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九十年代的歌壇中,王傑到底有多火?

用戶鍾曉軍


《浪子孤鷹王傑》|一生流浪愛自由

01

群星璀璨,我獨一枝

在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發展過程中,八九十年代的臺灣、香港流行音樂是整個華語流行音樂的高光時期。在這期間出現過許許多多個性鮮明、風格獨特的音樂人與歌手。不管是前期的“歌神” 許冠傑,“歌聖”譚詠麟,“歌俠”梅豔芳,“歌仙”張國榮,“歌霸”羅文甄,還是後期的香港“四大天王”張學友、劉德華、郭富城、黎明,都從不同風格、不同角度代表了華語流行音樂的一個時代。

在百花齊放、群星璀璨的華語流行樂壇,不乏冠名”歌神“、”浪子“、”情歌王子“這樣的歌手,在這些虛虛實實的頭銜之下,大浪淘沙,有人被遺忘,有人被記住,有人被傳唱為經典。

提起華語流行音樂,就不得不提起一位無人能夠替代、無法忘記已經被傳唱為經典的創作型歌手。有人稱他為”浪子“,有人叫他”孤鷹“,他與齊秦、周華健、童安格並稱為”臺灣四大天王“,他就是在華語流行樂壇個性與音樂風格都獨樹一幟的創作型歌手王傑。

02

一語成真

1987年王傑憑藉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一夜成名,當時他的伯樂陳樂融在為該專輯做宣傳文案時,稱王傑是“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傳奇”,沒想到一語成真,在華語流行樂壇沉浮三十多年,他以自己率真的個性與出色的音樂才華最終踐行了”昨日的浪子、今日的巨星、明日的傳奇”這句人生預言。

30多年前,當王傑那句特別的“那只是一場遊戲一場夢”,在臺灣一夜傳遍大街小巷後,整個華語流行樂壇就被一種新的音樂形式所顛覆。於是,一個全新的王傑時代也就拉開序幕。往事如風,曾經的流行已經化作如今的經典。新生代音樂人和音樂形式的產生,又掀起了新一輪的顛覆。沒了青澀,多了滄桑的王傑也不再是樂壇的主流。

也正是因為如此,當流行漸漸遠去的時候,其實他已經不知不覺在人們的心裡成為了永恆的經典,王傑和他的歌亦是如此。三十幾年的歲月沉澱,早就讓他們成為了那從來就不會忘記,不可複製和不能顛覆的經典。

03

天生一人,各有一命

有些人天生就星光熠熠,一生順風順水,享盡世間榮華與富貴;有些人天生就註定一生失敗,拼盡全力,卻始終無法得到一二;還有些人命運曲折離奇,有得到,有失去,一生猶如四季,嚐盡人生冷暖悲歡。

王傑,無外乎就是第三種人,在音樂上得到了最好的回報與饋贈,而人生道路卻蜿蜒曲折,不斷得到,又不斷失去,卻始終無法到達心中那個幸福靜謐的人生彼岸。

王傑得到了最好的,也失去了最珍貴的。

04

一語成讖

《一場遊戲一場夢》是王傑的成名曲和代表作,但王傑的人生又何嘗不像是一場遊戲一場夢,童年時的孤獨,少年時的悽苦,青年時的潦倒,中年時的大起大落,還有兩次失敗的婚姻,被毒害的嗓子,父子難以團圓的痛苦,這些都猶如一場遊戲一場夢,讓王傑對自己的人生琢磨不透,只能讓這些夢魘變成人生現實,無情的摧殘自己的心靈。

也許這一切,都是當初的那首《一場遊戲一場夢》,一語成讖,讓王傑的人生充滿戲劇性與矛盾性。

05

流浪遠方

流浪分為兩種,一種是身的流浪,一種是心的流浪。王傑屬於後一種,心在不斷流浪。童年時,獨身一人在孤兒院寫下那首《娃娃再哭了》就埋下了流浪的種子;初戀女友安妮離世時,就種下了孤獨的種子,一切都像是宿命的安排,始終走不出人生悲歡離合的命運枷鎖。

