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按下“重啟鍵”

習近平總書記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上強調——經過全國上下艱苦努力,當前已初步呈現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的態勢,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精神,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完善相關舉措,鞏固和拓展這一來之不易的良好勢頭,力爭全國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為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創造條件。

安徽:按下“重啟鍵”

3月25日上午,2020年全省第三批貫徹“六穩”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現場推進會在舒城縣舉行,集中開工重大項目270個、總投資達1325.5億元;3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實現“清零”;3月18日,全省小區村莊解除封閉式管理;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接近100%;全省3870個“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龍頭企業復工復產率99.72%……

搶抓機遇,真抓實幹。當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扛起“兩手都要硬、兩戰都要贏”的責任擔當,以“戰”的姿態、“拼”的精神、“搶”的意識,鞏固擴大“兩戰”成果,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適應的經濟社會運行秩序,積極有序推進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全力推動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早日全面步入正常軌道。

慎終如始 抓好疫情防控

3月8日,全省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實現“清零”!我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

確診病例“清零”不等於疫情風險“清除”,省委、省政府按照“對疫情的警惕性不能降低,防控要求不能降低”要求,堅決克服麻痺思想、厭戰情緒、僥倖心理、鬆勁心態,慎終如始、科學精準地把疫情防控各項工作抓緊抓實抓細。

全域低風險,口罩如何戴?3月12日24時,全省高風險區、中風險區實現“清零”,105個縣市區均為低風險地區。我省及時印發《低風險地區社會公眾口罩使用指南》,明確了需要戴口罩和非必需佩戴口罩的具體情形,為公眾做好自我防護提供科學精準指導。

安徽:按下“重啟鍵”

因時因勢,精準施策。3月15日18時起,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響應級別由省級二級響應調整為省級三級響應,相關防控措施的調整迅速跟上。小區村莊解除封閉式管理,經體溫檢測正常的低風險人員,可自由進出;機關企事業單位恢復正常運行,單位內部繼續強化管理,儘量減少人員集聚,控制會議規模、時長和人群密度;有序開放各類公共服務場所,繼續落實環境衛生整治、消毒、通風、“進出檢”、限流等措施;積極恢復公共交通日常運營,合理組織運力,降低車廂擁擠度;繼續強化宣傳引導,有針對性地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宣傳。

乘公交車上下班的合肥市民祝先生,已經習慣了上車刷卡後再用手機掃碼,向乘務員出示掃描後的“安康碼”信息。“復工復產以來,公交車上的乘客明顯增加了,掃碼是為了大家的健康著想,我非常認可這種方式。”祝先生說。“相關部門能通過‘安康碼’追溯信息、快速定位,實現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和早治療。”合肥公交集團客服中心副主任李祥斌告訴記者。

掃碼乘坐公共交通,掃碼出入小區、超市、菜場、單位,不斷升級改進的“安康碼”成為居民健康和通行管理的“金鑰匙”。目前,“安徽健康碼”已實現16個市“全覆蓋”、各市規則統一,並完成與全國一體化平臺的技術對接等工作。“安康碼”綠色碼可作為人員進出全省各小區、園區、廠區、商務樓宇等的通行憑證,無需另行開具相關證明材料。截至3月25日,全省已有15.2萬家單位(企業)實行掃碼出入,近2800萬人申領“安康碼”。

安徽:按下“重啟鍵”

摸排“一人不漏”,全面掌握境外來(回)皖人員情況;轉運“無縫對接”,實現安全移交、閉環管理;隔離“應隔盡隔”,做好健康管理和服務保障……我省細化工作舉措,嚴防境外疫情輸入。省外辦與省教育廳共同號召在肥高校組建疫情防控外語翻譯志願者服務隊,現已招募200名志願者,覆蓋英語、日語、韓語、德語、法語、西班牙語、俄語7個語種。志願者們將根據需要,前往機場、火車站、集中隔離點等場所為來(返)皖外籍人員轉接提供翻譯支持。

隨著復工復產的推進,店面商鋪的恢復營業,人員流動更加頻繁,社區承擔的工作更多更雜。“社區是疫情防控第一線。我們將繼續守土盡責,堅持到最後的勝利。”合肥市南七街道丁香社區黨委書記凌睿說。

組織1600多名骨幹教師錄製2172節線上課程;電信運營企業免費開通線上教學點播平臺視頻點播加速功能;全省共排查出不具備線上學習條件的學生1.7萬人,各地通過贈送手機、平板電腦和開通電視等方式解決了1.2萬名學生線上學習問題,通過贈送流量等方式幫助其他5000名學生進行線上學習……自3月2日起,我省普通中小學校全面實施線上教育教學工作。從近期各方面反饋情況看,教學運行平穩,系統協調有力,教學組織有序,網絡逐步暢通,教學效果較好。

