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80年,油畫《父親》轟動了全國,也讓羅中立這個名字隨之被載入史冊。當時羅中立32歲,年富力盛,正是創作寫實性油畫水平最高的時候,因此,就誕生了這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作品。憑藉這幅作品,他在當年年底獲得“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的金獎,從此,一舉成名。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1948年生於重慶。藝術家,教育家,四川美術學院校長。1968年四川美術學院附中畢業後去大巴山工作達十年之久。1978年考入四川美術學院油畫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4年晉升為副教授,同年赴比利時皇家美術學院研修,1986年3月返校。1993年晉升為教授。現任四川美術學院院長,中國當代藝術院院長,全國人大代表,享受國家政府津貼的專家,中國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中國油畫協會副主席,重慶市美術家協會主席、重慶市文聯主席。1997年被評為文化部百位“德藝雙馨”的藝術家,1998年被評為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羅中立是四川畫派的中堅人物,他的作品一直以巴山農民的生活、愛情作為創作素材,著力於表現巴山人的純真善良、勤勞簡樸的天性。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48年,羅中立出生於重慶,父親是一位藝術愛好者,工作之餘喜歡帶著兩個兒子出去畫畫,這對於小時候的羅中立產生了很大影響,畫畫愛好也伴隨了他此後的時光。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到了少年時代,哥哥的同學在川美附中唸書,為了諮詢考學情況,羅中立從小龍坎一路走到黃桷坪。出門時恰巧碰到下雨,羅中立心疼腳上的鞋子會被打溼弄髒,便脫下鞋打著赤腳走了近兩個小時,趕到黃桷坪時,又忙在附近找了個池塘把腳上的泥巴洗乾淨,穿上鞋子繼續走到哥哥的學校。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那天外面的雨從早到晚一直下個不停,羅中立站在校門外,豔羨地看著學校裡進進出出的人群,感覺每一個人的頭上都頂著神聖的光環。可直到天黑,哥哥的同學都沒有來。一個川美老師的母親看到了他,出於善心,便將他帶到學校的男生寢室讓他住了一晚。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後來,已經成名的羅中立回憶起那個晚上,仍然記得那一夜淅淅瀝瀝沒有斷續的雨水,聽著雨聲,羅中立激動地一夜未眠,“我進了川美附中,還住了下來,第一次覺得自己離藝術殿堂那麼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從學校回來後,羅中立更加勤奮學習,終於在1964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川美附中。曾經的夢想變成現實,羅中立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那個年代,滿校都張貼著政治標語,校園裡提供不了好的寫生氛圍,偷偷地翻院牆出去畫畫成了常事,一到星期天,羅中立就到食堂裡買一個饅頭,靠著這個充飢,在外面一畫就是一整天。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但很快,在川美附中的生活結束了。畢了業的羅中立響應國家號召,回到四川達縣大巴山生活了10年。10年的大巴山生活給了羅中立此後繪畫創作上的靈感來源。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77年,已近而立之年的羅中立從窮苦的大巴山走了出來,參加了當年國家恢復高考後的第一次考試。結果後來的人們都已經知道,30歲的羅中立順利考入川美油畫系,成為班上年齡最大的一名學生。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伴隨川美77級瘋狂出名的還有他們的好學之風。學校組織看電影,一場電影下來,學生們腦海裡便有了大致印象,很多鏡頭就要在紙上默畫出來,以至於最後每個寢室牆上都掛滿了這樣的作品。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那個時候學校資料奇缺,有一年進了一套日本畫冊《世界美術全集》,老師需要帶領學生排隊看畫冊,每次看時都要經過一番虔誠的儀式:洗手、帶白手套,到後來乾脆平鋪在玻璃櫃裡,每天展覽一頁,羅中立就整日圍著這個玻璃櫃轉,一本30頁的畫冊要一個月才能看完。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80年全國第二屆青年美展臨近,在重慶三十七八度的炎夏,激情高漲的羅中立就在黃桷坪一個10平方米的閣樓裡開始了創作。根據在大巴山的生活經歷,羅中立畫出了高達2米、和偉人畫像規格一般的《父親》。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這幅油畫憑藉著它的獨特魅力無疑影響了後來的無數人們,但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父親》的創作並不是一氣呵成,而是反覆易了3稿。第一幅畫畫的是一位在除夕夜堅守崗位守糞的農民;第二幅取名為《粒粒皆辛苦》,畫講的是一位辛勤的農民滿臉掛滿汗珠在掃糧食;可這些都不能讓羅中立滿意,在反覆推敲後,羅中立將人物的側面肖像換成正面頭像,人物變成了一個帶著舊軍帽的男人,並取名為《生產隊長》。但這仍舊沒有將羅中立內心想表達的情感盡情呈現出來,直到最後,羅中立將人物的帽子去掉,身份去掉,變成了一位普普通通的農民,取名為《我的父親》。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80年12月,吳冠中將羅中立的參展作品《我的父親》改名為《父親》,並獲得了1981年青年美展金獎,被中國美術館以400塊錢的價格收藏,這對於當年月工資只有31塊錢的羅中立來說,相當於一年多的工資。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其實,羅中立尚有許多小品畫,這些作品表現了畫家較不為人熟知的另一面;他的“歐洲寫生”即屬這一類創作。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1995年羅中立趁著到比利時展覽之便,旅行了大半個歐洲,當然也帶回了為相當數量的“歐洲見聞錄”。隨著他的目光,我們似乎也來到了歐洲,進入了古老的修道院中,看見了羅馬的興敗,荷蘭的風車景緻與威尼斯的水上風情,也親身經歷了一場西班牙的鬥牛……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的“寫生作品”是他在行程緊湊的旅途中,“身到、眼到、手到”不假思索的信手拈來之作,因此筆調十分即興,而與他的“構圖”作品大異其趣。但,仔細品味之下,“旅行中的羅中立”與“畫室中的羅中立”雖然外貌不同,骨子裡應該仍是同一個人。


這些“寫生”作品在即興中,仍然散發出一份樸拙凝練的力道,一如隱隱約約深藏在他的“構圖”作品中的所表露的特有質地一般。他的歐洲圖景依舊可以看出他一慣深沉厚重的畫風。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30年間,羅中立也已白髮滋生,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畫中表現農民的創作主題,“畫農民是我一生的願望”。2010年,他開始涉足雕塑創作,藝術追求同樣一脈相承。畫家陳丹青說:“我畫的主題一直在變,但是敘述方式不變;羅中立跟我剛好相反,他是主題不變,但是語言和表達方式一直在變。”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羅中立 I 一輩子都在畫貧苦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