著名女作家三毛曾說過:“真正流浪過的人,再也不會選擇流浪”。但是,人生無法選擇,所以流浪在所難免。

其實,流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流浪沒有盡頭,也無法回頭。

當王傑貼上了“浪子孤鷹”這個標籤時,就註定一生流浪,當王傑選擇靈魂自由時,就註定一生孤獨。

浪子孤鷹王傑最終用一生流浪愛自由的人生誓言,書寫出了一場遊戲一場夢的華語流行音樂傳奇。




江湖知音會


1987年12月,生活落魄到連給相依為命的女兒看病的錢都沒有的王傑,拿著早已錄製好《一場 遊戲一場夢》的DEMO,走進了滾石唱片公司的大門。

可是當時流行的是齊秦那種高亮的嗓音,李宗盛聽了那個DEMO之後,覺得王傑的嗓音不會被大眾喜歡,所以拒絕了他。

當時還在滾石唱片公司做錄音師的李士先,看到王傑過得實在太過窘迫,就給了他兩萬塊錢,並且幫把他的那個DEMO又拿給了飛碟唱片公司的製作人李壽全聽。

李壽全聽了王傑的那個DEMO之後,覺得王傑那充滿滄桑的聲音,帶著一種強烈對社會生活的失落感,很有味道。於是他直接找到了王傑,然後全力為王傑打造第一張個人專輯《一場遊戲一場夢》。

王傑的這張專輯在整個亞洲地區銷售了大約1800萬張。而這一年,當時在臺灣最火的男歌手齊秦,他發行的個人專輯《大約在冬季》,也只賣出了120萬張。

1988年12月,王傑又推出了第二張個人專輯《忘了你忘了我》,兩週銷售達到40萬張,累計銷售達到了350萬張。

1989年1月,王傑的第三張國語專輯《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五個月內銷售就突破了50萬張。

之後一直到1992年7月發行的第十張國語個人專輯《英雄淚》,他的每張專輯銷量都在40萬張以上。這樣的唱片銷售成績,放在今天簡直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然而,哪怕是在當年那個唱片黃金時期,王傑這樣的唱片銷售成績,也是絕對足以傲視群雄。甚至當時有人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的臺灣歌壇,簡直就被王傑給一手遮天了。

可是事實上,王傑當時還不僅僅只在臺灣火到讓人咋舌,他在香港也一樣非常的火。

1988年,王傑在臺灣迅速走紅之後,飛碟唱片公司又連忙讓從小在香港長大的他,趕往香港去搶佔市場。

1989年2月,飛碟唱片授權華納唱片公司幫王傑推出了的首張粵語專輯《故事的角色》。這張專輯裡面的歌曲,其實都是選自他之前三張國語專輯裡面的經典曲目,只是重新填上了粵語歌詞而已。所以,歌曲質量當然毋庸置疑,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因此,王傑憑藉此張專輯,非常成功地打入了香港市場,並迅速掀起了追捧狂潮。

1989年8月21日,王傑又推出了第二張粵語專輯《誰明浪子心》,創香港銷售及排行榜雙料冠軍。同年12月,又推出了第三張粵語專輯《人在風雨中》。

不到一年的時間,王傑就在香港連發了三張粵語專輯,並且每張都能大賣。由此可見,他當時在香港歌壇有多受歡迎。

1990年2月,才在香港歌壇闖蕩一年多時間的王傑,就在香港紅磡體育館舉辦了他的個人演唱會,成為首位在紅館開演唱會的中國臺灣男歌手。而且,他還連唱了六場。

1991年,劉德華、張學友、黎明和郭富城在香港被人們並稱為“四大天王”。當時有人覺得王傑其實也應該成為“四大天王”一員的,只不過王傑是中國臺灣籍。所以,他後來和周華健、齊秦、童安格,被人們並稱為“臺灣四大天王”。

由此可見,在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的整個華語歌壇,王傑的當紅程度哪怕是跟巔峰時期的“四大天王”相比,其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水煮木娛


非常榮幸回答這個問題!

上世紀80、90年代,飛碟與滾石是臺灣兩大超級唱片公司,飛碟在最輝煌的時期,風頭壓過滾石很多。我買過飛碟唱片最多的專輯,就是著名創作歌手王傑的。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王傑是毫無爭議的飛碟一哥。

首先,作為飛碟唱片打造的唱將型創作男歌手,王傑從1987到1993年間,基本沒有明顯的低谷期,影響力超過同時期的臺灣男歌手;小虎隊是飛碟旗下紅遍華人地區的偶像男團,遺憾的是由於團員服兵役等原因,一度暫別歌壇,走紅的時間跨度要短一些;他們代表著飛碟唱片打造男藝人的兩個方向與經典案例。

