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黑暗騎士》中的反派,你有什麼評論?

帥哥嗎


電影《蝙蝠俠》中反派分別是以下:


1.小丑

最經典的反派,就不多贅述了。


2.“貓女”瑟琳娜·凱爾

塞琳娜是個身手敏捷的飛賊,一個騙子。儘管布魯斯·韋恩退隱江湖多年,哥譚市最具影響力的各界名流還是在被命名為哈維·丹特之日的那天,齊聚韋恩莊園舉行慈善救助晚會。這種機遇,對於飛賊貓女塞麗娜·凱爾來說是天賜良機,她伺機行動,佈下迷陣。貓女與布魯斯·韋恩的邂逅,給後者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影響。


3.貝恩

從小生於“黑暗煉獄”的神秘傭兵,身材壯碩,口戴面罩,為了完成忍者大師的使命而利用多個重要人士完成劫城計劃。


4.“稻草人”強納森·克萊恩

曾為精神科醫師,但另一身份為擅用有毒氣體制造恐慌的“稻草人”;劇情後段,哥譚市“死城”時期,擔任“罪刑聽證會”審判者。


5.雙面人

本名叫哈維·鄧肯,是哥譚市的前地方檢察官,為人剛正不阿,他一直試圖通過司法正義來剷除哥譚市的犯罪勢力,因此深受民眾愛戴,人稱“光明騎士”,是“黑暗騎士”蝙蝠俠的盟友,但後來因被罪犯毀去半邊面孔而人格分裂,從而邪惡面被激發出來,雙面人是個很有個性的反派,他做什麼都會感到矛盾,凡事都要擲硬幣作決定,他的硬幣一面光潔,一面斑駁,代表他內心兩個不同的人格,他擲硬幣的行為,是內心僅剩些許善意的最後掙扎,他內心的善惡常常不斷自我掙扎,以至於他經常稱自己為“我們”。


6.冰凍人

冰凍人的原名叫維克拖·弗賴斯,是一位著名的低溫學家,一位為愛發狂的悲情男人,一直在研究因為絕症被自己冰封暫停生命的妻子的治療方法,但是因為資助方要終止他的研究,雙方發生衝突而導致冰凍氣體洩漏,改變了維克托的身體細胞,此後只能利用機器服行動,外表冷酷,冰凍先生冷酷無情,電影和原漫畫最大不同之處在於他並沒有穿什麼機器服裝,而是他的整個身體都是機器,只有腦袋是他身體的唯一部分,他也算是有些年頭的反派了,現在只保持了他腦袋禿禿,手握冷凍槍這兩點形象。


7.企鵝人

企鵝人的原名叫奧斯瓦德·科步爾波特,奧斯瓦爾德也有個悲慘的童年,他因出生於幸福富裕的家中而遭同年齡的同學忌妒,而且因為他長的矮小,肥胖,又加上他長的離譜的鷹勾鼻,被人嘲笑排擠,過的很不快樂。隨著年紀的變化,奧斯瓦爾德的生理特徵帶給他越來越多的痛苦和羞辱。自尊自信受創的企鵝人就自卑的度過了他的求學階段,對自卑的感覺,也改變成想贏得他人的尊重及畏懼。最後走上他的犯罪生涯,成為高譚市叱吒風雲的黑道大亨。


8.謎語客

謎語客的原名叫艾德華·尼格馬蝙蝠俠敵人中少有的智慧型罪犯.原本有著天才智慧的他因不被社會認同,並逐漸導致心理變態,喜歡在犯罪現場留下謎語,享受出迷的快感,謎語客不像大多數蝙蝠俠系列中的主要反派角色,他不是一個精神變態的殺手,而是一個無比自負的邪惡自戀狂,謎語客自認為是地球上智商最高的人,可以將所有人輕而易舉的玩弄於鼓掌之間,每次犯案前,都會留下複雜的線索提前向蝙蝠俠透露自己的目的,引導他一步步走向自己設計的死亡陷阱。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您能滿意。同時也歡迎大家補充,謝謝大家!


