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樣看待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創作


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一般多為年紀稍大,風險偏好較保守的人,以工薪族為主,他們多半是些害怕風險的人,是些不求發財只要保本的人,不炒股不炒期貨,也不玩收藏和古玩字畫。他們是穩健投資者,往往是最後的贏家。

那我們比較一下投資風險收益比:

1,存銀行定期:

在2019年各大銀行利率比較看,【郵儲銀行】定期存單利息最高,一年期2.25%,二年期2.94%,三年期4.125%。2019年國債三年期是4%,所以郵儲銀行三年期4.125%比國債三年期4%還高。

2,銀行理財:

銀行理財產品按收益分為,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非保本浮動收益,我有一鄰居三年前買了非保本浮動收益品種,據宣傳最高年化收益率8.3%,結果3年後10萬元本錢只拿回3萬多元,虧了6萬多本金,你說風險大不大。就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保本固定收益、保本浮動收益品種、銀行工作人員在推銷理財產品時,總是宣傳預期最高年化收益率5.8%,最低化收益率5.1%,但真到取款期時,你會發現收益並沒那麼高,甚至可能比定期存款還低。就銀行理財平均值來講,從2018年初的4.9%,逐步下跌,到2019年中已跌到4.2%左右.現在更讓人擔心的是2019年起,所有銀行理財不會再有保本承諾。所以萬一有何變故,存入銀行的理財產品,不但拿不到利息,甚至本金都會有損失。

3,保險,基金,信託等

銀行是很多資管產品的代銷渠道,保險、基金、信託,這些東西很多本身就是不保本的,到了兌付的時候,也有可能拿不到利息,甚至拿不到本金!

4,P2P理財產品:

我國,最早的P2P網貸平臺成立於2007年,2012年我國網貸平臺進入了爆發期,隨後就是倒閉和跑路潮。6000多個P2P平臺,有國企,銀行,上市公司,和響應互聯網金融+政策等,其中有許多跑路了。P2P平臺倒閉使上億投資者幾萬億的血汗錢化為0,這是多麼可怕的景象啊。數據顯示,P2P投資中,受害的投資客多為中老年人,因為P2P平臺承諾的利息都在8--10%以上,遠高於銀行存款。但很多P2P平臺一開始就是騙局,你看中他的高額利率,他看中你的本金,所以一旦他跑路,你就血本無歸,成為金融難民,本金幾乎追不回來。如果非要在p2p平臺存錢,也要找有銀行監管資金的正規平臺,這會比較靠譜。

5,投資股票,期貨,期權,外匯,黃金等

長期在裡投資的人,也只有5-10%能贏利,而且還必須有專業知識和大量的時間,一般人還玩不轉。

6,搞收藏

搞文玩字畫古董收藏,需要專業知識和經驗,真正能賺錢的極少。

綜上幾種投資方式,還是在銀行存定期為最保險。高收益就高風險,盲目追求其他高收益品種很可能賠光本金。膽大的少數人可能能賺大錢,可是不一定走的遠,謹慎的人可能沒賺到什麼錢,但不會失去錢。想一想上億的金融難民,還是謹慎投資為好。


格蘭澤爾


現在到銀行裡去存定期的儲戶是屬於厭惡風險型,或者有些人進行多元化資產配置,也要把一部分資金存銀行,這本身不存在問題。你追求P2P、信託、股市的高收益,我追求低風險、穩健的日子,只能說各人風險偏好不同。說實話,真正能跑贏國內通貨膨脹的人少之又少,盲目追求高收益很可能蝕光本金。

或許有人覺得奇怪,銀行利率已經這麼低了,咋還有中老年人把錢存銀行呢?我們認為,把錢存定期存款,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首先,很多人對銀行存款的印象是,利率實在太低,三個月定期存款1.1%,六個月定期存款1.3%,一年定期存款1.5%,二年期定期存款2.1%,三年定期存款2.75%。年化利率確實比理財產品、其他金融產品低了一大截。

但實際上,一些地方性中小銀行都把利率大幅往上移了,而且,銀行定期存款屬於“無風險”理財,就算銀行破產、倒閉,還有存款保險,保證50萬以內的儲戶的存款的安全性。更何況,利率市場化之後,銀行也推出了大額存單,一般門檻在30萬,通常大額存單存三年期的收益率也超過了4%,這與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相差無幾。如果大額存單要提前支取,利息還可以靠檔計息,不會算活期利息。這也大大的吸引著儲戶把資金存銀行定期。

