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No.1认识蓝藻

蓝藻又名蓝绿藻(blue—green algae),是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素a,但不含叶绿体(区别于真核生物的藻类)、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单细胞原核生物。

【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蓝藻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的,主要在淡水中生长,成为淡水中重要的浮游植物,在温暖的季节里常大量繁殖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

形成水华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鱼腥藻、色球藻、螺旋藻、拟项圈藻、腔球藻、尖头藻、颤藻、裂面藻、胶鞘藻、节球藻、束毛藻等十多个属,其中微囊藻水华最为常见。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蓝藻都是有害的,比如螺旋藻、念珠藻是花白鲢和虾苗的优质天然饵料,而微囊藻、平裂藻和颤藻等无定形蓝藻鱼虾难消化,还会产生大量藻毒素,不利于水产养殖。在水产养殖中,对水生动物构成危害的主要是微囊藻。

No.2蓝藻的特性

1、蓝藻喜高温、强光、多静止的淡水水体,尤其是水体中有机质丰富、水、底富营养化时容易产生。常见的种类有微囊藻、囊球藻、鱼腥藻、拟鱼腥藻等,这些藻类有固氮作用,因而在缺氮环境其它藻类不能生活时,唯有蓝藻可大量繁殖。

2、蓝藻具有一般藻类的生长特点:其生命周期大概为30天,整个生命周期可分三个阶段:生长期、高峰期、老化期。

3、有过多蓝藻的池塘呈现的颜色一般为翠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铜绿微囊藻和不定微囊藻产生)或者是蓝绿色(由蓝藻大类中的鱼腥藻和颤藻产生),产生这两种水色的同时,一般会在池塘四周(尤其是下风口)会浮有一层翠绿色的膜,太阳上其颜色呈绿色油漆状。

No.3蓝藻产生的原因

1、水体中的氮磷元素大量存在且比例失衡。磷元素容易被底泥吸附,故磷是养殖水体中所有藻类的限制因素,蓝藻也不例外。相比其它藻类,蓝藻在磷源充足的水体中具有“疯长”的绝对优势。这是因为蓝藻属于一种原始的真核生物,天生就有固定氮源的功能,也就是说蓝藻在繁殖的过程中不需要氮源,只要有磷源就能快速的繁殖;另外蓝藻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环境变化,产生了一种能使自己漂浮的特殊器官——伪空泡。这种器官能使蓝藻漂浮在水体表层,从而使蓝藻较其它藻类具有优先利用光能的优势,而蓝藻一旦在养殖水体中形成优势,会大量漂浮在水体表层,遮光并优先利用阳光,使其它藻类无法利用光能,无法繁殖,最后整个养殖水体中只有蓝藻。蓝藻爆发后不要使用磷肥、和任何含磷的农药,否则会加速蓝藻的生长。

2、蓝藻喜高温、静水、强光的环境。当水温高达25-35℃、光线过强时即达到了蓝藻生长的最佳环境,所以一般在夏季的7、8月份是蓝藻暴发的季节。在春天水温较低,加上养殖户饲料投喂量相对较少,养殖水体输入的营养元素相对夏天较少,蓝藻爆发的概率小。进入夏季,天气晴朗、无风、光线强,养殖户饲料投喂量加大,养殖水体营养输入增多。此时如果养殖池塘中有蓝藻藻种,就会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例如黄河水体严重富营养化,但水体是流动的,黄河里几乎没有蓝藻出现,当然在其它流动的河道里,几乎看不到蓝藻,即使有也不会形成优势种。相对静止的水体,如太湖经常有报道蓝藻爆发的新闻。

3、养殖户的日常管理不当

(1)投喂过量,尤其夏季投喂量过大,粪便残饵大量存在,水体富营养化;

(2)不经常改底,池塘底部有大量的氮磷元素,蓝藻存在爆发的可能;

(3)进水后没有及时培育有益藻,导致蓝藻爆发;

(4)因引水或下雨导致池塘水体对流,池塘底部的一些虫卵被水流冲起而到水体表层,这些虫卵在阳光照射下会很快孵化,纤毛虫、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孵化以后,在池塘里大量摄食小型藻类,如绿藻、硅藻、隐藻等,蓝藻个体比较大,这些虫体不能摄食。一段时间后水体里会只有虫子和蓝藻,而其它藻类都已不复存在。

(5)鱼塘养殖品种搭配比例不合理,浮鱼的数量过少,因为池塘中套养的花、白鲢鱼是可以摄食水体中的蓝藻等浮游生物的。

No.4蓝藻大量爆发的危害

1、抑制其他有益藻类的生长。蓝藻大量繁殖,最后形成优势种,就会严重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其他藻类很少很难繁殖生长,藻相单一,水体很瘦。