優質影視分享vlog


小丑這個角色,是一個瘋子,他並不是想要表達什麼,只是想破壞,毫無理由的破壞,他的背景成謎,他的身世成謎,甚至是他的目的都沒有,直到蝙蝠俠的出現,蝙蝠俠的出現使得他扭曲的性格找到了一個宣洩點,名字上很簡單,表面上的職業聽起來像是會給人帶來快樂的職業。然而,他並不簡單,他只會給人帶來噩夢。不管是誰,做壞事和殺人總要有動機,然而他沒有。他還沒有明確的目的性,沒有過度階段。隨心所欲~~~比如阿福一針見血地指出小丑的特點:有些人不為了錢,不為了權,他們沒有動機,就是喜歡看著人間變地獄。他的口頭禪"why so serious"——特別舞臺。對他自己就是嘲諷,他愛撒謊。一邊說自己父親殺了自己母親,一邊說討厭像他父親一樣伸張正義的老頭。他的行為既匪夷所思,又恐怖至極。比如把一支筆插進一個人的額頭,還說這是在表演把筆變沒的“魔術”。比如扮演屍體,突然襲擊黑幫老大,收編他的手下,讓這三個手下自相殘殺。.比如燒掉堆積成山的鈔票就像一堆沒用的廢紙一樣。當然這一切歸功於希斯萊傑的骨灰級表演。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甚至是呼吸,對角色而言都堪稱完美,沒有一絲一毫的累贅。比如他和黑幫對峙,時不時翻的白眼。比如他看見蝙蝠俠的拳頭向他砸來時,不躲開反而不眨眼地迎向拳頭,還帶著狂笑……瘋了、瘋了!





坦然一一笑


《蝙蝠俠:黑暗騎士》這部劇熱映之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看過電影后,比起正義的化身主角蝙蝠俠,有很多觀眾更喜歡大反派小丑。許多網友也紛紛在網上評論說自己喜歡小丑這個角色。而看過這部的人都知道,這部劇裡的小丑,那可真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反派,殺人放火,搶劫襲擊……可以這麼說,只有你不敢想的沒有他不敢做的!

“為何這麼嚴肅?”

“我相信,那些沒殺你的原因會讓你變得更加······怪異。”

“你看,瘋狂就像地心引力,有時候需要做的不過是輕輕一推。”

“製造點小小騷動,打亂原有的秩序,然後一切就變得混亂了,而我就是混亂的代表,你知道混亂的好處不?它能帶來公平。”

他就像是一個看破規則,遊戲人間的浪者;他什麼都不在乎,亦無所畏懼;他看破人性,利用人性,也揭露人性。他對人性失望、仇恨,在他看來,人性無藥可救,他們只是變得越來越瘋狂,而且人數越來越多。他輕輕鬆鬆地把人民衛士變成了殺人惡魔,不是為了顯示他的高明,而是為了證明人性中陰暗醜陋的一面才是人的行為模式的主導思維。不用洗腦,為了醫院裡家人的性命安危,警察就可以把槍對準無辜百姓,這是人性自私的力證,他在全片中都在證明這條所謂的“truth(真相)”。

有人說,小丑之所以犯下滔天罪行,是因為他把人看得太透,沒有迴旋的餘地,以致於自己也陷入絕望的深淵。作者覺得,或許人性的缺陷是永遠都存在並且每個人都有的,小丑他知道,可惜的是他再也做不到睜眼閉眼,得過且過了。曾經,面對人性的的缺陷,他或許憤怒過或許絕望過,最終,他選了那條永遠也走不出去的死路——毀滅。

不為名利,無謂金錢。

他將成堆成堆的鈔票點燃,燒掉,就像燒掉一堆無用的垃圾、廢紙,漠然的看著一旁的黑幫頭目痛心疾首、心如刀絞。

而這部電影中小丑這個角色的精妙之處還在於演員,希斯萊傑將小丑這個角色詮釋的近乎極致,沒了他,整部電影恐怕都會如褪色的油畫那般黯然失色。所以,當希斯萊傑深陷角色,無法自拔而走向毀滅後,《蝙蝠俠3》中再無小丑身影。


