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淺水急又很渾,底下淤泥又深的小河怎麼釣魚呢?魚很多的?

宋勿缺


問題中所提到的這幾種做釣難題,在實際垂釣當中並不少見,並且想要在這樣的垂釣環境當中,釣到一個比較好的魚獲的話,沒有足夠魚資源的支撐是非常困難的。也幸好提問者所垂釣的小河有著足夠支撐垂釣的魚資源,所以解決起來只要針對問題對症解決就不會是垂釣難題。


本文要點

1,如何應對水淺,水流急和渾水?

2,淤泥又深該怎樣垂釣?

3,魚資源很多的處理方法?

這三點也正好是提問者所面臨的問題,同樣也是想要釣到一個較好魚獲時,首先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今天咱們就從這三個問題開始著手,解決小河垂釣中的難題。


應對水淺,水流急和渾水的方法

這三個問題雖然都是和水有關,但是在解決思路和方法上並不會受到相互的影響,下面就分別介紹水淺,水流急和渾水的應對方法。

  • 應對水淺的方法

當垂釣水域較淺時一方面代表的是垂釣水深會受到影響,特別是在垂釣器具浮漂上面就有著一定的要求,而在應對水淺這種問題的解決方法上面,就會使用較短的浮漂進行垂釣。

水淺對於釣魚來說還有著另外一個方面的影響,那就是魚類警惕性的提高。在自然水域當中,水越淺對魚類來說就越危險,所以當面對水淺的小河垂釣時,儘量選擇較長的釣竿並在垂釣過程中,要減少人影的晃動和聲音的產生。

  • 應對水流急的方法

在應對水流急的水情進行垂釣時,同樣也是有著兩個方面的內容和解決方法。一方面是可水流的速度可以通過浮漂來改善時的情況,在改善方法上可以通過增加浮漂調目,或者是使用較大吃鉛量的浮漂進行應對。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當水流的非常急,並且任何一種浮漂都無法應對時,那就可以採用繃杆尖的釣法。在具體垂釣當中,需要選擇調性偏軟或者是直接使用並繼杆進行垂釣,當魚吃到鉤餌拉動魚線時,杆尖自然彎曲從而反映給釣魚人中魚信號。

  • 應對渾水的方法

解決渾水帶來的釣魚困擾,那就要先了解造成渾水的方法。比方說如果是泥沙造成的渾水,在應對方法上多以增加餌料味道的濃度來應對。如果是因為藻類較多造成的渾水,在應對的方法上則多以一些刺激性餌料味道添加使用為主。如果是因為工業廢水導致的渾水,那麼基本就告別垂釣可能性了,這也是較為無解的一種情況。

段落小結:在淺水垂釣時儘量的要選擇較短的浮漂和保持安靜,在應對水流急產生的垂釣問題時,多以通過改變浮漂和繃杆尖的方式去解決,在應對渾水的解決方法上還要進行區分對待。


應對淤泥深的方法

像這種小河中淤泥較深的情況發生時,往往對釣魚造成的影響也不是單方面的影響。其中,受淤泥較深的影響,

需要考慮到餌料比重不可過重,避免餌料過分的貼在水底導致空杆現象的增加,另外為了避免這樣的現象,還可以把浮漂目數調整的較高一點。

除了淤泥自身造成的垂釣影響外,還需要考慮到水底不利於魚類的氣體產生,筆者在多次垂釣有著較深淤泥的釣點時,往往在這種情況下釣底是沒有太好的效果的,反而是在釣浮上面找到了感覺,所以在應對這種淤泥深的問題時,還可以考慮釣浮試試。


魚多的處理方法

當某處垂釣水域中魚多時,都會是釣魚人喜聞樂見的情況,可以偏偏在魚多的這種水域,釣魚人魚獲卻出現了千差萬別的情況,這其中的根本就在於應對魚多時,具體的釣法的應用

魚多並不代表這魚情好,像很多競技池塘那樣的密度,一場比賽下來也都釣不到多少魚。哪些釣的不錯的選手也都有著自己較為合適的餌料配方,所以在面對小河魚多時,餌料也是所需要考慮的。當能夠保證上魚速度較快時,才可以考慮較硬的釣竿,較粗的線組,較大的釣鉤等。


最後總結幾句

本文針對垂釣小河時所遇到的水淺,水流急和水渾這三個問題展開詳細的分析,並得出最終的解決方法。特別是針對水底淤泥深的問題時,列舉了必然需要考慮的問題和可能會出現的問題,隨後給出瞭解決的方法,並在最後闡述了在垂釣魚多的魚情時,要多注意餌料和釣法的內容。

我是書嶽釣魚,一位熱愛垂釣,喜愛分享,有點二但卻真實的釣魚人!


