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撰文|李莉

近期新冠病毒仍在繁衍,侵襲著全球,此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倖免,“命運共同體”在這個時候體現的淋漓盡致,大家都聽說過“蝴蝶效應”,是指一隻南美洲蝴蝶偶爾扇動的翅膀,可能引起美國德克薩斯引起一場龍捲風,但是在目前疫情看來似乎已經是“大雁效應”或者是“龍捲風效應”了。

與此同時帶來的另外的一個影響猶如病毒般席捲而來,即全球負利率時代,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3月9日盤中,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度跌破0.4%,最低錄得0.319%。

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近幾年來,出現負利率的國家主要集中在日本和歐洲,從時間上看,最先敲開負利率大門的是瑞典央行。

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08 年金融危機後瑞典央行開始大幅度降低利率水平,最終導致其隔夜存款利率在 09 年降至-0.25%。歐債危機期間,丹麥央行於 12年7月將其一週定期存款利率下調至-0.2%,首次進入負利率時代。

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目前全球14.32萬億美元的負利率債務中,日本佔據了40%,日本央行自2016年2月16日首次把政策目標降低到0以下至-0.1%以來,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三年半之久。其餘多數分佈在歐洲,歐洲央行於2014年6月11日首次把存款便利利率調整到0以下至-0.1%,隨後一路下調, 2016年3月16日進一步下調至-0.4%,負利率已經維持了長達五年之久。


負利率時代對我們的影響有哪些?

你應該瞭解的“負利率”時代


一.錢越存銀行越不值錢

記得小時候跟爸爸媽媽去銀行存錢,回來拿回來一個紅色的小本本,他們告訴我把錢存在銀行,銀行還會給你錢,長大後學了經濟學,學到了銀行是如何通過吸收存款和發放貸款,賺取中間的差價,並且推動經濟的發展,印象中銀行給利息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今天,錢存銀行會越來越不值錢,或許這麼多年來形成的認知需要改變了,不值錢的原因不僅僅是指我們的存款利息沒有跑贏通貨膨脹,還或許會產生管理費。這種現象在歷史上都是從來沒有過的,但是在以後或許會越來越常見。

二、資產荒

當人們覺得把錢存在銀行沒有利息還要被收取管理費的時候,人們會積極的把錢投出去,用於購買理財產品以獲取收益,但是負利率帶來最顯而易見的影響是全球進入了資產荒時代。由於無風險收益率持續下滑,甚至在許多負利率國家,無風險收益率意味著是負收益,伴隨著可投資的優質的資產會更少,居民投資收益也會降低,像近幾年9%左右收益的信託或許會消失了

三、貸款利率下行,居民企業貸款或更加困難

或許會有人認為如果是負利率,貸款利率一定也會更低,那麼是不是更有利於實體以及居民貸款呢?實則不然,一方面,負利率實施後,銀行受制於盈利下降、壞賬的擔憂和惜貸情緒,對中小企業的信貸很難擴張;另一方面,負利率會帶來實體投資回報率下滑難改,企業投資意願仍較低。日本實施負利率後,貸款利率下行,但銀行對居民企業貸款並無好轉,製造業貸款同比增速不足 2%。歐洲負利率後,貸款總量確有回升,但企業貸款增速依然在零值附近、僅房地產貸款需求加速。對實體貸款沒有明顯擴張,對應日本和歐洲的投資增速也沒有明顯改善。

四、資產價格上漲

負利率時代下,不少銀行派生資金湧入金融市場,從而推升了各類資產的價格。2015 年日經 225 指數較 10 年翻番,歐洲房價指數也在近幾年上漲,全球國債更是進入負利率時代,國債價格大幅上漲。但是上漲的資產價格又會侵蝕實體投資額利潤,我們都知道資本都是逐利的,一旦實體資產盈利區間變窄的時候,資金反而又會回到金融,形成資金長期在金融空轉,實體企業更難。

五.或許會面臨金融難題

資產定價模型中都會用到利率,其是資產定價的核心,現金流貼現公式中我們該如何用負的折現率進行估算呢?似乎股票的絕對估值法就沒辦法利用現金流貼現進行估值了,我想當時發明計算方式的人也沒有想到有一天我們會迎來負利率,還有,保險公司如何進行資產配置?如何應對再投資風險?此前發行的正利率保單如何應對?我們應該對從20世紀90年代後日本壽險公司出現大規模的破產現象還有印象,如東邦生命、千代田生命和協榮生命等,未來幾年內,這一現象會不會再次出現?這些都是我們面臨的難題。


長期來看,低利率政策就像治病的藥物,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利用該藥物刺激消費使經濟復甦,然而如果說單純的依靠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利率就能長時間刺激經濟,那麼可能其他的科技創新,產業升級也都可以省了,這種藥物一旦使用過於頻繁就會產生耐藥性,到時候或許使用再多的計量也無濟於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