水滴愛電影


小丑是美國DC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蝙蝠俠的頭號死敵,他的真實姓名和身世至今仍是一個謎,初次登場於《蝙蝠俠》,第1期(1940年6月),其角色靈感來自於法國著名作家維克多·雨果的小說《笑面人》中笑面人的形象,經過鮑勃·凱恩、比爾·芬格和傑瑞·羅賓遜三位主創的討論,最後將其設定成一個綠色頭髮,慘白皮膚,咧著嘴塗著紅色口紅,穿著紫色衣服的怪人。而小丑那張“大王”的撲克牌名片,則是傑瑞·羅賓遜獨家的創意。但最經典是出自在2008年出演由克里斯托弗·諾蘭執導《蝙蝠俠:黑暗騎士》的小丑,希斯萊傑飾小丑堪稱十年的經典,永遠的小丑,最深入人心難以忘。

我想從小丑那句著名的"why so serious"說起。



這句臺詞有著三層含義。 1,第一次出現這句臺詞,是小丑說起自己的悲慘童年: 他有一個酗酒家暴的父親,一次酒後失性亂刀捅死自己的母親後,發現躲在角落裡瑟瑟發抖的自己,最後他一邊給小丑劃下猙獰的刀疤,一邊說“幹嘛那麼嚴肅”? 但是這段經歷應該是假的,因為在後面突襲籌款酒會時,一個正派的老頭阻止了他,小丑卻說這個老頭讓自己想起了父親,自己可不喜歡他老人家。




前面說自己父親是個打老婆的醉漢,後面又說自己不喜歡這種正派的父親,這不是自相矛盾麼。 所以這句話是編造出來的,目的,應該就是嚇唬自己的敵人。 2,小丑的職責是通過滑稽表演逗人發笑,讓大家不再嚴肅,露出輕鬆的笑容。 可這個小丑的表演,卻是利用詭謀讓一隊分工明確的搶劫團伙,自相殘殺至最後一人。


把一支筆插進一個人的額頭,上演把筆變沒的“魔術”


扮演屍體突襲黑幫老大,收編他的手下,用一截折斷的球棒讓三個手下自相殘殺。



這種“滑稽”表演能讓人笑出聲來麼?恐怕觀眾感受到的只有毛骨悚然和不寒而慄吧。 這句“幹嘛那麼嚴肅”,暗示了小丑這個名字的身份,名字取的是喜劇演員、實際卻幹著血腥殘忍的勾當,用這種極端反差,襯托了他的可怕之處。 3,第三層含義,也是核心含義,更是小丑這個角色的終極魅力所在。 這句“幹嘛那麼嚴肅”其實就是小丑的人生觀: 絕對的混亂,絕對的無序,還有絕對的虛無。 蝙蝠俠和阿福聊天時,說自己能夠理解黑幫的動機,只要有了慾望,就有了弱點,可他無法理解小丑。 阿福一針見血地指出小丑的特點:有些人不為了錢,不為了權,他們沒有動機,就是喜歡看著人間變地獄。




不知道你發現沒有,影片中,除開小丑之外所有的人物,都有著完整的行事邏輯,他們都嚴肅對待自己的動機: 蝙蝠俠、警長還有檢察官是為了維持正義; 黑幫、犯罪分子是為了金錢; 市民們是為了自保,只求安居樂業; 只有小丑沒有動機,純粹是為了犯罪而犯罪。如同阿福提到的那個盜走價值連城的寶石,卻隨意丟給路邊小孩玩耍的大盜一樣,他享受的是作惡的過程,而不是作惡後獲取的成果。 他甚至狂笑著說自己就是一條追著汽車跑的狗,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要幹嘛。 所以你能看到他從堆積成山的鈔票滑下,就像小孩子玩滑梯、再把成捆鈔票使勁砸向黑幫會計,最後澆油燒掉了這些錢,就像燒掉一堆沒用的廢紙一樣。 一旁的黑幫頭目看得是心如刀割、在熊熊火光的照映下神情恍惚。

