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陽門下》那些事

這幾天北京播的大劇《正陽門下》,很耐看說的是小人物生活上,工作中及事業追求中遇到酸甜苦辣。很有意思點點滴滴記錄了主人公韓春明的成長。一開始說的是在那個特殊時代男女主人公都還在上學,相比下韓春明比同齡人腦子活有想法更有其他人不具備的魄力。

《正陽門下》那些事

所謂京味兒劇,並沒有一個內涵外延嚴密、提法定於一尊的概念。廣義地說,凡是帶有濃郁北京地域特色的電視劇都可以稱為京味兒劇,老舍先生民國背景的系列小說改編的是京味兒劇,王朔從當代北京的火熱生活中抓取的《編輯部的故事》也算京味兒劇。只是,這樣的定義未免太過寬泛。

狹義地說,京味兒劇是指跟老北京傳統文化和衚衕市井生活緊密相關的電視劇。在這一範疇之內,京味兒劇又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四世同堂》《離婚》《茶館》《大宅門》這些以"北平"為主要故事發生地的劇,另一種是以《鴿子哨》《一年又一年》《風車》這些以1949年以後的北京為主要故事發生地,著重反映改革開放30多年變遷的劇。這兩類劇都有字正腔圓的北京話,前者老詞兒和方言更多,後者在京腔基礎上加入了新的單詞。都有鮮活的市井生活場景和北京老禮兒,都有對傳統文化的捍衛和改良,以及碰撞帶來的碎裂和疼痛。

《正陽門下》那些事

《正陽門下》屬於後一陣營。男女主人公韓春明(朱亞文)和蘇萌(邊瀟瀟)長在正陽門下的一個大雜院裡,全劇的開篇時間定在了上世紀70年代末。兩人通過長輩連著根底深厚的衚衕文化和收藏藝術,而改革開放的大好春光也在他們的眼前乍現。像很多衚衕青年一樣,韓春明善良、仁義,帶著些"雞賊"。像很多北京大妞一樣,蘇萌知書識禮,同時也牙尖嘴利。這樣的兩個人相遇,註定會有不平常的故事。

這部劇由愛情的經線和事業的緯線穿插織就。愛情線格外坎坷:韓春明和蘇萌青梅竹馬,長大以後眉來眼去,出場不久就有了婚嫁之約,但性格的齟齬和無常的世態把鴛夢弄成了愛情長跑。韓春明是家裡的"小五",在哥哥姐姐的呼來喝去中長大,從小就活得很不張揚。而他從事的是古玩收藏的職業,看上什麼就顧左右言他,盯上什麼就拐著彎兒求購,偷偷摸摸和藏著掖著是融化在血液裡的性格。蘇萌是文化人家裡嬌生慣養的大小姐,上進心強,性子剛烈,好個面子,還有些"作"。收破爛兒的和公務員之間,社會地位殊異。肚子裡做事兒的人和"作"起來沒邊兒的人之間,衝突一出接一出。再加上好人的撮合,壞人的作梗,他們聯手鑄就了"26年137天的愛情"...... 

《正陽門下》那些事

這段漫長的愛情,照亮了人心中的黑暗和偏私,也見證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忠貞。人類自古以來就是這樣,因為相互吸引而彼此靠近,又因為身藏尖刺而將對方扎傷。當他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守望和磨合之後,要麼走向了包容,彼此更愛對方;要麼釋然後放下,從此相忘於江湖。而韓春明和蘇萌的特異之處在於,他們一天天地更愛對方,卻相愛不能相守。又一次次地相忘於江湖,可終歸還要江湖再見。愛情因糾纏而耐看。  

《正陽門下》那些事

而在事業和社會線上,這部劇既是韓春明克服困難、打敗對手的發家史,也是古玩商人要留國寶在中華的鬥智故事。過去30年,經濟高速發展,異能之士紛紛脫穎而出。韓春明在師傅(倪大宏)的幫助下習得識古玩的火眼金睛,從傳統文化中覓得商機淘到金。而他的同學好友程建軍(朱鐵)卻在嫉妒和憤恨中走向歪路,垂垂老矣夢一場。這個相生相剋、此消彼長的故事,既是正邪之間的較量,也是傳統道德和惟利哲學的抗衡。劇中精細地展示了收藏業的門道和技巧,也不著痕跡地融入了時代精神:厚德的愛國者笑到最後,貪婪的販賣者羞慚無地。  

《正陽門下》那些事

當時的環境很純粹,大雜院的生活自今讓生活過的許多人頗為惦念。那是一份最真摯的情誼,沒當下的爾虞我詐。人與人之間信任很寶貴,可是隨著時代的發展許許多多的大雜院消失取而代之的都成了鋼筋水泥的盒子。居住面積是大了許多,生活條件也改善不少,可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拉遠很多情分也淡了。很多原始的真善美不見了,也是一種悲哀。要不然韓春明和蘇萌也不會有那麼深的感情,倆人可以說是青梅竹馬兩小無猜,不論是在院裡還是院外都有很多的接觸時間。倆人不知不覺的就有了那份感覺,即便後來倆人有了很大矛盾也不會分道揚鑣,因他們有很好的感情基礎。

《正陽門下》那些事

劇情也很生活化小人物之間的雞毛蒜皮,以韓春明對古董的痴迷熱愛不屈不撓的執著,不計回報付出。三十多年如一日的伺候他師父關老爺子,最後老爺子終被感化把全部家當給了他。給我們表達了我們美好的東西,這種傳統的知恩圖報毫不計較付出不是一般人能做到。尤其老爺子也是很真心的不是那種作秀,怕日後自己的兒孫來討寫下了遺囑並有證人。可見老人和韓春明的情分超過了他的家人,對日的糾紛早已預料到。而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韓春明的大義,不計回報就是不計回報不落別人話柄的驚人之舉,把遺囑給撕拉。在後來和關老爺子的後人在法庭上,證人表述完韓春明以退為進策略征服了對方。即便小關父女心裡不服,也無語。相比之下人和人是不能毗比的,在經濟利益的趨勢下人的面目變得那麼醜惡。反襯出韓春明所代表的真誠善良等許多好的東西。 

《正陽門下》那些事

編劇王之理是老北京,精通老禮和老詞,他所構築的這個故事透著渾厚大氣。倪大宏、李光復等一眾配角是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朱亞文和邊瀟瀟把握住了新北京人的神韻。當然也不是沒缺點,反派程建軍就有些臉譜化,壞得直本主題。蘇萌也作得有些過,幾乎可以列入奇葩的名單。不過總的來說,《正陽門下》既有傳承,也有發展,是京味兒劇在這一時期的新發楊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