2、水质恶化,导致鱼虾缺氧死亡。常见的蓝藻主要有微囊藻、螺旋藻、鱼腥藻、颤藻等,其中微囊藻的危害性最大,微囊藻在夏季高温的季节大量繁殖,并在水面形成一层蓝绿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称为“水华”,大规模的蓝藻爆发,被称为“绿潮”(和海洋发生的赤潮对应)。绿潮引起水质恶化,严重时耗尽水中氧气而造成鱼类的死亡。

3、蓝藻高峰时能够引起碱中毒。由于光合作用强烈,容易引起水体的PH值急剧升高有时会达到9.5以上,会使水生动物血液的PH值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输氧能力,PH值过高时能直接腐蚀鳃组织,造成呼吸障碍而窒息。养殖动物长期生长在这种水体中正常的生理活动受到影响生长速度放缓。鱼苗和虾苗在这种水体里成活率会很低。并且PH值的升高又进一步促进了蓝藻的繁殖,因而形成蓝藻的恶性循环。

4、蓝藻毒素会引起水生动物中毒。当蓝藻大量死亡后,发出一股难闻的睲臭味,消耗大量的氧气,同时分解产生大量的毒素,主要产毒的蓝藻是鱼腥藻、束丝藻和微囊藻。蓝藻毒素主要有肝毒素、神经毒素、胃肠接触性毒素,会引起水生动物肝脏出血、呼吸衰竭、肠炎等症状。养殖动物对刚死亡的藻类直接摄食,而这些死亡的藻含有大量蓝藻毒素以及死亡分解释放大量羟胺、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养殖动物摄食后,轻者出现肠炎,重者会中毒而死亡。蓝藻大量死亡几天以后,会发现养殖动物(鱼、虾、贝以及河蟹等)大量死亡,甚至全军覆没,这是因为死亡藻类经过厌氧菌腐败分解,蓝藻毒素慢慢向水体中上层扩散,使养殖动物中毒死亡。

5、蓝藻的过度繁殖加强氨氮的毒性。蓝藻的恶性繁殖,使水体的PH值升高,如此时遇到水体的氨氮值也偏高,则氨氮的毒性会增强。

6、使底质恶化。蓝藻大量暴发以后,随着藻类逐渐的老化和死亡,沉积在池塘底部,经过厌氧菌的发酵分解,使池塘底部环境严重恶化,发热、发臭,导致池塘底质的恶化。

No.5蓝藻水的特征

一般呈灰蓝色或者铜绿色,水面常常具有浮渣或者藻类聚集形成的油膜,水色较正常的绿藻水颜色较为鲜艳,通常水体的pH比较高,晴天下午通常会回到9以上,甚至是超过10。

【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No.6蓝藻的预防

1、清塘时,生物净化环节不容忽视:因老的池塘留有大量蓝藻的“种子”沉在底泥中,因此要清淤并用微生物制剂分解;

2、定期更换新鲜水。经常添加新鲜的水,能够有效改善水色,降低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的程度,减少蓝藻爆发的机率,促进其它藻类的生长,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3、注重日常调水。在蓝藻尚未大规模爆发阶段,各位养殖户朋友可经常性的使用高质量的微生态制剂。蓝藻的爆发往往是由于水体的低N/P、富营养化所致,因此需首先使用芽孢杆菌、乳酸菌等降解池塘水体过多的有机质,然后于次日使用光合细菌来转化过多的小分子类营养物质。这些微生态制剂和蓝藻竞争生态空间,可以稳定水体,促进绿藻等有益藻类的生长。

4、定期改底,及时分解有机质,避免水、底富营养化。

5、基肥慎用化学肥料,尤其少用磷肥,而用多氮少磷型的生物有机肥作基肥,中后期如追肥,应使用氨基酸类全水溶性肥,这样可促进其他藻类尤其是有益藻类的繁殖。

6、高温季节,合理投料,每周适当减料或停料2~3餐。

7、鱼塘可以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虽然蓝藻不易被消化,但由于其颗粒较大,更容易被滤食性鱼类摄食到体内,因此放养一定数量的滤食性鱼类有助于延缓、阻碍蓝藻的生长。可供选择的鱼类有白鲢、花鲢、白鲫等。实践表明,尾重200g以上的白鲢对蓝藻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当白鲢总量达到100Kg/亩时,蓝藻基本不会爆发。