所有人都把規則當回事,一本正經,一臉嚴肅,遵守所謂的準則:警察這些執法者不必多說,就連黑幫都能做到盜亦有道。 只有小丑隨心所欲,規則說打破就打破,不把這些東西當回事,不以為然,一臉輕鬆。 “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不知為何,突然想起了金克絲的這句臺詞。 湊巧的是,金克絲這個瘋瘋癲癲的犯罪天,原型就是小丑女,一個本來治療小丑,卻被小丑的扭曲邏輯所洗腦、反而愛上小丑,自願犯罪的精神醫生。 因此,這句話的第三層含義就是小丑表明自己的人生態度,也是對這個由完整的邏輯鏈構成的秩序社會的開戰宣言。 當然,除開小丑本身的角色魅力,希斯萊傑的表演更是功不可沒。 對,我就是希斯萊傑吹,他飾演小丑表現出的演技,用再多的讚美之詞也不夠。 我從2008年第一次看這部電影,到今年前後累計看了上百次,看到後面已經到了拉片、暫停看人物表演的每一個細節的地步。 每次到小丑的鏡頭時,我才驚恐地發現:只要是他的鏡頭,沒有出現過一處瑕疵。 小丑詭異的聲線和刻意拉長的語調; 他說話時不時抿嘴唇、吐舌頭,還有脖子前伸; 和黑幫對峙,時不時翻眼白; 向黑幫手下介紹自己的“業務”時神情激動的聳肩; 看到瑞秋時先撫弄自己的長髮; 蹦蹦跳跳走向倒在地上的蝙蝠俠; 蝙蝠俠的拳頭砸向他時,一邊狂笑,一邊不眨眼地迎向拳頭; 醫院爆炸時,像鴨子一樣一搖一擺的走路姿勢; 從警察局逃出時,暢快地把頭伸出窗外,任由自己的長髮在風中凌亂。



可以說,希斯萊傑不是在演小丑,他把自己變成了小丑。 所以你明白為啥這麼多人喜歡黑暗騎士裡面的小丑了吧。 一個完美的角色,碰到了能夠完美詮釋這個角色的演員,兩者結合在一起,產生了完美的化學反應。 So.... Why so serious? 獻給希斯萊傑,對不起,在你死後才愛你。



瘋火剪輯


我覺得反派就像那些原始部落在臉上刺青,以增加自己的威脅力,從心理上分析其實是一種不自信的體現,不敢直麵人生,所以就躲在面具後面。大家可以試驗一下,帶個口罩,再帶個墨鏡上街,就感覺躲在一面單向鏡後面窺視別人,心理上感覺莫名的輕鬆很多,所以看電影凡事弄得像鬼一樣藏頭藏尾裝神弄鬼,心裡面就先減三分,這種反派水平有限,都是劇情需要讓他牛逼的。




小成快娛樂


為什麼說小丑是最成功的反派?他在《黑暗騎士》裡的特別之處是什麼?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看看一部電影裡反派角色的功能是什麼,並且解構為什麼小丑是《黑暗騎士》裡最完美的反派。

成功的反派比主角強大

從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故事》中引用一句話就是:“故事主人公和故事情節引人思考以及使人感動的程度完全地取決於與之對抗的力量”

所以反派必須是強大的,反派越強大,我們的英雄的鬥爭就越困難,鬥爭越困難,故事就越引人入勝。可明明《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沒有任何傳統的力量,如金錢,力量和地位等,他不像《復仇者聯盟3》裡的滅霸,打個響指,人類就消失一半,他甚至很清楚自己根本沒有真正的資源:

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在他的書《故事的解剖學》裡解釋的很清楚是什麼造成了反派力量的強大:“創造一個反派......使他非常善於攻擊你的英雄的最大的弱點”

而小丑的強大正是來自於他能夠用各種聰明的手段直接攻擊蝙蝠俠最大的弱點。蝙蝠俠的大部分能力來自於他的超強的體力,小丑卻沒把他的肌肉看在眼裡。影片中當小丑抓住雷切爾(Rachel)和哈維·鄧特(Harvey Dent)時,蝙蝠俠用拳頭暴打小丑,小丑卻哈哈大笑說:“你沒有,什麼也沒有可以威脅我的,你全身的力量一無所用......”

