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子胥挖墓鞭屍是不是太過分了?為什麼那麼怨毒?

正事談點


伍子胥為父兄報仇的傳奇故事,是可歌可泣的大丈夫行為。  

看伍子胥做的過分不過分,那要看他經歷了什麼。 

↑伍子胥千古悲壯↑


伍子胥,公元前6世紀出生在楚國椒邑(今湖北省監利縣黃歇口鎮伍楊村),出生年月不詳。 

他的家族在楚國是很有政治分量的,先祖是伍舉,家喻戶曉的“一鳴驚人”故事就發生在伍舉和當時的楚莊王(死於公元前591年)之間。  

到了伍子胥出生的年代,已經是公元前520年代了。  

他的父親伍奢擔任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  

這個官職實際上很不好乾,因為太子這個位子,簡直是被放在火上燒烤的位置,無數雙陰謀家的眼睛都盯著太子和他身邊人。  

果然,著名的大奸臣費無忌伸出了魔爪,為什麼他一定要對付太子建呢,說起來很可笑,是為了一個女人。  

本來費無忌得了差事,替太子建去秦國迎接公主孟嬴來和太子完婚。  

孟嬴長得實在太美,費無忌為了討好當時的楚平王,勸楚平王娶孟嬴,楚平王一看,這個女子長得很好看,不能便宜了自己兒子,那就自己要了吧。  

太子建反對無效。

費無忌討好了楚平王,果然平步青雲,但他同時也得罪了太子建,這意味著,一旦太子建以後登基,費無忌恐怕死無葬身之地。  

於是,費無忌想盡辦法誣陷迫害太子建。  

伍奢家族禍從天降,被楚平王下令軟禁。當時伍子胥和他的兄長伍尚都在外地,楚平王就派人召回這哥倆,如果不回來就殺了他倆的父親。  

伍子胥斷定,楚平王想一網打盡,斬草除根,他力勸哥哥伍尚不要奉令,自投羅網,留下有用之身為父報仇。  

伍尚知道自己去了就是死,但他不忍心看到他父親獨死,於是悲痛對伍子胥說:“弟弟,我的才智比不上你,我負責為父親死,以全父子親情,你負責為父親報仇,以盡人子之責。”  

伍尚毅然前去,伍奢知道後,留下一句預言:我兒伍子胥沒來,楚王和大夫們恐怕要“加班”了,哈哈。  

不久,伍子胥得知,他的父親伍奢和兄長伍尚被楚平王處決了。  

設身處地想一下伍子胥的感受吧,他們家族沒有做錯任何事情,沒有犯法,他們唯一的過錯,就是倒黴生在了楚國的楚平王時代。  

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他們還遇到了費無忌這樣的陰險兇惡的小人。  

費無忌本來目標是太子建,但是瘋狗怎麼可能只咬目標人物?凡是太子建身邊人,都要被剷除。

而那位楚平王,搶了自己的兒媳婦不說,還昏聵到把太子建給迫害跑了,當然,我認為楚平王也想到了萬一太子建繼位,和自己清算舊賬,或者去睡孟嬴,他可接受不了。  

遇到壞人,是運氣不好,但不向壞人報仇,那就是你自己懦弱無能了。 

伍子胥能怎麼報仇呢?  

難不成暗殺楚平王和費無忌,顯然他不是什麼刺客,這種行為和自殺沒什麼區別。  

況且,伍子胥身負絕大才智,認真考慮一番,他想到的方法是:直接把楚國滅了吧。  

在出楚國逃亡的過程中,伍子胥一直被楚平王派人追捕,楚平王和費無忌是真要趕盡殺絕啊,楚平王開出的價碼是:五萬石米糧作為賞金,告發者被提拔為大夫,真是下了血本。  

在楚吳交界的昭關,伍子胥想不出辦法順利過關,眼看無法為父兄報仇,一夜急白了頭,終於勉強混了過去,他白天戰戰兢兢躲藏,晚上趕夜路,一度盤纏用盡,拖著病體沿路乞討。  

這一切,都是誰造成的?楚平王和費無忌!

