侄女是一名教師已結婚,節假日旅遊順路探望遠嫁姨媽,不買任何東西是單純還是不懂禮?

墨客204


她不是單純,她是自私。

侄女作為一名教師不可能連最基本的禮儀都不懂吧,那這樣子她就是故意不買的。

可能因為遠嫁的姨媽很長時間也不見一次,以後也不會特別親,她能得到的好處也不會很多。買的話還浪費錢,倒不如不買。不得不說,這個侄女真的太自私了。

不知道她的媽媽知道了,會不會心寒呢?會不會想著以後等她老了,對女兒沒有用處了,女兒是不是會對她不管不顧了呢?

中國是個禮儀之邦。即使平常我們去朋友家,如果對方家裡有長輩的話,多多少少都要買一點,表達一些心意,這是最起碼的禮貌吧!

更何況是自己的姨媽,是媽媽的姐妹呢?

我覺得這個侄女也不配做一名教師了,連親情都不在乎的人,還能期望她教出多善良的孩子呢?不要讓她帶壞別的孩子了。


福神來了


我媽姐妹三個,我姥姥28歲就沒了,那年我媽11歲,我最小的姨3歲,可以說我姨是我媽一手帶大的。帶她出嫁,給她找工作,幫她成家。前幾年我姨沒了,我表弟當時年薪100多萬,家裡還有公司,來看我媽,啥也沒拿。我媽退休工資每月1000多。我就覺得不是在乎那點東西,覺得心寒。


孫家老疙瘩


兩方面的原因都有,本人就是這種類型。這是一種生活習慣,顯得不懂人情世故,對此說三道四不太厚道。特別是知識分子家庭出身的人士,確實在這個方面“缺一根筋”。

記得1988年本人和同事一起到廣州出差,突然想到從未見過表姨夫定居廣州,於是就一起探望。因為當時電話沒有普及,想到買了禮品萬一找不到親戚,禮品帶在身上很不方便,於是就“空手”前往表姨夫家裡。

雖然從未見過面,但是,表姨夫非常好客;拿出來荔枝招待我們,彼此一見如故。事後我們非常後悔,怎麼沒有帶一點禮品?廣東人稱之為“手禮”,亦表示對主人家的尊重。

表姨夫事後亦無什麼反感的表現,事情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但是,這個教訓至今記憶猶新。但是,在很多時候老是不漲記性,而且“IT男孩”的犬子亦是如此。哎,為人處世,很多事情是教不會的,這也是一種生活方式;是一種“吃虧”的待人接物。

至於上升到“不懂禮貌”似乎有點誇張,充其量還是單純;或者是知識分子的書生之見!



陸燕青


侄女有工作而且已經結婚,去探望外地的姨媽,沒有帶一點禮物,這不是單純,是不懂禮數,而且性格也是小氣的那種人,這樣的人在親戚心裡不受人待見。

我一個表弟就是這樣的人,表弟也結婚了,我們去他家的時候多少都買點東西,哪怕是買條魚,或者買只雞,又或者買點水果,就是表達一點心意,總覺得空手去不好看,而且去到人家,人家還要做一桌子菜,我的這個表弟是無論去到誰家,不管是平輩還是長輩家,從來都沒買過東西,就帶了他們一家三口的嘴來的,而且有時候還得主動點菜😃,去別人家做客還得給他整點他愛吃的硬菜。

做為親戚,去平輩家不買東西,還勉強可以理解,要是去長輩家不買東西就說不過去了,尤其還是外地的很久沒見面的親戚,所以你這個侄女去姨媽家沒有買東西是不對的,也是不懂禮數的。


人生路203


仔細閱讀了很多的回答,也看了好多好多的評論,想了很多的事,不免感慨萬分。堂堂中華是個禮義之邦,講究尊老愛幼,也講究禮尚往來,更講究平等互助。

下面就講講我的故事。

我是七0後,奶奶在我出生四個月之後仙逝。更沒見過爺爺,據說爺爺在我父親三歲時因故仙逝。

我有兩個姑姑,還有一個和父親同母異父的叔叔。

由於母親和我奶奶關係不融洽,導致姑嫂之間的關係也很緊張。自從奶奶仙逝之後,姑姑們也時常上門,雖然她們大多數是逢年過節來給她們的父母上墳盡孝的,但每次母親也是熱情招待的。雖然那時的經濟條件不好,但好歹也能讓她們吃個飽。那時我們還小,姑姑們上門也會帶些小糖果,及些小點心之類的,我小時候也沒少吃。

母親是位性格直爽又愛較真的農村婦女,七九年我們家蓋新房,錢不夠用。母親讓父親去小姑家借點錢急用,父親去了卻一分錢沒借來。從此母親與小姑之間的關係就緊張起來,因為大姑嫁的是本村人,家裡條件也不好,所以母親沒有讓父親去大姑家借錢。後來母親去了她孃家借了錢,並得到我舅舅的大力幫助。舅舅當時在鄰村當支部書記,我家那時䢖房的石頭,磚頭,泥土之類的材料都是舅舅讓他們村裡的拖拉機給運輸的,而且還不在我們家吃飯。為此母親也是非常感激我舅舅的,從此也奠定了母親在我們家的主導地位。父親由於去他妹妹家借錢無功而返,在家庭建設中無功。而母親卻恰相反,去孃家是滿載而歸,在家庭建設中是功成名就。所以父親只好甘拜下風,對母親是讚賞有佳,唯命是從,從此在家庭地位中是一落千丈。那又怪誰呢?只好怪他妹妹不給他這位兄長長臉了。

