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帝國與唐朝在科學成就上誰多誰少?

南極堅冰48


阿拉伯帝國鼎盛時期其疆域大約700萬平方公里,領土圍繞地中海一圈,另外有將近300萬平方公里的附庸,人口大約4600萬,後分裂為白衣大食、黑衣大食和綠衣大食三個國家,以巴格達哈里發最為強盛,至14世紀被西進的蒙古滅亡。唐朝鼎盛時期疆域大約1200萬平方公里,另有近200萬平方公里附庸,人口大約5000萬。盛唐時期在蔥嶺以西曾和阿拉伯發生一戰,唐軍大敗,但阿拉伯也領教了唐朝的強大與先進,打消東進念頭。

唐朝的軍事實力遠勝阿拉伯帝國,這個結論肯定會引發爭議,因為很多國人記得“怛羅斯之戰”讓唐軍慘敗。

大家都覺得“怛羅斯之戰”沒什麼丟臉的,唐軍以少擊多、先勝後敗。但是,關於這場戰役的後果,說法就有不同,有人說唐朝西域勢力大損失,也有人說唐朝沒受什麼影響。

不妨我們就選擇極端的不利情況,也就是說唐朝在西域完全不敵阿拉伯人。那又怎麼樣呢?阿拉伯人也不可能佔據西域,發展自己的實力啊,因為西域旁邊強大的吐蕃王朝會跟他們爭地盤。

其實,更關鍵的是:“怛羅斯之戰”發生之前,阿拉伯帝國正完成政權更替,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取代倭馬亞王朝(白衣大食)。

當年的實際情況是,怛羅斯之戰之後,阿拔斯王朝沒有精力繼續跟唐軍對峙,國內的各種叛亂牽制著他們的軍隊。

倭馬亞王朝的都城一帶的統治被推翻後,出逃的王族跑到西班牙領地重建政權(後倭馬亞王朝)。你可以看地圖,在後倭馬亞王朝、阿拔斯王朝之間,還有一個法蒂瑪王朝(綠衣大食)。

也就是說,這時候的所謂阿拉伯帝國是有3個政權:阿拔斯王朝、法蒂瑪王朝、後倭馬亞王朝。從這個時間點上來說,阿拉伯帝國的實力怎麼會強於統一的唐王朝呢?

而同時期的唐朝,國內穩定和諧,國外征戰勝利,實力強大的高句麗、突厥都給收拾掉。因此,唐朝的軍事實力實際上是超過倭馬亞王朝。

除了航海相關技術(特指遠洋)的確沒得比以外,唐朝的科技技術都是頂尖的。

唐代冶金技術,農業生產相關技術都是頂尖的。

西歐經歷西羅馬崩潰,不退化就謝天謝地了,別說和東方比。東羅馬航海和工程還是一流,但後期還是被阿拉伯帝國追上。

阿拉伯帝國的確繼承埃埃及開始的各代技術,但除了遠洋航海,其他都略輸唐代。


乏味的生活1982


阿拉伯帝國與唐朝在科學上的成就各有千秋,很難說誰多誰少

一、阿拉伯帝國的科學成就

1.數學

任何十指健全的人都知道,從一數到十,最方便的記錄方法是使用阿拉伯數字。這種奇妙的數字是聰明的阿拉伯帝國穆斯林從印度人那兒吸收,並將之介紹到西方與東方的;同時,這些穆斯林向世界推廣了數字“0”與十進制。

2、天文學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比魯尼(Biruni,公元970~1038年)曾提出地球繞太陽旋轉的學說,他在寫給好友、同時代的著名醫學家西那(西方人稱為阿維森納,公元980~1037年)的信中,甚至認為行星的軌道可能是橢圓形而非圓形的。