推廣互聯網醫院問診,鼓勵患者錯峰就診,實行分時段預約就診,為有需求的患者免費發放醫用口罩,嚴格執行“一室一醫一患”制度,引導排隊患者保持1.5米以上距離……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省內醫院相繼恢復門診服務,為避免患者就醫期間發生交叉感染,各家醫院紛紛使出“妙招”。

全場同一時段限流200人,讀者排隊按號入場,3月16日,安徽圖書城恢復正常營業。從3月中旬起,全省實體書店、城市閱讀空間、公共文化館、體育場館等逐步有序開放。查驗“安康碼”、測量體溫、登記姓名電話、入座隔開距離,近期,全省餐飲門店逐步恢復堂食服務,熟悉的“煙火氣”又回來了。從淮北到江南,城鄉居民生活正在有序步入正軌。

安徽:按下“重啟鍵”

時不我待 促進經濟發展

集中籤約8個項目、總投資達1020億元;在合肥設立主會場,在北京、香港、臺灣設立分會場,通過視頻連線,項目合作方在網上完成簽約……2月25日上午,2020年合肥市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雲)簽約儀式舉行,“敲定”一批重大成果。

以此為重要節點,全省加速推進復工復產,加速推進重大項目建設,促進經濟運行儘快步入常軌。

3月20日,蕪湖造船廠一艘8000噸雜貨船如期下水。這艘長122米、寬20米的大船,是蕪湖造船廠承造印度訂單中的第2艘,該批訂單共10艘。

“這批雜貨船訂單是我們開拓印度市場的第一單,2018年底的時候簽了6條,2019年,船東因為對我們造船技術的信任,又追加了4條。”蕪湖造船廠副總經理杜成昌告訴記者,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這艘8000噸雜貨船的建造經歷了重重困難,尤其是用工難。企業2月中旬復工時,只有400多名員工到崗,還不到平時用工量的兩成。在“四送一服”專項行動支持下,船廠採取包車的方式,緊急從外地“點對點”接員工返崗,有力保障了生產建造任務。

連日來,全省上下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各地、各部門聚力復工復產,強化“六穩”舉措,落實“減免緩補”政策,兌現涉企財政專項資金和新增貸款貼息政策,用好專項再貸款額度,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打通產業鏈上下游,推動產業鏈各環節復工復產。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不斷提高,復工人數不斷增長。

各地“點對點、一站式”集中精準輸送務工人員安全返崗,通過就近就業、共享員工、調劑餘缺等方式,解決突出用工需求。在要素保障上全面助力,千方百計滿足復工復產企業日常防護物資需求,加快暢通交通物流,確保原料進得來、產品運得出、快遞送得到。優化審批服務,積極推廣一站式辦理、上門辦理、預約辦理、自助辦理等服務,幫助企業保生產、保市場、保份額、保訂單。

省統計局進行的疫情影響專項調查結果,2月中下旬起,企業開工復產明顯加快,員工逐步返崗,物流供應日益通暢,工業生產秩序和生產水平正在明顯恢復。目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復工率接近100%。

安徽:按下“重啟鍵”

中小微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是政策支持的重點。

3月13日,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助力中小微企業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復工復產的若干意見》,從加快復工復產進度、加大穩崗用工保障、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7個方面出臺22條措施,精準有序紮實推動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更好促進上下游產供銷大中小企業整體配套協同復工,加快經濟社會動態循環。

位於合肥新站高新區的安徽元琛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近期,企業在口罩過濾材料開發及應用上不斷取得突破,納米膜材料、醫用熔噴布等醫用級口罩過濾材料已經實現產量。

“我每天接到十幾個求購電話,公司銷售經理接到的電話更多。”3月24日,元琛科技董事長徐輝告訴記者,疫情發生後,公司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發揮企業在過濾材料方面的研發優勢,開發出口罩專用納米膜,作為口罩核心過濾層,納米膜具有高效過濾、可多次使用的性能,推向市場後訂單不斷;另一方面增設傳統熔噴布生產線,產品經過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能夠滿足民用和醫用口罩的要求。