再者,一些小家庭要買房、買車、買家電,都要先把每月的收入存入銀行,一點點積攢起來,再來支付購房首付、買車款等。還有一些人把錢存銀行就是希望這錢能夠更安全一些,因為這錢是家庭的備用金,他們並不在意利率高低。同時,也有些投資者把一部分資金去買了高風險的投資品,還要留點錢存入銀行,以備不測。所以,即使是多元化資產配置的投資者,也要拿部分錢存入銀行。

最後,國內經濟正在下行,把錢存銀行最多就是跑不贏通脹,但是資金是安全的,但是拿錢去玩高風險的品種,弄不好就血本無歸。現在貨幣基金的收益率已經跌得很低、炒股票十炒九賠錢、而銀行理財產品已打破剛兌、P2P和信託產品近年來風險頻發。說實話,國內除了把錢存銀行,還能安全準時拿到利息,其他投資品種風險也是蠻大的。這就使得一些厭惡投資風險的人,又把資金退回到銀行來存定期了。

現在部分年輕人群體並不喜歡穩健投資風格,而是偏愛炒股、投資P2P、玩銀行結構性理性產品,或者跟風炒黃金,期盼能跑贏通脹,不願意把錢存銀行。但實際上,高收益對應的就是高風險,你要想跑贏未來通脹,就要敢冒蝕掉本金的風險。很多人在玩了幾年高風險投資品後,返過來再看看把錢存銀行的人,雖然不一定能跑贏通脹,但本金還是存在的,而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人,最終連本錢都沒有了。所以,喜歡存銀行也是一種穩健投資風格,並不見得是“腦子壞掉了”。


不執著財經



喜歡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佔比較高,一般厭惡風險,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穩定,屬於保守型投資者。在市場化條件下,隨著投資渠道的擴寬,產品也呈現多元化趨勢,風險各異,但風險教育始終遵循一個原則,即適合的人購買適合的產品。因此,對於選擇銀行定期存款的投資者不應該存在什麼偏見。

為什麼他們喜歡去銀行存定期?

在理財類產品中,定期存款的風險最低。在屬性上,它是銀行金融產品,屬於一般性存款,被監管機構納入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的對象,即50萬以內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額償付,為儲戶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約性表現非常明顯,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儲戶中,中老年客戶佔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著創造主動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喪失,抵禦風險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財知識和經驗的限制,他們更喜歡定期存款的直觀明瞭,童叟無欺。


從效益性上講,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於理財產品,尤其是當前利率行情下。眾所周知,曾經以餘額寶為代表的互聯網理財產品,寶寶類貨幣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過6%,銀行系保本型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也高達5%以上,那個時候定期存款確實比較虧。但是,如今的理財市場行情正在逆轉,隨著央行連續多次降準,市場資金面趨於寬鬆,貨幣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難以維持3%的收益率,而餘額寶甚至跌至2.2%左右。銀行系理財產品同樣如此,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收益率連續超過10個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銀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並不大,甚至還有小幅上揚。在很多中小銀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過4%,特色大額存款可以達到4.2-4.6%區間,有的還有存款送積分送禮品活動。民營銀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創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經達到5.5%(億聯銀行和三峽銀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麼存,選好了,完全可以達到或超過理財產品收益,而且沒有非保本的心理焦慮。


投資理財板塊的熱點並非永恆不變,輪動始終受制於市場因素。2017年是各類理財產品的巔峰時期,餘額寶總規模曾一度試圖問鼎2萬億,銀行業理財市場報告顯示,銀行系理財產品當時存續9.35萬隻,總餘額高達29.54萬億,而到了2018年底存續只數只有4.8萬隻,總餘額下降到22.04萬億,較2017年減少7.5萬億,數量和規模出現雙降。

反觀銀行存款則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國住戶存款總餘額為65.2萬億,2018年底總餘額增加到72.44萬億,淨增7.24萬億,增幅達到10.2%。毫無疑問,曾經的理財產品客戶也開始向銀行存款領域迴流,這種迴流不僅與產品收益率變化有關,還與保本型理財產品即將退出市場,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大量上市有很大關係,也間接說明投資偏好同樣可以改變投資理財策略和方向。


龍門山財經


我本人就是“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中的一個,我不知道有哪裡不對,甚至會引起別人的“怎麼看”?好像身邊像我一樣的人還挺不老少的。

太有錢的人怎樣理財我確實不知道,聽說有這樣一句“警世恆言”說,窮人才每個月把少得可憐的一點點積蓄去存進銀行,富人卻到銀行去貸款。

從這句話我明白了自已永遠當不了富人,因為我只會辛辛苦苦地掙錢,省吃儉用地攢錢。

那麼也許題主的問題似乎可以回答了,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多半是些工薪族的人,多半是些觀念保守的人,多半是些害怕風險的人,多半是些不求發財只要保本的人,多半是既無能力炒房又無智慧炒股炒匯的人,最後,多半是些生活無憂,略有結餘又很“看不開”不想吃光喝光當月光族的人。

我就是這樣看這群人的。


fairplay11


朋友們好!