如此看來,大家還覺得伍子胥報仇過分嗎?  

再說,《史記》記載伍子胥對楚平王挖墳鞭屍,可《呂氏春秋》等卻只記載伍子胥“鞭墳”、“鞭墓”,天啊,如果這是真的,意味著伍子胥只是對仇人楚平王“鞭墳”而已!  

武則天惱恨徐敬業造反,可是把徐敬業爺爺李績的墳墓挖開,挫骨揚灰的啊。  

伍子胥已經夠仁慈的了,他報仇的氣節和傳奇,值得千古傳頌,楚平王和費無忌,理應遺臭萬年。               


我見青史多嫵媚


《史記·伍子胥列傳》中對伍子胥掘墓鞭屍有著這樣的記載:“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伍子胥劇照)

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06年,當吳國大軍攻破楚國郢都後,伍子胥得知楚平王已去世多年,就請求吳王闔閭准許他去刨掉楚平王的墳墓,吳王隨口回答道:“這件小事你就自便吧。”

伍子胥來到楚平王的埋葬地寥臺湖,發現到處都是一片平地,怎麼都找不到墳墓,急得捶胸頓足,號啕大哭:“上天為什麼如此不公?我父兄的仇如何得報啊?”

正在束手無策之際,眼前突然閃出一位老者,引導著伍子胥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原來楚平王因昏庸好色,又得位不正,害怕被人報復,特地造了幾座空墳,還殺死了建墳的工匠,只剩下這位老者僥倖逃脫。

在老者的指點下,伍子胥指揮手下跑開了楚平王的墳墓,將他的骸骨拖了出來,用鋼鞭狠狠地抽打了300下,“左足踐腹,右手抉其目”,最後還把楚平王的頭骨砍了下來。

由此,伍子胥成為了“掘墳鞭屍”的開山鼻祖。

(楚平王劇照)

那麼,伍子胥和楚平王究竟有多大仇怨,以至於他做出如此過激的行為呢?

伍氏在楚國是個勢力顯赫的貴族,其發跡始於伍子胥的曾祖父伍參。發展到伍子胥的父親伍奢一代時,已成為楚平王太子建的老師。本來按照這樣的趨勢下去,伍家的前程必定不可限量,但偏偏這時,伍家的災星出現了。

這個人就是費無極,他和伍奢同為太子太傅。但這人的嫉妒心極強,對太子建喜歡伍奢心存怨恨。費無極想方設法扳倒太子,順便報復伍奢。於是他建議平王從秦國為太子娶妻,因為秦國盛產美女。

但當秦女來到楚國後,費無極又奏請平王自娶秦女。昏庸好色的平王垂涎秦女美色,不顧倫常,果然將這個女人納入後宮。費無極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地離間了平王父子關係。

費無極害怕太子即位後,對自己秋後算賬,又落井下石,汙衊太子有造反之心。伍奢挺身辯解,反而被平王收監下獄。太子建慘遭追殺,後僥倖逃到宋國。費無極對伍奢的兩個兒子極為忌憚,再進讒言“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平王聽信讒言,“以其父質而召之”。

伍子胥和兄長伍尚商議後,一致認定這就是平王的陰謀,是為了將伍氏一家趕盡殺絕。但伍尚決心為父殉身,甘心就死。結果,伍子胥的父兄被殺,伍子胥則“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

逃亡中的伍子胥歷盡艱辛,在韶關外的一條大江邊。面對前有大江擋路,後有如狼追兵的生死存亡時刻,一位漁夫向他伸出了援手,助其過江。伍子胥為答謝漁夫的救命之恩,解下隨身攜帶的價值百金的寶劍相贈。但漁夫卻說:“你的人頭不但值500金,還能封爵,我怎會貪圖你的寶劍?”