3、醫學

拉齊(Razi,864~932,波斯人)不但是一位傑出的化學家與哲學家,還是一位著名的醫學家。拉齊曾先後擔任賴伊(今伊朗的臘季)和巴格達醫院院長,並從事學術著述,被譽為“阿拉伯的蓋倫”、“穆斯林醫學之父”。拉齊在醫學上廣泛吸收希臘、印度、波斯、阿拉伯甚至中國的醫學的成果,並且創立新的醫療體系與方法。他尤其在外科學、兒科學與傳染病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與理論知識;他是外科串線法和內科精神治療法的發明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位準確描述並鑑別天花與麻疹者。

二、唐朝的科學成就

1、天文學

唐代傑出的天文學家一行(683年~727年)和尚,本姓張,名遂,魏州昌樂(河南南樂)人。724年(開元十二年),跟一行和尚同時的一位工程技術專家梁令瓚和工匠們一起,創造了一架黃道遊儀,用來觀測日、月的位置和運動情況。一行通過觀察,發現了恆星位置移動的現象。這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在1718年提出恆星自行的觀點早了將近一千年。

2、雕板印刷術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最早的印刷術是雕板印刷,大約在7世紀中期,已經有了雕板印的佛像。到8世紀80年代,有了作為商人納稅憑據用的“印紙”出現。

3、醫學

唐代醫學有很大的發展,不但分科較細,而且名醫倍出,其中最傑出的是京兆華原(陝西耀縣)人孫思邈(581年~682年)。652年(永徽三年),孫思邈寫成了第一部醫學著作《備急千金要方》三十卷。三十年後,又寫成了《千金翼方》三十卷,以補前書之不足。通常把這兩部著作簡稱為《千金方》,這是孫思邈一生辛勤探索的結晶。




品勢怪獸


你好,要說阿拉伯帝國與唐朝在科學成就上誰做出的貢獻大,這個呢要看受益的人。

在盛唐時期,阿拉伯帝國還是很衰弱的,而當唐朝走向衰弱時阿拉伯帝國才發展起來。

我們作為中國人,唐朝在我國曆史上的深遠影響自然不用說。

唐朝不僅在開疆擴土,促進各民族融合貢獻大。唐朝真正貢獻大,偉大的地方是促進了古代中西方兩個半球文化交融,前承漢魏,後啟兩宋。

阿拉伯帝國巴斯王朝處在阿拉伯的文藝復興末期,他在繼承倭馬亞文明財富之後的基礎上有了較大的發展,而我認為在科學上中國之外的第一座造紙坊,和火藥的最佳配方,而阿拉伯指南針,都給這個世界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兩個帝國在科學的貢獻上難以較量,我只能說都各有千秋。


民間小俗事


唐朝在各方面的成就上,對阿拉伯帝國都佔有優勢。這個證據就在伊斯蘭寶典《古蘭經》之中。

《古蘭經》記錄的內容,就是先知默罕默德對穆斯林的教誨。先知對華夏的經濟、知識丶智慧、技藝…十分推崇,先知號召穆斯林信眾向華夏文明學習,求取華夏文明的知識丶智慧丶技藝。

先知默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建立阿拉伯帝國的時間,大概就是唐朝初期。由此可見,唐朝當時比阿拉伯帝國發達,值得阿拉伯帝國學習。自然而然,唐朝在科技成就上要高於阿拉伯帝國。


鬼影147951010


說起阿拉伯文明,我們能想到什麼?

阿拉伯數字?其實這是印度人發明的,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另外造紙術是從中國經阿拉伯人傳到歐洲的。此外,阿拉伯地區保留了古希臘和羅馬的文明典籍,再歐洲復興時期還給了歐洲。好像阿拉伯文明僅僅是東西方文明的一座橋樑。

但其實,阿拉伯文明有很多原創性的科學發明。阿拉伯文明出現的時間恰好是中國和歐洲同時處於低谷的時候,歐洲羅馬帝國滅亡然後進入長達近千年的中世紀黑暗時代,中國大漢王朝走向滅亡然後進入長達近四個世紀的分裂和戰亂。這時只有阿拉伯文明高高地聳立著,從8世紀到13世紀整整500年。

瞭解阿拉伯文明,可以先從一個人入手,這個人就是波斯的花拉子密。

花拉子密是全才型的學者,在阿拉伯文明中的地位相當於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的地位,牛頓在英國的地位。花拉子密有哪些貢獻呢?

