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此文,我覺得我還有機會

柳傳志40歲擺地攤,宗慶後42歲蹬三輪送貨,你現在有大佬們慘嗎?

馬雲: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很多人光有想法,從來不行動。但是馬雲一有想法,卻是馬上行動。當時是1992年,馬雲是杭州電子工業學院的青年教師,28歲,工作4年,每個月的工資不到100元。

在辭職之前,馬雲便開始了創業,當時在杭州,需要翻譯的人很多,然而偌大的杭州城卻沒有一家翻譯機構,身為英語教師的馬雲看到這種情況,決定利用自己教英語的優勢來創辦一個翻譯社。1994年,杭州第一家正式在工商局註冊的翻譯公司——海博翻譯社成立了。

當時經營舉步維艱,翻譯社一個月的營業額是200多塊錢,可光房租就要700元。第一年實在不行了,馬雲就揹著口袋到義烏、廣州去進貨,賣禮品、包鮮花,用這些錢養了翻譯社3年,才開始收支平衡。

馬雲後來說:“真正想賺錢的人,必須把錢看輕,如果你腦子裡老是錢的話,一定不可能賺錢的。”

1995年3月夜,杭州的馬雲家裡擠滿了人,這些都是馬雲4年來在教書時結識的外貿人士,馬雲想聽聽這些做外貿的人對Internet的商務需求。“我請了24個朋友來我家商量。我整整講了兩個小時,他們聽得稀裡糊塗,我也講得糊里糊塗。最後說到底怎麼樣?其中23個人說算了吧,只有一個人說你可以試試看,不行趕緊逃回來。我想了一個晚上,第二天早上決定還是幹,哪怕24個人全反對我也要幹。”

馬化騰:曾經缺錢想100萬賣掉QQ

1998年,離開潤訊通信的馬化騰帶著炒股賺來的一筆資金和5位同學共同創辦了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那一年互聯網產業在中國正處在蓬勃初期,網民才300萬,不到現在的零頭。同許多剛開始創業的互聯網公司一樣,公司經營一度舉步維艱。

為了能讓騰訊存活下來,馬化騰和幾位創始者開始做網頁、系統集成、程序設計來賺錢,帶著產品去向運營商推銷,被人拒之門外是家常便飯。“我們曾為湊出必須的營運資金而四處奔波、夜不能寐”,馬化騰後來說。

1999年2月,騰訊開發了網絡即時通信工具——騰訊QQ。馬化騰把QQ放到互聯網上供用戶免費使用,不到一年就發展了500萬用戶。然而,QQ的大量下載和暴增的用戶量這時卻成了公司的“包袱”,對於這家“缺錢”的初創企業來說,別說更新設備,就連一兩千元的服務器託管費也是巨大的壓力。

在朋友的勸說下,馬化騰開始想要100萬賣掉QQ。然而在談判中,一些網絡運營商要求獨家買斷,這讓本想靠QQ軟件多賣幾家公司賺錢的馬化騰非常猶豫。QQ賣不掉,但用戶增長卻很快,運營投入越來越大,馬化騰只好四處籌錢。銀行沒聽說過憑“用戶註冊量”可以辦抵押貸款,國內投資商關心的不是技術,而是騰訊有多少固定資產。一連談了4家都沒有達到底線,馬化騰決定留下QQ自己養大。

劉強東:34歲一夜白頭

當年,劉強東以宿遷狀元的身份考上了人大,到了大二之後自學程序開發,到了大三自己外面接活搞開發,按他自己的說法,畢業前掙了20萬,腰包鼓鼓了,也是人大里面最早有自己大哥大的人物。

過於自信的他在大四開始正式創業,投入24萬在中關村開餐廳,不到一年就一敗塗地,虧損40萬,還在上學的劉強東被員工們合夥騙,劉強東跟父母艱難地還了賬,第一次創業慘淡結束。

蟄伏之後劉強東重新出山,在98年創建京東公司,一開始是在中關村租櫃檯賣3C產品,受非典影響,中關村的生意一落千丈,熟悉網站開發的老劉做了網站,開始電商之路。

一直高歌猛進的京東遇到了08年金融危機,VC都不想出錢,劉強東不斷面見投資人,投資人問京東的業務規模、盈利預期等,當時的京東還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電商平臺,這些指標很難讓投資人滿意,京東融資步履艱難。

當時的京東也有幾百號人馬了,其中不乏跟了劉強東好多年的弟兄,這時候劉強東湧現出巨大的恐懼感,如果京東真的倒了,以後怎麼辦?

當然後來今日資本的徐新給京東投了1000萬美元,而且不干涉劉強東的管理運作,這在當時的京東絕對是雪中送炭。但在融資過程中,由於過於焦慮和艱難,很短的幾個月內劉強東白了頭,在額頭上方,當時他才34歲。

柳傳志:40歲還在擺地攤

1984年11月的第一天,在中科院計算所裡一間自行車棚改造的不到20平米的小平房內,11人參加公司成立大會,這是聯想成立第一天,他完全沒有創業的興奮,儘管曾向中科院副院長周光召信誓旦旦保證“將來我們要成為一家年產值200萬元的大公司”,但眼下最擔心的是月底工資從哪裡來。

他和同事每天在中關村擺攤,像無頭蒼蠅一樣倒賣冰箱、電子錶、旱冰鞋甚至運動褲衩,門口卻高掛“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新技術發展公司”的招牌,所作所為與科技企業的形象大相徑庭。

