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陪伴"一聽這個詞就讓我們想到親子之間的陪伴、情侶之間的陪伴,但是小編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陪伴式學習"與"陪伴式工作"。

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發現自己越來越不會學習了,總是學到一半就半途而廢,或者堅持許久也不見效果,這一方面來自於學習的激勵性,而另一方面就來源於學習的相伴性。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當我們還是學生時,學習是一群人的事兒。在我們的身邊有同學的陪伴,大家可以對不懂的問題進行討論,也可以共同吐槽一個學科的變態。那個時候,我們向著共同的目標努力,即使跌倒了也有人扶起來,即使倦怠了看看別人也有了堅持下去的信心。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那個時候,我們對這種陪伴不以為然,總想著趕快長大,擺脫學校,走進社會嘗試新東西。但當我們真正走出校園後,才明白這種陪伴有多麼重要。現在,我們有充分的時間來學習我們想學的一切,沒有人束縛,沒有人逼迫,我們以為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獨立。但是,當我們開始沿著自己想要的路行走時,才發現學習竟然變成了一件這麼難的事情。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在學習一項新技能時,我們發現身邊空無一人,只有我們自己在孤軍奮戰,不會了沒有人去問,猶豫了沒有人鼓勵,甚至我們想做的事情都是不被人理解的。這時候我們終於不用再受別人的管束,想放棄了也終於不會再有人拉你一把,所以,當你獨自努力時,才會發現放棄是如此簡單,無人陪伴的學習真的太難堅持了。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即便是在古代也有伴讀這個"職業"。皇子伴讀正是要時時督促其學習,將來亦能成為其左膀右臂,想來若是無人伴讀,有再好的太傅教學,皇子們的課業也不一定盡如人意。

不僅是在學習上,在工作中,陪伴也十分重要。我們看到很多工作都是"團隊式"的,在一個團隊中,他們各司其職,但卻有相互聯繫,共擔風險,共享收穫,這種一群人一起努力創造價值的工作方式,不僅會使效率翻倍,對於團隊中的人也是大有裨益。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中國古代思想家王陽明曾對他的弟子說"人在仕途,比之退處山林時,其功夫之難十倍,非得良友時時警發砥礪,則其平日之所志向,鮮有不潛移默奪,弛然日就於頹靡者。"意思是"人在仕途,面臨的考驗更多,比起退居山林時的功夫要難十倍,除非有良友時時砥礪提醒,否則很少有人能夠不被俗事所動搖。"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在職場中生存正是如此,在人們找工作時往往會把工作環境考慮進去,如果我們工作時,身邊既無共同分擔之人,又無可以傾訴之人,每天機械性得完成任務,那麼恐怕只有電腦才能做到永不厭倦吧。

陪伴也許是我們長大後最奢侈的禮物了。

陪伴——才能讓你走的更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