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踐和王后雅魚,在吳國共同經歷屈辱,為何復國後雅魚要自殺?

張春財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的鬥爭家喻戶曉,人人都知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卻很少有人瞭解越王的妻子雅魚。

在越王勾踐還只是太子的時候,雅魚就嫁給了勾踐成為越國的太子妃,在勾踐成為越王以後,雅魚也被封為了越王妃,這個越王妃可不簡單啊,跟隨越王一起到了吳國,但卻在勾踐打敗夫差後選擇自殺。

在勾踐與夫差大戰時,雅魚將守衛後宮的士兵派去幫助勾踐作戰,使得宮中無人可守,成了一座空城。在越國即將戰敗前,越王妃雅魚帶著一眾妃子準備殉國,她讓人在皇宮周圍架起乾柴 在乾柴上澆上油脂,手持火把,只要一聽到越國戰敗的消息,就點火殉國。


越國終究是敗了,而且敗得一塌糊塗,越王勾踐和眾大臣們都帶上手銬腳鐐前往吳國,雅魚也隨著勾踐一同前往。這個女人深知勾踐的個性,她必須得去陪著勾踐。

在越國當俘虜這段日子,身穿麻衣粗布,每天像下人一樣伺候夫差。勾踐忍辱負重,就為等待重回越國之時。夫差的大臣勸夫差殺了勾踐,可夫差這人自以為是,或者說是享受這種羞辱勾踐的快感,不願殺勾踐。




恰逢晉國使臣來訪吳國,這可是千載難逢殺勾踐的好時候,有大臣伍子胥向吳王建議,讓勾踐的妻子去陪晉國使臣,這樣可以檢測勾踐的忠心程度,我認為其實伍子胥的主要是想勾踐氣急敗壞忍不了這屈辱,露出自己的目的,好讓吳王殺了他。可這勾踐到也是能忍,愣是讓雅魚去陪了晉國使臣。這一舉動,也讓吳王更加相信勾踐的忠心。


等到勾踐終於回到越國後,臥薪嚐膽也正式開始了。雅魚此時依然默默地陪伴著勾踐。終於,越國打敗了吳國,報了大仇,這時越王妃雅魚也選擇結束了她的生命。我想為什麼雅魚會在報仇雪恨後自殺,主要有兩個原因:

一.她在吳國受了屈辱,陪了晉國使臣。古代女子那樣重視貞潔,何況她是越國的王后,即使是當時迫不得已,勾踐也沒有表示要追究,但也難逃眾人的口舌,要知道,流言是可以殺人於無形的。更何況,勾踐真的會不介意嘛,這恐怕難說。


二是因為她是勾踐受屈辱的見證者,沒有那個帝王會希望有人知道自己受的這些屈辱吧,哪怕今天臥薪嚐膽被用來當做正面教材。當初跟勾踐一起在吳國受苦的人有大臣文仲、范蠡和雅魚。范蠡選擇了在事成之後辭官,遠離朝政,而文仲選擇留下,或許他以為同越王患過難,越王必定不會虧待他,可最終他被越王勾踐以莫須有的罪名殺了。或許正是因為雅魚意識到這點,又或者說她太瞭解勾踐是個怎樣的人,能同患難,缺不願共甘苦,所以雅魚選擇了自殺這樣有臉面的離開。這樣還能讓勾踐記住她陪他患難與共的恩情。這種行為也讓勾踐選擇體面的埋葬了她,以整個皇宮作為陵寢。

可以說雅魚這個女人,太了不起,她夠忠烈,胸懷博大,堅韌不屈,也能忍辱負重。最後選擇讓所有人都只記得她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