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古碑鎮:移風易俗,打造鄉村振興“樣板房”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逐漸消退,“縣摘帽”、鄉村振興等重點工程再次拉開帷幕走向臺前。為儘快將疫情耽誤的進度搶回來,金寨縣古碑鎮密集開展系列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在“舊戰壕”裡拿出“新武器”,通過發放“振風”超市積分券、評比鄉村“紅黑榜”、推行“喪葬簡辦”為困難群眾“去陋習、拔窮根”,將文明鄉風打造成鄉村振興的“樣板房”。

金寨县古碑镇:移风易俗,打造乡村振兴“样板房”

建設“振風”超市,讓“扶貧”變為“扶善”“扶勤”。三月尾,就在疫情形勢基本得到控制、鎮裡逐步放開交通管制之際,古碑鎮宋河村又要開始評振風超市積分的消息就在村民中不脛而走,護林員老李就是其中的一個。“因為疫情待屋裡不敢出門,家裡糧米都吃得差不多了,這次發放積分券我一早就過來了”。在村民評比、張榜公示等流程走下來後老李如願的拿到了45個積分,而這足以讓他兌換半個月生活物資。在該村,像老李這樣參加公益性崗位、自覺做到“紅白事不辦”或者報名了疫情防控志願者前來領積分券的群眾一共有十幾位。“自從村裡開始振風超市評比後,我村村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最明顯的就是本次防控疫情中有很多群眾主動報名志願者、送來愛心捐贈”,面對鏡頭,該村楊先明書記難掩心中喜悅。振風超市建設一年多時間以來,該鎮村風民風有了很大的改觀,其中最直接的指標就是去年以來在金寨縣各類文明評比中,該鎮不光是上榜數量還是質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移風易俗”再發力,“紅黑榜”圈住“好人緣”。為更好地發揚“鄉賢文化”,做大“好人品牌”,撬動全社會“崇德向善”,該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精準施力開展鄉村“紅黑榜”評比。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深挖農村鄉賢,通過禮遇、保障“防疫好人”來促進鄉風文明,為鄉村精神文明振興貢獻“榜樣力量”。3月20日,該鎮司馬村文明實踐廣場突然“熱鬧了起來”,作為該鎮疫情發生以來第一個評比紅黑榜的村,該村舒久冉書記笑著對別人說“司馬是今年第一個吃螃蟹的村”。司馬村敢這麼做的底氣來自村裡“紅榜”上公佈的十位“好人”,他們有的是防疫志願者、有的是“紅白事不辦”的先進、有的是助人為樂的好人。疫情發生後,該村全體黨員群眾齊上陣,化身“志願者”“守夜人”,為防控宣傳、勸返點值守、物資運輸奉獻自己力量,該村周訓君、汪顯存、舒久君、李智等更是不懼刺骨風雪主動挑起惡劣環境下的執勤重任。通過本次評選,既對疫情期間的奉獻者們“有了交代”,也給接下來鄉村振興“長征”中的奮鬥者們“帶來了希望”,“紅黑榜”真正圈住了鄉村的“好人緣”。

從“覺得挺新鮮”到“看得到的實惠”;從“評比無人問津”到“個個創先進”;從“脫貧等靠要”到“致富傳幫帶”。古碑鎮的文明鄉風“樣板房”越搭越多、越建越漂亮,這帶來的顯著變化是:困難群眾希望的眼神越來越濃、鄉村振興的底氣越來越足。(盧神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