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給關羽封侯,關羽拒絕,為何卻對曹操給的漢壽亭侯視如生命?

紅雲文化社


我們先來說一下關羽,關羽,字長生,後改叫雲長。三國演義說他早些時候販瓜賣棗,所以是紅臉。三國志上也沒做過多描述,只說他犯事,對他家裡一無所知,而且三國的將領一般都喜歡自爆家門時帶個地名。比如常山趙子龍,燕人張翼德。所以大多數人都認為關羽先期的犯事可能並不太光彩,所以自己不想提及,為怕別人去調查,而且父母,家族也沒有交代過。

關羽其實在進入劉備集團開始,並沒有三國演義裡那樣的神話,溫酒斬華雄,單挑黃巾名將之類的。大多時候都是跟著劉備疲憊奔命,大多數時間都是在逃亡。

遇到曹操後,立下了第一大功,斬顏良。這也讓他一戰成名,因為顏良是屬於真正的河北名將,早已名氣在外。也是因為這一功勞,所以曹操對他上馬金下馬銀,成為漢壽亭侯。為什麼關羽沒有拒封呢,個人認為他剛開始是準備呆在曹營的,而且這個封號是明正言順漢朝封的,他是從漢獻帝上的拿的封印。所以他不會拒絕,而且關羽其實至始至終都是對漢朝正統存在敬意與愛護的,想效忠於漢室的。但知道憑自己的現存力量是不能與曹操抗衡,所以就又回到了打著興復漢室江山的劉備那邊。但其實從本質上他是不認定劉備是漢室後裔的,所以劉備封王時他就感覺到劉備已經忘了當初的初心,所以拒受劉備的封號,乃至後來想憑藉現有的力量做最後的反擊,直到敗走麥城時其實他已做好了最後的打算,知道恢復漢室江山已無多大可能了,但他已經盡力了。所以後世在後來一直神話他,主要還是看重他對漢室江山的忠誠。


跳跳的蝸牛


這個問題並不準確,歷史上關羽並沒有拒絕劉備給他封侯,而是他原本就已經被封為漢壽亭侯,所以劉備沒有再封爵。

在漢代,封侯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蜀漢集團眾將中第一個被封侯的是劉備,他和袁術在盱眙、淮陰大戰時,被封為宜城亭侯。

而劉備第一次給手下封侯是在他奪取了荊州以後。第一個被劉備封侯的是張飛,被封為新亭侯。劉備之所以封張飛而不封關羽原因很簡單,關羽此前已經受封過,而且更正規,所以沒有必要再進行封爵。

在關羽依附曹操期間,因為白馬之戰斬殺顏良之功,曹操表奏獻帝,封關羽為漢壽亭侯。白馬之戰大約在公元200年,比赤壁之戰早了8年,所以關羽封侯比張飛還要早的多。

此後關羽雖然離開曹操,“封其所賜”。不過這個封爵還是繼承了下來,連劉備也是承認的。在勸劉備為漢中王的表章中,關羽的漢壽亭侯赫然在列。

而且雖然關羽和張飛都是亭侯,然而關羽是曹操表奏獻帝所封,而張飛是劉備自己私下所封。相比之下,關羽這個亭侯含金量要更高,劉備不可能多此一舉再封關羽一個新的爵位。

類似的情況還有馬超。馬超割據西涼時,曾經因為討伐郭援、高幹之功和接管馬騰舊部的原因,被封為都亭侯。此後馬超歸順劉備以後,一樣繼續是都亭侯。

由於劉備對封爵控制比較嚴格,因此到他稱漢中王時,手下只有馬超、關羽、張飛三人是亭侯,其他人都沒有爵位。劉備稱帝后,馬超、張飛才被封為鄉侯,進了一步。而關羽由於此前已經去世,再次錯過劉備的封爵。

所以關羽從來沒有拒絕過劉備的封爵。如果劉備要封他,以關羽對劉備的忠心看,他也不可能拒絕。


不沉的經遠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說明一點,關羽並沒有拒絕劉備給他封侯,因為關羽有侯爵在身,就是“漢壽亭侯”。

關羽拒絕的是劉備敕封的五虎上將,因為關羽看不起黃忠,覺得跟他同列為五虎上將是一種恥辱,所以拒絕,最後被說服,也高高興興的接受了敕封,拒絕敕封只是其中的一個小插曲而已。

而並不是要拒絕劉備的敕封,只是有一些抱怨,覺得黃忠不配這麼高的職稱,如果黃忠都配了,那整個五虎上將的含金量就很低了。

來看看為什麼又接受曹操的漢壽亭侯呢?