1. 確立代數作為數學的獨立分支地位,發表了《代數學》,其中就有我們今天都要學習的一元二次方程的通用解法。就是他在著作中用了印度數字,傳入歐洲後才會以為印度數字是阿拉伯人的發明,一直叫成了阿拉伯數字。

2. 發明了最早的象限儀,我們熟知的正弦函數和餘弦函數都是他為了方便天文學中的計算而發明的。他研究天文學的動機很有意思,是為了準確測量星象方位和時間,以便穆斯林教徒能夠在準確時間對準確的方向朝拜。

3. 完善了托勒密的《地理學》,修正了世界上主要城市的位置,並給出了對地球地形地貌的描述,他描述的地理概念成了我們今天地理學的基礎。

花拉子密只是阿拉伯文明中的傑出代表,但是阿拉伯半島和波斯的大地上一流的科學家遠不止他一人。

瞭解阿拉伯文明,我們還可以從他的文明成就入手,這個成就就是鍊金術。

我們知道古代中國也熱衷於鍊金術,但阿拉伯人卻用鍊金術開啟了現代化學的大門。

首先,阿拉伯人發明和改良了許多實驗設備和實驗方法。比如蒸餾,昇華,過濾,結晶等,他們還成功提煉出酒精、蘇打,硝酸,硫酸,鹽酸、硝酸銀和硝酸鈉等化學物質。

其次,最著名的鍊金術士賈比爾不僅進行了很多科學實驗,發現了很多化學物質,而且記錄了很多化學物質的製作方法以及金屬的冶煉方法,這些方法成為後來歐洲早期化學家的重要參考書。今天大量的化學名稱和術語都來自阿拉伯語,這和賈比爾的貢獻有關。

瞭解阿拉伯文明,我們還可以以今天信息的空間傳播和流動視角來看。

為什麼阿拉伯文明能作為當時世界之巔屹立不倒長達500年?

a. 地理位置,他處於歐亞非交界地帶,讓阿拉伯從歐亞非三個地區獲取知識和信息都比較便利。

b. 不斷向其他文明學習。阿拉伯帝國早期的發展靠軍事擴張,在對外戰爭的同時,不斷從周邊國家學習文化和技術,它的學者們大規模地把其他文明的典籍從古希臘和古印度的著作都翻譯成阿拉伯文。

c. 進步的治學方法。阿拉伯學者非常注重量化實驗的科學研究,因此他們修正了過去很多根據主觀經驗得出的結論。而且,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同行評審制度,比如當時醫生給病人治病,無論是康復了還是死亡了,該醫生的記錄都會被當地由其他醫生組成的評議會檢閱,判斷該醫生的工作是否符合所要求的醫療規範。這個制度使得失敗的嘗試在將來能夠避免成功的經驗可以推廣,從而加快科學進步的速度。

d. 伊斯蘭教的教義。如同西方近代科學的成就和基督教密不可分一樣,伊斯蘭教在當時提倡兼收幷蓄,先知穆罕默德曾說過學問雖遠在中國,亦當求之,體現了他對學術的重視。

為什麼阿拉伯文明沒有孕育出現代科學?

1. 阿拉伯文明後期,宗教的保守勢力對科學進行了打壓,比如天文臺被拆毀,科學人士遭審判。

2. 阿拉伯地區的教育體制傾向於經院化,沒有出現大學。出現大學對現代科學的誕生真的十分重要。

3. 阿拉伯文明還是太短暫了,12世紀後期因為蒙古人的入侵阿拉伯帝國滅亡,阿拉伯精英除了少數工匠全部被殺,從此它的科技水平就一蹶不振。

總之,阿拉伯文明在科技上的成就為後來中世紀末期的歐洲人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料和研究方法,有力地推動了全世界科技的進步和歐洲科學的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