小丑把蝙蝠俠的力量變成了一個弱點。他可以這樣不是因為在體力上比蝙蝠俠強大,而是因為他根本不怕死,他甚至希望蝙蝠俠這麼做,因為他知道蝙蝠俠的原則是他不會殺人。

在小丑殺的人越來越多,造成越來越大的騷亂時,影片也揭示了蝙蝠俠的道德準則也可能是他最大的弱點,因為真正能阻止小丑的唯一方法就是殺死他,而這是蝙蝠俠無法做到的。

成功的反派揭示英雄本色

小丑的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擊敗蝙蝠俠,而是向哥譚市揭露蝙蝠俠面具下的真面目,他通過向蝙蝠俠施加壓力,逼迫蝙蝠俠做出困難的選擇,根據羅伯特·麥基所說,人類在壓力之下做出的選擇揭示了人的真實性格——壓力越大,越深層次,人的性格的本質越真實。

因此,在每一個故事中,對抗的力量必須對主角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迫使他們做出越來越多的困難選擇,這些選擇揭示了他們的真實本質。

影片中小丑在電視新聞頻道里向全哥譚宣佈:想要哥譚市恢復正常秩序,蝙蝠俠必須脫掉面具並自首,否則每天都將有人死亡。

一開始蝙蝠俠拒絕屈服於小丑這種恐怖主義的要求,只是想要阻止他的殺人計劃,但是小丑總是比蝙蝠俠領先。

為了獨吞贓款殺同夥不留情面的搶劫犯,為了醫治親人出賣消息的警察,給至愛報仇不再相信司法程序正義的檢察官。

看似瘋癲的小丑對人性懦弱醜惡的那一面認識卻無比的清楚,這才是一個逼格反派該有的樣子。很多時候世間的醜惡善良和正義其實就是人性的兩面。

相信人性光明一面的蝙蝠俠有著清醒的認識,他需要拯救的不單是人們的姓名,更重要的是喚起人們對於正義的信念。所以他必須要背下檢察官的鍋,讓司法的正義永遠的收到尊重,而大俠式的快意恩仇永遠只能屬於他。人們並不需要知道什麼是真相,他們只需要堅定的相信哥譚市已經不需要像他這樣的英雄。

所以當一條載滿罪犯的船和另一條載滿普羅大眾的船各擁有對方那條船引爆器的時候。民眾不信任罪犯,而罪犯不憐憫大眾。誰先按下就能生存下去,當爭論歸於平靜,他們堅定的都選擇了不按下這苟活的按鈕。兩條船都活了下來,這就是蝙蝠俠相信的人性的光明面,當光明重回哥譚市的時候,黑暗騎士蝙蝠俠當然就不再被需要了。

沒有什麼會比人性兩面的衝突讓人更揪心更感同身受,光明來到的時候那種小人物的正確選擇也就最能打動人心,深受感動和久久不能平靜。


伍郎影視


關於對《黑暗騎士》中大反派的評論個人覺得有這幾點:

1、他就像是一個看破紅塵,遊戲人間的浪者;他什麼都不在乎,亦無所畏懼;他看破人性,利用人性,也揭露人性。

2、他對人性失望、仇恨,在他看來,人性無藥可救,他們只是變得越來越瘋狂,而且人數越來越多。

3、他輕輕鬆鬆地把人民衛士變成了殺人惡魔,不是為了顯示他的高明,而是為了證明人性中陰暗醜陋的一面才是人的行為模式的主導思維。

4、他甚至將成堆成堆的鈔票點燃,燒掉,就像燒掉一堆無用的垃圾、廢紙,漠然的看著一旁的黑幫頭目痛心疾首、心如刀絞。


經典視頻追憶


喜歡小丑的人,都是三觀不正的人


用戶9499886499010


如今所有的英雄電影共同的通病就是沒有一個內涵豐富,個性獨特的反派。每每這個時候我會無比的懷念諾蘭版蝙蝠俠的小丑。小丑總是在戲虐人性,把人性陰暗的那一面無限的放大,他相信的信條是:人之所以不為惡是因為他們沒有受到足夠的誘惑或者逼入絕境以及不能忘記的奪愛之恨。