首先,這裡還是有一個錯誤的地方,因為這個侯爵不是曹操封的,是漢朝皇帝漢獻帝封的,只是曹操去找漢獻帝強制申請來的。

這一點從他的封爵中也可以證明出來,關羽的爵位壽亭侯,漢壽亭侯的“漢”指的就是漢朝,表示是漢朝正宗。

至於說為什麼視之如命,我覺得沒有那麼誇張,這個稱號對於關羽來說,除了他漢朝正宗侯爵稱號外,沒有任何用處,漢朝都沒落到那個時情況了,也不可能給他“食邑”,簡單說是不給他開工資的。

至於關羽為什麼很珍惜這個侯爵稱號,因為與他的志向有關,關羽是劉備陣營大將,也視劉備為兄長,他們一開始也因為志同道合而走到一起,他們有共同的目標就是匡扶漢室,所以對於漢朝的爵位,關羽珍惜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於說是曹操給的漢壽亭侯這是不準確的。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算曹操以魏國的公爵敕封關羽,關羽是肯定不會接受曹操的敕封的,不罵他一頓都算是念舊情了,說不定連來使都給斬了。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問題中所出現的問題已指出,希望不同意見指出,如果能幫到大家,幫忙點個贊。


賽半仙


因為歷史上劉備沒有給關羽封侯,而蜀國給關羽的追諡又是個惡諡,不適合提起。

但不給關羽封侯又不符合傳統讀者對劉關張的期望。

所以作者就加了劉備給關羽封侯,但關羽因為已被漢室冊封,更加名正言順所以不授的情節。

順便插一嘴,曹魏陣營的夏侯惇。曹操稱王以後,把自己的部下改封魏官。而自己的功勳夏侯惇,因為曹操一直沒把他當部下看,所以沒有封。但夏侯惇堅持自己要當魏官而不當漢官,屢次請求,最後曹操不得已封了他魏官。

關羽這一段,當初作者可能反向參考了這個情節。




漢魏英雄傳


關羽接受這個侯爵接受的心安理得——雖然這個人情實際上是你曹操給我的,但是畢竟上面蓋的是大漢天子的玉璽,我領的是漢朝的侯,不是你曹操的侯,那我還有什麼不能拿的呢?正好,還能體現我是大漢的臣子,豈不美哉?


這也能解釋為什麼終關羽一生沒有獲得劉備的封侯的原因——關羽死的時候,劉備還僅僅是漢中王,不是皇帝。


星河區塊鏈大講堂


單演義而言關羽對漢壽亭侯視若生命有兩個原因

第一:關羽一心侍漢。桃園結義一章中“劉備、關羽、張飛,雖然異姓,既結為兄弟,則同心協力,救困扶危;上報國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願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實鑑此心,背義忘恩,天人共戮!”

演義裡關羽懷有報效朝廷匡扶天下的胸懷志向,他效忠的對象是大漢皇帝自然對漢獻帝封賞爵位視若生命。

三兄弟齊首共進

第二:關羽忠義。關羽雖然出身社會底層但熟讀春秋,以忠義作為自己安身立命根本,降曹三個條件第一位就是 “降漢不降曹 ”,一心想為東漢朝廷立功,得到漢靈帝或漢獻帝的認可,成為東漢政府體制內的一員,來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取自不語者


曹操給的漢壽亭侯是以漢獻帝的名義給與的,也就是漢室正統的封號,關羽當然是愛如性命,劉備給的那就比較不正統了……


黃亮0504


因為二者含金量不同,一個是東漢,一個是蜀漢,曹操那個代表是東漢,那是天下一統的朝廷,劉備那個是蜀漢,那是偏於一隅的尚未統一天下朝廷。所以,關羽不傻,分得很清楚!

