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時評:“雲直播”釋放文化需求潛在“內力”

雲遊博物館,解鎖參觀新方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要讓文物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雲力量”下的“雲直播”成為了解鎖參觀博物館的新方式,從今年2月開始,抖音、淘寶、騰訊、快手等大型互聯網平臺相繼舉辦“雲遊博物館”直播活動,全國幾十家博物館參與,網友反響熱烈,單日觀看量超過千萬。作為閉館期間博物館提供文化服務的一種新方式,直播備受觀眾歡迎和社會關注,已成為文博行業數字化發展的新趨勢,其驚豔表現也讓我們看到了“雲直播”所釋放出的文化需求潛在“內力”。

“雲直播”更容易產生共鳴,增加遊客對歷史文化的認可力。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群眾生活產生了不小影響,比如說停下了想去博物館參觀的腳步。但是不用怕,在數字化支撐下的“雲直播”讓你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博物館的奇妙之處。比如西安碑林博物館的知名度並不算高,但隨著一部手機和一臺呈現文物圖片的平板電腦,以脫口秀的方式侃侃而談兩小時,就吸引了幾十萬人在線觀看之後,很多網友對這家“深藏不露”的國家一級博物館產生了興趣。顯然,“雲直播”把握住了遊客的心裡共鳴點,通過不一樣的方式表達出來之後,進一步增加遊客對歷史文化的認可力。

“雲直播”能領略別樣風采,不斷散發豐厚底蘊的文化張力。不管用什麼的方式,加強歷史研究和傳承,形成文化張力,要不斷增強人民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最終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基礎上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才是根本。 “很多人其實是喜歡文物的,但往往看到的是晦澀難懂的知識,就喪失了興趣。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直播,讓更多人愛上博物館,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這句話恐怕是博物館“雲直播”形式和魅力最有聲的表達。雖然是疫情時期推出的“雲直播”,但其呈現出的文化張力,傳播的文化和知識,證明這是實現以人為本、多渠道滿足公眾需求的必然選擇,也是互聯網時代公共文化服務的新趨勢。

“雲直播”能滿足文化需求,有效拉動遊客潛在消費需求力。日常逛博物館的時候,更多地時候是人跟著人,一圈下來,講解員講解的歷史文化只能記得隻言片語。“雲直播”卻有著最大的不同,比如直播中展示了銅奔馬等平時難得一見的鎮館之寶,還推出有獎問答等互動活動,為觀眾送出60餘件精美的文創產品。同時,還能拉動遊客的潛在消費,淘寶官方店鋪粉絲數增長至2.5萬,相關拓片、字帖等商品銷量也大幅提升。“終於看到銅奔馬原件了”“這種方式好棒”“以後還有直播就好了”……通過遊客網友的留言,感受到的是他們處處洋溢著的滿足感,文化需求得到進一步釋放。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一場場博物館“雲直播”,讓我們看到釋放文化需求潛在“內力”的同時,還讓我們看到數字化支撐下的“雲力量”帶給這個社會的改變和推動。相信,只要能夠充分合理運用好大數據下的平臺和手段,“互聯網+文化”必定會帶來更多的精彩,從而推動整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進步。(四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