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頭條達人-今抖雲西西獲訊:

疫情引發的物理隔斷,令“在家”與“到家”大爆發,在線教育、在線辦公、在線醫療等各種產業都實現了超過100%的增長。企業數字化與生活數字化的新一輪高潮已經啟動,並且有理由相信在疫情結束後,會養成新的全民在線習慣。

從大邏輯上,這當然沒錯。不過當一個人陷入宏大敘事,往往會對自己的能力產生錯覺:機會如同漁汛,隨便下網就絕不會空手而歸。我們在邏輯推理上,常常會犯經驗性錯誤,如認為2003年的非典導致了電商大發展。但只要熟悉那一段商業史,就不難知道,在此前後,電商飛躍的基礎條件已具備。


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今天的疫情,對數字化當然是推進器,但迴歸到個體,要在其中分一杯羹,如果沒有長久的積累,又談何容易?而誰又能知道,疫情就是2020年最後一隻黑天鵝?所以越是疫情之後越是應該建好根據地,打好鐵營盤。三點建議如下:

首先,聚焦核心產品。隨著大量中產階級的出現,產品力將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並且在移動互聯下,信息變得越來越對稱的今天,產品價值和體驗將是客戶選擇的最重要標準。

很多公司都有很多產品,我們要把握的是,這些產品都應是客戶最需要、能為客戶創造價值、也能為公司賺取利潤的產品。未來的企業都應該是一個大IP,都應該是一個符號,而這些東西都會成為消費者的心錨。


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其次,聚焦核心市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一個企業的強大並不一定是市場的佈局有多遼闊,而是要有自己永遠都不能丟失的根據地。就算所有市場都沒了,但根據地不能丟。即使所有的地方都失手了,根據地依然可以保證你東山再起。企業的資源都是有限的,我們要把有限的資源投入到為企業創造無限的價值中去。


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最後,打造鐵營盤。也就是要留住最核心的人。組織為目標而存在,但完成目標的永遠是人,一個組織的真正強大一定是人的強大。每個管理者隨時都要清楚,誰是你的核心團隊?在組織最困難的時候誰還會和你堅持到最後。衡量一個企業是否優秀不僅僅在於規模有多大,利潤有多高,而在於當你遇到滅頂之災的時候能夠挺過去多少次,而能夠陪你挺過去的人才是你的核心團隊。我們都羨慕很多企業能夠轉為危機,但想想馬雲沒有十八羅漢能否有今天?史玉柱沒有核心團隊的追隨能否東山再起?


疫情之後復工復產,企業如何應對危機?聽聽湖南致公-社情民意

疫情一定會過去,經濟一定會復甦,但從未承諾過會原路返回。所以,疫情結束不代表企業危機結束,而是才剛剛開始。

(作者為致公黨常德市委機關幹部、市直工委主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