“疫情有‘危’更有‘機’。”徐輝說,公司目前發力大健康產業,已經迅速形成了“納米膜生產線+熔噴布生產線+口罩和防護服生產線+第三方檢測服務”產業鏈。

危中尋機、化危為機,一批中小企業積極應對、成功化解疫情的不利影響,根據新需求創造新供給,形成了企業新的增長點。

部分高技術、新興產品較快增長,體現出工業經濟結構持續優化,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我省經濟運行抵抗風險的韌勁。數據顯示,1月至2月,智能手錶、智能手環等電子產品需求增長較快,產量同比大幅增長,增速分別為1.2倍、70.9%。多晶硅、半導體分立器件等上游高技術產品也保持較快增長,分別增長5.4倍、12.1%。城市軌道車輛、太陽能工業用超白玻璃、碳纖維等新興產品產量分別增長26.1%、79.3%和50.5%。

“當前企業復工復產進程加快,工業生產秩序正在有序恢復,疫情造成的短期衝擊影響將逐步消除。我省製造業生產能力充足,經濟供給基礎依然牢固,經濟長期穩定向好的態勢不會改變。”省統計局負責人說。

安徽:按下“重啟鍵”


全力以赴 決戰脫貧攻堅

最近,年後一直賦閒在家的尚克秀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在家門口的扶貧車間尚源食品廠上班。“不用出門,一個月工資3000塊錢,總算安心了。”尚克秀高興地說。尚克秀家是阜陽市潁泉區聞集鎮白洋湖村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2018年,她家成功脫了貧。受疫情影響,尚克秀年後沒有找到工作,連續兩個月沒有收入,這個並不富裕的家庭面臨返貧風險。村兩委在摸排時瞭解到尚克秀的就業需求後,及時行動,幫助她實現就近打工。

解決貧困群眾務工就業難題,我省深入實施“四幫四促”措施,鼓勵企業更多招用建檔立卡貧困戶家庭人員;組織“點對點、一站式”直運服務,幫助貧困群眾“出家門上車門、下車門進廠門”,儘快有序返崗。截至3月19日,全省外出務工的貧困人口共計154.58萬人,佔去年底全省外出務工貧困勞動者數量的97.9%。

中央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召開後,全省上下強化擔當,迅速行動,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春季攻勢。針對務工就業、農產品銷售和扶貧項目開工等疫情帶來的突出問題,我省制定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的實施意見,組織開展“抗疫情、補短板、促攻堅”專項行動,出實招、解難題,全力以赴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

“短短3個小時賣了6萬多件,銷售額750多萬元,比預計翻了兩番!”舒城縣安徽省華銀茶油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同鑄激動地說。3月21日至22日,我省開展“戰疫助農”貧困縣優質農產品網上系列銷售活動,邀請嶽西、舒城、臨泉、石臺、金寨、望江6個縣縣長走進直播間,推介當地優質特色農產品,幫助農民們多銷貨、解難題、助脫貧。據統計,6場直播活動銷售農產品24.6萬件,銷售額達2010萬元。

把貧困地區農產品作為疫情防控期間“菜籃子”產品有效供給的重要來源,我省積極發揮電商平臺優勢,推動產區和銷區精準對接,進一步暢通扶貧農畜產品銷售渠道;廣泛動員省屬企業、民營企業等開展集中採購,進一步加快解決農畜產品滯銷問題。截至3月19日,全省已累計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蔬菜瓜果、肉蛋奶、畜禽等農產品23萬噸,價值11.5億元。

深入開展“四送一服”專項行動,用好產業扶貧資金和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我省多措並舉,加快扶貧企業復工復產以及扶貧項目開工。目前,全省3870個“四帶一自”產業扶貧龍頭企業中已復工復產3859個,復工復產率99.72%;全省944個就業扶貧車間復工復產率100%。

安徽:按下“重啟鍵”

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省還有8.7萬未脫貧貧困人口。同時,在已脫貧人口中,仍然存在不穩定脫貧人口的返貧風險和邊緣人口的致貧風險。

堅決“啃”下“硬骨頭”,我省對貧困人口較多、貧困發生率較高、脫貧難度較大的7個縣和12個村進行掛牌督戰。目前我省掛牌督戰的7個縣和12個掛牌督戰村均已制定掛牌督戰方案,掛牌督戰情況每月調度。同時,加大對脫貧監測戶、邊緣易致貧戶、因疫情影響戶等摸排力度,加強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有針對性幫助他們增加家庭收入、優化收入結構,加強兜底保障,確保他們不因疫返貧。

省扶貧辦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們將緊盯未脫貧貧困人口,把短板補得再紮實一些,把基礎打得再牢靠一些,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

田間地頭綠意盎然,工廠車間機器轟鳴,江淮大地正在恢復往日的生機與活力。讓我們咬定青山不放鬆,擼起袖子加油幹,努力把疫情影響降到最低,確保“兩手”都抓好、“兩戰”都打贏!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