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書劍恩仇錄》作為金庸先生第一部武俠小說,從問世至今已被改編成數個不同版本電視劇廣為流傳,而劇中最惹人爭議的就是大反派“乾隆”了!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金庸先生不光把乾隆寫的陰險狡詐,而且風流成性,欺男霸女,壞事做盡!歷史上締造出康乾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在金庸先生筆下,成了不折不扣的壞人?自封“十全老人”的乾隆,又有怎樣的歷史面目?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第一步 否定身世!

金庸先生從一開始就否定乾隆的皇位不正,是個漢人。據野史記載,乾隆是大臣陳閣老所生,當雍正還是皇子時,側妃懷孕,碰巧陳閣老妻子也有身孕,結果側妃生出女兒,陳閣老生出兒子,於是側妃動起歪心思,上演一出“狸貓換太子”的狗血大戲。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劇中,乾隆登基後,太后為掩蓋真相痛下殺手,追殺陳閣老一家,結果陳閣老妻子被紅花會所救,當朝皇帝的身世就被“反清復明”的紅花會所知曉。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其實經過現代考古學家證實,可以肯定的是,乾隆是漢人純屬子虛烏有,當時社會安定國盛民富,再沒人想造反,僅剩的反清復明小撮勢力,眼看復辟無望於是編撰皇帝八卦,痛快痛快嘴罷了。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第二步 強娶弟媳!

《書劍恩仇錄》中乾隆“親弟弟”陳家洛掌管紅花會後,竭力遊說乾隆一起復闢明朝,反遭乾隆利用,挖空心思搗毀了紅花會,不光欺騙親弟弟,居然還垂涎弟媳美色強行霸佔“香香公主”。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香香公主本想說動乾隆反清復明,為心上人了卻心願,後來發現自己太過“天真”,根本沒說動乾隆,還發現乾隆正密謀一網打盡紅花會,於是假借著出宮做禮拜,向陳家洛傳遞紙條“不可相信皇帝”後,拔劍自刎。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香香公主”作為金庸筆下的女神,在她死後金庸還藉助陳家洛的筆寫下了一闕柔腸百轉的詞來悼念女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也?非也?化為蝴蝶。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私通弟媳竟有私生子!

劇中的乾隆風流成性,竟與皇后弟媳有染,還生有一子名為“福康安”!富察傅恆妻子與富察皇后感情甚好,經常進宮與皇后敘舊,可時間一長,乾隆見弟媳生的美貌,便動起歪心思,沒想到與弟媳有染後還生了兒子“福康安”。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據野史記載,皇后得知此事,自覺羞愧難當,一次與乾隆泛舟湖上,聊起此事,反倒乾隆對著皇后一通怒罵,皇后氣的跳水自盡。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歷史上,別看乾隆風流,但他對富察皇后的感情很深,當富察皇后剛生兒子時,乾隆就寫下密詔封為太子,沒想到這個兒子早夭,乾隆為讓皇后開心,帶她四處巡視散心,結果皇后在途中感染風寒,最後是行船途中在船中病逝的。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那麼福康安為何得乾隆如此寵愛?其實說白了都是人之常情,乾隆在富察皇后死後把這份愛轉移到了與富察皇后有血緣關係的侄子身上罷了,可謂是用情至深。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我們普通人只要加以考證都知道是民間八卦的“乾隆野史”,金庸這樣的大文豪為何執意寫進書裡?其實金庸先生首先是個文人,有著文人的情操和氣節,所以他對乾隆到處提字蓋章這事很是不滿。劇中:乾隆被紅花會俘虜,命“黑白無常”看守,一人抓住乾隆的一隻手,金庸先生在書中刻薄的寫到“要是有一人手勁大點就好了,把乾隆的手抓碎,也省得天下名勝字畫都遭他塗炭!”由此可見金庸先生作為文人的可愛之處。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書劍恩仇錄》其實描寫的是群像,一群英雄豪傑組成紅花會欲“反清復明”,因此必然要存在對立面“大清”,所以他才把為首的皇帝乾隆寫的如此不堪,再結合野史只是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金庸“魔改”乾隆血統不正,締造盛世的治世明君,為何不招待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