這一年,柳傳志正好40歲,進入不惑之年。在創辦聯想之前,柳傳志最大的夢想是買一輛三輪車,和太太拉著手去旅遊。

1980年代,中國還處在計劃經濟時代,剛開始向市場經濟轉,由於種種不規範的商業行為,聯想被騙過多次。柳傳志最初起家的20萬元資本,大概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被人騙走了14萬。1987年時,在深圳被一傢俬人的進出口公司騙走了300萬元。當時柳傳志甚至有拿板磚拍他的心,在他們家蹲守了很長時間,最後這筆錢追了回來。

回憶自己的創業經歷,柳傳志感慨,“困難無其數,從來不動搖”。

王健林:被迫借高利貸

剛滿15歲的王健林從四川綿陽來到東北,成了一名娃娃兵。每天背上10多公斤重的裝備,在齊膝深的積雪中徒步40公里,每次拉練的總路程甚至長達上千公里。從軍18年已經成為團職幹部的他,卻遇上了“百萬裁軍”。

創業初期沒資歷,沒實力,為了公司借過高利貸,說好的貸款卻被銀行放鴿子,人人都不想碰的舊城改造他敢接,不懂城市規劃,一個項目打了創紀錄的222場官司,這個一根筋的人如今卻是地產生意遍佈全國,而且還積極進軍文化產業,收購了國際院線巨頭的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健林!

有人問王健林:你創業時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王健林提起當年不無感慨:最困難就是創業、創新,沒有資金。找國有單位借錢,還要做擔保,還得提供一年25%的回報。

宗慶後:騎三輪車到處送貨

中學畢業後,為減輕家庭負擔,身為長子的宗慶後主動來到條件艱苦的浙江舟山鹽場鍛鍊。一年後,又輾轉到紹興茶廠。還因為文化程度太低,當不了老師,只能被安排在一所小學裡當校工。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42的宗慶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他要帶領兩名老師,靠借來的14萬元錢,去接手一家連年虧損的校辦工廠。創業初期的條件十分艱苦,借來的14萬元,也不敢全部用完,只用了幾萬元錢,簡單地粉刷了一下牆壁,買了幾張辦公桌椅,就開張了。

當他戴著草帽,蹬著平板車走街串巷,叫賣棒冰、文具的時候,當他為了發煤爐子需要的爆米花,和隔壁同在教育局下面的兄弟單位吵架的情形,還想不到自己10年後會成為一個左右中國飲料市場格局的人。

42歲開始創業,從貸款14萬元、靠三輪車代銷汽水及冰棍開始,到擁有財富800億元,成為“2012年中國內地首富”——25年來,宗慶後心無旁騖,以超乎常人的耐力,堅守著自己的實業帝國。

在宗慶後與哇哈哈聲名大噪後,曾有人問:人生最應大有作為的15年,他卻在農村度過,是否後悔?宗慶後回答說:

“這15年,儘管是我人生中最年輕,最有成長希望的大好時光,看起來似乎在農村沒有什麼作為,但對整個人生道路其實很有幫助。這15年的艱苦生活,磨練了我的意志,能吃得起苦,同時也練就了比較好的身體。為我42歲重新創業,打下了雄厚的基礎。”

潘石屹:從鐵絲網下面爬進深圳開始創業

1987年春節一過,潘石屹變賣家當,辭職南下深圳,到達南頭關時,身上只剩下80多塊錢,這便是多年後外界描述的潘石屹的“創業資本”。由於沒有邊境通行證,這筆“創業資本”首先是花了50元請人帶路,從鐵絲網下面的一個洞偷爬進了深圳特區。

由於語言不通,飲食不適應,深圳的生活始終讓潘石屹感到非常壓抑。不久,公司在海南中部接收了一個磚廠,潘石屹出任廠長。這個廠高峰的時候有400多工人,少的時候也有100多號人,地處山區,管理起來並不容易。

小偷經常光顧,夜裡提供照明的小發電機一個月內被偷過三次,更麻煩的是民工情緒問題,有一天,潘廠長正在自己的臥室,一個廢棄的水塔裡休息,突然一塊磚頭破窗而入,水塔下面,聚集了上百位談工資的民工。“想跑都跑不了,只能硬著頭皮下去跟他們談!”

1991年8月,潘石屹與人合夥註冊成立萬通公司,高息借貸1000多萬元炒房,隨著海南經濟第二波熱潮的到來,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萬通積累下了超過千萬元的資金。“雖然後來又賠掉了,但讓自己找到了膽量。”1992年8月,預感到海南房產泡沫不能持久的潘石屹撤離海南,北上京城。

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懷柔縣政府食堂吃飯的潘石屹,無意中聽旁桌的人講,北京市給了懷柔幾個定向募集資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標,但沒人願意做。潘石屹抓住了這個機會,北京萬通挖到數億元的利潤,潘石屹開始嶄露頭角。

1994年4月,潘石屹認識了在華爾街高盛銀行工作的張欣,同年10月兩人結婚。1995年9月,潘石屹離開萬通與妻子創辦紅石實業,隨後開創出SOHO中國的大局面。

看完了大佬們的首次創業,你是否也想起了自己那激情燃燒的歲月?當年的自己是多麼意氣風發,當年一起打拼的小夥伴,現在還好麼?第一位客戶,你一定銘記在心吧,汗水和淚水,成功和失敗,痛苦和幸福,若不是因為創業,你的人生怎會如此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