蓝藻爆发后的处理措施

1、物理处理方法

(1)在有风的晴天上午,全塘干洒面粉,不计水深,用量为5斤/亩,连续2-3天,然后将面粉和蓝藻的结块后形成的团状物用捞网人工捞除,根据实际情况增减天数。

(2)如果养殖面积不大,蓝藻爆发得不是特别剧烈的话,还可以用一根竹竿或者塑料管将蓝藻围到一个小角落,在晴天下午在下风处用捞网人工捞除。

(3)选择在晴天下午抽取含蓝藻较多的表层水直接排掉。

物理方法处理的虽然有效,但并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蓝藻生长的环境,因此捞除后必须进行调节藻相的处理,不然很容易再次爆发。

2、化学处理措施

化学杀藻又称药物杀藻,是传统的治藻办法,原理就是向水体泼洒特定的药物 ,通过药物中的特定成分作用于藻细胞 ,使藻细胞失去活性而死亡。常用杀藻药物有硫酸铜、络合铜、漂白粉、二氧化氯、红霉素等。

化学杀藻的优点:速度快、彻底,能很快让水体变清,蓝藻水华消失。

化学杀藻的缺点:无选择性,蓝藻有益藻一起杀;杀藻后水体因缺乏藻类易使水质比蓝藻时更恶化;极易引起鱼虾缺氧。一方面藻类死亡分解需消耗大量溶氧,再是水体因缺藻而失去光合作用造氧的重要溶氧来源;使水体物循与能流降低;不能根本治蓝藻,药性消失,蓝藻复发。

因此,在使用化学消杀法来处理蓝藻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养殖水体中藻类全部杀灭之后,养殖水体当中的溶氧的来源匮乏,加上死亡的藻类分解,大量消耗溶氧,导致水体容易陷入缺氧的困境,二是藻类大量分解产生的藻毒素,会对养殖生物造成不利影响,甚至是中毒,因此不建议一次使用大剂量的化学药品进行全池泼洒,建议少量多次地使用杀藻产品在下风处藻类聚集的地方进行局部杀藻,可以视情况来决定局部杀藻的次数,其次是重金属对养殖水生动物还有较大的副作用。

灭藻的同时要注意解毒、增氧、抗应激和补菌。在使用化学方法处理蓝藻后,一定要对水体进行解毒,当天下午使用氧化型底改和化学增氧剂对水体进行增氧和改底,防止水生动物的缺氧和中毒。

3、生物竞争法,生物竞争法包括以菌抑藻和以藻抑藻两种方法。

A、以藻抑藻

蓝藻生活在水中,受到外界环境和其它藻类的影响,如果水中硅藻、绿藻、隐藻等藻类多了,水体藻相均衡,蓝藻基本上不会大量繁殖。蓝藻大量繁殖时,我们可以用生物肥配合有益菌去肥水,培植其它藻类,其它有益藻类一旦繁殖起来,蓝藻就会慢慢减少,直至其消失。此种方法也是一个生物竞争的过程,比较慢,但水体指标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不会对养殖动物造成大的影响。

以藻抑藻:以藻抑藻就是在蓝藻水体施放硅藻、隐藻等单胞藻类的特异性营养剂,使水体营养元素的结构改变利于单胞藻类的生长,从而使单胞藻类大量繁殖,在单胞藻类数量增长的同时,蓝藻数量逐渐减少,最终减少到一个不能暴发的种群范围。

B、以菌抑藻

蓝藻与一种或一类细菌在对生存环境上的营养元素的利用上存在竞争关系,那么在养殖池塘泼洒有益菌生物制剂,让菌在水中大量繁殖,通过与蓝细菌(蓝藻)竞夺营养与空间环境,或分泌抑菌(藻)物质等手段,从而抑制蓝藻的生长繁殖。用于抑藻的菌剂主要为芽孢杆菌类。

以菌抑藻的优点是:不出现蓝藻大量死亡,不用给水体解毒和改底;在整个过程中水环境不会产生剧烈变化,变化是缓慢的、温和的,养殖动物不会应激或中毒死亡;在菌类大量繁殖的同时,对水体有机物和无机有害化合物的分解转化也在进行,即净化水质。

以菌抑藻的缺点有:需要一定的时间,见效会比较慢;无选择性,良藻害藻同抑;抑藻菌剂多为好氧菌,施下后会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藻类死亡分解也要耗氧,加之缺乏造氧藻类,所以鱼虾有缺氧之虞;抑藻力不强,只能在蓝藻轻微的水体使用,如果蓝藻严重,则基本无效;不能根本治藻,等到抑藻菌剂衰弱时,蓝藻又会重新爆发。

【科普】认识蓝藻及蓝藻水常见处理方案

在实际生产中,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常常是物理方法,化学消杀法,生物竞争法配合使用,以实现使用最低的成本达到最好的处理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