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素追肥之後,是立刻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好?為什麼?

小潘的日常vlog


尿素在農村或者農業生產中是最常用的一種化肥,因為其是在化肥中含氮肥最高的,氮肥同樣是在農業生產中用量最為頻繁最多的,所以尿素是最常用的化肥。



尿素即可作為追肥同樣也能作為底肥使用。在農村尿素使用方式也可以分為兩種,第一種是作為底肥使用就是直接施入土壤中,施肥後用泥土覆蓋;第二種作為追肥使用,追肥使用中又可以小分為三種(1、直接撒在種植的農作物土壤上;2、用水或者人尿糞水稀釋尿素灌根;3、用水稀釋或者還加入其它物質後噴灑在農作物葉面作為葉面肥)。

尿素是直接不能被農作物吸收,因為其本身是分子狀態只有尿素轉變後成離子狀態時才能被農作物吸收。其轉化主要因素在於脲酶,這種物質存在大多細菌及真菌中而且植物本身也存在這種物質。


尿素的轉化後成為碳酸銨而後又成為碳酸及氫氧化銨,這時就可被農作物根系吸收利用。轉化成銨時我們知道銨易揮發,而且也會跟隨水土流失而流失。所以尿素最好是施放過後用泥土覆蓋,同時不能讓水流走,這也是為什麼水稻在分孽期追施尿素後要堵水的原因。尿素轉化時間根據溫度及溼度決定,溫度越高溼度適當時轉化時間越快,相反溫度低轉化時間則慢。


知道了尿素的作用及其轉化形態特徵,我們在根據其特徵進行施肥就很容易。至於澆水或者不澆水其實並不重要,只要保證水不流失就沒有什麼問題,這也是為什麼尿素可以直接用水稀釋追肥一樣。

歡迎大家評論、留言、點贊,發表不一樣的觀點!


小曉農民


關於尿素追肥,是立刻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好。

答案是:根據所在位置的氣溫來決定,但不是立刻澆水。

尿素是一種中性肥料,施用後不會遺留殘餘渣質在泥土中,能在遇水情況下完全分解溶化。其型狀為白色顆粒晶體。尿素有個獨特之處,何含成分酞胺態氮,植物是不能直接吸收的,所以要通過微生物轉化,才能達到被吸收利用。



如果追肥立刻澆水,就會溶化分解隨著水分流動到深層土壤中,降低追肥效果,所以追肥尿素不能立刻澆水。


尿素施入土壤中,只有轉化成碳酸氫銨後,才能被大量吸收,因為有轉化過程所以肥效反應比較慢,一般提前4-6天施用。尿素在10攝氏度左右要7-10天轉化,20攝氏度左右要4-5天。30攝氏度2天就能轉化完成。掌握這個規律就可以根據當地氣溫進行追肥後的澆水時間。


奇農川仔


尿素追肥之後,應該立刻澆水,還是過幾天澆,要分情況,看作物種類。不同的作物,尿素的追肥方式也是不一樣的。

作物主要分2類,玉米,小麥,水稻,施尿素的方式是深施和撒施。下面我們來分別看看它們,是立刻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好。



1 玉米等需打壟一類旱田作物

有的旱田作物下一次底肥後,就不追了。有的作物既要底肥,又要追肥。玉米就是這類作物的代表,玉米追尿素的時候,會封壟。

封壟就是先把尿素,放在離玉米根本10釐米左右的壟上,然後拖拉機在後面被土。把尿素蓋在土下,太陽曬不到尿素,讓它慢慢融化在土裡,玉米可以一點點吸收。

玉米一類的作物,追尿素後不能立即澆水,立即澆水就把肥衝跑了。旱田追尿素,最好的方法是土壤溼潤,讓肥一點點化開。如果土實在乾燥,可以先澆水,等土乾點,再下肥。


2 水稻

水田追肥與旱田又不同,水稻除了底肥是無水狀態,其餘時間都是在有水的情況下。

水稻追肥分三個時期,返青分櫱,調節肥,穗肥這三個時間。也只有這三個時期需要尿素,返青分櫱期間,要先保持水層5釐米以下,才能揚尿素。

調節肥期間,也是先澆水再揚肥,水層可以在5釐米以上。這個時候,分櫱已經結束,水深一點,對水稻的影響不大。

揚穗肥期間,我們的水層都在8到10釐米,否則間隔不了2天就得澆水。澆水的次數太頻繁,也不利於水稻的生長。

在水田地裡,揚尿素後,都要保持水層5到7天,這樣尿素才不會揮發。水田地裡都是平面,如果沒水,尿素就赤裸裸的暴曬在陽光下了。


尿素屬於酰胺態氮,它的轉化期會有7天時間,所以春天用尿素,要早點揚。

以上兩種情況,就是尿素在不同作物中,是立即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水好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田俊超白


