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旗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助力產業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徑

社旗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助力產業發展 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徑

河南經濟報記者張治中 見習記者周美嬌 通訊員曹爽

近日,走進社旗縣下窪鎮杜莊村食用菌種植合作社,四十多名工作人員全副武裝採摘香菇、分類裝框,一片忙碌豐收景象。在偌大的香菇大棚內,只見一排排菌棒整齊劃一地放在支架上,香菇長得煞是可愛。按合作社負責人駱保國的話說,“這些菌棒就是他的命根子!”

社旗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助力產業發展拓寬貧困群眾增收路徑

“我以前是在村委工作的,看到有些村民們因為文化程度低、身體不好等原因無法外出務工,導致家裡條件特別不好,就想著要是能在家門口打工就好了”,看著眼前的香菇大棚,駱保國回想起過去的生活,他說到,“2000年以來,我自己在家裡的地裡試著種植香菇,當時不會種,只能跑到外地學習種植香菇的技術, ‘試水’香菇種植嚐到甜頭後,建起了自己的香菇大棚。”

“一個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家一起富,那才是本事!”駱保國誠懇地說到。脫貧攻堅的號角吹響以來,駱保國積極主動與鎮村聯絡,2017年,下窪鎮引進香菇種植作為產業扶貧的主導產業之一,同時,積極爭取扶貧項目資金100萬元,高標準建設香菇種植基地,按照“合作社+農戶+精準扶貧”的現代發展模式,以建基地、帶農戶、精準扶貧,來帶領更多貧困戶通過發展特色產業致富奔小康。目前,杜莊村食用菌種植基地已建成102座大棚,香菇遠銷福建、廣東等地,輻射帶動周邊貧困戶300餘戶,人均月收入在2400元左右。

“今年香菇產量比去年番了一番,預計年收益能達200萬元。”合作社負責人駱保國說話間臉上堆滿了笑意。從600筒的菌棒到60萬筒,從10000元的收入到200萬元,從村支書到扶貧致富的帶頭人,這數據的背後是駱保國對香菇產業的艱苦付出。

駱保國以自身努力實現增收,同時帶領貧困群眾走上致富路的脫貧故事只是該縣以致富帶頭人為抓手,推進產業發展,拓寬增收路徑,實現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該縣針對貧困戶思想保守、缺技術、沒幹勁、少產業的狀況,注重激活內生動力,按照“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的思路,積極開展產業扶貧致富帶頭人培養,實現了“扶志、扶智、扶產業”,有效的推動了農業特色扶貧產業發展,促進了貧困群眾增收和脫貧。至目前,全縣創業致富帶頭人已發展到300餘人,通過用工和帶動發展的方式,實現3300餘名貧困人口實現增收,許多在致富帶頭人企業務工的貧困戶年均收入達到一萬餘元,創業致富帶頭人已成為推進扶貧產業發展,實現貧困人口脫貧增收的一支重要力量。


【新聞熱線:0371—53306921,15617709537 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