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寧願拿三千工資,也不願月賺三萬去擺攤,只是因為面子嗎?

鞠文波


很多人寧願拿3000工資,也不願月賺3萬去擺攤,只是因為面子嗎?

我覺得這並不是因為面子的問題。當一個人真的只是為了錢工作時,月薪3萬肯定更吸引人。這個時候,面子重要與否,他們都無所謂。



那麼,為什麼還有人不去擺地攤呢?我們可以具體分析一下。

一.不同的人群追求也不一樣

拿3000工資的群體可以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享受型群體,另一種是低能力人群。

享受型群體的家庭條件屬於中上水平,屬於富裕階層,生活沒有壓力。工作只是找個事幹,並不靠工資活著,他們工作只是為了體驗。

我們單位有一個前臺,人家開著保時捷上班,月工資不到3000。她的月工資連每個月的油錢都顧不上,她說自己上班就是為了打發寂寞。

並且,很多國企和事業單位,工資只有3000左右,但是福利待遇非常高。五險一金,加上現在有的單位有年金,實際每個月工資相當於有6000左右。有些單位還有一些灰色收入,這裡咱們不討論。而且這些單位晉升空間大,將來還可能得到升遷,掌握權利力,那麼工資其他收入也會隨之增長。



這部分群體肯定不會羨慕擺地攤的,不管你賺多少錢。因為大家的階層和對錢的概念不在一個級別上。

人的能力有差異,有的人學歷不高,工作能力很一般,那麼能拿到3000左右的穩定工作已經不錯了。

比如,環衛工人群體,他們的工資可能3000都不到。

剛畢業的大學生,才開始工作,工作技能各方面都很一般,也就是拿3000左右的工資。這個群體很大,只要他們加以努力,後面的工資也會逐漸提高,他們也不會去擺地攤。

二.如何正確地看待擺地攤?

人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有人說小販的收入很高,月入幾萬,導致大多數人認為擺地攤的收入很高。其實呢,擺攤存在幾個誤區:

第一,真實收入沒那麼高。

擺地攤月入3萬,不是普遍現象。

西安是新一線城市,各種擺地攤的,包括餐飲、蔬菜、水果、賣玩具等 ,平均一個人的攤子月收入在1萬塊錢左右。有些收入高一些的攤子,就需要兩個人照顧。實際大部分攤子都是兩個人在照看,只是你看到的可能只有一個人,還有個搞後勤的很少露面。這樣平均下來,他們每個人的收入也就是6000~8000左右。

第二,出攤時間太長導致無法顧及家庭。

比如,輔導子女教育和照顧老人。攤主出攤不是正常時間,休息時間也沒有,也沒有節假日。



因為不管颳風下雨,你只要一天不出攤,你就一天沒有收入。很多家庭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決定了你無法好好輔導子女,節假日也很少帶孩子出門,和他們交流時間也少。

尤其是子女的教育問題,賺錢是為了生活,更多是為下一代能生活的更好。

為了一個月多賺那點錢去擺攤,而荒廢了子女的教育,就本末倒置,得不償失。大家可以去觀察城中村的學校和商務區的學校。父母擺攤的小孩子,成績包括人生觀、價值觀肯定和上班族的子女不一樣,大家可以實際去觀察。

第三,擺攤也很難,同一種生意不是誰擺都能掙錢。

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一種經商行為,既要有經商頭腦,還要能吃苦耐勞。不是你想擺就能擺的,也有很多擺攤選的行業,或者地方不對不賺錢不搞的。

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網上很多加盟項目,比如,多功能美食車。如果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很多人交了錢,也學習了,但是後面自己實際操作根本賺不到錢,或者是太辛苦,無法堅持。

第四,擺攤的市場容量也有限,一條街多大人流量,對應多少攤位。超過這個數,大家的利潤也會降低。

比如說一個街上有5家賣烤腸的,大家生意都能維持。如果增加到20家,所有人的生意都會受影響。

人生沒有導演,大家都在努力活成想要的樣子。不管是月入3000上班,還是月入3萬擺攤,人們會選擇自己適合的生活方式。看清自己的能力,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一直堅持就可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