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中尋機-東莞製造戰疫錄③║東莞“跨界”轉產大軍,位居全省第一

走進長安鎮的旭宇光電有限公司一號廠房,生產車間的固晶站、焊線站的機器全部運轉,車間裡的工人不多,大家在輕快的音樂聲中有條不紊地操作工序。

今年2月,該公司位於長安的科技園正式投產。受全球疫情影響,普通照明產品的消費需求下降,消毒殺菌類產品的需求則迅速上漲。旭宇光電及時調整生產方向,把生產重點轉向UVC-LED滅菌產品的開發和生產。目前公司今年3-5月份的訂單已經在滿負荷生產。

“跨界”,成為當下企業應對疫情的一個“熱詞”。為有效保障疫情防控器械的供應,我市大批企業“為國請戰”跨界轉產。他們不惜成本投入,不計報酬捐贈,不辭勞苦下沉生產一線,快速實現了我市醫用口罩日產量從萬級到十萬級,再到百萬級的跨越。

記者從市市場監管局獲悉,目前東莞防控類醫療器械生產應急備案的生產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已發出備案憑證的企業共142家。

莞企“跨界”忙

近一個月來,位於厚街鎮的陸鑫鞋機車間異常繁忙。該企業原來一直生產製鞋設備與皮革設備,2月初響應號召,緊急跨界研發生產防護服壓條機和全自動口罩機。目前,該公司生產的防護服壓條機已陸續運抵安徽、新疆、湖南等地企業。

面對突發疫情,東莞市澳星視聽器材有限公司董事長趙文發當機立斷,出資500多萬元購置設備,採購原材料,培訓員工組建生產線。設備就位後,趙文發與他的研發團隊夜以繼日地守在機器旁,生怕機器發生故障。經過通宵奮戰,2月25日,兩條可日產20萬個N95口罩的全新的自動化生產線建成投產。

在廣東東華光電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華光電”)公司生產車間,數十名員工正加緊趕製著新一批面罩。作為一家專業生產鍍膜的企業,東華光電克服困難正常復工,為抗擊疫情出力。

危中寻机-东莞制造战疫录③║东莞“跨界”转产大军,位居全省第一
危中寻机-东莞制造战疫录③║东莞“跨界”转产大军,位居全省第一

△茵茵股份跨界轉戰口罩生產

走進廣東茵茵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5臺高速口罩生產設備正開足馬力24小時不停生產。“我們預計投入了1000多萬投入轉產。購買了5臺高速機,目前預計日產能共計270萬片。”該公司副總經理吳明表示。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一家生產紙尿褲的企業。

為了解決口罩的問題,擁有1.7萬員工的正崴集團專門建設了一條口罩生產線,目前正24小時不停生產,一天生產的口罩可達11萬件,可以同時滿足該集團東莞廠區和崑山廠區員工的口罩需求。而在東莞太洋橡塑製品有限公司,自順利復工復產後,緊跟市場節奏,耗時10天投入百萬元,通過升級改造,自主研發出新型全硅膠口罩。

“跨界”大軍全省第一

“跨界”,成為當下企業應對疫情的一個“熱詞”。

記者25日從市市場監管局數據獲悉,目前東莞防控類醫療器械生產應急備案的生產企業數量位居全省第一,已發出備案憑證的企業共142家,其中口罩企業106家,相關產業初具規模。裡面有東莞人熟悉的以純、南玻光伏、步步高、歐珀等企業。

僅在東莞南城,便有20家企業轉產成功。廣東華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該公司本來專業研發、生產曝光機,從2月10日開始籌備至3月初,不到一個月時間,已生產了40臺平面口罩生產機。

“跨界”絕非偶然。東莞工業種類齊全製造業發達,設備技術的共通性,讓東莞快速進入口罩設備生產有了更多可能。“跨界”成功的背後更離不開東莞的創新服務。為了鼓勵企業進行快速轉產,東莞啟用防控生產應急審批機制,對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開通許可登記註冊業務“綠色通道”,將原來近6個月甚至更長時間的時限壓縮至2天。

這批“跨界”大軍,不惜成本投入,不計報酬捐贈,不辭勞苦下沉生產一線,快速實現了我市醫用口罩日產量從萬級到十萬級,再到百萬級的跨越。

轉產贏得新增長點(小標)

口罩及其相關防疫用品,並非高科技產品,產業鏈卻長,考驗著一個地區的工業製造業實力。這些跨界大軍的進入,有力地填補了口罩產業鏈的空白,甚至異軍突起,為企業贏得了新的增長點。

制約口罩機行業產能的一個關鍵,是一種叫超聲波換能器的原材料。疫情發生之前,這個換能器生產廠家主要在江浙一帶,東莞本土沒有。如今,東莞松山湖一家企業的轉產打破了零紀錄。

這家企業叫東莞市優超精密技術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於超聲波系統研發與應用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得知口罩機企業的需求後,優超公司從2月中旬開始投入研究,不足半月就完成技術升級和產品迭代,研發出口罩機超聲焊接系統。

轉產為企業贏得了新的增長點。“公司正在辦理出口認證手續,預計下個月可實行口罩出口。月底還將增加1條口罩生產線,同時N95口罩機也在洽談中。”吳明表示。

“很多地方都需要防疫物資,得知公司復工生產後,我們也收到了客戶的大批訂單。”東華光電總經理張國軍告訴記者,由於人手不夠,公司所有員工包括自己在內的高管都下一線生產物資。接下來,公司還將研發生產醫用防霧護目鏡等其他醫療物資。

旭宇光電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金填對轉產的前景表示有信心,他告訴記者,現如今公司在UV殺菌消毒產品這塊加大了生產力度,目前公司今年3-5月份的訂單已經在滿負荷生產。因此今年公司的營收、期望值、包括產品應該會增長,公司的目標是增長60%-100%。

“國家需要什麼,公司就生產什麼!”

在東華光電公司門前,公司員工正往外運送一箱箱疫情應急用品,免費贈送給東莞及其他疫情地區各大醫院以及一線執勤人員。

快速調整、跨界轉產,既是經營思路的轉變,又是社會責任的體現。在記者的採訪中,對於“跨界”的初衷,不少採訪對象都不約而同地說“為國請戰”。

防疫物資的缺乏對於國內口罩企業來說可謂是一次機遇。然而,由於原料、人工等因素,他們中的很多近期可能都是以高成本在生產。

危中寻机-东莞制造战疫录③║东莞“跨界”转产大军,位居全省第一

“不計成本投入,現在口罩的銷售收入尚不夠工人工資。”正崴集團華南廠區廠長劉統德對記者說,轉產做口罩,不是一個基於經濟收益的考慮和選擇,在當時疫情告急的情況下,任何一個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都會挺身而出。

“國家需要什麼,公司就生產什麼!”趙文發說出了許多企業的心聲。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家,趙文發在此次疫情中,盡顯責任擔當。“公司計劃在疫情結束後,將所有的口罩生產設備、材料,生產技術無償捐贈給國家貧困縣建口罩廠,並幫助拓展外貿出口渠道,為當地老百姓精準脫貧致富創造條件。”趙文發說。

全媒體記者 曹麗娟/文 鄭志波/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