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皇帝下聖旨建立連平州

  建置即行政區劃的建立和設置,雍正《

連平州志》花了40頁紙的篇幅來講連平州的建置,原文不分段也沒標點,整理壓力較大。為便於閱讀,我準備拆分成5篇(平均每篇整理8頁紙,約4千字),邊整理邊發佈,不再弄無人問津的繁體版,標註從簡,配圖隨緣。開篇照例安利一下照牛排的微信公眾號(iZhaoNiuPai)——

  周行封建,秦漢置郡邑、設守宰,制益備矣。自唐宋以至元明,其間為州為路、改郡改縣,載在職方。而守土理民尤必詳所自始,連平於粵最後建,析河(源)、和(平)、長(寧)、翁(源)四縣地以成州治,迨今百年,風氣日開,文物日著。蒞茲方域,樂昇平之運而不忘櫛沐之勞,享磐石之安而益勵桑土之勤,庶不負聖天子,簡命司牧子惠元元至意而無貽隕越羞也。

  志建置。牟志曰,州治建惠化圖,舊河源縣地。正德十有三年(1518年),提督南贛王文成先生平浰頭建和平縣,分割四里,惠化居一焉,去和平二百里許,鳥道險阻,峻嶺雲連,而中為九連山。隆慶(1567至1572年)初,渠賊陳闊口巢五虎營,盤踞四十餘年,嗣後張庚子、林庚子巢長峰逕,趙十滿巢獐坑,相繼撲滅。最猖獗者

陳萬為甚,萬巢九連肚,聚黨三千餘徒,出熱水,繇龍南太平堡,攻樂昌、破始興,江西太和等處概被蹂躪,奉有四省會剿之旨始克蕩平。

  蓋山險路阻,一夫揭竿群起附亂,迄無寧日,先是贛都御史陸公問禮為善後計,疏請建縣,部議不一,有如築舍。巡按御史錢公守廉、兩廣制院熊公文燦會疏,割和平之惠化,長寧(今新豐縣)之長吉,河源之忠信,翁源之東桃、銀梅,四圖建連平州,議轄河源、和平二縣。總督兩廣熊謹題為:“九連之賊巢既空,百年之大計,宜周謹陳善後事宜,懇乞勅下覆議,及時舉行以圖永安,以奠疆圉事。崇正六年(1633年)三月初三日,準兵部諮該本部題覆。”

  廣東巡按梁天奇題前事等因,崇正六年正月十五日具題,十八日奉聖旨:“九連山等處設兵屯守亦似永計,奏內責成該道督率府縣清丈建設,及虔鎮會同處置事宜俱依議行。巖險地方創立伊始,本地武職近地守令務要得人,著按督等官加意料理,其道臣仍久任課成以圖長治也。著督撫官議處具奏南雄,修城既有捐貲,著地方設法繕葺,不得那用橋稅,地圖留覽,欽此。”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皇帝下聖旨建立連平州

明代朝廷頒給清官婁志德的聖旨(局部,明嘉靖五年即1526年,汝南縣文管所藏)

  前來案行廣東布政司轉行各道通行查議,去後本年十二月初一日,又準兵部諮為“兩處賊穴既平,欲杜亂源須設縣治,伏乞聖上俯賜採擇,以廣聖化,以臻久安事。”該本部題兵科抄出,南贛巡撫陸問禮題前事。

  廣東巡按錢守廉題為“賊穴幸已蕩平,城邑必當急建,謹以微臣閱歷,形勢據實備呈,仰懇聖明垂念嶺表巖疆,慨留節省站銀以濟一時工費,以圖萬世治安事。”兩廣總督熊文燦題為“賊巢已平,城邑當建,謹就近日勘實情形,上懇聖明乞留站銀以濟工費,以垂久安事,該本部覆題。”

  崇正六年十月十三日奉聖旨:“這九連建縣事宜還著行該督撫按,從長熟商井道府,何官堪任,責成通行確議,具奏其興工諸費也。著設法措處節裁,站銀係邊備急需,不得專事X請,欽此。”

  註釋

:守宰【地方長官】,路【宋元時代行政區域名,宋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省,元代的路相當於明清的府】,職方【掌管疆域圖籍的官員】,櫛沐【zhì mù,梳洗】,子惠【施以仁惠】,元元【老百姓】,王文成【即王守仁,王陽明】,繇【yóu,同“由”】,疆圉【jiāng yǔ,邊界】,題覆【明代六部向皇帝進呈的一種公務文書】,具題【題本上奏】,布政司【明代除北京(北直隸)、南京(南直隸)外,計有山東、山西、河南、陝西、四川、江西、湖廣、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十三個布政使司,俗稱為十五省】,站銀【由設有驛站及遞運所之州縣徵收,大部分存留地方供驛遞支用,間亦有部分解戶部充邊費。地方官錢守廉和熊文燦都向皇帝申請挪用站銀來搞建設,但皇上沒批】。