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非常理性,也追求安全穩妥,而去銀行存款正好能夠實現安全穩定的收益。這些人可以說是能夠把日子過得相當好的人,這些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

好多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現在還經常到銀行存定期存款的人,可以說是注重本金安全,追求安全穩妥的投資收益率的。

這些人深知,只要是把錢存在銀行,不僅有安全穩妥的利息,而且還能夠獲得本金的安全保障。現在來說,只要是把錢存在銀行,就能夠受到國家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50萬元以下就能夠獲得全額的保障,而且存款也能夠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可以說通過存款能夠獲得比較安全穩定的收益。

現在來說,大型銀行定期存款產品年利率稍微低一些,但是大型銀行發行的大額存單等產品年利率還是比較高的。

現在銀行存款產品利息比較低一些,但是安全穩定,受到存款保險制度的保障,可以說是追求安全穩妥的人的良好選擇。

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長期以來,經常存定期存款,每年都能夠獲得安全穩健的收益,而且本金也比較安全。這些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他們能夠堅持自己的投資之道,不受其他的誘惑,也就沒有損失本金的情況發生。

存定期的人可以說是非常穩健的投資者,雖然看起來收益率不高,但是起碼不會受到投資股市虧損的風險,也不會受到投資P2P理財本金丟掉的痛苦,也不會受到購買基金虧損本金的痛苦。因此,經常存定期的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

好多存定期的人也非常有經驗,總是能夠每個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這樣把利息取出來用於生活消費,然後把本金繼續存到銀行,這樣的存款方法,可以說能夠保證每個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可以說也是一種很智慧的存款方法了。

因此,經常到銀行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因為他們是非常穩健的投資者,並且能夠安排好存款期限,從而能夠把自己的生活過的更好。


綜上所述,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穩妥,也能夠獲得安全穩定的收益,可以說值得尊敬。


如果您喜歡我的觀點,歡迎您關注我,也歡迎您加入我的免費投資圈子,可以進一步交流。歡迎大家多多評論,點贊,關注!

睿思天下


我就是你所說的把錢存銀行的人,而且一般存三年定存。我不知道有何不妥?整天聽人講“窮人存款,富人貸款”,但事實並不因你存款變窮人,也不因你貸款而變成富人。我有房有車無貸款,有少量的錢放在股票、支付寶、微信和××寶及投資項目中,但大部分放在銀行,並分散在多家銀行。我可能保守點但心中踏實而閒適,安貧樂道沒什麼不好,自認為比到處欠錢焦頭爛額的所謂“富人"不差。


寧潯老張6801


我來說說自己怎麼看待的吧!

1、炒股投資:個人膽小,這波動看著心慌慌,最關鍵的還是沒時間去搞這些。不過,如果真要炒股的話,我的首選是美股,然後選擇的肯定也是科技企業。因此自己屬於IT這塊,還是對這些企業瞭解。

2、基金投資:說實在的個人也太瞭解這塊內容,也沒時間去搞。N年前是買過的,但是虧了。

3、銀行理財:銀行理財別看銀行說的花好稻好的,但這收益本身並不保本,況且就現在的銀行理財收益並不高,也就4%~5%出頭,這點收益並無任何優勢。

4、貨幣基金:這個前2年是還可以的,所以是有部分資金扔這裡的,一來賺點小收益,二來也是靈活資金,備用!但去年開始這收益跌的不行啊,明顯是比銀行3年定存要低的多。所以,除了備用的錢還在貨幣基金外,其他的提取走了。

5、銀行定期:儲蓄存款算是最安全的產品了吧!利率固定,破產50萬賠償。當然,核心的還是存款的利率現在並不低,中小銀行3年期到4%以上的很常見,5大行裡3.85%這個利率也很常見。微眾銀行更是能到4.5%,5年期能熬4.8%,就這樣的收益已經算是高性價比了。另外現在定期儲蓄都有靠檔計息這種方式,對於資金有提取需求的還是方便了很多,而且利息損失也降低了。

