼下的那個像“左輪手槍彈倉”
的玩意兒是B-52轟炸機彈倉的“旋轉發射架”。
旋轉發射架上面可以掛載8枚AGM-86型遠程巡航導彈,當抵達空襲區域後B-52的彈倉門打開,旋轉發射架解鎖導彈掛鉤逐一將導彈釋放出去,導彈出彈倉後呈自由落體狀下落,離轟炸機安全距離後發動機點火,飛向要打擊的目標…B-52發射完巡航導彈之後,就算完成任務了,導彈在事先已經規劃好了飛行路線,不用轟炸機去制導。


圖片上花著“鯊魚嘴”的物件就是AGM-86,它也可以掛載在B-52的機翼上。

AGM-86是美軍彈藥庫裡的高檔貨,地位高於“戰術戰斧”巡航導彈,它射程為1200公里,採用了多種模式制導,打擊精確度很高,由於價格昂貴,它到現在為止只參加過“科索沃戰爭”,使用“常規電磁脈衝彈頭”摧毀了不少“南聯盟”軍隊的指揮通訊系統。

另外B-52由於服役時間很早,美軍幾乎所有的航空彈藥它都能使用,甚至可以使用GBU-57型10噸級別航彈(“炸彈之母”的改進型)大大拓展了轟炸機的目標打擊適應性。


B-52H的這些優點是B-1B轟炸機所不及的!B-1B的研製理念是:採用超音速低空突防的方式深入到蘇聯領土縱深,使用核航彈(B-61型核航彈)打擊重要的戰略目標,它基本上是專用的、執行核轟炸任務的轟炸機。

但是,冷戰結束之後B-1B的地位變得非常尷尬!上有更先進的B-2A可以更好的執行核轟炸任務,並且由於是隱身轟炸機戰場存活率要大大高於B-1B;在它的下面有B-52這種使用成本“為零”、可使用彈藥種類繁多、戰場適應性非常好的轟炸機,而它則屬於高不成低不就,由於是專業的“核轟炸機”,B-1B去執行常規轟炸任務就需要對火控計算、彈藥管理計算機、總線接口…等等不少航電設備進行升級改造,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鉅款!而且,即便是改造完成後,它的大部分任務B-52都能完成,現在執行轟炸任務的轟炸機都採用防區外投擲精確航彈或者導彈,轟炸機似乎成了運載工具,不需要向以前那樣冒著密集的防空炮火去“凌空轟炸”,已經是安全飛行到距離敵方國土幾百公里外發射完導彈之後就算完成轟炸任務了…所以B-1B雖然比B-52H年輕、飛行速度也更快,但是這些在現代戰爭並沒有多少實際意義。


雪中的B-1B正在安裝“傑達姆”
精確制導彈藥。

還有就是它的使用成本太高了,每一次執行任務都需要地面超過24小時的維護保養工作,而且它的“可變翼”機械裝置結構複雜、脆弱,給檢修帶來了不小的麻煩!另外,B-1B雖然有部分經過了適應常規戰爭需要的改進,但是數量仍然很低,這就減少了它執行任務的輪換次數使得機組非常疲憊…總之,使用B-1B的麻煩確實不少。
目前美軍的轟炸機有三型:B-52、B-1B、B-2A,美軍目前打算將後兩者退役,節省開資研製B-21轟炸機,而B-52 因為有這樣和那樣的好處還可以再飛十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與B-21形成“高低搭配”使用。

從B-52和B-1B在美軍的所處的地位來看,武器裝備的發展最根本的原則仍然是:可靠、管用…先進的飛機並不是好飛機,受部隊喜歡的飛機才是好飛機!


皇家橡樹1972


B52戰略轟炸機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先後有8個型號,總計生產量超過700架,1960年代生產線中止,現保留B52H型約76架。

它以載彈量大(31噸)、航程遠(作戰半徑逾7000公里)、使用效率高聞名,越戰中大量投入使用,彼時以非制導的常規掛載、地毯式轟炸為主,戰場覆蓋面積大,震懾力強。

1990年海灣戰爭以來,美國不斷優化其航電、火控等能力,成為美國戰略轟炸機中唯一能夠發射巡航導彈的平臺。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國戰略轟炸機已由戰後第一代B52發展到B1“槍騎兵”、B2“幽靈”隱形,三代同堂,威懾對手,致勝戰場。據統計,三代戰機各有約76架、60架和20架服役,成為美軍戰略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2020年代,取名“突襲者”的B21將亮相成軍,其建造數量從最初的164架“縮水”至100架。與此同時,按照美軍延壽計劃,B52預計使用期延長到2050年,以90歲以上的“高齡”馳騁藍天。屆時,美國戰略轟炸機“四世同堂”,維護霸主地位的雄心不減。


ruixuezhaofeng


B—52H已經成為美國全球挑釁、震懾的活躍戰術武器!說它活得瀟灑?仁者見仁吧。

B52,目前全球服役時間最長的轟炸機,也是鷹家戰轟當中綜合性能比最高的機型!