  欽遵備諮前來,又經案行布政司,轉行分守嶺東道,將九連建縣事宜並久任道府等官,從長商確兩議,興工諸費設法措處。去後崇正七年六月十四日,據布政司呈稱並奉南贛軍門陸(問禮)、廣東巡按錢(守廉),案驗同前事等因,又奉職批。據分守嶺東按察使兼參議洪雲蒸呈稱,九連奉旨建縣最為長策,今陳萬七巢俱已蕩掃,而設治之地形勝周陂,扼九連之咽喉,據虔粵之要區,環九連逋逃諸穴,治以邑宰,可期旦夕恩威被於遐邇,巖險轉為化國。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皇帝下聖旨建立連平州

廣東省地圖(局部,現代)

  比向之設和平、長寧例,割和平縣惠化圖糧米七百零四石八斗,割韶州府翁源縣銀梅鋪東桃鋪八甲糧米七百石,割長寧縣長吉圖二都(照牛排:隆街、田源)糧米六百零七石五斗,割河源縣忠信一圖糧米五百六十石四鬥零,共計二千五百七十餘石,可成縣治。但查和平縣僅計糧米二千七百餘石,割去七百有奇,則該縣則小而益小,難以成邑,須就近割河源縣忠信二圖糧米五百三十餘石六鬥補之,又割博羅以補河源。長寧與英德相連,應割地以補長寧,乃為適均。

  批仰布政司會同按察司及該道確議,奉南贛軍門陸(問禮)。批仰布政司會同按察司確查,報俱移廣東按察司及惠潮分守兵巡二道並嚴行。惠潮二府從長酌議,隨準分守嶺東道諮行。據惠州府署府事、本府理刑推官吳希哲詳議到道,該本道按察司洪覆看得九連山非能生盜,實官民僻遠,為驅民於盜而建縣事宜,即出自九連父老之輿論。

  錢按院且冐暑單騎入巢,躬親相視,刀定厥基。見其山環翠水合流,縣基可建也。見其木石採取於近山,磚灰燒造於近地,而諸料可裕也。見其丈勘沒官之賊田,可偕以養兵而立營為守也。種種籌之已熟,惟工費設處在捐助時以捐助之難,故以站銀為請,迨不數月而捐助蒐括至二萬餘兩,則費所不敷者無幾何,不苦於設處之維艱也。今奉從長熟商,然從前之所商者,似無遺策。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皇帝下聖旨建立連平州

皇明職方地圖(局部,陳組綬,1636年),長寧與和平縣的位置都不準確

  即如委官一節,長寧知縣陳國正,精心而遠籌,才品獨超,賢勞獨著,委以建城建署之役。一塵不掛,百務躬親,殷實幹辦之人悉效其長,狐鼠欺蔽之竇盡塞其源,城工漸以就緒,堂構亦以展拓,此其事陳令一手始終,X俸逾二年計月工成,即宜超擢以敘殊勞,無俟數年之後也。

  永安(紫金縣)知縣牟應受,守潔智周,力可耐勞,委以丈勘賊田之役。履畝清查,又割賦成邑以定糧制,召佃養兵以定兵制。此其事牟令當隨以始終,但俸逾二年零,宜改調連平新邑,加以知州銜署縣事,其永安員缺另補,則安插之周、防禦之妥胥賴焉。

  此外,建議道府本道於議事之始,仰於陳、牟二令,外委刑官吳希哲專督二令,悉付本官督理。本官以長才擔荷,以精識經營,以勤力拮据,本官亦俸近二年考選日,敘勞超擢,則連平政成化洽,所謂始始終終具在茲矣。

  註釋:逋【bū,逃亡】,邑宰【縣邑之長,即縣令】,冐【mào,同“冒”】,沒官【沒收入官,充公】,塵【同“塵”】,掛【同“掛”】,辦【同“辦”】,超擢【越級提升】,俟【sì,等待】。

  合從覆詳等因,又蒙巡按廣東錢(守廉)批據分守嶺東道呈詳。據河源縣申稱,該署縣事永安縣知縣牟應受查看得河源一邑水陸交衝,編戶十里,向難支撐,近割忠信二圖補回和平,止剩八圖,多係瘠土,卑職奉文編河源賦役,除京邊糧餉改附連平申解外,應支工食尚缺額銀六百餘兩。隨查聯界地方,自博羅縣長平二圖載糧米六百四十四石四鬥九升,長平六圖載糧米四百六十石一斗八升,在博羅割此二圖未見其減,在河源補此二圖差符其數。具詳到道,除督行河、博二縣編定賦役全書外,擬合呈詳緣由,蒙批布政司一併覆議速詳繳。

