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末期搜出完整人皮,竟是開國大將藍玉,為何落得如此下場?

劉歡吉


對明朝稍微有一點了解的人都知道明朝的開國大將----藍玉。

他的知名度少一半是因赫赫戰功,多一半是因其死後的悲慘遭遇,考慮到捕魚兒海如今大半並非我領,追其思之有政治不正確性,被剝皮的待遇實實的被自媒體人重視,以至流傳不息。


藍玉是常遇春(明朝的開國大將,其戰功僅次於徐達,一生從未敗北,被稱為“天下奇男子”。但因其英年早逝而躲過了朱元璋的清除保全了他的一世英名,同時也是明朝初期的一大損失)的妻弟,因此藍玉從軍起家一開始是在常遇春的帳下效力。

在中山(徐達,據史書裡記載,徐達一生共攻破大都市兩個,省會三個,郡縣上百。可以說一生的戰績是很多大將軍都望塵莫及的)、開平(常遇春)二王死後藍玉曾多次統領大軍,屢立戰功。

他在洪武四年(1371年)隨徵西將軍傅友德出征四川,攻克成都。


至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藍玉追討逃寇祁者孫、攻取西番罕東之地。同年建昌指揮使月魯帖木兒反叛,藍玉奉命率軍征討,誘捕其父子後命人送往京城處死。

他希望能徵當地百姓為兵,征討朵甘、百夷(中原人對西南地區中南半島各種民族的泛稱),朱元璋不允許,並下詔讓他班師回朝,這才結束他的戎馬半生。

回朝後,藍玉就有點居功自傲、恣意驕橫,飼養了大量的莊奴和假子(義子)並且目無王法、橫行霸道。

在其霸佔東昌民田後,被御史查問時,他還因此惱羞成怒將其趕走。

藍玉北征南返到達喜峰關時,因守門官吏未能及時開門,便縱兵毀關破門而入。

如此種種驕縱,使得原本朱元璋要封他為梁國公的心情很受影響,因他的斑斑劣跡,便改封為涼國公,後來他西征返回後還被封為太子太傅。

大概是因為他太能作死了,連朱元璋都容忍不下(估計大部分也是因飛鳥盡,鳥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吧)。藍玉還沒過上兩年好日子,在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就被錦衣衛指揮使蔣瓛(huán)告發其謀反。



朱元璋也藉此機會除去這個隱患,因為據說當時藍玉也確實有了謀反的想法,並且其實在之前朱元璋就有提醒過藍玉讓他收斂了。在封他為涼國公時,朱元璋命人將藍玉的種種過失刻在他世襲的憑證上,依照當時他那樣的地位,受到這樣的處罰無意是有點打臉的,但他仍然我行我素、不知悔改。也難怪會被朱元璋剝皮實草並在天下傳示。

藍玉案在明朝被稱為“明朝四大案之首”(藍玉案、胡惟庸案、空印案、郭桓案)。當時藍玉是被炒家滅三族並株連蔓引,在藍玉案中被株的藍玉一黨高達一萬五千人,據說當時的鮮血將京師染紅,喊冤與哀嚎聲響徹天際。

後來藍玉的女婿蜀王朱椿極力向朱元璋奏請,朱元璋才大發慈悲,把人皮賜給蜀王妃收藏,他這才免於繼續示眾的屈辱,最後被藏於四川蜀王府。

明末農民軍攻下成都時,還在蜀王府內搜出了這張完整的人皮。

蜀王妃是藍玉的女兒,洪武十四年(1381年)藍玉在雲南作戰時立下大功,他的女兒也因此被冊封為蜀王朱椿之妃。

藍玉的一生可以說是很輝煌的,曾被封為永昌侯並賜予世襲爵位的憑證、後又官至大將軍,朱元璋還曾將藍玉比作衛青、李靖。回朝後被封為涼國公還曾被封為太子太傅,此等榮耀遠不如其人之死更令人矚目。

非要說藍玉死的原因,沒別的,就是他自己太能作,朱元璋也為保自己的江山穩定(當時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朱元璋也年老體衰,只能傳位於幼孫朱允炆),兩者相結合而產生的。但凡藍玉收斂一點,他也不至於死得如此慘怖,死後還要受如此的屈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