後來的伍子胥幾乎到了絕境,不但身無分文,飢寒交迫,而且疾病纏直至淪為乞丐。終於逃到吳國,成為吳國公子光的座上賓,幫助公子光成功登上王位。

(公子光劇照)

吳王想要楚國的疆土和財富,伍子胥想要復仇,兩人在共同目標的指引下,攻破了楚國,由此導致了伍子胥掘墳鞭屍的事件。

那麼,伍子胥的這件事是否過分呢?

司馬遷在《史記·伍子胥列傳》對他的這種行為做如下評價:“怨毒之於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於臣下,況同列乎!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 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在司馬遷看來,伍子胥以一己之力對抗暴君,面對著難度係數極大的復仇行動,如果是懦弱無剛者定會選擇逃避。但伍子胥不畏艱難,直面手握生殺大權的帝王,也要誓報不共戴天的殺父之仇,這是一種剛烈之士的血性表現。

同時,伍子胥的復仇是正義的。楚平王聽信讒言,被奸臣左右,給家族帶來的滅頂之災,無故殺其父兄。面對這樣昏庸殘暴的君王,做臣子的自然該奮起反抗,一雪家仇。

孔子曾說:“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既然楚平王能不辨青紅皂白地屠殺伍子胥全家,那麼伍子胥也當然可以竭盡所能地弒掉平王。

因此,司馬遷也不免高度讚揚伍子胥不殉小義,成大事,雪大恥,並由此名垂後世,是千古大英雄,烈丈夫。


張生全精彩歷史


《史記伍子胥列傳》描寫的伍子胥也多是成了一位典故式的人物而已。“鞭屍三百”藝術誇張的成分肯定是有的。包括“一夜白頭”,“楚地要飯”,“挖去雙眼懸於吳國都城的東門樓上”。等。無非是表達一位忍辱負重意志復仇的人物形象。其實反面看也是一位狠毒的人。究竟得有多大的怨毒之氣要鞭屍楚平王,已死之人還要挖出來,難道楚平王這人是鐵打的銅鑄的,金剛不壞之身,奈何已經去世那麼多年的楚平王,伍子胥挖出來的會有保存好的屍體?我不信。肉身屍體難道不腐化,近十年不腐化,你相信?不說保存需要資費和眾多人力物力,就算是現代技術保存一具完好的屍體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鞭屍楚平王這事司馬遷估計也是聽村姑道婆講故事而聽來的可能性更大。


就算按司馬遷的記載,

“吳王僚因楚喪,使二公子將兵往襲楚。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吳國內空,而公子光乃令專諸襲刺吳王僚而自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既立,得志,乃召伍員以為行人,而與謀國事。”

意思是楚平王去世的那一年,吳王僚趁機楚平王去世楚國辦喪事而進攻楚國,派了二公子領兵襲擊楚國,楚國斷了吳軍的後路,吳軍不得歸。因此吳國國內就空虛了,這時,公子光令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自己立王,是為吳王闔廬。闔廬得志於是詔在田間耕作隱居的伍子胥為行人,與他共謀國事。可見,也就是說楚平王去世那年,吳王闔廬才坐上吳國國王的寶座。

而闔廬九年,也就是闔廬為吳王九年時,吳王聽從伍子胥和孫武的建議出動全部吳軍進攻楚國,五戰五勝,楚國不敵大敗,吳軍很快就攻入楚國郢都,楚昭王逃跑。

也就是此年此時的伍子胥在郢都挖掘了楚平王的墓地,要說挖出楚平王的棺材,鞭打棺材三百下還說的過去,要是說從棺材中拖出楚平王的屍體,然後鞭打三百下,這個就有些匪夷所思了。上文說到了,楚平王去世那年吳王闔廬才坐上吳王寶座,然後九年後才攻打入楚國郢都,試問,楚平王已經去世九年了,難道屍體真的還保存的有了?古人的屍體保存技術這麼好?其實,不然,九年,肉體無存,估計就連骨頭也都朽的差不多了。所以,我覺得,司馬遷這樣記載,