從某些人陰謀論看來,這是劉備害死關羽的誘因!因為關羽不願意接受劉備封侯,卻願意接受曹操的封侯,在劉備看來,關羽忠於漢室,不忠於蜀漢,必將成為劉備後來稱帝的一大障礙!劉備深知,關羽的忠義是全無古人,後無來者,但他忠的是東漢,跟著劉備幹也是因為劉備喊著要興復漢室,而實際上劉備自己要當皇帝(由來已久,大兒叫劉封,小兒叫劉禪,封禪只有皇帝有資格),自然劉備認為以後稱帝關羽肯定會反對,因此,有人認為,關羽不接受劉備的封侯是劉備害死關羽的一大誘因!

當然,這個陰謀論,只能是胡亂猜測,從整個三國來看,無論是劉備當時的實力,還是劉備對關羽的依仗程度,以及當時三分天下的形勢來看,劉備根本就沒有害死關羽的理由!


布達拉宮上的梵音


1.三國形成於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稱魏文帝始;而關羽封侯是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向朝廷上表,請封關羽為漢壽亭侯。因此漢壽亭侯是漢帝所授,名正而言順。

2.漢朝爵位隨秦制,東漢末年的爵位共分二十級,最高就是徹侯。為避漢武帝劉徹的諱,後來稱徹侯為列侯,而列侯又分縣、鄉和亭侯。這個爵位可以說非常的高,公元200年前後,曹操的爵位也不過是費亭侯、而劉備也同樣是宜城亭侯。這是一種很高的榮耀。

3.這個爵位來自於實實在在的軍功,通過軍功封王封爵,封妻廕子是那個時候每個人的夢想。

4.劉備稱漢中王前,劉備集團只有三個人有大漢王朝正式冊封的爵位:劉備、關羽和馬超。所以為了劉備集團的榮耀和號召力關羽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

綜上四點吧,可以看出關二爺為什麼一直以漢壽亭侯自居。


常樹灣子龍


題目所述略有偏差,關羽在世的時候,劉備從未對其有過任何的封爵。至於漢壽亭侯一爵,也不是曹操所封,而是曹操表奏給漢獻帝劉協,而後漢獻帝才明面任命的。原因如下。

關羽漢壽亭侯這一爵位的由來

在建安五年的時候,劉備奉命去討伐袁術。行至途中,忽聞袁術已暴斃,進而輾轉徐州,殺徐州刺史車胄並公開反對曹操。

在建安五年這個時間裡,曹操勢力已經準備和北方霸主袁紹展開對決了。劉備這個時候的反抗,在曹操一方看來,必定是曹袁雙方對決時最不穩定的因素。同時,“衣帶詔”事件的爆發,更是讓曹操勢力視劉備為眼中釘。

因此,為了拔除劉備這一不穩定的因素,曹操再次親征徐州。雖然劉備勢力對曹軍展開激烈的反抗,但仍然不是曹軍的對手。很快,劉備把妻子託付給關羽保護後便北上投袁紹,而關羽則在下邳外的一處小山坡中被曹軍包圍,最後也不得不暫投曹操。

曹操對關羽這一員猛將一直有想法,在得到關羽的暫時投降後,曹操就封關羽為偏將軍,五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百般關愛關羽。但可惜的是,關羽一直對此表示抗拒。可曹操的這一番心意也不全白費,在解白馬之圍時,關羽就藉著赤兔馬之便前去刺顏良於馬下,斬首級而去。也正是因為這一戰,關羽立下了大功。

在漢代的侯爵中,一共有五個等次,分別是郡侯、縣侯、鄉侯、亭侯,以及關內侯。因為白馬一戰,關羽被漢朝廷封為漢壽亭侯。亭侯這一爵位雖低於郡縣鄉等侯爵,但終究還是漢朝廷封的正統侯爵。而在當時的劉備勢力中,能正統的接受漢朝廷封爵的,僅有劉備和馬超等少數人。