為了獨吞贓款殺同夥不留情面的搶劫犯,為了醫治親人出賣消息的警察,給至愛報仇不再相信司法程序正義的檢察官。

看似瘋癲的小丑對人性懦弱醜惡的那一面認識卻無比的清楚,這才是一個逼格反派該有的樣子。很多時候世間的醜惡善良和正義其實就是人性的兩面。

相信人性光明一面的蝙蝠俠有著清醒的認識,他需要拯救的不單是人們的姓名,更重要的是喚起人們對於正義的信念。所以他必須要背下檢察官的鍋,讓司法的正義永遠的收到尊重,而大俠式的快意恩仇永遠只能屬於他。人們並不需要知道什麼是真相,他們只需要堅定的相信哥譚市已經不需要像他這樣的英雄。

所以當一條載滿罪犯的船和另一條載滿普羅大眾的船各擁有對方那條船引爆器的時候。民眾不信任罪犯,而罪犯不憐憫大眾。誰先按下就能生存下去,當爭論歸於平靜,他們堅定的都選擇了不按下這苟活的按鈕。兩條船都活了下來,這就是蝙蝠俠相信的人性的光明面,當光明重回哥譚市的時候,黑暗騎士蝙蝠俠當然就不再被需要了。

沒有什麼會比人性兩面的衝突讓人更揪心更感同身受,光明來到的時候那種小人物的正確選擇也就最能打動人心,深受感動和久久不能平靜。


湖北憧憬


為什麼說小丑是最成功的反派?他在《黑暗騎士》裡的特別之處是什麼?今天就來研究一下,看看一部電影裡反派角色的功能是什麼,並且解構為什麼小丑是《黑暗騎士》裡最完美的反派。

成功的反派比主角強大

從羅伯特·麥基(Robert Mckee)的《故事》中引用一句話就是:“故事主人公和故事情節引人思考以及使人感動的程度完全地取決於與之對抗的力量”

所以反派必須是強大的,反派越強大,我們的英雄的鬥爭就越困難,鬥爭越困難,故事就越引人入勝。可明明《黑暗騎士》中的小丑沒有任何傳統的力量,如金錢,力量和地位等,他不像《復仇者聯盟3》裡的滅霸,打個響指,人類就消失一半,他甚至很清楚自己根本沒有真正的資源:

約翰·特魯比(John Truby)在他的書《故事的解剖學》裡解釋的很清楚是什麼造成了反派力量的強大:“創造一個反派......使他非常善於攻擊你的英雄的最大的弱點”

而小丑的強大正是來自於他能夠用各種聰明的手段直接攻擊蝙蝠俠最大的弱點。蝙蝠俠的大部分能力來自於他的超強的體力,小丑卻沒把他的肌肉看在眼裡。影片中當小丑抓住雷切爾(Rachel)和哈維·鄧特(Harvey Dent)時,蝙蝠俠用拳頭暴打小丑,小丑卻哈哈大笑說:“你沒有,什麼也沒有可以威脅我的,你全身的力量一無所用......”

小丑把蝙蝠俠的力量變成了一個弱點。他可以這樣不是因為在體力上比蝙蝠俠強大,而是因為他根本不怕死,他甚至希望蝙蝠俠這麼做,因為他知道蝙蝠俠的原則是他不會殺人。

在小丑殺的人越來越多,造成越來越大的騷亂時,影片也揭示了蝙蝠俠的道德準則也可能是他最大的弱點,因為真正能阻止小丑的唯一方法就是殺死他,而這是蝙蝠俠無法做到的。

成功的反派揭示英雄本色

小丑的計劃不僅僅是為了擊敗蝙蝠俠,而是向哥譚市揭露蝙蝠俠面具下的真面目,他通過向蝙蝠俠施加壓力,逼迫蝙蝠俠做出困難的選擇,根據羅伯特·麥基所說,人類在壓力之下做出的選擇揭示了人的真實性格——壓力越大,越深層次,人的性格的本質越真實。

因此,在每一個故事中,對抗的力量必須對主角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迫使他們做出越來越多的困難選擇,這些選擇揭示了他們的真實本質。

影片中小丑在電視新聞頻道里向全哥譚宣佈:想要哥譚市恢復正常秩序,蝙蝠俠必須脫掉面具並自首,否則每天都將有人死亡。

一開始蝙蝠俠拒絕屈服於小丑這種恐怖主義的要求,只是想要阻止他的殺人計劃,但是小丑總是比蝙蝠俠領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