“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這個寫法還是編故事性的味道更重些。“出其屍,鞭之三百”。屍體何在?一堆朽骨,何及三百鞭?所以,鞭墳或鞭棺材的可能性更大。但這足以說明了伍子胥復仇的情緒之濃烈。

另,伍子胥一夜白頭,也是藝術誇張的成分更大。頭髮不可能一夜就變白的,除非外在的干涉,如染髮,尤其古人的長頭髮,怎麼會一夜就白了。這就堪比一口吃個胖子,實在是不可能的事。

總之,或許,伍子胥、越王勾踐等這樣的人物遭際形象迎合了司馬遷的心理寫照,司馬遷自己因為李陵之事被宮刑,他心中是積怨的,不可能不存有一定的情緒和偏見的,隱忍發奮,剋制忍耐,成就功名,司馬遷贊這是剛正有氣性的男子,實質也是對應自家心理的安慰鼓舞的需要的寫照而已,多少有點心理陰影!這是情可理解的。

但是,就因為,經過司馬遷這麼如此一描寫然後在經過歷代演化,伍子胥鞭屍就有了典故效應。典故就未必符合客觀實際。當然即是歷史典故就有一定的歷史反映,但主觀描述成分就大了,未必完全符合客觀歷史情況。


質躍


這個故事,記載在史書中。既然沒有時空隧道,不能回到當初,我們只能相信史書。

伍子胥本來是楚國貴族,父兄都是軍事將領,受讒被迫害致死,並且死得很慘。於是伍子胥發誓報仇。殺害他父兄的是楚平王,如果留在楚國,肯定是沒機會報仇的。於是伍子胥出奔,投靠了吳國。

在吳國也沉寂多年,後來才得到賞識,逐漸掌握軍權。正好吳國要擴張,跟楚國爆發戰爭,伍子胥帶兵攻入楚國都城。但是這時楚平王已死,伍子胥“一口濁氣上衝”,下令挖墓、開棺、鞭屍,以洩其憤。


這個事件,本身說不上是否過分。用無神論的觀點來看,鞭打屍體,總比鞭打活人好吧?只能說伍子胥是一個快意恩仇、或者睚眥必報的人。

伍子胥的後半生,完全在吳國度過。吳王夫差寵幸佞臣,釋放被關押的越王勾踐,最終導致吳國的滅亡。在這過程中,伍子胥屢次向吳王夫差進諫,觸怒了吳王,被賜自盡。臨死之前,伍子胥留下遺言:把我的眼睛挖出來,掛在城門之上,我要看著越國軍隊從城門滾滾而入,滅亡吳國。


如果是後世的所謂“忠臣”,大概死了也是希望國家富強。伍子胥快意恩仇,或者說睚眥必報,終身未改。


棲鴻看紅樓


伍子胥挖墓鞭屍不符合中華民族的寬宏大量傳統文化精神,因此,伍子胥得到的下場也是“輪迴報應”的最好寫照。人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把事情做絕,寬闊的胸懷才是做人的根本。


用戶11268491072


中像魏瓔珞這種類型的剛柔的不多,一般都是剛強,可是歷史是偏偏就有這麼一位男子,遭遇與魏瓔珞相似,入深宮的目的就是報至親之仇。 小編還在想,編者是不是將魏瓔珞打造成這個角色呢?