它擁有極大的航程和載彈量,可以有效對目標區域實行無差別轟炸,同時,它也是美空軍戰轟中唯一可以發射巡航導彈的空基平臺。



它是美國佬服役時間最長的戰略殺器:2018年9月,美國空軍宣佈將對B-52H戰略轟炸機進行升級和改造,計劃讓這種飛機繼續服役到2050年,整整100年!B-52將掛載高超聲速武器,承擔防區外打擊的重要任務,成為美軍“第一代高超聲速打擊武器作戰平臺”。



B—1B,它太貴了、也受到俄美戰轟限制:B-1B重新佈置彈艙後還可掛載常規空射巡航導彈(CALCM),但這違反了第二階段核裁軍條約(STARTII),這讓B—1B在美空軍的地位全面淪陷!美空軍的全球打擊的核心原則之一:遠程精確打擊!裁軍條約閹割了B—1B的遠程巡航導彈搭載能力,它就完全失去了與美空軍戰略銜接的關鍵節點!

與B—52H相比,它的可變後掠翼系統、精密電子設備太不適合戰場維護了:精密的維護機庫、維護時間過長、維護人員技術要求高、使用成本昂貴……讓它成為美國空軍的‘’看門狗‘’,除了少數幾場戰役之外,它的駐外任務大多數由B—52承擔了。



正是因為如此,B—52H橫跨各洲充當攪屎棍:阿富汗、中東、東歐、南海、北極……只要有熱點的區域,基本都是B—52出面——2017年,朝鮮核試之後,兩架B—1B在關島基地起飛去南韓轉悠了一圈就走了——估計是力挺南韓。



近期,伊朗問題吵得天翻地覆,鷹醬家也只是派了幾架B—52H進駐烏代德——反正它們被伊朗炸了也不心疼!難道還要說B—52活得比B—1滋潤嘛?B—52H,價廉物美的典型消耗品!


熊style


第一,最近美國空軍宣佈讓B52轟炸機服役至2050年,並且不斷的進行升級改造,從這則消息就可以看出美國空軍想當重視B52戰略轟炸機,一度在空軍的地位超過B-1B轟炸機,B52轟炸機總共有700多架,目前大約80架在服役,而B-1B轟炸機只有大約60架再服役,美國空軍就是讓B52轟炸機彌補B-1B轟炸機的不足。



第二,我之前寫過關於B-1B轟炸機的文章,該轟炸機有個致命缺陷,就是可變後掠翼。在低速向高速過渡飛行時,由於機翼要從平直變到有後略角,在這個過程中飛機飛行是很不平穩的,極易出現不安全事故。而且可變後掠翼與機身連接處結構複雜、重量超重且不易維護、故障率多,導致該轟炸機飛行時,飛行員很少操縱可變後掠翼,導致該轟炸機的出勤率不如B52轟炸機。



第三,美空軍預算經費不足,五角大樓目前主要的經費用於海軍發展。而美國空軍的B-2轟炸機是極具燒錢的,單價24億美金,而每年的維護費用就高達幾十億美金。在加上B-1B轟炸機將近10億美金的單價,剩給美空軍轟炸機聯隊的預算已經不多了,不得不放棄採購B-2、B-1B轟炸機,而改升級改造B52轟炸機,就是因為其物美價廉,皮實耐用。


所以在美空軍轟炸機聯隊就會出現B52比B-1B受歡迎,最近日本的F35戰機墜海,美國空軍又派B52去事發海域巡邏,可見其在美空軍中的地位,關注我一起討論。


種花家的tourbe兔


B52雖然是二戰後研發出來的一款遠程戰略轟炸機,但其穩定可靠的性能及超大載彈量,都使的B52在美國戰略威懾別國中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雖然在美國軍機中有著爺爺的輩份,先進程度則可居有碾壓別國同類遠程轟炸機的實力,一次航彈載彈投下去可以炸出中型水庫那麼大的彈坑。這還是初期B52的戰力,近些年美國軍工部門已對B52進行了多系統升級。
通訊系統更先進,武器配置更合理,可在視距外發動遠程攻擊,八臺發動機保證了B52飛的更高,飛的更遠。雖然自我防禦稍弱,但有了美國空軍其它戰機的協防,B52的弱點則可以忽略不計。針對防禦系統薄弱的國家,B52可以飛到頭頂扔炸彈。對強勢國家B52可以在遠程發射導彈攻擊目標,空中堡壘的大容量載彈同樣會給目標攻擊國造成重大損失。


B
一1B超音速轟炸機雖然比B52出世晚性能優秀,突防力強。但仍然無法達到B52那樣大的載彈量,速度的提升則必然要比B52燃油要消耗的快,油料攜帶也不如B52帶的多,滯空時間沒有B52長,飛的距離自然沒有B52遠。
B52除了被用於空防較弱戰區進行戰地支援,更多時是被用作美國挑釁別國領海領空利器,必竟非戰爭時期沒人敢對美國軍機開火,即使有人吃了豹子膽開火,尋常機炮想打下空中堡壘也有相當難度。B52有裝甲防護,抗打擊能力超過所有美軍戰機,同時B52也是一款可以攜帶核武器的戰機,威懾別國,視距外就可以發動核打擊,這是美國其它先進戰機不具備的戰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