其次,1991年到1992年,《戲說乾隆》與《京城四少》等電視劇的播出,讓《來生再續緣》《心痛》等音樂在內地電視屏幕上,得到了充分的曝光。王傑人未到,創作的作品卻被刷了N次,讓人想拒絕都難。1993年王傑在內地力度最大的媒體宣傳,是登上央視春晚通過錄播演唱《回家》。

再次,90年代初,香港衛視中文臺是一個內地收看港臺流行音樂的窗口,也見證了王傑的受歡迎程度。很多MV《英雄淚》《我》《回家》等都在這裡熱播;衛視中文臺也有大量的音樂節目,比如《飛碟巨星耀亞洲》與《飛碟巨星週末嘉年華》等。

1993年春節期間的《飛碟巨星週末嘉年華》特別節目播,主持人黃子佼介紹了“亞洲華語唱片排行榜”1992年裡最受歡迎的20張唱片,儘管播出節目VCR寫成“亞洲華語歌曲TOP20”,但評選的維度是唱片,王傑1992年的兩張專輯《英雄淚》與《All By Himself》分列冠軍與第五。亞軍與季軍是葉倩文的《真心真意過一次》與劉德華的《來生緣》,這兩首歌當年確實也傳遍了大街小巷。

那期《飛碟巨星週末嘉年華》裡,很多到場與沒到場的歌手都通過VCR,向電視觀眾拜年,之後是多名飛碟歌手的現場互動,有王傑、張雨生、鄭智化、吳奇隆、伊能靜、蔡幸娟、馬萃如與金玉嵐,算是神仙陣容。王傑自然是最大的贏家,《英雄淚》有被封神的感覺。

之後發行的《我》專輯,在內地也繼續著王傑的神話,清新脫俗的《紅塵有你》等曲目特別受歡迎。

不知道我的回答,大家滿意嗎?


與聲緣


在八十年代,王傑的歌曲風靡亞洲樂壇,唱遍大江南北,聽王傑的歌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其經典歌曲如一場遊戲一場夢,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至今傳唱,歷久不衰,堪稱經典。

在那個年代,王傑的名氣相當大,無論是社會上還是學校廣大球迷非常擁戴王傑,他的唱片發行量居高不下,當時已經出道的齊秦在王傑面前也就是以小弟自居,甚至有人斷言王傑的地位和影響力僅次於美國的傑克遜。

特立獨行是王傑歌曲的特色,王傑的歌曲嗓音獨特,滄桑野性的嗓音極具個性和時空穿透力,能給廣大歌迷帶來無比的驚喜和無限的想象力,當時的風靡全球的一場遊戲一場夢,是否我真的一無所有幾乎傳唱在大江南北的每條街道,年輕一代以王傑為偶像,王傑的磁帶都會一搶而光,廣大歌迷到處傳唱他的歌曲。

幾乎每一首老歌都是一個經典,讓人回味無窮,老歌是一杯陳年的老酒,每一首老歌都有一段刻骨銘心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許就是你。觸景生情,感慨萬千,即是對過去的一種懷念,也是對現在生活的一種審視和感悟。重溫王傑那些令人蕩氣迴腸的金曲,回憶人生的過往和雲煙,讓人對已逝去青春歲月感到無限的美好回憶。

時過境遷,每個年代都有每個年代的偶像歌手,隨著歲月的輪迴變遷和眾所周知的嗓音問題,王傑漸漸淡出歌壇,遠離了我們,但是永恆的經典永遠不會褪色,王傑在華語樂壇的地位永遠不可撼動,他的每一首歌都將成為時代的記憶,那個年代廣大歌迷心目中永遠的傳奇。

懷念王傑,致敬經典!











全國首家詩歌體侃娛樂


好多人說王傑不認識知名度不高,那是年紀太小或者不關注吧,一般八零後九零後(九零前期)都知道王傑,當初他火的時候真沒別人啥事,後來嗓子被搞壞了才逐漸失去熱度的,但是要承認他的輝煌和優秀。王傑的一生,就像他的成名作一樣,一場遊戲一場夢。王傑早期的音樂確實很優秀,但不得不承認自從07年以後他接受媒體採訪時滿嘴跑火車,有吸引熱度之嫌。各種採訪裡對這個事的細節描述,有很多不一致的東西。

張學友在中音道上混的很厲害很穩,但低音高音都不是他的強項,所以張的唱功不是頂尖的,當然王傑的唱功也不是,都有缺點,畢竟誰也不是神。但是張創作能力也真的是平平,歌曲的情感詮釋他真的不行完全靠演繹太過了,這些方面王傑確實是完勝張。