這男版的魏瓔珞就是春秋時期的伍子胥。

關於伍子胥,民間有很多關於他的傳奇故事。 伍子胥本是楚國人,他要復仇的對象可比魏瓔珞強勢多了, 一同的是,他也是為骨肉之親而復仇的。 當年伍子胥的親爹伍奢身為楚平王的太傅,是負責教導太子的。因有次太子受到無極的讒害,與太子身邊的親信親密也難免受到牽連,伍奢身為太子太傅自然難逃一劫,因為這次讒害,伍子胥的親爹和親哥都被楚平王給殺害了。也不知道為什麼,還留有著伍子胥這根獨苗,得以為伍家報仇雪恨。 深陷入深仇大恨的伍子胥不願呆在這片敵仇之地,向外逃離楚國,輾轉多國之間,最終歸附於吳國,以靜待機遇,得以殺楚王,平心中之恨。

關於伍子胥在漂流吳國的時候還有一段浪漫的傳說,說與浣紗女之間的情緣,伍子胥的一生都得感謝這個女人,不過兩人間的情深緣淺,後來,伍子胥憑著自己的才能與才華,得到了吳國吳王闔閭的賞識與納用。伍子胥為報其知遇之恩,為吳國一直以來鞠躬盡瘁,對吳王更是忠心耿耿,吳王闔閭可謂是真心得到了一件國寶啊,因為有伍子胥的出謀獻策,吳王闔閭才成就來其霸業。

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登上楚國王位的是太子建的秦女所生的兒子軫,這也就是後來的楚昭王。吳國趁楚平王死了,率兵襲擊楚國。講到攻打楚國,那伍子胥心頭自然是癢癢的,恨不得一日之內毀了它的所有,只可惜他聽聞了他的仇人楚平王已經死了的消息,完成不了親手宰刃他仇人的願望,但是,楚國他是一定要復仇的。 攻打楚中,在伍子胥和孫武的協助下,吳國整頓兵馬,軍事實力大大加強。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親自升伍子胥為副將,輔助主將繼續向楚國進攻,伍子胥心頭自然是很高興的,以為他報仇雪恨的時機到了。 在敵仇之下,伍子胥連戰連勝,將楚國打得一敗塗地。最後楚昭王也逃走。

楚國的敗亡,伍子胥已算是報仇雪恨,但心想楚王殺父之痛,伍子胥心如刀割,這點痛也在他心頭揮之不去。仇恨之人失去清醒,最後伍子胥的做法讓世人大為噓唏。 他掘墳鞭屍,他找到楚平王的墳墓,挖開,朝楚平王的屍首直抽打了三百下,直至肉爛骨折方止。伍子胥這一打,打出了歷史上一個掘墳鞭屍的民間家家戶戶的流傳小說。 現在關於伍子胥掘墳鞭屍的故事已演變成小說、戲劇等各種形式廣為流傳,但故事的真偽也存在許多爭議,有許多學者認為在那時代掘君主之墳乃大逆不道之事,憑當時伍子胥的身份,他會三思而不行。但不管如何,至少有一點是可以深信不疑的,那便是伍子胥對楚平王懷有深深的恨意。

仇恨會使人迷失自我,伍子胥的復仇手段也是讓人大吃驚的,尤其是歷史上,能下得了手的挖墳鞭屍的行為更是少見。 相比起魏瓔珞的復仇,這伍子胥男子漢大丈夫的手段果然是恨。


三農天下185


伍子胥為報仇解恨帶兵回鄉找平王屍體,那裡也找不到,最後一老人說在池塘底下。伍子胥叫人把水放幹挖墓尋得平王屍體,用鋼鞭痛打!打得平王坐起來又跪下,最後打成肉泥方休。


蘭花不豔有奇香


他是吳國知名大將,因為父為兄報仇,挖楚平王墳墓鞭屍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趣歷史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伍子胥在吳國做的一些貢獻相信大家都是很瞭解了,是吳王夫差身邊作用很大的一個謀士,一生忠心耿耿的為吳王出謀劃策,因性格比較好強多次向吳王提出建議,但是吳王昏庸無能,不相信伍子胥卻相信奸臣,最後賜死了伍子胥,伍子胥死的不明不白。但是最後伍子胥的提議得到了認證,吳國沒了伍子胥就被越國給滅了,如果當初吳王聽從了伍子胥的意見直接消滅越國,吳國或許還能再挺幾年!