尿素追肥後,應過幾天再澆水,為什麼?我們來了解一下。

尿素可以說在在農作物種植中用量最多的化肥之一,它使用方便,沒有殘留物,對土壤的影響小,是沒有副作用的一種肥料。

尿素最主要的是含有豐富的氮元素,氮對於作物的生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構成植物體內蛋白質的成分,也是氨基酸和葉綠素的組成部分,植物從第一片真葉長出來後,就開始了對氮的吸收。



但是尿素中的氮不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它含的氮是“酞胺態氮”,需要在土壤中經過分解轉化為“銨態氮”後才能被植物所吸收利用,而且尿素很容易溶於水,如果施了尿素後立刻澆水,它還沒有分解就被水沖走了,或者溶在了水中,隨水滲入到土壤的深層,即使被分解,因為入土太深,植物的根系吸收困難,就造成了大量浪費,使肥效降低。



因此,在施了尿素後,要過幾天等它被分解轉化得差不多了再澆水,這個時間的把握主要靠經驗和溫度:

  • 氣溫在10℃左右時,尿素轉化所需時間:7~10天

  • 氣溫在20℃左右時,尿素轉化所需時間:4~5天,

  • 氣溫在30℃左右時,尿素轉化所需時間:2天

另外,從土壤的性狀來說:

  • 肥沃的土壤轉化時間快,貧瘠的土壤轉化時間慢

  • 黏質土壤轉化時間快,砂質土壤轉化時間慢

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當時的氣溫以及土壤情況來確定施了尿素後的澆水時間,使尿素中的氮儘可能的被全部利用上。




如何提高尿素的利用率?


1、採用溝施或穴施的方式進行追肥,並蓋土,以減少尿素揮發,同時使其與土壤充分接觸,促進尿素分解轉化。

2、由於尿素需要時間分解轉化,因此可以在作物實際需要的時間段提前幾天施,這樣等到轉化完成後,正好可以及時用上。


一曲煙雨


我來回答

尿素是固態氮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種肥料。並且在溶解後呈中性,所以適宜於各種土壤和農作物。它還有個好處就是沒有副成分,在連年施用的情況下,也不會破壞土壤結構。

之所以尿素有這麼多好處,所以在種植農作物中,施用非常廣泛。如用作基肥、追肥和葉面肥。如題主所問,在施用尿素後,是及時澆水還是過幾天澆水好呢?

我們以葉面肥為例:當農作物生長後期,葉片發黃時,需要噴灑尿素溶液補充氮元素。在無風的晴天時,為防止氮氣蒸發,在溫度低的早晨(無露水後)或下午噴灑後,僅過2天的時間就能看到葉片逐漸變綠。原因是尿素溶入到水裡後,減少了水解反應的時間,促進了尿素溶解的速度,使葉片能及時吸收、利用。由此證明尿素在用水分解後,能被作物及時利用。

由此證明,在施用尿素時,不管用作基肥還是追肥,應及時澆水,並有利於農作物吸收。如果過幾天后澆水,尿素在土壤內吸收水分少,分解慢而見效慢;如果地面施肥,更不容易分解,同時由於陽光的照射,地面溫度高,易蒸發而不能使作物吸收。所以地面追肥時更需要及時澆水。為防止尿素在澆水中流動,可利用澆後立即施肥的辦法,能及時分解讓作物及時吸收。

綜上所述,種植農作物在施用尿素後,及時澆水,使其早溶解,作物可及時吸收。因此雨後及時追施尿素也是比較科學的。值得注意的是尿素不宜作種肥,因為含氮量高,容易燒種。


70後英子姐


尿素是農民朋友最常用的氮肥,同時含氮量也是最高的。可適用於各種土壤和植物,因為尿素可以在水中完全溶解,是一種中性肥料,而且在施用後沒有任何殘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無副成分的肥料。那麼既然如此,尿素追肥之後,是立刻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好呢?這又是為什麼呢?


