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晚”——一篇“晚”來兩年的文字


說“晚”——一篇“晚”來兩年的文字

小丫妙爹於仙人島


海迎落霞晚,

一杆釣日紅。

潮來無先後,

浪盡即回程。

2020年3月24日

魯迅小時候為了鞭策自己,在課桌上刻了一個“早”字,用以告誡自己要勤奮、不遲到。從勤奮、勵志、向上的角度來說,中國人總是“向早、為早、行早、期早”的,所謂:“聞雞起舞”、“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著手、早用功、早收穫。

也正是因為有了早的行為,因此,在結果的維度上也是很期待“早”的,如早點有出息、早點有成就、早點當大官、早點賺大錢。這些是人之常情,本無可厚非,但生活不是線性的,在生活之中一加一併不一定等於二,可能大於二,人生之中兩點之間並不一定直線最短,可能是曲線最短。

中國的教育理念中最重要的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說白了就是當第一、做先鋒,當為天下先、第一個吃螃蟹,而第一隻有一個,那麼多人怎麼可能都當第一呢?當早的行為不能夠產生早的結果的時候,人們的心態就會漸漸失衡,慢慢產生了懷疑,甚至走向了相反的方向。

要知道: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你覺得自己早,是因為你只看到了自己,因為過於關注自己而忽略掉了更早的早行人。漢字的“一”是一橫,一橫就是一個平臺,都站在同一平臺上,想拔得頭籌絕非易事,而阿拉伯數字的“1”是一豎,一豎就是一條道路,按照一定的秩序徐徐前進,或許都能成就自己人生的第一。

有一種快樂叫“老來得子”,有一種成長叫“晚熟”,有一種風景叫“夕陽晚照”,有一種尊重叫“人間重晚晴”,有一種成就叫“大器晚成”,有一種暢快叫“興盡晚歸舟”,有一種雄心叫“晚出榆關逐徵北,驚沙飛迸衝貂袍”,有一種奮鬥叫“東隅已逝,桑榆非晚”,有一種釋然叫“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晚”是一種狀態。早晚相對,人己相生。或早或晚,都是針對於所謂的“目標”而言,而是否真正適合自己,卻無人願意考證,只是一門心思地認為,別人得到的我也應該得到。人有先後,得有早晚。在人與己之間應該早到一個平衡,在目標與適合之間應該找到一種解脫。

“晚”是一種盈缺。天地自然,有盈有缺。晚乃盈缺之道,只是盈缺之中的一環,水滿則溢、月盈則缺,晚意味著向上、向盈。“晚”,意味著沒有過早將能量用盡;“晚”,意味著還有學習的時間;“晚”,意味著還有調整的可能;“晚”意味著還要奮鬥追求。在“晚”中打開心扉,在“晚”中調整自己,讓狀態飽滿、鬥志昂揚、向盈補缺。

“晚”是一種升發。因為“晚”,你才更能看清自己,也看清別人;因為“晚”,你才能有機會沉澱,積蓄向上的力量;因為“晚”,你才更懂得珍惜身邊的一切。晚,不是讓你陷入“等待”的怪圈,是讓你更加充分地積極而為,向上向前、向難向深,等到那個“時機”到來,你才能如魚得水。

“晚”是一種心境。“晚”是不爭;“晚”是豁達,“晚”是先人後己;“晚”是超脫,“晚”是瀟灑,“晚”是瓜熟蒂落。時機未到則修心,時機到了則善行。“晚”就意味著你要修為、堅忍,有能力等到那個時刻,並且保持之。“晚”是意想不到的幸福,“晚”是一種心願造化,另一種形式的獲得。

“晚”是一種保護。俠客相逢,功夫不到戰必;舞臺演出,火候不到演必砸。“晚”就需要摒棄執念,不要再糾結煎熬。“晚”或許是上天賜予你的一身鎧甲,讓你躲過人間之矛。“晚”或許是上天給你的獨特憐愛,讓你學會善於等待。待合適之機、辦合適之事、成適合之人。因為你要知道:德不配位,必有災殃。

“晚”是一種承諾。“老來得子”是外物造化履行對善良之人堅守的承諾,雖晚尤有、雖晚已來,因為堅守方才如願以償;與朋友聚會,“晚到必至”也不失為一種承諾,沒有找藉口推脫,而是堅持走在與朋友相聚的路上。只要啟程,無論多晚都是在踐行對約定的一種承諾,因為在你的心中,朋友的力量遠勝過困難的阻隔。

自己有自己的規律,自己有自己的信念,自己有自己的人生。學會享受自己的軌跡,學會珍惜自己的狀態,何苦掉入“別人”這個圈套而綁架自己;自己有自己的美麗,自己有自己的志趣。欣賞自己的狀況,何必陷入“別人”這個陷阱而詆譭自己。民間有一俗語叫“好飯不怕晚”,這並不是給自己的寬慰,而是告訴自己要繼續。

“晚”意味著眷顧,“晚”意味著還有,“晚”意味著會來。晚來的好時光,需要強健的體魄和強大的心靈共同保障。晚來之物在品、在惜、在玩味。晚是一種真實的味道,需要用心品嚐的味道。“晚”在於馭,培養一種馭的能力——馭心、馭行。

在看不清前路的時候,要好好欣賞自己身邊的風景,真正好的生活,或許應該是是“徐徐而來,緩緩為之”吧。晚來,也就告訴我們——真正的故事才剛剛開始……

2018年3月12日星期一立題

2020年3月23日星期一成文

說“晚”——一篇“晚”來兩年的文字

晚來之人——小子塗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