書嶽釣魚


水淺水急又渾而且淤泥還深的小河釣魚難度雖然較大,不過並不是不能釣,根據本人經驗推薦採用以下幾種方法:

1、這種水面適合玩微物,用微物竿釣翹嘴、白條、青稍、魴魚等小型魚類。

2、如果釣底的話,建議採用大跑鉛釣法,因為水底淤泥又深建議在子線上加上點泡沫之類的東西,讓餌料在水底浮起來,以方便魚兒找到食物。

3、另一個方法就是繃竿尖釣法,把鉛皮座兩邊的太空豆打開十釐米左右,竿稍顫動即為上魚。

4、可採取拋竿串鉤釣法。因為水流較爭,一樣也需要使用重量大一些的鉛墜。

5、尋找水趨緩的回水灣施釣。尤其是在流水和靜水相結合的部位,食物相對充足,可以採用正常的懸墜釣法施釣。

我是同行漁獵筆記,旨在用實戰指導應用,雖然路很難,我卻一直在努力。關注我,多交流。


同行漁獵筆記


一、淺水垂釣對魚的影響

淺水魚塘(指水深在30釐米以內水域)垂釣難度很大,一般情況下很難釣到魚,只見魚兒遊,不見魚兒咬鉤,釣友望魚興嘆,其影響主要有:

1,浮漂的色彩影響。浮漂製作生產時為醒目,以各種彩色紅、綠、白、黃、藍、黑、瑩光色等塗刷漂身、漂尾。醒目的色彩在淺水中對比大,魚兒不敢靠近這些色彩,增大魚兒的恐懼心,警惕性大大提高,造成淺水魚難釣。

2,浮漂被風吹動,漂尾壓水,隨波起伏晃動,色彩鮮豔對魚的影響。由於水淺,魚與漂處在同一層水面,漂立於整個水層或大於整個水層,魚兒不敢吃食,而且黑漂、送漂現象極難見到,增大了釣魚的難度。

3,釣組的影響。漂腳與墜接觸,細長漂更是如此,距鉤太近,淺水中長短腦線均受此影響,再細的鉤、墜、線在淺水垂釣影響都是大的。常見到餌丟在魚嘴邊它也不張口,人能看見魚,魚也能看見人。魚受驚害怕,四處躲避,保命要緊,更不敢吃食。

4,人影、說話聲、竿影、風聲對魚的影響。淺水中這些影響最大,哪怕是一點極小的動作,魚兒也轟然四逃。常見身體晃動一下,水中魚兒受驚躍出水面,攪動渾水,不敢輕易靠近釣鉤,連小魚也怕,淺水垂釣因此沒有收穫。

5,其他因素影響。淺水氧量足,升溫快,魚兒遊動少,吃食小心;水中微生物含量多,生長快,魚兒缺食現象少。當然還有天氣、水質、餌料等等諸多影響垂釣的原因。

二、垂釣淺水的對策

淺水魚難釣,原因多種,只要找到找準客服影響的方法,還是能釣到魚的。首先要有接近或適合該水域色彩的浮漂,越自然越接近水域色越好,只要能浮在水面,魚兒能大膽吃食就行。枯樹枝、水邊草梗、麥稈、高粱杆、玉米杆、麻桿等物做漂,在淺水區就有意想不到的收穫。有次見一老者,用魚塘裡浮在水面的玉米杆芯做漂,連連上魚,而且是大魚,用正規的的高級浮漂反而不上魚。證明了色彩在淺水中對魚的影響很大。其次人避其影禁其聲,動作輕,少走動站立,儘量離開水邊,遠離釣位靜候魚上鉤。淺水不宜打重窩,只可零星的打輕窩,少量的甩幾粒或不打窩效果好於打窩釣。再就是短腦線(腦線以5~8釐米為佳)。小鉤、細線、輕墜短腦線專釣淺水的組合方式才能克敵制勝。