在給蔬菜追尿素後,不建議馬上進行澆水,因為剛施的尿素進入土壤後,還沒有被完全分解轉化,不能夠被土壤所吸收,如果這時使用後立馬進行澆水水,尿素溶解到水中很容易造成流失。而尿素氨化需要一個過程,轉化過程會根據土質、水分和溫度等因素來決定,一般要經過2-8天左右,所以夏季建議最好2天后進行澆水,而冬季可在7-8天后澆水。

當然這也要根據土壤的具體情況來定,一般肥沃和黏性的土壤追施尿素後,轉化過程會比較快,所以可適當提前澆水。在此建議大家,尿素最好與有機肥料配合使用,這樣可為尿素提供良好的轉化條件,從而也加速尿素的轉化過程。



最後我們要注意,尿素雖說適應大部分土壤和植物,這是尿素需要脲酶轉換成氨態氮,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施用時千萬不要與鹼性肥料進行使用,不然尿素轉化過程會受到抑制,會導致肥料流失或者揮發,所以,尿素使用要避免與碳銨等鹼性肥料混用。


綜上所述,尿素追肥後不宜立刻進行澆水,以免造成流失,可根據具體情況來選擇幾天後進行澆水。當然,追肥後應不應該立即澆水,也要根據土壤具體情況來決定,以上便是追施尿素後應不應該立刻澆水的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若有不同看法,歡迎與肥仔一起探討,謝謝大家!!

感謝大家關注“肥仔農經”,免費分享作物種植技術、肥料施用方案等三農資訊。感謝大家支持鼓勵!!


肥仔農經


這個要根據各個地方不同區別來看的 ,南方和北方不同,追肥的季節多在春夏季,此時南方正值多雨,很多時候都是天無三日晴的,追施尿素後澆不澆水無所謂,或者根據天氣來決定。

有經驗的老農,往往會根據天氣來判斷兩三日後必有雨,如果你在今天、明天把尿素施下去,那就沒必要澆水了,這樣就節省了澆水這道工序。

如果你在晴穩的天氣去施肥,而又無法預測今後幾天能否有雨下,那就一定要澆水了,澆水能快速地將尿素的肥力直接送達作物的根部吸收,避免在乾燥的地裡揮發。

其實許多地方都是根據各人使用的效果交流來操作的,如我們這兒有些人,選擇在停雨後的第二天來追施尿素(前提是地裡不陷腳),不用澆水,效果也是差不多的。


三農新視界


作為固體氮肥的尿素來說,很多時候起到的作用,就是快速轉化肥力,供作物根系吸收。作為固體氮肥來說,揮發性強,氣味很大等特點。根據尿素的特性來說,我們用作追肥,可不可以立馬澆水,需要根據實地情況來定,在施肥經驗中,沒有明確規定說,必須要澆水或者說過幾天才能澆水。



一、我們給作物追肥尿素,不用澆水的情況:

八九十年代在農村做過農活的孩子,知道給作物追肥尿素的一些實際操作經驗。我們在去給玉米、花生、棉花等作物追肥的時候,一般會趁雨過天晴,地裡土壤墒情不錯,半乾半溼的狀態,追肥尿素的時機最好。尿素遇水融化,和土壤物質產生反應,轉化成氮素,供應作物根系吸收,催苗和植株的長勢最好。但是,我們要注意的是,氮素屬於易揮發性“物質”,所以在土壤墒情合適的時候,才能追肥不澆水,需要迅速用土掩埋好追肥的尿素,以免氮素揮發掉,減少了肥力效應。或者趁著雨天,雪天給作物撒尿素,避免揮發和傷了作物的葉片,可以藉助溼度快速融入土壤之中,供作物根系吸收,



這種不澆水在大田的施肥方法,要注意兩點:一、土壤有一定的墒情,便於尿素融化成氮素;二,無論條施肥或是穴施肥,又或者散狀給作物施肥,為了避免氮素燒壞作物的根系,施肥距離作物根系要保持有一定的距離。

二、追肥尿素以後,需要及時澆水的情況。


如果土壤沒有墒情,乾旱的時候,我們追肥尿素以後,必須要適當性澆水。如果不澆水,乾燥的土壤沒有水分,尿素沒有水不易轉化成為氮素。乾燥的土壤,尿素可以保存在裡面很久不會融化分解為氮素,達不到追肥的目的。而且,乾燥的土壤土質,即便掩埋好追肥的尿素,也會肥力揮發掉不少。不要忘記了,土壤是由團粒結構為基礎構建而成,那麼,土壤就會有很細微的空間縫隙。如果不澆水,這種揮發性很快的氮素,會隨著土壤顆粒之間的縫隙飄散出去,從而損失了肥力效應。這要是在大棚中種植作物,非常忌諱這種揮發性的氮素,在密封的空間裡,極容易給作物造成肥害。