8090年代,大陸改革開放初期,還是紅色佔主旋律,沒什麼演藝圈,可為什麼在這種情況下,王傑齊秦能紅遍大陸而張學友知者寥寥?香港當時是很熱鬧,紅到內地的才是大神,就像當時大家只能看閉路電視,才能看到港片但照樣紅了周潤發一樣。

張學友92年吻別專輯後才開始紅,王傑出道時有多紅又多忙,紅館連6場演唱會,紅到檔期排不開連睡覺時間都沒有,把當時的啟示錄找出來自己看,忙到錄新歌時只放一遍demo一遍唱過。他一個電影小插曲的場景拍攝現場原本僅能容納三千人的場地,硬是擠進了兩萬人。



望山猴


歌佛王怨婦!

歌佛王傑封神錄:

80年代中期:許冠傑、林子祥、羅文等聽聞王傑即將出道,嚇得立馬退出頒獎。

80年代末:剛出道立馬嚇退譚詠麟,張國榮,梅豔芳,連大火起來剛領了全年銷量大獎的陳慧嫻都被嚇到立馬退出歌壇跑去讀書。

90年代初:陳百強、黃家駒被嚇死,劉德華被迫當小弟給王傑拍MV,導致黎明單靠唱歌吃不飽飯要去拍電影,郭富城被嚇到歌都不敢多唱而去跳舞。

90年代中:看在張學友剛結婚的份上,歌佛王傑大發慈悲給了張學友連續6年的銷量大獎。號稱天王殺手的周華健礙於王傑給的壓力,銷量只能低於張學友。

90年代末:張學友在享受完王傑的大發慈悲之後聽說王傑將收回福利,立馬嚇得退出頒獎典禮。王菲因為同姓王,得以苟存。

2000年代:銷量擊敗世界第一的傑克遜,歌佛王傑雖已天下第一,但仍不懈餘力的想給人類創造最好的音樂,於是大膽服用水銀潤嗓子,豈料,天不佑人,竟然意外沙啞了,為了不讓中國音樂第一揹負給一個沙啞人這樣的臭名,歌佛王傑做出了一生中最偉大的事:禪讓世界第一的銷量給鄧麗君,而偉大的他甘於屈居第二,歌佛王傑,天人共仰!







戰神與王傑001


說到王傑,現在大家聽到最多的就是他當年聲帶受損的事!但在80 90年代,影響力能超過他的人,絕對是屈指可數!王傑就是歌壇的地標式建築!從87年開始到02年幾乎每張專輯都會獲得最少1項大獎!留傳下來的經典曲目,更是多不勝數!他火的時候,四大天王之一的歌神張學友還在電影中演配角!能抗衡他的,只有哥哥張國榮,譚校長,這些出道要早的前輩!當然,他的成功與他自身的努力是分不開的。其中《不浪漫罪名》據說是在10分鐘左右創作出來的!還有最讓我刮目相看的就是,陳百強演唱的《一生何求》。是將王傑的《惦記這一些》重新填詞並演唱的!李翊君,姜育恆也都翻唱過這首歌!王傑也曾說過《一生何求》是翻唱的最理想的版本!種種事件,都反映出王傑這個名字,在過去,乃至現在的歌壇,都是無法磨滅的!





大猴兒猴兒


這麼說吧,若是他沒有出問題,四大天王怕是和他差的不是一星半點。

這麼說吧,若是他沒有出問題,現在的歌壇他能撐起半壁江山。

這麼說吧,若是他沒有出問題,現在的他應該能有邁克爾傑克遜的影響力。

這麼說吧,若是他沒有出問題,現在這導師那導師的說話都得掂量一下。

這麼說吧,若不是他太突出,也就不會出問題了。






梅梅的娛樂觀


王傑就紅了80年代末期那幾年,被你們吹成了紅了一輩子,如果紅了一輩子現在就不會在酒吧商演了,還整天說巔峰王傑吊打四大天王,呵呵,笑死了,90年代才有四大天王,90年代王傑去哪了?就算四大天王裡混得最差的都比王傑好


心如止水一點通


當年街頭賣磁帶多,音樂共鳴氣氛其實比現在好。到哪裡都可以聽到歌。80年代末90年代初,齊秦和王傑火。90年代街頭音樂,放郭富城,林志穎,鄭智化,張學友,劉德華的多。90年代初鄭智化的星星點燈和水手兩首歌,全國街頭到處都在瘋狂放,走在大街上聽到很有感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