6、儲蓄國債:這塊其實也是可以搞的,去年開始3年是4%的利率,5年是4.25%利率,不算很低。

最後想說,固定儲蓄其實就是給自己強制存錢,遠比貨幣基金要好,貨幣基金提取過於方便,一旦你的消費慾望上來,這錢很快就沒了。而有了定期,就能很好的控制你的消費慾望。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百姓,想要累積起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須要強制儲蓄來存錢,每月存1000,你一年就有1.2萬的可動用的資金。而如果放在日常消費,1000元你都不知道花在哪裡了。做事也好,花錢也好,都應該有自己的規劃,而不是漫無目的的消費和亂花。


Lscssh科技官


大家好!我長期在銀行工作,自己也存過定期。

2014年底,我大女兒出生後,親戚朋友陸續給了一些禮金,加起來一共6200元。2015年2月份,我把這筆錢存了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為5.4%。

我為什麼會選擇存定期,還存了個五年期呢?作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深知銀行定期存款不僅安全性高,收益也不錯,缺點是提前支取要按活期計息,流動性比較差。不過,由於我存的這筆錢是閒錢,實際上流動性差這個缺點也就不存在了。當時,利率正處於下行週期,存五年可以將存款利率鎖定在較高的水平上,所以我選了定期存款中存期最長的5年期。

很快,這張存單就要到期了,我算了一下,五年下來利息有1674元,相對於6200元的本金,這些利息其實不算少了。

事實上,像我這樣去銀行存定期的人,其實還挺多的。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截至2019年12月末,中資銀行個人存款總計77.77萬億元,其中定期儲蓄存款為29.7萬億元,佔比為38.18%,在各類存款中佔比最高。詳見下圖 :

在我看來,現在還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一是儲蓄意識強,二是很清楚定期存款的優缺點,都屬於有一定理財經驗和想法,不盲目隨大流的人。

請大家記住:沒有最好的金融產品,只有最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對於追求高安全性和較高收益性,同時沒有流動性需求的人來說,銀行定期存款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歡迎關注《小錢說金融》,獲取更多金融常識!


小錢說金融


對於經常去銀行存定期的人,我是這樣看待的。

第一,思想保守型。因為現在的中老年人,多數是經歷過困難和磨難過來的,他們把錢看得非常重要,以前多數過慣了樸素節儉的生活,現在有點錢就會去存到銀行裡,感覺既保險還有一點點利息收入,何樂而不為呢,大多數人存錢時會選擇定期存款,一是存單二是存摺,因為都知道同樣是存錢,活期利息遠遠底於定期存款利息,國家利率是相同的,但不同銀行會根據自身做一點本行微調,所以不同的銀行存相同的錢利息會不一樣的。中老年人是過來人,看得多了,以前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老了也無法改變,所以這類人一有點錢就愛往銀行跑,存個定期,感覺踏實又安全。然後就等著到期拿點利息,哪怕錢不多,但也滿足了。

第二,理財型。有很多人都學著在理財,特別是部分金融人士,他們的周圍的人或多或少會受其影響,這類有錢人,他們會把錢分成幾等份,一份存起備用,一份拿去買理財產品,還有一部份拿來做生活和日常開支,存起部分多數會選利息多的定期,現在興起一種大額存單,對於有錢人存個三五幾年定期利息也很可觀的。還有的人會把錢分成每月定存,這樣每年存12張定單,每到期取或轉一筆不會影響到利息,感覺方法還可以。別人都說,你不理財,財不會理你,條件允許的話,存點定期理財或備用都不錯。很多人的錢都是節約和省起來的。所以多向理財人士學習不會有錯的。

第三,工薪族。特別是有固定工作的人,比如公務員,教師,醫生等,他們都有固定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工資,多數人是房具備的了,工資收入的錢又沒大用處,所以他們平時就會把工資中的大部分拿去存到銀行裡面,對於有知識的他們,肯定會存定期,特殊備用金除外。這類人是銀行工作人員的最愛,雖說每人存錢不太多,但是是他們穩定的客戶,積少成多,金額就大了。還有一些廠裡的職工,工資比較低,但正因為低,他們才會精打細算過日子,省吃儉用的每月存上一點點錢,以備後患。

第四,個別大老闆。有個別大老闆尤其是女士多,她們會把生意賺來的多數金額,定期存放在銀行裡,這些人多數是存大單的多,也是銀行的金卡客戶居多,有錢就是任性,成了金卡會員,就是銀行的貴賓,存取錢時不用排隊,還可客服經理親自接待,所以有那麼好的待遇又有利息,存定期是她們的愛好。

