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后”护士王语嫣:再续《天龙八部》之守襄阳屠新冠

她聪明伶俐,博学多识,

见其背影,防护服加身,宛若铠甲;

疫情当前,她主动请缨,

奔赴武侠名城“襄阳”,

以医书为秘籍,救死扶伤,温暖人心;

她是“95后”援襄护士王语嫣,

与金庸笔下的神仙姐姐同名,

也是患者眼中清丽善良的“小王妹妹”。


“我有一个武侠梦”

王语嫣出生于1995年,是土生土长的沈阳人。父亲是个铁杆“金庸迷”,他期望女儿如书中的人物一样博学多才,满腹经纶,故而为她起名“王语嫣”。

受到父亲熏染,小语嫣看了很多金庸的小说和影视剧,不仅成为了地道的小“金庸迷”,也曾豪言壮志,“我有一个武侠梦,身怀武功,闯荡江湖,拯救苍生。”


中学时,王语嫣品学兼优,出类拔萃。她被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努力向上的医生所吸引,立志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毕业时,她不顾老师劝阻,放弃考入省重点的机会,毅然报考了护理专业。


毕业后,王语嫣进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工作。此时,她和武侠书中的王语嫣一样,虽然不会一招半式武功,但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头脑。


“医院是我的‘门派’,医书是我的‘武功秘籍’,我要拔剑出鞘,尽我所能去战斗啦!”王语嫣踌躇满志。


初入工作,王语嫣年龄虽小,业务却熟练。“工作前,我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做过两年培训学员,去过四个科室,内外科都有,对临床工作已经很熟悉。” 因此,她没有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新人,而是和同事们一样加班加点工作,钻研业务技术,保持高水平护理。

三年过去,王语嫣始终保持着年轻人应有的朝气和冲劲,医院的培养让她迅速成长。“在医院工作,看起来枯燥乏味,但我内心踏实。” 她坚定地说,既然选择学医,就必须用一生的忠诚和热忱对待它。


王语嫣入襄阳

“疫情出现后,医院号召大家去武汉支援,我第一时间就报名了,很遗憾,由于我年龄相对较小,没有入选;后来‘一省包一市’政策出来后,医院又号召去襄阳,我入选了。”


作为“95后”,王语嫣是辽宁省第一批援襄队员,也是医疗队中年龄最小的成员。


2月12日23时许,王语嫣跟随大部队到达襄阳。她告诉记者,襄阳是金庸小说中的武侠名城,她和《天龙八部》中的神仙姐姐同名,也许从出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她和襄阳的缘分。


“希望再续天龙八部之守襄阳屠新冠。”王语嫣信心满满。

王语嫣来到襄阳后被安排到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每天的基础工作是负责隔离病房中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和用药、照护等。


完成本职工作后,她会变身护工、保洁兼心理医生。为患者送饭、打水、清理生活垃圾;协助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吃饭、去卫生间;也会通过聊天等方式为患者纾解心理压力。


进入隔离区,防护服上的“王语嫣”三个字备受关注。“你是金庸迷吗?”七旬爷爷好奇地问。“是呀,不过我不是神仙姐姐,我是来自沈阳的王语嫣,大家可以叫我小王妹妹。”她调皮回答。


从此,东北姑娘王语嫣为隔离区内的患者们带来了无数欢乐。

让王语嫣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老爷爷,因为被隔离,思念家人,食不下咽,味同嚼蜡,勉强吃几口就安静躺在病床上。“看着郁郁寡欢的爷爷,我也很难受,就经常陪他聊聊天。”

“zi jing(汉语拼音二声)”

爷爷望着王语嫣说。

“啥,爷爷你说啥?”

“zi jing”

“啥?”

“zi jing”

“啥?”

……

几番问答后,爷爷被满脸疑惑的小王妹妹逗得哈哈大笑。经过病友翻译才知道原来爷爷是要“纸巾”。

当“东北话遇上湖北话”,两人的聊天闹出了很多笑话,只能靠病房里的病友翻译。“我们的关系越来越好,爷爷也越来越放松,忧虑也有所缓解。”王语嫣笑说。

在隔离区,湿巾尤为紧缺,王语嫣经常把自己的湿巾拿给患者们使用。“谢谢你,小王妹妹!”这也是患者们经常对她说的话。


王语嫣出襄阳

“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我虽然是个女孩,也不会武功,但国家遇到疫情这样的困难,我就要运用自己的专长,去尽自己一份责任。”王语嫣如是说。


如今,在这场战“疫”中,王语嫣和辽宁省对口支援襄阳医疗队中的389名队员圆满完成了支援任务。对口支援襄阳期间,辽宁省负责的四家县级医院均实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清零”。


3月21日,王语嫣随大队部一起离开襄阳。返程途中,王语嫣许下承诺:一定会和家人再来襄阳,穿着汉服在唐城拍美美的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