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13年,我混得還不如這個保姆

北漂13年,我混得還不如這個保姆

>>> 人人都有故事

這是有故事的人發表的第1168個作品

照片:網絡

從北京回鄉的高鐵上,鄰座一位四十多歲的婦女,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她俯下身找自己座位下的插座,我示意她前排背後的插座不就是眼前現成的,何必這樣費勁。

她訕訕一笑:我怕這樣插上線你出來不方便。

我心裡小小震動了一下。沒料到,眼前氣質樸素的她,竟有這份體貼溫柔。

我不覺對她的身份產生興趣,於是主動開腔:您在北京工作?做什麼?

她笑得赧然:伺候人的,保姆。

乏味的旅途時光在此後幾小時的交談裡很快過去,必須承認,她不經意的講述,給我逼仄的世界觀多打開了一條縫。

工資不高,但是處成了親戚

“你們肯定聽說過,我們這行最掙錢的是月嫂。我工資不高,到手六七千吧,包吃包住,我不好意思提加薪。”

我在車廂乾燥的空氣中,下意識抿了抿失水的嘴唇,試圖安撫內心隱秘的慌張:我這個已棲身京城某“文化單位”13載的北漂編輯,每月的工資也就跟她到手的薪水差不多。而我還要自顧吃住,仔細摳搜著房租和口糧。

她姓田,陝西人,在北京一戶人家做保姆已逾8 年。剛來時,是為伺候這家70多歲半身不遂的老太太。如同影視劇情,老人挑剔又暴躁,保姆換了又換就是不可心。直到田姐到來。

老太太愛麵食,這正是田姐特長:饅頭、烙餅、扯麵、油潑面…… 老人家首先被田姐的陝西家常廚藝收服。田姐愛乾淨,幹活專注利索,話不多,但言語間不卑不亢不諂媚,這些都對了老太太的脾氣。

“她說一輩子就討厭愛說漂亮話的,嘴上說出花兒的人,大多不咋樣。”田姐知道自己恰到好處的寡言和直率,得到了老太太內心的認同。

三年後,老太太故去,田姐暫回陝西戶縣老家張羅蓋新房。一個秋日午後,這家男女主僱突然駕車光臨,毫無徵兆地出現在田姐村上宅基地的施工現場。

村裡人圍上來看熱鬧,以為田姐在人家家裡捅了簍子,或者偷了東西,主僱不遠千里跑來算賬。結果出人意料——主僱拿出2萬現金,“贊助”了田姐的新宅,並且希望她年後回到北京後,繼續來家裡幹活。

原來,主僱家的兒子即將結婚,他們便希望田姐能回來給小夫妻做飯和操持家務,並且負責帶未來的小孫子。

“當時就答應了,心裡很感動。”田姐說當時壓根沒想到要談工資,衝這份情誼也無法推辭。與依賴和託付相比,錢是次要的。

年後,田姐依約上崗。次年,家裡添了小寶貝。月嫂走後,田姐既帶孩子又做飯,還要抽空打掃衛生。她說累倒不累,就是對小夫妻的怠惰,很是看不慣。

“他們太懶了,”田姐說,“一天到晚什麼都不做,也不上班。就是玩兒。”

實在忍不住了,田姐會直言勸這家的兒子:你能靠爸媽一輩子麼?年紀輕輕不工作,孩子將來靠誰?小夥子不樂意,對田姐不耐煩地吼,說她管得寬。

“我就也吼他,但是互相不記仇。處著處著就成了親戚,親戚哪有記仇的。”

如今小寶貝已四歲,只認田姐,因此全家外出旅遊度假,她也必須隨行。春節放假回老家,田姐也會想念親手帶大孩子。

工錢這些年一直沒漲,但是田姐開不了口提加薪。吃穿用度,主僱都拿她當家人。他們清楚地記得她的生日,會送生日禮物——品牌不錯的護膚品或衣服。一年兩三次回鄉的機票、高鐵票,他們也會提前為她買好。下了飛機,田姐常常叫輛網約車回村——“也就一百來塊錢”。

她這些習以為常的表述,令我這個凡事精打細算的北漂自慚形穢。

田姐的生活質地和心態,幾乎妥妥達到了中產。而我從大學時就開始做著的帝都中產夢,已經在殘酷的現實前偃旗息鼓。

十幾年前,我憧憬工作後的商場購物自由,然而在接近中年時,卻仍要在最親民平價的超市裡,買便宜打折的蔬菜水果,比對容量包裝最划算的日用品。畢竟,每月近一半的工資,都付給了五環外的房租,要想攢下點錢來,我不得不在一切衣食住行、燈油火耗上節省。