三、淺水垂釣的經驗

經多次垂釣淺水,我將浮漂改為自然色的小泡沫漂(由直徑為6毫米,長40毫米的硬度較大的泡沫製作),垂釣時用該魚塘底汙泥塗抹,使白色變成黑灰色,從而使魚兒受干擾驚嚇小,吃食加快,上鉤率明顯提高,克服了色彩對魚的影響。

綜上所述,淺水池塘釣魚,必須有良好心態和隱蔽性,就地取材,因水制宜才能有所收穫。小鉤、細線、輕墜、端腦線,超小短漂色不豔,垂釣淺水是關鍵。



瀟灑哥愛餵魚


推薦珠珠釣法,鉛座沉底浮鉤反釣。既抗流水,又避開淤泥,還容易讓魚看到。用三鉛(估計沒人用過,估計是我首創的),具體線組如附圖(草圖,見諒)。

說明:

1.鉛座A按正常調漂調整,露出所需釣目,太空豆兩斷固定。作用是提高浮漂靈敏度。如果沒有鉛座A,浮漂直接拉到鉛座B形成直角影響主線活動。

2.鉛座B沉底,上太空豆拉開10至15釐米,重量自由調控。作用是固定浮漂,抗走水。

3.鉛座C固定浮鉤(重量儘量小,保持不被浮鉤拉起就行),與鉛座B距離5釐米左右,起到拉開與主線的距離的作用,避免魚趁線假信號。

注意:拋竿後定漂後,適當回拉,讓鉛座B與鉛座C拉開平鋪。


琦玉侗品


第一,水太淺有兩種辦法,一種是用短漂,另一種可以用七星漂加朝天鉤。

第二,水流比較急且淤泥比較深的情況我們可以選擇重鉛到底然後滑鉛去作釣。

第三,綜合以上問題和方法出了重鉛加滑鉛以外的基礎上可以選擇打滿竿,這樣用鉛墜和竿梢拉直我們的線,這樣浮漂立於水中,這樣信號都會看見。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謝謝!





愛釣魚的夏老師


一種方法路亞,餌用瓜子亮片,有奇效。第二種臺釣的話釣杆尖,杆尖抖動就提竿。



霧裡看花119


看你要什麼魚了,樓上幾位所說的朝天勾,跑鉛和崩尖子都是釣底的方法,但是底有底的好處,行程有行程的好處,橫向移動也是增加行程,重鉛穿至中層,中下層,離底一漂深,試試是什麼魚,如果浮漂移動過快,雙鉛定漂減緩移動速度(加水線上不是加子線上那種)如果過分鬧小魚,直接拔漂玩兒崩尖子或者換小漂玩跑鉛,無定法,多嘗試,換個水層就代表換種魚


白鰱教主大爭哥


可以用劃鉛 漂稍微調的高點



東山小吳


解決水淺、水急、淤泥的問題,說一下我個人的經驗,感覺很簡單:用七星漂雙鉤提燈釣法。

1.七星漂不怕水淺。

2.雙鉤:一個鉛墜朝天鉤,在下;一個3-6號袖鉤在上,根據淤泥深淺確定兩個鉤的間距,一般5到10釐米,可保證上鉤在淤泥之上。

3.提燈釣法:輕輕將鉤提離水底10釐米左右,再輕輕放下,不斷重複。目的為一是:可以隨時調整位置;二是如鉤入泥中可提出;三是:水混魚不易找到餌,提拉動餌可引起魚的注意增加吃鉤率。

以上是個人實踐經驗,不當之處見諒!


老友釣魚實錄


無漂看釣法應對這樣的很好 微鉛 掛活餌 看杆稍抖動 利用水流讓活餌形成動態 當魚攻擊的時候 杆稍就會發生彎曲的動態 即使提杆中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