第五,退休一族。這些人年紀約60左右,兒女多數已工作成家。自己老二口退休了,每月拿著幾千元的退休工資,如果是二個人過,用也用不完,他們就會把生活外的退休金取出來,然後拿去存個定期,時間不一定,有存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的等,總之,存個定期,對於他們也不急用錢,何況有每月幾千的退休金按時到位,不存也沒用處。

第六,普通百姓。這類人是最普通不過的人了,他們靠打工掙點斷斷續續的小錢,因為沒什麼錢,所以把錢看得很緊很緊,有一個想省出二個存到,有時好不容易打工掙了三五幾千,急忙去存到銀行裡,準備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有的放銀行還沒放熱,家裡有事用錢又急急把定期當活期取出來用了,盼望已久的利息也落空了。這類人,是很能吃苦和辛苦的一類,農民工佔多數,即辛苦又存不上什麼錢。

第七,吝嗇型。有極其個別的人,把錢看得比命都重要。除了自己,誰也用不到他們一分錢,他們把自己的錢看得很緊,管得很嚴,就算家人或孩子生病了,他也死活不承認自己存有錢,就是所謂的吝嗇鬼,把錢當成比生命還重要,他們會把一點點的定存到銀行裡,直到老去,才發現他或她存了一大筆錢了。這類人雖有錢但對家人都捨不得用錢的行為不值得提倡,如果把定存的錢拿來孝敬困難的父母那才是正道。

總之,存款方式是每一個人的自由,我們外人都無權干涉,對於長期存定期的人,他們都有他們存定期的理由,我們不能去亂加評論,最後,祝大家努力工作有錢存,把日子過得更開心更紅火。

本人拍攝共賞


綠葉237685690


你好,無論經常去銀行存定期還是購買理財、零存整取等理財方式,沒有好壞之分,只有適不適合的區別。擁有一個良好的理財習慣,積少成多,在財富增值的道路上沒有捷徑。

在一個銀行網點工作一年多了,經常遇到一些定期存款的客戶,年齡階層從學生到80歲的老人都有,這些銀行的“熟客”存定期的原因各有不同,下面給你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第一類是一些未成年的客戶或者較年輕的客戶,他們大部分以“零存整取”這種方式進行存款。每個月固定的存入固定金額的資金,一年或者兩年後進行轉存。一些父母為子女專門開立的賬戶每個月存入1000或者2000元,作為子女教育基金;還有一些剛上班的年輕人,工資不太高,一個月3000塊錢左右的工資,每月固定存500-1000元,這類客戶不是以資產增值為目的,主要是作為強制儲蓄的一個手段,防止自己成為“月光族”,還是比較佩服這些年輕人的自制力的。

也有一類客戶從事各行各業生意經營,在每月的營業利潤中,會固定拿出一部分做定期存款,有時候一萬,有時候兩三萬不等,根據生意的好壞和淡旺季各有高低。這類客戶我遇到很多,不只在一家銀行購買產品,產品的種類也涉及理財、定存、天天利等,進行多種方式、不同風險種類的理財,同時會很注重各種理財的到期時間,保持資金的靈活性。他們定存的資金通常佔手裡可用資金的50%以下,剩餘的作為生意流通資金週轉。

定期存款較多的是一些年齡較大的客戶,他們真正注重的是資金的安全性和資產的增值。在購買之前會多方對比,詢問的也比較詳細。他們的存款資金比較大,只要是上了40歲左右的客戶,多多少少都在銀行有幾十萬的存款。這些錢真的可謂是他們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血汗錢”。

前天還遇到一對40歲左右的夫婦,穿著的比較樸素,在我們行存了大額存單50萬,在與櫃員聊天時得知,這是他們奮鬥一二十年積攢的全部積蓄,但還是有很強的危機感。因為子女在上學,上學之後就要為子女在工作的城市購房、結婚生子都是需要資金的。50萬看似很多,但是在二三線城市也剛剛夠一套小戶型住房的首付款,子女同樣要面臨還房貸的壓力。

無論是年輕人還是年級較大的客戶,從與他們的交流中都能體會到他們對於未來生活的危機感,買房買車、看病住院、子女教育都是一座座大山壓在身上。作為普通的工薪階層定期存款可能使他們認為比較保險同時適當財富增值的主要方式。有些客戶在購買產品的選擇時相當謹慎,即使是對於風險較低的保本型理財,也會衡量再三後放棄選擇。

我很能理解他們的心情,畢竟生活不易,未來還有很多的不確定性,這些存款是他們整個家庭的信心支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