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語閱讀做題時間把握不好,有什麼解決方法推薦?

手機用戶92101345246


高中英語閱讀難度大,這是事實,很多學生一篇閱讀做半個小時,也有不少學生根本堅持不下來,一篇閱讀十分鐘過去了,就著急了,結果越著急越是做不出來。我有些經驗分享一下:

第一,時間把握不好,就要進行閱讀的限時訓練。

一般學校每個星期都有一節課進行閱讀限時練習,45分鐘三--四篇閱讀。你也可以採取這種方法來訓練自己。

規定了時間,有助於學生行成緊迫感。反之沒有時間,學生就會磨蹭太久,答案還不一定做對。

時間就像是目標,有了目標才有方向。

第二,提高自己閱讀能力是根本。

閱讀慢本質原因是閱讀能力不足導致的。所以想辦法提高閱讀能力才是王道。多度,多練,堅持一個月,一定會有效果。 技巧很多,但是不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這些個技巧你也用不上。


第三,注意閱讀的做題方法。

閱讀理解四種題型事實細節題,主旨大意,詞義猜測,推理判斷。每種題型做題方法不一樣,每一種題都有自己的特點,學生要抓住這些特點,才能事半功倍。

事實細節題是最簡單的,多從原文可以找到,一張試卷百分之七十的都是細節題,學生都應該拿到手,按照閱讀滿分30分來計算,21分才算及格。

詞義猜測,考察學生詞彙量,以及通過上下文猜測單詞的能力。難度不大。

推理判斷難度大,很多學生都會蒙圈。

主旨大意也是重災區,四個答案看哪個都和文章有關係,最後就選錯了,說到底還是學生歸納能力太弱了。


肖老師英語課堂


把握不好就不要讀了。看問題找答案得了。

通過這種方法先把題做完,有時間再慢慢看,修改。雖然讀懂文章能做對題,但是這不是做對題的必要條件,讀不懂也能做對。

畢竟閱讀理解都是客觀題,啥也不會也有四分之一的做對的概率。我們只要能在文中確定到和題相關的句子,就能做對。而且題的順序和文章的順序是一致的,這為什麼跳著做題提供了便利。

這是2019年高考英語全國卷的閱讀理解第三篇的問題

下面是全文

28. 為什麼研究者們開發了智能鍵盤?

因為是第一個問題,我們從第一段找答案。可是第一段沒有 smart keyboard這個單詞,我們看第二段。第二段第一句說開發了智能鍵盤來get around this problem, 什麼problem,在第一段,這就是本題的答案。有對生物測量技術的需要,別的技術太貴,它這個便宜。

29. 什麼讓這種鍵盤的發明變得可能?

第二個問題在第二段裡找答案。看第二段最後一句,因為每個人風格不同,鍵盤才能確定人的身份。這就是答案。


當然,有一些事關全局的題,不適合這種方法,比如那些問全文主旨的題。但是這類題可以通過一段選個段首或段尾的句子綜合起來把握到真意。

31. 這篇文章最可能來自哪裡?

只要解答了前面幾道題,對這篇文章是幹啥的就有了初步的估計。介紹新發明的智能鍵盤的文章,會來自哪裡呢?

不可能是日記,不可能是小說,不可能是旅行指南,只能是雜誌。

就這麼簡單,題做完了。


雖然這種方法大部分時候有效,我還是建議你進行大量能讀的懂的閱讀。要練真功夫。


英語學人


在英語考試中,往往有很多學生在閱讀這一塊敗走麥城,分析原因時都說閱讀時間不足。那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我根據經驗談談我的建議:



1、制定閱讀訓練計劃。

在制定計劃時,首先要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整合,自己拿不準可以向老師尋求幫助。其次一定要固定自己的閱讀時間以及閱讀量,比如每天中午午飯吃完之後利用15分鐘時間完成一篇閱讀訓練。這樣能促使自己養成良好的習慣,為提高閱讀水平打下堅實的基礎。

2、進行限時訓練是關鍵。

閱讀訓練時一定要設定好閱讀時間,個人覺得一般以8-10分鐘為宜,最多不要超過15分鐘,否則會對做其它題造成很大影響。設定的閱讀時間一到,即使自己拿不準,也一定要做出自己認為正確的答案。因為在考試時,一般沒有讓你重頭再來一次的時間和機會。

3、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

閱讀時不能急於埋頭去讀,先把文章和問題大概看一下,確定一下文本是否是自己熟悉的領域,如果熟悉的話,只需要稍微看一下文本,基本就能做出正確答案。如果不熟悉,就需要咱們經常用的一些方法了,比如:找中心句,猜測詞義,抓關鍵詞,讀首尾段等。在閱讀時切記逐字逐句去讀,有些句子可以直接跳過,有些則需要反覆讀、反覆推敲。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歡迎批評指正,大家有什麼更好的方法,可以分享一下,共同提高!


西北風4357


建議你找一些難度適當的文章進行閱讀,然後做題,這方面,你可以在世面上找到很多合適的教材,建議你去書店轉轉,或者找北京新東方中學的老師諮詢一下。根據你的年級和能力選擇教材。千萬不要以為詞彙量是閱讀的最重要因素,其實我們老師在閱讀很多文章的時候也會出現頭疼的地方,比如看不懂單詞,這時候需要通過上下文的語境進行適當猜測,其實閱讀題中的很多解題思路更偏向於瞭解閱讀技巧,而不是詞彙量的大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