後來雖然我們家和姑姑家有來往,可那都是表面文章。每次姑姑來,母親也是熱情招待的,但她的心裡早已經把姑姑踢出親戚圈之外了,並且在心裡把姑姑罵了個體無完膚。

姑姑仍舊每年逢年過節都要來我家給她父母上墳盡孝,每次依舊是帶些小糖果及小點心給我和我弟弟吃。母親也總是表面熱情招待,背後罵姑姑困難時不借錢。父親總是裝作沒聽見,吃過飯就帶姐妹去他們父母墳上燒紙上墳盡孝。

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我也成家立業了。姑姑們來我家時依舊會帶一些小點心,小糖果,給我的孩子吃。雖然東西不多,但也是她們老人家的一片心意,這份情我是領的。

九六年秋,父親因病去逝。我是長子,便成了家裡的頂樑柱。作為姑姑們的孃家親侄子,我承擔了父親生前的義務,每次都是我帶倆姑姑及我倆姐姐去爺爺奶奶及我父親墳上燒紙錢盡孝道。母親對我姑姑不借錢的恨,隨著時間的流逝,也有些釋懷,都是那時太窮惹的禍。

後來逢年過節,我也會偷偷的去看望我姑姑,順便買些菸酒點心等食品去孝敬她。但總是得瞞著母親,生怕惹她老人家生氣,得不償失。父親去逝後,姑姑每次來也都主動找我母親聊天。母親也總是在姑姑走後,在我面前說姑姑比以前好多了,眼裡有她,也比以前尊敬她了。我總是笑著對她說,這麼多年了,您總是對過去的那些小事耿耿於懷,人家卻早就不放在心上了,還不是以前太窮惹的禍。母親就說,那是她對我有愧,對她死去的哥哥有愧。不過說實話,你姑姑對你這個孃家侄子卻是真心的。以後要對你姑姑好些,不要學我。我和她之間的恩怨與你小輩無關。

母親怎麼也不會想到,我其實早就揹著她向姑姑“行侑”了。為了她們老姐妹的晚年幸福快樂,我一如既往的默默努力著,無怨無悔。



冬日暖陽415


好吧!

我來說說吧!年輕時去表姐家玩,啥都沒買,表姐,表哥還給我買衣服。那時根本就沒這個意識,要給人買禮物才能去人家裡。等到經歷的事多了才明白要買禮物才能去別人家。所以現在不管去哪從不空手。

還是年輕,不懂世事,或者根本就認為囉嗦,沒意思。


1111多多


已結婚且為人師表的侄女,旅遊順路探望遠嫁姨媽,不買任何東西,在我看來,這說不過去呀,太沒有禮貌了。

中國乃禮儀之邦,作為晚輩,應該尊敬長輩。既然是遠嫁姨媽,平時見面機會應該不多,旅遊順路探望一下是應該的,但是不能空手去,怎麼也得準備一點禮物。經濟寬裕,可以準備貴重點的禮物,經濟緊張,買點水果也行,禮輕情意重嘛!



小巧玲瓏2019


其實,為何需要介意呢!能來看你,就是看得起你,心裡有你這個人!現在吃喝不愁,還需要講究啥禮物呢?買來了,有時用不著就是廢物,我一點都不會介意,來我家的親戚,空手來我完全沒意見,真誠歡迎待客!


四海為樂


應該各佔一半吧,要麼不懂禮,不懂人情世故。要麼就是小氣自私。按理說做為一個老師,為人師表,應該連這點禮數都要懂,不然怎麼去教學生?真是反常,讓人無語。最起碼也要懂得尊重長輩,買點東西進去孝敬一下,也是代表她的一片心意,可惜沒做到,這書白唸了,真的讓人搞不懂?也白白掛了老師的名字,不配為人師表。


網名芬芬


俗話說:“空手進門,狗都不聞”,按我們的民族傳統,到別人家做客,還是要帶點禮物的,無論多少,是個意思。當然,也有關係特別的親朋好友,常來常往,也不拘於禮數,如果太客套,反而分生了。

侄女是晚輩,探望遠嫁的姨媽是好事,說明還記得這份親情。不管她是什麼職業身份,來探望長輩應懂些禮數,帶點家鄉的土特產什麼的,讓長輩高興高興也是應該的。如果實在匆忙,送個紅包給姨媽也可。親戚之間,有來有往,才會越走越親。

不知題主本人是姨媽還是姨媽的子女,遇到“不懂事”的侄女(或者表姐妹),也不用過多計較,畢竟是親戚,能來探望也是一種掛念,還應該請她吃頓飯,送一份禮物給她或她的孩子,讓她回去有份念想吧!

生活中,人的性情不同,各地待人接物的方式也許也不同,還有些人還有特殊情況,比如經濟比較困難等等,我們都應用大度來包容他們。對待外人我們都應有一顆寬容的心,何況親戚朋友呢?人活一世,也就活一種境界,如果處處算計,反而顯得心胸狹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