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下的工业互联网 为什么显得“格格不入”?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

新基建下的工业互联网 为什么显得“格格不入”?

北极星输配电网讯:三月热词“新基建”带火7大领域——5G基建、特高压、城际轨道、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和工业互联网,涉及通信、电力、交通、新能源、数字等多个行业,备受市场与媒体的关注。

咋一听,7个领域对应未来7大新技术所锚定的基础层,5G要建基站,交通要建城际轨道、新能源要建充电桩等等,似乎没有什么毛病。

但是,深入来看,有2个领域似乎很难在第一时间锁定基建的目标。

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作为泛概念,行业跨界与技术生态远比前5个领域更加宽泛,无形中模糊了基建的锚点。简单来说,底盘太大,市场或政府的行动不可能只存在一两个发力点。

比如人工智能,细分下来,智能硬件、机器学习、交互模式、AI芯片、平台系统等等都有可能成为该领域的基建目标。

当然,基于目前的市场的广泛应用和媒体的大幅报道,谈及人工智能,读者或许还能找到一两个该领域的基建着力点。

但是,两者之一的工业互联网就显得有些陌生了许多。

始于产业链中上游节点,紧密接轨制造业的改革,工业互联网的模式仍在探索,且向来触达市场消费端的机会就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更是模糊。如今一跃成为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那么,工业互联网究竟为什么被国家层面如此看重,以至于成为下一阶段基础建设的重点领域呢?

01

承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期望,工业互联网“炙手可热”

虽然在目前市场和媒体层面的“露脸”远不如AI、5G那么频繁,但是这一点也不耽误国家与市场对工业互联网的重视。

众所周知,工业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携以“工业”之名,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网络信息技术和制造业融合的产物,承载着一个国家绝对分量的发展期望。

在2019年12月10日举办的中国移动“5G+工业互联网”高峰论坛上,工信部总经济师王新哲便直言,“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关键支撑。”

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第三次工业革命。未来工业将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普遍认可的表述是智能化生产。

但是,若要实现智能化生产,必要的前提便是完成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终目标,实现生产数字化的全覆盖。

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在过去几年内,中美德各国都曾基于本国国情提出类似的工业构想,最终在近年来的实践与探索中,一个概念越来越清晰——工业互联网,成为了未来工业的指向标。

这也是为什么王新哲将工业互联网定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关键支撑的原因。

当然,如今有部分言论认为工业互联网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产物,但是就结果导向来看,这种说法是有些不理智的。

因为工业互联网要做的更多是把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即数字化技术,向中小企业覆盖,实现全产业的赋能。

这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最终导向,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必经之路。

02

如何将数字化技术赋能给中小企业,这是一个问题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