關羽生前,劉備僅是漢中王,無封爵的權力

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的時候,關羽趁著曹操和孫權爭合肥之際,發動了襄樊之戰。

同年,劉備勢力在漢中之戰中勝利,並斬殺了曹方有名的大將夏侯淵。同時,劉備在三次辭拒不得之後,被麾下眾人推為漢中王。劉備晉升為漢中王后,開始對麾下的眾人進行一一封賞。但奈何他只是一個王,只能封將軍,並無封爵的權力。畢竟,雖然為亂世,這種情況應該不由漢朝廷做主。但是,劉備卻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且以“匡扶漢室”等為理想。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劉備只能遵守漢朝廷的制度,不能出現逾越之況。所以,在對麾下眾人的封賞中,多為前後左右等將軍。而關羽,則是被封為前將軍,五虎上將之首。而這一官位也一直伴隨著關羽一生。

在關羽敗走麥城,被江東孫權所殺,劉備在公元221年建立蜀漢之前,關羽的爵位也就停留在漢壽亭侯這一層次上。

關羽曾介意官位的高低

劉備在漢中晉升為漢中王后,便開始封賞麾下的文臣武將。因為當時的關羽正在鎮守荊州,所以,劉備就派遣費詩為使者,捧誥命到荊州。

當費詩到了荊州,和關羽進行一番禮儀的問候後,關羽開口的第一句,就是問劉備封了他什麼爵位。

從上面這張圖片中,我們不難看出兩個信息:

1、關羽還是介意自己官位的高低,而且還把自己的定位放在何爵這一層次。換句話來說,關羽還是希望自己的亭侯往上挪一挪的。

2、關羽不希望和黃忠為同一等級。不僅僅是因為黃忠在長沙之戰的時候,落了他關羽的面子;還是因為關羽不服黃忠,看不起黃忠的遲暮之軀。

所以說,在劉備封關羽為前將軍一職時,關羽最初還是看不上眼的。這不是因為關羽嫌棄劉備的封賞,而是因為有著漢壽亭侯這一漢朝廷正統的官職在身,眼光自然會放高一點。

漢壽亭侯是曹操所表奏,漢獻帝所封,關羽接受的心安理得

關羽在下邳暫投曹操的時候,就明確的約法三章,自己是投降於漢朝廷,而不是投降於曹操。而曹操所封的偏將軍,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過漢獻帝之手的。

雖然,在這個時候,漢獻帝是曹操手中的籌碼,而曹操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不管曹操是否挾天子,其在封賞高官職的時候,都會稟報給漢獻帝,再有漢獻帝去封賞。儘管這樣有立牌坊的嫌疑,但是一個好的名聲,正統的封賞還是有一定的含金量的。

而劉備勢力中,劉備就一直以漢室宗親的身份自居,而後更是天子口中的“大漢皇叔”。在這一點上,劉備在蜀漢勢力的眼中,就是大漢的延續。而且,劉備勢力的眾人也都是以“匡扶漢室”為目標的。

因此,當曹操因為關羽在白馬一役中的精彩表現,要給他封侯爵時,便表奏給了漢獻帝。當時,漢獻帝對劉備勢力還是存在著一點期望,希望劉備能夠解救於他水火之中。所以,當曹操表奏給漢獻帝時,漢獻帝很爽快的封了關羽一個亭侯的爵位。

所謂青雲直上,光宗耀祖。漢獻帝作為當時的正統,能夠給自己一個侯爵的身份,在關羽看來,就是一種榮耀。而且,這個爵位和榮耀並不與劉備相沖,所以他接受的心安理得。

總而言之,關羽身上的漢壽亭侯這一爵位,並不是說他把這視如生命,也不是說他有多忠於曹操,更不是說劉備沒有封賞。而是漢壽亭侯直接來源於漢朝廷,而劉備也因為身份的限制,以及為了避免功高蓋主,無處可賞的尷尬局面,才有了“前將軍”一職給關羽。

因此,在個人看來,題目所述有所偏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