因此:如果土壤有一定的墒情,我們在給大田作物追肥尿素的時候,可以掩埋好不用澆水;在乾旱的土壤裡,追肥尿素以後,要及時小水慢澆一點水,融化尿素,減少揮發。如果是在棚室內給作物追肥尿素,一般採用順水施肥,減少尿素的氣體揮發,以免給作物造成肥害。

總歸來說,追肥尿素,是需要土壤有一定的墒情才行。我們根據種植經驗,選擇追肥尿素的時機,大多會趁著有“水”的情況下實施:肥力對作物生長可以快速提供肥效,避免氮素的揮發,減少肥害,省時省力又高效。


三農的高度


作物的生長離不了前期的養根,中期的壯苗,後期的養果。在它的生長週期間,都在與″肥″打交道,尿素便是為了滿足作物各個時期的生長需要、而衍生的一種肥料。正因為它含氮量接近50%,適合各種土壤施肥,而且沒有藏留並對土壤沒有什麼危害,本身所含營養成份是作物各個時期生長所需的元素,所以尿素被廣範地運用到各種作物的追肥當中。


那麼尿素追肥後,是立刻澆水好,還是過幾天澆好呢?為什麼?

因為尿素是顆粒形狀,是不能直接為作物所吸收。如果是掏溝施肥,尿素會藉助土中的溼度溶解並與土壤中的脲酶作用,才能為作物的根部所吸收。

一、如果立刻澆水,就會加速顆粒狀尿素的分解,顯然水解後的物質與土壤脲酶的作用速度落於尿素分解,就會造成營養成份隨水流失。



二、再加上作物根部對養分的吸收需要過程,如果立刻澆水,分解後的養分如同過眼雲煙,一時間根部吸收不過來,二是作物需要養分的時候又不能充足供給,易使養分供給失衡,不利作物生長。

至於什麼時候澆水好呢?為什麼?

這就要看土壤的乾溼程度和溫度情況,一般來講:“土壤溼度適中,溫度10℃,10天左右;溫度20℃,7天左右;溫度30℃,4天左右”。



為什麼?

因為水分和溫度決定著尿素在土壤中的分解速度,只有分解後的物質才能被作物根部吸收,才能滿足作物養分的供給。

總此作物的生長離不了肥料,只有對它知根知底地深入瞭解,才能為我們所用,才能為我們所不能多用,適當地巧用,就能實現增產創收。

我是良友三農、覺得對你有所幫助,給個關注、點各個贊,己知和己不知的三農知識你我一起討論、學習。


良友三農51061192545


尿素是固態氮中含氮量最高的一種肥料。並且在溶解後呈中性,所以適宜於各種土壤和農作物。它還有個好處就是沒有副成分,在連年施用的情況下,也不會破壞土壤結構。

之所以尿素有這麼多好處,所以在種植農作物中,施用非常廣泛。如用作基肥、追肥和葉面肥。如題主所問,在施用尿素後,是及時澆水還是過幾天澆水好呢?

我們以葉面肥為例:當農作物生長後期,葉片發黃時,需要噴灑尿素溶液補充氮元素。在無風的晴天時,為防止氮氣蒸發,在溫度低的早晨(無露水後)或下午噴灑後,僅過2天的時間就能看到葉片逐漸變綠。原因是尿素溶入到水裡後,減少了水解反應的時間,促進了尿素溶解的速度,使葉片能及時吸收、利用。由此證明尿素在用水分解後,能被作物及時利用。

由此證明,在施用尿素時,不管用作基肥還是追肥,應及時澆水,並有利於農作物吸收。如果過幾天后澆水,尿素在土壤內吸收水分少,分解慢而見效慢;如果地面施肥,更不容易分解,同時由於陽光的照射,地面溫度高,易蒸發而不能使作物吸收。所以地面追肥時更需要及時澆水。為防止尿素在澆水中流動,可利用澆後立即施肥的辦法,能及時分解讓作物及時吸收。

不知題主說的過幾天澆水是什麼意思,如果是為了撒上後氧化幾天,或者說分解幾天,如果有這個必要,我們買回後在家發酵好再撒入地內豈不更好?如果怕澆水時流動,待分解幾天後,用水沖流動的不更快?

綜上所述,種植農作物在施用尿素後,及時澆水,使其早溶解,作物可及時吸收。因此雨後及時追施尿素也是比較科學的。值得注意的是尿素不宜作種肥,因為含氮量高,容易燒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