  又據英德縣申稱,止丈得附近長寧縣黃牛頭、青塘村、赤木崗等割米三百石以補長寧,其餘遙遠,民稱不便,緣由到司。

  又據翁源縣申稱,查得本縣原額官民糧米七千一百零五石九鬥,今奉文於內割附連平地名銀梅、東桃二鋪,大隆都長安鄉,周陂都宜陽鄉,共糧米六百三十六石九鬥八升二,合數不足額。議於附近貴塘鋪大隆都長安鄉,撥添米六十三石零一升七,合零七抄通,共湊足糧米七百石俱推連平,已經造入黃冊等因。

  又奉職批據分守嶺東道,呈劃定英德縣黃牛頭等處糧米三百石,以補長寧,其餘長寧縣裡排自擇龍門縣之西林二都建石下、赤嶺、熱水、塘角等處,五里排戶譚黃、安林、有昌等,共米三百八十石。於長寧近於龍門,遠乞行廣州府,著龍門長寧查割編入全書,以英德三百石,龍門三百八十石,則長寧成其縣緣由。

  又奉批據嶺南兵巡道呈稱,行據廣州府申稱該本府知府李恢先查看得,從來建設州縣,其糧米必於就近縣邑割補,今長寧割稅以建新邑,自應割地以補長寧,查附近地方惟英德、龍門二縣。龍門縣西林都去長二十里,而近此長寧裡排所自擇者,又龍門土民複稱不便夫分土分,民莫非王事,其在長寧猶在龍門也,何必過分畛域見哉。該縣又以二建之地夙產鐵錫、萑苻,窮髮鞭長莫及,亦為先事之防想弭緝,綢繆長寧之官必不後於龍門之令,可無煩鰓鰓也。查龍門之糧八千石有奇而長寧不及焉,則以多益寡割二建之,編戶入長寧之版圖,亦兩便之道也。等因呈詳到道俟行,核實的數另報緣由,俱奉批仰布政司查報。

《連平州志》卷之一:建置1,皇帝下聖旨建立連平州

連平州治圖(局部,據1980年連平檔案圖書館手抄油印本《連平州志》,1730年)

  又蒙巡按錢批據分守嶺東道詳稱,今日連平之設為九連弭盜計,則必熟諳九連之形勢,而為周防乃九連一山。所稱朝天馬、崖鷹十二旋、滴水巖、桃子坪等處,其中樞也。所稱上下坪、浰頭直抵龍南之橫崗隘,其北鄙也。所稱獐坑、中村、熱水、岑崗營直抵定南界,其東鄙也。所稱青草洲、十字圩、忠信巡檢司,窄頭,猴子額直連周陂,其南鄙也。自麻陂歷陂頭管、東桃、銀梅等隘,長吉等圖,其西鄙也。

  是九連居其中樞而環其四面,則龍、定、英、翁、長寧、河、和等縣計七邑,而和平一邑九連獨近,當日之設和平豈非謂有此邑即九連就近控馭?然而桃子坪等又屬之河源,相距縣治二百餘里,鞭長不及,此南鄙未及籌者。翁源距三百里,長寧距百八十里,其翁、長即有矯健鄉勇自固其隘,九連非其境土,誰復窺深箐之藏?此西鄙未及籌者。若浰頭設巡司,距龍南之橫崗隘僅十里,設有隘兵,此北鄙之籌及者在是。然浰頭X以廢弛,而岑崗二哨兵之設止雲固其東鄙,而九連付之不可誰何之鄉,設一和平不能為九連控馭者,以三面籌之未周也。

  今日議連平之設,既割翁源之東桃、銀梅並二隘,長寧之長吉二圖,則翁、長西鄙轄為右掖,以惠化圖建治則九連中樞轄為左掖,忠信從猴子額而至連平四十里而近南鄙。雖半入版圖,然若以連平為縣,則和平、河源等縣耳。昔之設和平而鄰邑各自為邑,無聯絡之勢,致九連之盜狂逞,是往事之明鑑也。

  註釋:萑苻【huán,蘆葦】,鰓【xǐ,同“葸”,恐懼】,核【hé,檢驗】。

  《連平州志》,牟應受、韓師愈、盧廷俊、何深、顏希聖,明清;

  《皇明職方地圖·廣東地圖》,陳組綬,明崇幀九年(1636年)。

往期回顧(戳下方標題):

   ;

   ;

   ;

  

   ;

   ;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