“北京遍地有錢人”

由於職業和朋友圈的緣故,在田姐眼裡,北京遍地是大金主。和家政公司的姐們兒隨便一聊,生活中盡是有錢人的眾生相。

就拿田姐服務的主僱來說,三五房產、幾爿商鋪,做父母的雖已退休,收入仍然不斐,兒子兒媳不工作,只負責虛度年華,還要抱怨爹媽給的每月2萬塊零花錢不經花。

在田姐幾次勸說下,小夥子終於心血來潮要工作,託爹媽關係進了企業,但只消兩個月熱度耗盡,回家抱怨老爹沒有交給他什麼產業,鬧著要賣房創業。

關心則亂,做母親的女主人沒了主意,猶豫不決。田姐給她出主意,多留點房產,活水長流,將來怎樣也有進項,總比讓兒子敗光了強。女主人最終下狠心,駁回了兒子的又一波鬧騰。

這一大家人每年兩次的旅遊,田姐必定跟著,因為小寶貝離不開她。

歐洲、日本、巴厘島,田姐全都遊歷過。到了免稅店,一線品牌的護膚品、服裝鞋帽,主僱也總會捎帶手買些給田姐。生活中有些用不上的包包和香水,主僱也“順手便宜”了她。

在這樣的日子裡浸淫久了,出身農村的田姐也被薰陶出一點嫻靜講品味的作派來。隨身斜跨的一個COACH小包,田姐說是去年在海南旅遊時主僱給買的。“不是什麼好品牌,隨便背一背。”她輕描淡寫說。

我猜,這句話是主僱送她包時對她講的。

巧合的是,這個她們眼中無比將就的品牌,曾被我回鄉時隆重地抱在懷裡,當成“衣錦還鄉”的一個證據。

全家的知心人

“這一家人的心事都和我說。”說這句話時,田姐的表情有點意味深長,目光裡透著不易覺察的得意。

小兩口吵架鬧離婚、老兩口拌嘴鬧矛盾,他們都會找個與田姐的獨處時間,講一遍自己角度的“羅生門”故事,以及內心的盤算和糾結。

面對訴說,田姐每每會用最樸素的方式說一些旁觀者清的道理,既體諒委屈,又寬解心結。“有時候就是一句話一口氣,理解嚴重了心裡怎麼也過不去。站在對方角度想一想,再有旁人說和說和,也就沒事了。”

但前段時間田姐也有了自己的煩心事:兒子即將大學畢業,去哪工作,落腳在哪,是個問題。

不經意間田姐唸叨了自己的牽掛,沒過幾天,主僱說已經幫田姐兒子聯繫好一家單位,讓他儘快來北京與用人單位見見面。不久,田姐的兒子順利入職,如今月薪五六千,住在單位宿舍。每個週末的下午,田姐都會抽空去兒子宿舍看看他,順便給他做頓飯。

偌大的城市裡,田姐多了一份溫暖和依靠,也多了一份踏實留在這裡的理由。

故事聽完,到了午飯時間。我知道高鐵上的盒飯價格虛高,正在盤算著如何解決,身旁的田姐又給了我一千點暴擊。

她從容地對列車員說:來一份牛肉飯。然後毫不猶豫地掃碼付款45元。

面對她的“體面”,我最終默默嚥下了“還有沒有25元盒飯”這句話,轉身從行李箱裡拿出了一盒速食酸辣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長期徵稿,一經選刊,稿酬1000-2000元/篇

『有故事的人』是鳳凰網旗下一個為每個普通人提供講述機會的非虛構故事平臺,鼓勵多元化的題材,探索非虛構寫作的技法。關注本公號並回復“投稿”,可接收具體投稿要求。

北漂13年,我混得还不如这个保姆

買精生子 | 我媽從醫二十年 | 得尿毒症的男主播

優等生自白 | 疫情時期走丟的姥姥 | 忘年斷背山

中年夫妻成室友 | 朝鮮留學記 | 北京中產娃假期

期盼死亡的老人 | 父親賣血生涯 | 高三去東莞打工

武漢人的春節 | 二叔喝下農藥後| 父子復仇往事

深圳美容業女孩 | 愛上已婚大學導師 | 輟學打工者

| 故 | 事 | 的 | 人

北漂13年,我混得还不如这个保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