image.png



伍子胥的人生可以堪稱為傳奇,被後代敬佩,但是鞭屍的事情是伍子胥身上的一個汙點,作為一個謀臣,到底為什麼這麼恨楚平王?楚平王都已經死了還不讓他入土為安,專門挖墳鞭屍!其實伍子胥是為了兄弟和父親報仇,是為了家人報仇,伍子胥是楚國人,他的父親是太子的太傅,楚莊王去世後孫子楚平王繼位做皇帝,楚平王想要清除障礙,想要廢除太子建,但是楚平王擔心伍奢(即伍子胥父親)會反對廢太子的做法,於是就把伍奢關進大牢了,這一波也是夠冤的!

楚平王當時廢掉太子建,並且準備殺太子建的時候,還專門逼迫伍奢給孩子們寫信,讓伍奢的孩子們也都回來,楚平王的目的就是想斷了伍奢家的後代,滅掉伍奢整個族,伍奢的兒子伍尚剛回來就被處死了,太子建聽說了之後馬上帶著自己孩子公子勝逃走了,伍子胥知道父親和兄弟被處死的消息,也馬上逃離了,並且在宋國找到了太子建。安穩日子沒多久宋國就起了內亂,幾位又一起到了鄭國,還請求鄭國的王攻打楚國,但是鄭國不同意,還把太子建處死了。

image.png


伍子胥獨自帶著公子勝去了吳國躲避,但因為楚平王一直地毯式的搜索伍子胥下落,伍子胥帶著公子勝白天都不敢走動,後來找到一個人頂替了伍子胥被抓走了,伍子胥就這樣去了吳國,當時吳國公子光正在策劃奪取皇位王權,伍子胥把握好了機會,幫助公子光開始出謀劃策,最後殺了吳王登上了王位,伍子胥也因為這個被吳王重視起來,被封為大夫,幫忙處理國中的事宜以及出謀劃策。

伍子胥還把軍事家孫武直接推薦給了公子光,三個人固定成了鐵三角的關係,孫武以及吳王出征討伐,討論治國以及治兵政策,很快吳王就滅掉了徐國,之後伍子胥建議去討伐楚國,吳王也聽取了意見,伍子胥把吳軍分為了三個部分,一波波地去楚國討伐,楚軍也是被搞得疲憊不堪。

image.png


吳軍之後趁虛而入擊敗了楚軍,一直達到了楚國的都城還不罷休,伍子胥發現楚平王已經死了,沒辦法親手報仇了,伍子胥對楚平王的恨一瞬間爆發出來,找到了楚平王的墳墓,挖開後用鞭子開始抽屍,為了自己的父親和兄弟洩憤!對於挖墳鞭屍的事情,後代的評價分為兩極化,有些人表示理解,有些人表示伍子胥做法太過激烈!

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一起取經網(www.17qujing.com)


水墨鄂州


完全應該,一點也不過分!因為,相當年,(春秋後期)楚平王聽信讒臣費無忌之言,冤殺了伍奢全家,只有次子伍子胥在申包胥等人的幫助下,才僥倖逃過一劫。隨後伍子胥逃至吳國,幫助吳國公子光得了王位,他成了吳國重臣。伍子胥為報殺父,殺兄,殺全家人的血海深仇,挖墳鞭屍,實屬:痛心疾首,恨之入骨,天經地義!而且也是無奈之舉,因為大仇人他們都已死了,只有此舉,方可解恨!真乃:為報殺父仇,一夜白了頭。掘墓來鞭屍,燒其祖宗樓!





春雨201749550


歷史無法考證,很多事情不是經歷人無法理解。但是,縱觀歷史,最穩定的王朝絕對是對法律的公正執行,法律建立在廣大民意之上,中國歷史過來均為自己破壞自己的規則(法律)而滅亡,所以一定記住,必須法律執行公正才能永存,歷史上,任何國家執權體不認真維護自定規則(法律),絕對很快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